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曰:“臣實不敢幹冒,但大王恕臣死罪而采之,幸甚!”乃謝而退出。
南陽王先召眾文臣至,以因言告之,眾曰:“王因雖是為漢作說,亦甚有理,今城中困極,百姓更肉而食、易骨而炊,焉能保其無變乎?若使一旦開門納寇,反為不美。
”王因有親友張瓊見為秘書丞,亦乘便說南陽王曰:“昔日我兵入川,漢後主聽譙周之言,出降鄧士載,願保無害百姓,故今子孫又能中興以成事業。
大王宜當仿彼,再圖恢復,勿使變生肘腋,禍起蕭牆,徒致後悔。
”南陽王曰:“言雖有理,但吾負重罪於先帝耳!”瓊又曰:“事有經權,勢有常變,今我晉數當陽九,大王一人恐不能獨撐,臣故勸王便宜行事,恤軍民之命,以貽惠澤,為日後之用。
”南陽王不能主意,復喚陳安問之,安曰:“大王立見何如?”王曰:“欲待斬因不從,隻恐軍民心變,城不能守,徒為所擄;欲待從彼,又恐挫損大國威名,玷辱祖廟,徒遺後笑。
”陳安曰:“吾觀眾官之心,畏漢者多,雖欲相與持守,恐無鬥誌。
王既言此,不若將計就計,先遣王因出去迴話,言城中飢餓已極,百姓難以存活,今聽所勸,情願出降,但乞不要殺戮,令其解圍入寨,少寬收拾。
若是劉曜聽允寬圍,一麵收整兵馬庫藏,一麵先送降書,以安其心。
然後我與閻鼎、胡崧、糜晃保護帝駕與大王家眷,張春、梁綜、王毗保護車仗,漏夜逃至上邽,以就糧食。
再下詔命與賈疋、索綝,整合兵馬,復取長安,此為上策,否則必有內變。
宜使張瓊先去,不可挫過機括。
”南陽王曰:“此計似妙,但恐賊人嗔怪,遣兵追襲,兩頭俱失。
依吾之見,待孤同張瓊親詣賊營,卿等盡忠義保駕出奔,共圖恢復,方保無追襲之虞也。
”陳安曰:“大王乃一國之主,主者去,臣等焉舍?”王曰:“孤今年老無能,以世子家眷托卿與胡崧、張春三人,倘能復取長安,再安宗廟,孤死九原亦瞑目矣,不必相念。
”乃入內與諸妃嬪兒女泣別,齊整辭拜湣帝,遺書索綝、賈疋,托以後事,同張瓊引親隨數十人,持降書圖冊,出城詣營投降。
王因候報,劉曜大喜,親自下帳迎接,待以上賓之禮,設宴厚款,以釣晉臣。
是夜,陳安、胡崧、張春保護南陽王子司馬保並家眷、庫藏在前,閻鼎、梁綜、王毗、北宮純等保湣帝在後,留老將糜晃守城,悄悄開門奔往上邽而去。
漢將唿延勝得知,引部五千追去,喝曰:“汝等欲逃何往的?”其兵答曰:“我乃西涼救駕兵馬,今南陽王與皇帝欲降汝國,我等不忿,逃迴原鎮去的。
”勝曰:“既是西涼兵馬,為何夜走?”隻見北宮純斷後,揮斧出曰:“保駕無功,吾故夜行,汝可認得果是北宮守善乎?我今善去,汝若要阻,有戰而已,和你並個死活,以表英雄。
”即便連聲催戰。
勝知南陽王已投大寨,乃叱曰:“汝等既無他意,迴鎮者吾不逼你。
”乃亦迴兵。
陳安與閻鼎等不曾約會,聞得有漢兵追趕,各自逃奔。
陳安、胡崧與司馬保走上邽,閻鼎與梁綜負帝又往雍州,北宮純率兵在後,知其分作二處,乃自迴西涼而去。
次早,人報劉曜,言城中百姓兵士劫取晉帝,俱已逃去。
