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聞此說聊喜,病可一半,能出理事,乃與大將北宮純、宋配等曰:“劉曜退守淆池,禍事不出一載,長安終被所破,吾病亦終不能痊,如之奈何?”至是湣帝建興三年,聞劉曜大擾隴右,遂憂憤而卒。
張實具哀表上長安辭印,晉主嘉其功,即以子張實襲封西平公,總督五郡八州軍事。
有人獻玉印一顆於實,實即進上長安與晉主,晉主大喜,賜實鈇鉞。
又下詔升琅琊王為左丞相,都督江東、江南、江西諸軍事;改南陽王世子司馬保為右丞相,都督陝西、隴右諸軍事;加索綝為太尉,宋哲為平東將軍,胡菘為奉忠將軍,陳安為奉義將軍。
其餘舊日封職受秩,韓豹等二十餘將,皆各加一級與三級者。
有梁州從事崔曠,奏請刺史張光徵兵赴闕,反被土司楊武所殺,乞加征剿以褒貶忠逆。
晉主準奏,正欲差遣兵將問罪征討,忽報漢將劉曜屯兵淆池,偽漢主劉聰增益兵糧與曜,勢復猖獗,襲殺安定太守趙班,復侵上郡。
太守韋籍戰敗,奔於南鄭,附縣無不被其攻掠,人民苦不勝言。
索綝、鞠允又奏曰:“劉曜恃強侵寇無已,若不大行剿逐,禍終難杜,還當下詔令東西大都督,合各征鎮南北大兵俱進,始可以示其威,弭其患,不然屢被所侮,長安關內之民罕能貼席矣!”湣帝曰:“卿二人可定議而行之。
”索綝、鞠允遂草詔命,備詞悃切,頒行各處。
而並州最近長安,使命先到,劉琨接詔讀訖,思以劉曜每懷吞併之心,石勒奪侄守地,忿恨入髓,無由得報,及見詔至,乃悉力說激段末杯、段匹殫與段疾陸眷三部,又差人往合韓據、邵續並代主猗盧。
下書人中途被漢之巡軍所獲,押上平陽,送見漢主。
漢主看其檄文,心中大怒,曰:“叵耐索綝、鞠允,苦主此謀,與吾作惡,並州劉琨亦同兇相濟,竭心糾眾,看其檄中之意,所倚者幽、薊、遼、代數處耳。
朕今親自進征,先收之並,則諸處皆不敢妄議矣。
”左相國陳元達曰:“今三段並代,相為表裏,綰唇齒之衛,一有被撓,各皆救援,以此隨破隨復,隨得亦隨失,徒空構怨。
不若越疆界而守土地於晉域之外也。
依臣愚見,還是徑攻長安。
若能破擒湣帝,則晉室無主,或可並也。
”漢主曰:“長安兩次攻破,皆被所復者,是其爪牙尚固,羽翼未摧故也。
吾所以意欲先下北陲,使其四肢先毀,軀體難立耳!”元達曰:“前者始安王一戰卒下長安,奈以兵少被復。
第二次因不聽老成,以喬智明晚進當前鋒,誤敗於彼。
今當益以良將,增以兵馬,則自然可以分禦各處之救,而始安王可以必破晉都矣!”漢主聽言大喜,曰:“據丞相高明,朕心已豁然矣。
但今老成宿將,出外鎮守者多,關家、黃家兄弟俱在淆池,石勒兵強,吾欲調他守關去助,成功可卜。
奈他新破劉演,劉琨正復,若一移兵,琨必竭力糾外兵以救長安,以圖勒、曜雪恨,必襲襄國,以辱吾地,使斷歸路也。
還當留之以為琨懼,琨必持二端不敢輕動矣。
其他青鄴、許洛等處有南晉兵在境,亦不可調。
