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新曰:“今可急發使命,傳令各處,牢守關隘,不可與戰。
但老其師,自然兵糧不繼,數月必皆退去。
那時以兵乘之,可一戰而勝矣。
”陳敏從之,下令諸處,攻急則敵,攻緩則守。
自此陶、張兵雖互進攻擊,多不得戰。
相拒彌月,間或接刃,亦各相勝負。
二人憂之,正欲遣使見夏陟,托其催糧。
忽陟使先至,告雲:“昨日荊州飛命來召,劉大人病作危篤,欲托後事,煩二公謹防賊敏,仆且暫迴侍疾,再來聽調。
”侃、光聽言失色,乃將軍事託付朱伺、夏庠,一同夏陟詣弘視疾。
弘見三人至,垂淚嘆曰:“正欲與公等戮力王室,剪除逆敏,再清中原。
不期染此危疾,料難起矣。
莫非天不欲致太平,而使鄙軀先喪,以長群寇之亂乎?”侃、光曰:“公但且保重貴體,賊寇之事,某等自當竭力征討,毋庸介意。
”弘不能答,惟點其首而已,命送二人還軍備賊。
越日而卒。
皮初、夏陟謀於僚佐,上表請以弘子劉蟠為荊州牧。
帝見表,問於東海王,東海王曰:“不可,若從其請而即任之,則是升降不由朝命,致起邊方之效尤矣。
”改以侍郎山簡為荊襄都督,往代弘職。
簡好嗜酒,不勤政事,日多飲宴,由是人皆不畏,復起為盜,百姓無寧。
或舉劉蟠可以製服,朝廷仍授蟠為順陽內史,使安群盜,盜聞弘子復任荊地,皆相率歸化。
山簡嫉其勝己,恐有遷改,陰使人上表言:“蟠不行征剿,悉用招納。
恐盜心不善,異日生亂,為禍非淺。
宜敕陶、張等討之為上。
”東海王信簡,改蟠為越騎校尉。
蟠去任,陶侃、張光軍皆乏糧,不堪征進。
錢端知之,頻出撓戰,官兵反怯。
張光曰:“今山公忽於軍事,不以叛寇為念,我等糧少,不若暫且迴鎮,聚集兵糧,再來破賊。
”陶侃曰:“奉命討亂,焉可無功而退?”光曰:“公言固是,但我等倚仗荊襄錢糧,方可用兵。
今劉公奄棄,朝廷不用其子,而用山簡。
簡惟宴飲自安,又劾奏劉蟠調去,明是忌功。
軍無糧付,何能為事?若陳敏仍舊堅守,曠延日月,則三軍悉為餓莩矣,尚望成功乎?”於是侃從其言,各自迴兵。
陳敏知二人退去,下令莫追,乘機分討附近郡縣,大江之北,自淮至泗,南接三吳,遂皆被並。
子弟倚勢,狂罔行暴,侵淩肆虐,民不堪命。
顧榮密見周玘議曰:“仁者以救民為心。
向時石冰作耗,得陳公平剿,鹹謂其有救民之心,將為可倚。
今觀如此所行,吾等俱是繞樹藤蘿,不久將與共倒矣。
”正在嘆論,忽有廬江內史羊鑒遣人持書來至。
榮、玘拆開視之,曰:“陳敏盜據吳會,危如朝露,今皇輿東返,俊?盈朝,行將大舉六師,以靖逆子。
那時諸賢君何顏復見中州之士耶?”二人見書懷愧,遂密謀圖敏之計。
周玘曰:“陳敏思欲吞併壽陽,嚐責劉準不合復收,反任劉機為將,勾引石冰餘黨,昨聞起兵襲準,喜得準戰勝,今已兩家成仇。
現且屯兵境上守界,何不密寫矢書約準,令其起兵襲敏,我等為之內應,再通甘公,賂說錢廣反戈為國,歸正免禍,二人必從,一得廣兵,陳敏可即平矣。
”顧榮曰:“此言極善。
”乃密修書一封,剪髮為誓,遣親信人持往壽陽見準。
準即使使召劉機商議。
機怪敏目己為叛人,乃一意贊成,願為前鋒。
準曰:“陳賊勢大,焉可獨進?”機曰:“吾等以朝廷詔命討賊,理氣俱壯,兵士用命,且有周、顧內變,何所不克?”劉準知機肯為效力,即假機為揚州總管,帶兵二萬,向廣陵界上應助周、顧,自引兵一萬,詐稱三萬,至瓜步為後繼。
又揚言應詹領兵三萬,隨後就到。
境內守兵將此消息飛報陳敏。
敏見此說,乃大驚曰:“吾謂陶、張退去,冀得有事江左,不意劉準負義之賊又來生禍,阻吾東征兼併之意,甚為可惡!”亟乃召羊奕、牛新、顧榮等商議對敵之事。
顧榮曰:“此小可耳,何難之有?明府但遣二公陳昶引兵萬餘,屯於烏江,三公陳宏引兵萬餘屯於牛渚,劉準雖有十萬之眾,亦不為懼,況數萬之兵乎?”陳敏聽言大喜,即令陳昶與行軍司馬錢廣引兵二萬,前往烏江,陳弘與大將羊奕引兵二萬,前往牛渚。
三弟陳宏於中議事,兩路軍兵起發。
顧榮密令周玘往說錢廣曰:“今朝中新立賢君,俊傑在位,調度有法。
今劉準北來,瑯琊王南來,應詹西來,不日陶、張俱到,東海王親統大軍已將出京,六路來征,豫章公焉能為敵?昨朝下暗旨,教吾與甘、顧及將軍棄敏歸正,免陷叛逆之名,尊意何主?”廣曰:“吾觀其所為,亦知不得人心,事在無成。
但彼傾心倚任,背之不義。
