行至扶風界上,正遇西涼兵馬紮營在彼,崧乃整伍以待訪問。
隻見涼將王該出馬叫曰:“來的何處兵馬,可通姓名!”秦兵答曰:“我乃右丞相南陽王殿下所差,往長安救駕的。
汝是晉兵也,漢兵也?”王該曰:“我是西涼兵馬,奉主之命來救扶風,漢兵懼走靈武,探得漢將劉燦屯兵靈台,吾故駐軍在此,恐其再寇扶風耳。
且又倘或侵寇長安,則亦可以殺去救援,夾攻破賊。
汝可先去護守城池,吾隻在此探候消息。
”胡崧乃亦與該相對安營,觀望不進。
長安城中因連年爭戰,儲積空虛,人民貧窘,見無救兵入衛,哭聲不斷。
麴持自新豐奔迴聽得,乃入內見帝,與閻鼎主議,欲移駕權出秦州以就司馬保。
索綝曰:“胡崧、陳安素懷不臣之心,今得天子,正遂其奸,必有李傕、郭汜之亂矣。
不若再差使命,催彼入衛,以試其心,看其何如,然後別議。
”持、鼎從之,遣使四出,先至秦州催司馬保,保乃再遣和苞、宋輯引兵一萬,催胡崧共同進兵,又一使至西涼州去催西平公張實。
補西平公傳:按《史》,張實字士遜,張軌之子。
自襲父爵,恪遵父訓,敬賢禮士,愛民恤民,無改於父之道。
下令邦郡中曰:“某忝紹繼前蹤,庶幾刑政不為百姓之苦,自今以後,有能當麵刺言過失者,酬以束帛;以簡劄陳言得失者,答以筐篚;宣言於市門者,賞以羊米。
”從事曹佐、隗謹上言曰:“古之聖王,將承大舉,必崇三訊之法,朝中置諫官以匡大理,設司牧以輔政治,刑政大小,當與眾共之。
設使一概斷自己心,群僚備位,下情不能上達,雖賞千金,終歸無益。
”實乃謝之,賜絹四十匹,擢三級,凡事諮之,正涼大治,猶然恪守臣職。
前遣王駭兄弟二人將兵救援扶風,聞知漢寇甚肆猖獗,欲侵長安,王該不往赴難,心中甚惱。
及見晉帝催詔又至,復遣田齊引兵五千,合王該進救長安。
該得命,以兄王駭約會胡崧,一同赴援。
崧乃勉強從請,行至靈台,哨馬報導:“漢賊劉曜,因各將分寇涇、渭、安陵等郡,未能湊集,今到此間候齊,共寇長安,與我軍止隔三十餘裏,今將至矣。
”田齊曰:“彼自雍州而來,路遠兵疲,我等才行一日,兵馬無勞,戰則必勝,亟宜整陣待之。
” 言未畢,遙見塵埃大起,漢兵至近,聞有晉兵相遇,乃亦布排陣勢。
漢將關山出馬,謂晉將曰:“今長安兵竭勢孤,破在旦夕。
中州已失,晉氏無倚,何不應天順人,同歸大漢,共立功名,豈不偉哉?”胡崧曰:“我晉雖失中州,人心未泯,琅琊王雄鎮江東,帶甲數十萬,糧積二十年,戰將如雲,謀臣蝟集。
劉琨、張實、三段氏,皆擁重兵於並、涼、幽、薊。
我主南陽王精卒二十餘萬,據上邽之精糧,鎮秦州之堅城。
討虜將軍陳安勇略振世,朝中文武索綝、華勍皆王佐之才,晉何便為弱也?輒敢妄肆亂言,瀆冒大國乎?”言訖,拍馬舞刀殺過漢陣。
關山躍出接住,一連鬥上三十餘合,兩將戰得心中火發,眾兵看得目裏花生。
和苞、宋輯分左右殺出助陣,楊繼勛、李華春向前逆戰,未經五合,田齊、王該一齊擁入夾攻。
漢兵大亂,劉曜慌忙打進,止喝兵眾不得妄動,奈乎疲勞,抵擋不住。
晉兵合力奮擊,漢兵大敗而走。