此處京兵雖有將官數十員,皆非可領大任者,惟薑存忠兄弟二人,經歷老練可使,思少驍勇為副,焉能獨徼大功?丞相德理百揆,舉賢用才,必無虛妄,試言何人可以為將,一同提兵前去,相助始安王共取長安?”元達曰:“知臣者莫如君,陛下既屬問老臣,臣見楊龍之子楊繼勛,年過二紀,勇冠千軍;李裕之子李華春,力能搏虎;黃良卿之子黃龍瑞,智勇雙全;王伏都之子王震,兩臂有千斤之力,皆堪為將。
陛下宜命大司馬薑存忠為贊畫機務、征西大軍師,加始安王為關中都督、征西大元帥,薑存義為後軍統製,楊繼勛為後軍先鋒,李華春、王震為左右將軍,黃龍瑞為前部副將軍兼救應使,督兵十五萬,仍以殿下將軍燦與殿中大將軍唿延顥,監押糧餉,前去會合始安王,敕令關心為前軍先鋒,一同齊進,必然奏撻成功矣!”漢主從之,宣諸將上殿賜職給符,點兵進發,徑至淆關紮下,遣人至安定關報始安王約會進兵。
始安王大喜,曰:“吾心日夜思欲攻打長安,惟慮兵少,顧內不能顧外,是以趑趄,既然軍師帶兵來助,前恨可復必矣!”即日收拾,轉至淆關相會,與薑發等共議進取之計。
未知此迴晉漢如何戰敵,成敗若何,後人有詩嘆曰: 晉漢仇爭數十年,洛陽殘陷王長安。
隻應天未寧司馬,狂曜三番犯帝邊。
第一〇四迴 劉聰三打晉長安
晉湣帝三年,漢主劉聰忿劉曜被索綝戰敗,復遣薑發、唿延顥等,將兵十五萬,往助劉曜,共取長安。
曜自安定轉迴淆池相議,兵威甚盛。
晉細作探得消息,迭連報至長安城中,言漢兵前後共三十餘萬,俱在淆池,不日就到新豐,來寇皇城。
湣帝聽奏,戰兢失措,震慄不已,慌集眾文武商議其事。
左衛將軍韓豹曰:“漢將劉曜恃匹夫之勇,無知妄進,前者兩次來犯,並皆損兵折將而去。
張實具哀表上長安辭印,晉主嘉其功,即以子張實襲封西平公,總督五郡八州軍事。
有人獻玉印一顆於實,實即進上長安與晉主,晉主大喜,賜實鈇鉞。
又下詔升琅琊王為左丞相,都督江東、江南、江西諸軍事;改南陽王世子司馬保為右丞相,都督陝西、隴右諸軍事;加索綝為太尉,宋哲為平東將軍,胡菘為奉忠將軍,陳安為奉義將軍。
其餘舊日封職受秩,韓豹等二十餘將,皆各加一級與三級者。
有梁州從事崔曠,奏請刺史張光徵兵赴闕,反被土司楊武所殺,乞加征剿以褒貶忠逆。
晉主準奏,正欲差遣兵將問罪征討,忽報漢將劉曜屯兵淆池,偽漢主劉聰增益兵糧與曜,勢復猖獗,襲殺安定太守趙班,復侵上郡。
太守韋籍戰敗,奔於南鄭,附縣無不被其攻掠,人民苦不勝言。
索綝、鞠允又奏曰:“劉曜恃強侵寇無已,若不大行剿逐,禍終難杜,還當下詔令東西大都督,合各征鎮南北大兵俱進,始可以示其威,弭其患,不然屢被所侮,長安關內之民罕能貼席矣!”湣帝曰:“卿二人可定議而行之。
”索綝、鞠允遂草詔命,備詞悃切,頒行各處。
而並州最近長安,使命先到,劉琨接詔讀訖,思以劉曜每懷吞併之心,石勒奪侄守地,忿恨入髓,無由得報,及見詔至,乃悉力說激段末杯、段匹殫與段疾陸眷三部,又差人往合韓據、邵續並代主猗盧。
下書人中途被漢之巡軍所獲,押上平陽,送見漢主。