劉曜召南陽王問曰:“汝既言降,何又使湣帝別走?”對曰:“吾意願降,以救數百萬之命,實本心也。
吾君年幼,恐將軍加害,棄國避去,慮害及耳。
將軍欲得長安,所患吾為之首,今吾在此,長安以下,其他何足道哉?”曜信之,乃一同入城,安撫百姓,賜南陽王舊祿,使歸原府。
曜見民逃去,所存不過什三,倉庫盡空,糜晃所將殘兵不上萬餘,心甚惆悵。
忽有禁軍頭何欽,嗔恨南陽王建立新君,不賜職品,乃把陳安、胡崧與南陽王將計就計之言,報知劉曜。
曜大怒曰:“我隻道司馬模真心降我,元來是設餌鉤魚之意。
”乃命劉燦捉至,問曰:“汝欲賺我入此空城,召兵困我,思作內應也?”模曰:“焉有此心?”曜曰:“不然何使陳安保帝逃去?”模曰:“是陳安、北宮純背地逃去,吾實不知也。
”曜曰:“汝與陳安謀定而後來,尚敢推託!”乃令殺之,並誅其隨行親人,具捷報並南陽首級,往平陽獻功。
漢主劉聰見報破長安,已獲司馬模,心中大悅曰:“得取關中,使吾又去一憂矣!”乃齎敕加曜為中山王,兼雍州大總管,鎮守長安。
隨軍將士各加封賞,不在話下。
且又道南陽王世子司馬保逃至上邽,尚有精兵五萬,使人上長安探聽消息,知父親被害,乃自稱大司馬,進鎮秦州,承製封署隴右氐羌渠首為郡牧。
各酋喜悅,附者甚眾,兵威漸振,乃上表至雍州奏帝,傳檄雍梁、安定、馮翊等處,於是安定護國將軍鞠允募得大將華勍、韓豹,有兵二萬;雍州刺史又新添大將魯充、魯元,與閻鼎輔駕行台,有新舊兵四萬;僕射索綝亦募得大將焦嵩、宋始、竺恢,精兵二萬;征西將軍賈疋,新募得宋哲、胡忠並舊將梁緯,有兵二萬。
南陽王先召眾文臣至,以因言告之,眾曰:“王因雖是為漢作說,亦甚有理,今城中困極,百姓更肉而食、易骨而炊,焉能保其無變乎?若使一旦開門納寇,反為不美。
”王因有親友張瓊見為秘書丞,亦乘便說南陽王曰:“昔日我兵入川,漢後主聽譙周之言,出降鄧士載,願保無害百姓,故今子孫又能中興以成事業。
大王宜當仿彼,再圖恢復,勿使變生肘腋,禍起蕭牆,徒致後悔。
”南陽王曰:“言雖有理,但吾負重罪於先帝耳!”瓊又曰:“事有經權,勢有常變,今我晉數當陽九,大王一人恐不能獨撐,臣故勸王便宜行事,恤軍民之命,以貽惠澤,為日後之用。
”南陽王不能主意,復喚陳安問之,安曰:“大王立見何如?”王曰:“欲待斬因不從,隻恐軍民心變,城不能守,徒為所擄;欲待從彼,又恐挫損大國威名,玷辱祖廟,徒遺後笑。
”陳安曰:“吾觀眾官之心,畏漢者多,雖欲相與持守,恐無鬥誌。
王既言此,不若將計就計,先遣王因出去迴話,言城中飢餓已極,百姓難以存活,今聽所勸,情願出降,但乞不要殺戮,令其解圍入寨,少寬收拾。
若是劉曜聽允寬圍,一麵收整兵馬庫藏,一麵先送降書,以安其心。
然後我與閻鼎、胡崧、糜晃保護帝駕與大王家眷,張春、梁綜、王毗保護車仗,漏夜逃至上邽,以就糧食。
再下詔命與賈疋、索綝,整合兵馬,復取長安,此為上策,否則必有內變。
宜使張瓊先去,不可挫過機括。
”南陽王曰:“此計似妙,但恐賊人嗔怪,遣兵追襲,兩頭俱失。
依吾之見,待孤同張瓊親詣賊營,卿等盡忠義保駕出奔,共圖恢復,方保無追襲之虞也。