西涼兵馬乘勝追去,秦將胡崧紮住不進,和苞曰:“宜協心追去,可獲漢將矣,何為舍之?”崧曰:“不然,若使漢兵盡退,則是索綝、鞠允得受重職,我等徒為彼作鷹犬耳。
不若縱之,使破長安,據其眾等,則關中之人無主,必奉我殿下為帝,以退漢兵,汝我豈不是開國勛臣乎?”竟退兵於舊屯而駐。
王該聞胡崧退兵,乃謂田齊曰:“胡崧之心,我知之矣,實不欲救君破寇,為吾等所迫而強進耳!既幸勝賊,棄而不趕,失此機會,長安其能保乎?”遂亦收兵迴西涼而去,漢兵又得無虞。
後人有詩一首嘆曰: 漢兵涉遠寇長安,一旅援師克保全。
停追可恨胡崧佞,誤國忘君罪逆天。
第一〇六迴 漢破長安湣帝降
涼將王該引兵迴見張實,備言大敗劉曜於靈台,胡崧捺兵之故,實叔西海太守張肅聽言大怒,曰:“臣子以匡君為忠,報主為本,漢兵既敗,棄而不追,不得主令而遽退,焉是為將之道?”乃命斬該以正軍法。
田齊向前哀告曰:“非我等敢誤國事也,曾捨命當先,追趕二十餘裏,奈因秦州兵馬不肯相助,實恐孤軍深入,難保必勝,且劉燦全軍未動,故此暫迴。
今曜賊隻等涇渭兵集,即寇長安矣,我等願請再去赴援,將功贖罪。
”眾副貳官僚亦皆下跪代為討保,肅乃恕之,因謂實曰:“狐死首丘,不忘本也。
斯時朝廷顛沛,如鍾儀在晉,楚弁南音,吾與汝父受晉大恩,刻符裂土,食采雄藩,今羯逆滔天,長安危如壘卵,吾晏安方裔,遇難不赴,何為人臣?”實曰:“門戶歷受國恩,理當效忠盡節,以衛社稷,共伸先公之誌。
隻見涼將王該出馬叫曰:“來的何處兵馬,可通姓名!”秦兵答曰:“我乃右丞相南陽王殿下所差,往長安救駕的。
汝是晉兵也,漢兵也?”王該曰:“我是西涼兵馬,奉主之命來救扶風,漢兵懼走靈武,探得漢將劉燦屯兵靈台,吾故駐軍在此,恐其再寇扶風耳。
且又倘或侵寇長安,則亦可以殺去救援,夾攻破賊。
汝可先去護守城池,吾隻在此探候消息。
”胡崧乃亦與該相對安營,觀望不進。
長安城中因連年爭戰,儲積空虛,人民貧窘,見無救兵入衛,哭聲不斷。
麴持自新豐奔迴聽得,乃入內見帝,與閻鼎主議,欲移駕權出秦州以就司馬保。
索綝曰:“胡崧、陳安素懷不臣之心,今得天子,正遂其奸,必有李傕、郭汜之亂矣。
不若再差使命,催彼入衛,以試其心,看其何如,然後別議。
”持、鼎從之,遣使四出,先至秦州催司馬保,保乃再遣和苞、宋輯引兵一萬,催胡崧共同進兵,又一使至西涼州去催西平公張實。
補西平公傳:按《史》,張實字士遜,張軌之子。
自襲父爵,恪遵父訓,敬賢禮士,愛民恤民,無改於父之道。
下令邦郡中曰:“某忝紹繼前蹤,庶幾刑政不為百姓之苦,自今以後,有能當麵刺言過失者,酬以束帛;以簡劄陳言得失者,答以筐篚;宣言於市門者,賞以羊米。
”從事曹佐、隗謹上言曰:“古之聖王,將承大舉,必崇三訊之法,朝中置諫官以匡大理,設司牧以輔政治,刑政大小,當與眾共之。
設使一概斷自己心,群僚備位,下情不能上達,雖賞千金,終歸無益。
”實乃謝之,賜絹四十匹,擢三級,凡事諮之,正涼大治,猶然恪守臣職。