漢主看其檄文,心中大怒,曰:“叵耐索綝、鞠允,苦主此謀,與吾作惡,並州劉琨亦同兇相濟,竭心糾眾,看其檄中之意,所倚者幽、薊、遼、代數處耳。
朕今親自進征,先收之並,則諸處皆不敢妄議矣。
”左相國陳元達曰:“今三段並代,相為表裏,綰唇齒之衛,一有被撓,各皆救援,以此隨破隨復,隨得亦隨失,徒空構怨。
不若越疆界而守土地於晉域之外也。
依臣愚見,還是徑攻長安。
若能破擒湣帝,則晉室無主,或可並也。
”漢主曰:“長安兩次攻破,皆被所復者,是其爪牙尚固,羽翼未摧故也。
吾所以意欲先下北陲,使其四肢先毀,軀體難立耳!”元達曰:“前者始安王一戰卒下長安,奈以兵少被復。
第二次因不聽老成,以喬智明晚進當前鋒,誤敗於彼。
今當益以良將,增以兵馬,則自然可以分禦各處之救,而始安王可以必破晉都矣!”漢主聽言大喜,曰:“據丞相高明,朕心已豁然矣。
但今老成宿將,出外鎮守者多,關家、黃家兄弟俱在淆池,石勒兵強,吾欲調他守關去助,成功可卜。
奈他新破劉演,劉琨正復,若一移兵,琨必竭力糾外兵以救長安,以圖勒、曜雪恨,必襲襄國,以辱吾地,使斷歸路也。
還當留之以為琨懼,琨必持二端不敢輕動矣。
其他青鄴、許洛等處有南晉兵在境,亦不可調。
此處京兵雖有將官數十員,皆非可領大任者,惟薑存忠兄弟二人,經歷老練可使,思少驍勇為副,焉能獨徼大功?丞相德理百揆,舉賢用才,必無虛妄,試言何人可以為將,一同提兵前去,相助始安王共取長安?”元達曰:“知臣者莫如君,陛下既屬問老臣,臣見楊龍之子楊繼勛,年過二紀,勇冠千軍;李裕之子李華春,力能搏虎;黃良卿之子黃龍瑞,智勇雙全;王伏都之子王震,兩臂有千斤之力,皆堪為將。
陛下宜命大司馬薑存忠為贊畫機務、征西大軍師,加始安王為關中都督、征西大元帥,薑存義為後軍統製,楊繼勛為後軍先鋒,李華春、王震為左右將軍,黃龍瑞為前部副將軍兼救應使,督兵十五萬,仍以殿下將軍燦與殿中大將軍唿延顥,監押糧餉,前去會合始安王,敕令關心為前軍先鋒,一同齊進,必然奏撻成功矣!”漢主從之,宣諸將上殿賜職給符,點兵進發,徑至淆關紮下,遣人至安定關報始安王約會進兵。
始安王大喜,曰:“吾心日夜思欲攻打長安,惟慮兵少,顧內不能顧外,是以趑趄,既然軍師帶兵來助,前恨可復必矣!”即日收拾,轉至淆關相會,與薑發等共議進取之計。
未知此迴晉漢如何戰敵,成敗若何,後人有詩嘆曰: 晉漢仇爭數十年,洛陽殘陷王長安。
隻應天未寧司馬,狂曜三番犯帝邊。
第一〇四迴 劉聰三打晉長安
晉湣帝三年,漢主劉聰忿劉曜被索綝戰敗,復遣薑發、唿延顥等,將兵十五萬,往助劉曜,共取長安。
曜自安定轉迴淆池相議,兵威甚盛。
晉細作探得消息,迭連報至長安城中,言漢兵前後共三十餘萬,俱在淆池,不日就到新豐,來寇皇城。
湣帝聽奏,戰兢失措,震慄不已,慌集眾文武商議其事。
左衛將軍韓豹曰:“漢將劉曜恃匹夫之勇,無知妄進,前者兩次來犯,並皆損兵折將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