”陳安曰:“大王乃一國之主,主者去,臣等焉舍?”王曰:“孤今年老無能,以世子家眷托卿與胡崧、張春三人,倘能復取長安,再安宗廟,孤死九原亦瞑目矣,不必相念。
”乃入內與諸妃嬪兒女泣別,齊整辭拜湣帝,遺書索綝、賈疋,托以後事,同張瓊引親隨數十人,持降書圖冊,出城詣營投降。
王因候報,劉曜大喜,親自下帳迎接,待以上賓之禮,設宴厚款,以釣晉臣。
是夜,陳安、胡崧、張春保護南陽王子司馬保並家眷、庫藏在前,閻鼎、梁綜、王毗、北宮純等保湣帝在後,留老將糜晃守城,悄悄開門奔往上邽而去。
漢將唿延勝得知,引部五千追去,喝曰:“汝等欲逃何往的?”其兵答曰:“我乃西涼救駕兵馬,今南陽王與皇帝欲降汝國,我等不忿,逃迴原鎮去的。
”勝曰:“既是西涼兵馬,為何夜走?”隻見北宮純斷後,揮斧出曰:“保駕無功,吾故夜行,汝可認得果是北宮守善乎?我今善去,汝若要阻,有戰而已,和你並個死活,以表英雄。
”即便連聲催戰。
勝知南陽王已投大寨,乃叱曰:“汝等既無他意,迴鎮者吾不逼你。
”乃亦迴兵。
陳安與閻鼎等不曾約會,聞得有漢兵追趕,各自逃奔。
陳安、胡崧與司馬保走上邽,閻鼎與梁綜負帝又往雍州,北宮純率兵在後,知其分作二處,乃自迴西涼而去。
次早,人報劉曜,言城中百姓兵士劫取晉帝,俱已逃去。
劉曜召南陽王問曰:“汝既言降,何又使湣帝別走?”對曰:“吾意願降,以救數百萬之命,實本心也。
吾君年幼,恐將軍加害,棄國避去,慮害及耳。
將軍欲得長安,所患吾為之首,今吾在此,長安以下,其他何足道哉?”曜信之,乃一同入城,安撫百姓,賜南陽王舊祿,使歸原府。
曜見民逃去,所存不過什三,倉庫盡空,糜晃所將殘兵不上萬餘,心甚惆悵。
忽有禁軍頭何欽,嗔恨南陽王建立新君,不賜職品,乃把陳安、胡崧與南陽王將計就計之言,報知劉曜。
曜大怒曰:“我隻道司馬模真心降我,元來是設餌鉤魚之意。
”乃命劉燦捉至,問曰:“汝欲賺我入此空城,召兵困我,思作內應也?”模曰:“焉有此心?”曜曰:“不然何使陳安保帝逃去?”模曰:“是陳安、北宮純背地逃去,吾實不知也。
”曜曰:“汝與陳安謀定而後來,尚敢推託!”乃令殺之,並誅其隨行親人,具捷報並南陽首級,往平陽獻功。
漢主劉聰見報破長安,已獲司馬模,心中大悅曰:“得取關中,使吾又去一憂矣!”乃齎敕加曜為中山王,兼雍州大總管,鎮守長安。
隨軍將士各加封賞,不在話下。
且又道南陽王世子司馬保逃至上邽,尚有精兵五萬,使人上長安探聽消息,知父親被害,乃自稱大司馬,進鎮秦州,承製封署隴右氐羌渠首為郡牧。
各酋喜悅,附者甚眾,兵威漸振,乃上表至雍州奏帝,傳檄雍梁、安定、馮翊等處,於是安定護國將軍鞠允募得大將華勍、韓豹,有兵二萬;雍州刺史又新添大將魯充、魯元,與閻鼎輔駕行台,有新舊兵四萬;僕射索綝亦募得大將焦嵩、宋始、竺恢,精兵二萬;征西將軍賈疋,新募得宋哲、胡忠並舊將梁緯,有兵二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