”玘曰:“將軍誤矣。
但老其師,自然兵糧不繼,數月必皆退去。
那時以兵乘之,可一戰而勝矣。
”陳敏從之,下令諸處,攻急則敵,攻緩則守。
自此陶、張兵雖互進攻擊,多不得戰。
相拒彌月,間或接刃,亦各相勝負。
二人憂之,正欲遣使見夏陟,托其催糧。
忽陟使先至,告雲:“昨日荊州飛命來召,劉大人病作危篤,欲托後事,煩二公謹防賊敏,仆且暫迴侍疾,再來聽調。
”侃、光聽言失色,乃將軍事託付朱伺、夏庠,一同夏陟詣弘視疾。
弘見三人至,垂淚嘆曰:“正欲與公等戮力王室,剪除逆敏,再清中原。
不期染此危疾,料難起矣。
莫非天不欲致太平,而使鄙軀先喪,以長群寇之亂乎?”侃、光曰:“公但且保重貴體,賊寇之事,某等自當竭力征討,毋庸介意。
”弘不能答,惟點其首而已,命送二人還軍備賊。
越日而卒。
皮初、夏陟謀於僚佐,上表請以弘子劉蟠為荊州牧。
帝見表,問於東海王,東海王曰:“不可,若從其請而即任之,則是升降不由朝命,致起邊方之效尤矣。
”改以侍郎山簡為荊襄都督,往代弘職。
簡好嗜酒,不勤政事,日多飲宴,由是人皆不畏,復起為盜,百姓無寧。
或舉劉蟠可以製服,朝廷仍授蟠為順陽內史,使安群盜,盜聞弘子復任荊地,皆相率歸化。
山簡嫉其勝己,恐有遷改,陰使人上表言:“蟠不行征剿,悉用招納。
恐盜心不善,異日生亂,為禍非淺。
宜敕陶、張等討之為上。
”東海王信簡,改蟠為越騎校尉。
蟠去任,陶侃、張光軍皆乏糧,不堪征進。
錢端知之,頻出撓戰,官兵反怯。
張光曰:“今山公忽於軍事,不以叛寇為念,我等糧少,不若暫且迴鎮,聚集兵糧,再來破賊。
”陶侃曰:“奉命討亂,焉可無功而退?”光曰:“公言固是,但我等倚仗荊襄錢糧,方可用兵。
今劉公奄棄,朝廷不用其子,而用山簡。
簡惟宴飲自安,又劾奏劉蟠調去,明是忌功。
軍無糧付,何能為事?若陳敏仍舊堅守,曠延日月,則三軍悉為餓莩矣,尚望成功乎?”於是侃從其言,各自迴兵。
陳敏知二人退去,下令莫追,乘機分討附近郡縣,大江之北,自淮至泗,南接三吳,遂皆被並。
子弟倚勢,狂罔行暴,侵淩肆虐,民不堪命。
顧榮密見周玘議曰:“仁者以救民為心。
向時石冰作耗,得陳公平剿,鹹謂其有救民之心,將為可倚。
今觀如此所行,吾等俱是繞樹藤蘿,不久將與共倒矣。
”正在嘆論,忽有廬江內史羊鑒遣人持書來至。
榮、玘拆開視之,曰:“陳敏盜據吳會,危如朝露,今皇輿東返,俊?盈朝,行將大舉六師,以靖逆子。
那時諸賢君何顏復見中州之士耶?”二人見書懷愧,遂密謀圖敏之計。
周玘曰:“陳敏思欲吞併壽陽,嚐責劉準不合復收,反任劉機為將,勾引石冰餘黨,昨聞起兵襲準,喜得準戰勝,今已兩家成仇。
現且屯兵境上守界,何不密寫矢書約準,令其起兵襲敏,我等為之內應,再通甘公,賂說錢廣反戈為國,歸正免禍,二人必從,一得廣兵,陳敏可即平矣。
”顧榮曰:“此言極善。
”乃密修書一封,剪髮為誓,遣親信人持往壽陽見準。
準即使使召劉機商議。
機怪敏目己為叛人,乃一意贊成,願為前鋒。
準曰:“陳賊勢大,焉可獨進?”機曰:“吾等以朝廷詔命討賊,理氣俱壯,兵士用命,且有周、顧內變,何所不克?”劉準知機肯為效力,即假機為揚州總管,帶兵二萬,向廣陵界上應助周、顧,自引兵一萬,詐稱三萬,至瓜步為後繼。
又揚言應詹領兵三萬,隨後就到。
境內守兵將此消息飛報陳敏。
敏見此說,乃大驚曰:“吾謂陶、張退去,冀得有事江左,不意劉準負義之賊又來生禍,阻吾東征兼併之意,甚為可惡!”亟乃召羊奕、牛新、顧榮等商議對敵之事。
顧榮曰:“此小可耳,何難之有?明府但遣二公陳昶引兵萬餘,屯於烏江,三公陳宏引兵萬餘屯於牛渚,劉準雖有十萬之眾,亦不為懼,況數萬之兵乎?”陳敏聽言大喜,即令陳昶與行軍司馬錢廣引兵二萬,前往烏江,陳弘與大將羊奕引兵二萬,前往牛渚。
三弟陳宏於中議事,兩路軍兵起發。
顧榮密令周玘往說錢廣曰:“今朝中新立賢君,俊傑在位,調度有法。
今劉準北來,瑯琊王南來,應詹西來,不日陶、張俱到,東海王親統大軍已將出京,六路來征,豫章公焉能為敵?昨朝下暗旨,教吾與甘、顧及將軍棄敏歸正,免陷叛逆之名,尊意何主?”廣曰:“吾觀其所為,亦知不得人心,事在無成。
但彼傾心倚任,背之不義。
”玘曰:“將軍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