前遣王駭兄弟二人將兵救援扶風,聞知漢寇甚肆猖獗,欲侵長安,王該不往赴難,心中甚惱。
及見晉帝催詔又至,復遣田齊引兵五千,合王該進救長安。
該得命,以兄王駭約會胡崧,一同赴援。
崧乃勉強從請,行至靈台,哨馬報導:“漢賊劉曜,因各將分寇涇、渭、安陵等郡,未能湊集,今到此間候齊,共寇長安,與我軍止隔三十餘裏,今將至矣。
”田齊曰:“彼自雍州而來,路遠兵疲,我等才行一日,兵馬無勞,戰則必勝,亟宜整陣待之。
” 言未畢,遙見塵埃大起,漢兵至近,聞有晉兵相遇,乃亦布排陣勢。
漢將關山出馬,謂晉將曰:“今長安兵竭勢孤,破在旦夕。
中州已失,晉氏無倚,何不應天順人,同歸大漢,共立功名,豈不偉哉?”胡崧曰:“我晉雖失中州,人心未泯,琅琊王雄鎮江東,帶甲數十萬,糧積二十年,戰將如雲,謀臣蝟集。
劉琨、張實、三段氏,皆擁重兵於並、涼、幽、薊。
我主南陽王精卒二十餘萬,據上邽之精糧,鎮秦州之堅城。
討虜將軍陳安勇略振世,朝中文武索綝、華勍皆王佐之才,晉何便為弱也?輒敢妄肆亂言,瀆冒大國乎?”言訖,拍馬舞刀殺過漢陣。
關山躍出接住,一連鬥上三十餘合,兩將戰得心中火發,眾兵看得目裏花生。
和苞、宋輯分左右殺出助陣,楊繼勛、李華春向前逆戰,未經五合,田齊、王該一齊擁入夾攻。
漢兵大亂,劉曜慌忙打進,止喝兵眾不得妄動,奈乎疲勞,抵擋不住。
晉兵合力奮擊,漢兵大敗而走。
西涼兵馬乘勝追去,秦將胡崧紮住不進,和苞曰:“宜協心追去,可獲漢將矣,何為舍之?”崧曰:“不然,若使漢兵盡退,則是索綝、鞠允得受重職,我等徒為彼作鷹犬耳。
不若縱之,使破長安,據其眾等,則關中之人無主,必奉我殿下為帝,以退漢兵,汝我豈不是開國勛臣乎?”竟退兵於舊屯而駐。
王該聞胡崧退兵,乃謂田齊曰:“胡崧之心,我知之矣,實不欲救君破寇,為吾等所迫而強進耳!既幸勝賊,棄而不趕,失此機會,長安其能保乎?”遂亦收兵迴西涼而去,漢兵又得無虞。
後人有詩一首嘆曰: 漢兵涉遠寇長安,一旅援師克保全。
停追可恨胡崧佞,誤國忘君罪逆天。
第一〇六迴 漢破長安湣帝降
涼將王該引兵迴見張實,備言大敗劉曜於靈台,胡崧捺兵之故,實叔西海太守張肅聽言大怒,曰:“臣子以匡君為忠,報主為本,漢兵既敗,棄而不追,不得主令而遽退,焉是為將之道?”乃命斬該以正軍法。
田齊向前哀告曰:“非我等敢誤國事也,曾捨命當先,追趕二十餘裏,奈因秦州兵馬不肯相助,實恐孤軍深入,難保必勝,且劉燦全軍未動,故此暫迴。
今曜賊隻等涇渭兵集,即寇長安矣,我等願請再去赴援,將功贖罪。
”眾副貳官僚亦皆下跪代為討保,肅乃恕之,因謂實曰:“狐死首丘,不忘本也。
斯時朝廷顛沛,如鍾儀在晉,楚弁南音,吾與汝父受晉大恩,刻符裂土,食采雄藩,今羯逆滔天,長安危如壘卵,吾晏安方裔,遇難不赴,何為人臣?”實曰:“門戶歷受國恩,理當效忠盡節,以衛社稷,共伸先公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