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壺關是並州刺史劉琨,見鄴城空虛,命侄劉演督同姬澹與範陽王大將王曠在彼鎮守。
當日探得漢兵來犯,即集眾商議戰守之策。
王曠曰:“水來用掩,兵來用敵。
當往前路阻住,勿使犯境。
”姬澹曰:“漢兵涉遠而來,糧必不繼,利在速戰。
我但阻水拒險,固守勿出,彼安能得渡此地也!”王曠曰:“夫兵者以戰為事。
今漢兵遠來,疲勞可知,我等久閑在此,正為以逸待勞,一戰可挫其鋒,不敢正視壺關矣。
安可使之息兵養銳,與吾爭戰持守也!”劉演曰:“將軍之言固是,但吾以為,善戰不如善守。
”澹曰:“將軍之言是已。
兵法有雲:‘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彼兵到此,持久無功,必然退去。
待其退動,以兵擊之,可以取勝矣,何用速戰!”王曠又曰:“若據公等所言,則是遇敵而畏,坐待其攻,非丈夫也。
豈有食君之祿,而屍位偷安可乎!”劉演見王曠以言語詆製,隻得從之。
於是王曠領兵五千為前隊,姬澹引兵三千為後應,徑渡臨河以拒漢兵。
劉演留兵二千守關。
兵馬才出,隻見劉琨問知漢將侵晉,親自來看。
及到關上,兵馬已去,琨甚不悅。
欲待趕轉,又恐阻興不利,隻得且住。
漢細作探報王、劉二先鋒,言晉兵渡河來矣,須要整兵伺候。
王彌、劉靈大喜曰:“此漢主之有福矣。
吾但懼其守住臨河,使吾不得渡耳。
今彼過河阻戰,是不知事體之人為將,自取敗也。
”彌曰:“子通兄可與趙、範二將引兵六千,伏於兩腋之間,待我引兵三千搦戰,詐敗誘之。
彼若追來,子通截出把斷歸路,不容轉去;範子盛帶兵千人,將河中船隻盡皆驅往下流;然後我等奮力擊之。
晉兵退至河邊,見無船渡,心慌意亂,自然敗走。
安能復渡臨河、再上壺關乎!我等趁夜將船渡過,守兵不戰而散矣。
”靈曰:“若此,得關必矣!”遂引兵埋伏於路。
王彌將兵三千,大張威武而進,正遇晉兵到,兩邊擺開陣勢。
王曠見彌兵容不盛,暗地冷笑。
王彌出馬高叫曰:“今晉數已衰,司馬氏殘殺殆盡,竭虛府庫,兵馬喪亡。
及早棄弱就強,保享富貴,猶為知事,何得自尋殺戮也!”王曠聽言,大罵曰:“流落賊奴,附胡狗子!漳河、高雞泊兩番逃得草命,隻好退出塞外,以終餘年,猶免刀劍,尚敢逆天行事乎!”王彌舞刀殺出,王曠也輪雙斧,抖擻神威,風卷而進。
王彌巴不得敵人奮勇,好詐敗行計,料王曠亦非可斬之人,乃隻將刀架隔,佯為遮攔不及之狀。
戰上三十餘合,王彌且鬥且去,王曠隻管搶進,王彌乘機帶馬而走。
王曠趕去,彌又迴馬接戰,再鬥三十餘合,又揚鞭而走,曠乃放馬狠趕。
姬澹恐曠有失,亦從後趕去接應。
王彌見二將皆至,已遠入伏中,乃放起號炮。
劉靈等發伏,信炮連天。
王、姬二將知是中計,勒馬殺轉。
王彌驅兵復進,勢不可當。
二將急欲敵住,隻見劉靈手撚長矛,勢若天神而至,姬澹急來拒戰。
王曠已被王彌殺敗,軍兵奔動。
姬澹不敢戀戰,奪路而走,王、劉二人緊緊跟去。
將至河邊,趙固引兵殺出,王曠、姬澹叫軍士往河中撐船伺候,軍士曰:“適聽報子言,船隻已被漢將範隆搶去了!”王曠知事不濟,無能渡河,又恐姬澹埋怨,乃衝出側手,望長平而逃。
姬澹見彌、靈來急,範隆又從下流殺來,乃亦率領本部三千,逾太行從並州而去。
漢兵故意與趙固、範隆大喊,追二十餘裏而迴。
次日,王彌、劉靈將兵馬乘黑早作三次渡過臨河,一齊俱至關下,高聲叫曰:“王曠、姬澹已皆被殺,投河而死。
你等各宜自思,早獻關門,免遭殺戮!”劉琨聽說,吃了一驚,乃喚侄劉演分付曰:“今漢兵胡言二將被殺,沒有首級至此,必無是理,但被算兵敗是實。
賊今至此,而二將不來,料奔他處去了。
你可引兵士一千五百往鄴城助守,我將五百人且迴並州,又作道理。
彌賊勢洶,兵少難敵。
”劉演從之,遂棄壺關而去。
王、劉、趙、範四將乃上關把住,遣人上平陽報知。
不數日,劉聰大兵俱到。
彌、靈將船隻搭起浮橋,親自下關迎接太子,都至壺關內地屯紮,設宴慶賀。
席間,太子劉聰曰:“昨者國師有令,言王弟永明拈得南路,分兵十五萬,與諸將出太原,取西河、懷慶、鄴郡一路,候兵齊以下洛陽。
”劉曜應諾。
再謂石勒曰:“世龍拈得北路,分兵十五萬,與諸將出棘津,取渤海、襄國、東郡等處,以斷幽冀之救兵。
待地守定,移師進攻洛陽。
”石勒應諾。
各皆散出打點,次日各入中軍辭別。
劉聰曰:“雖則兵分兩路,其實事同一體。
當日探得漢兵來犯,即集眾商議戰守之策。
王曠曰:“水來用掩,兵來用敵。
當往前路阻住,勿使犯境。
”姬澹曰:“漢兵涉遠而來,糧必不繼,利在速戰。
我但阻水拒險,固守勿出,彼安能得渡此地也!”王曠曰:“夫兵者以戰為事。
今漢兵遠來,疲勞可知,我等久閑在此,正為以逸待勞,一戰可挫其鋒,不敢正視壺關矣。
安可使之息兵養銳,與吾爭戰持守也!”劉演曰:“將軍之言固是,但吾以為,善戰不如善守。
”澹曰:“將軍之言是已。
兵法有雲:‘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彼兵到此,持久無功,必然退去。
待其退動,以兵擊之,可以取勝矣,何用速戰!”王曠又曰:“若據公等所言,則是遇敵而畏,坐待其攻,非丈夫也。
豈有食君之祿,而屍位偷安可乎!”劉演見王曠以言語詆製,隻得從之。
於是王曠領兵五千為前隊,姬澹引兵三千為後應,徑渡臨河以拒漢兵。
劉演留兵二千守關。
兵馬才出,隻見劉琨問知漢將侵晉,親自來看。
及到關上,兵馬已去,琨甚不悅。
欲待趕轉,又恐阻興不利,隻得且住。
漢細作探報王、劉二先鋒,言晉兵渡河來矣,須要整兵伺候。
王彌、劉靈大喜曰:“此漢主之有福矣。
吾但懼其守住臨河,使吾不得渡耳。
今彼過河阻戰,是不知事體之人為將,自取敗也。
”彌曰:“子通兄可與趙、範二將引兵六千,伏於兩腋之間,待我引兵三千搦戰,詐敗誘之。
彼若追來,子通截出把斷歸路,不容轉去;範子盛帶兵千人,將河中船隻盡皆驅往下流;然後我等奮力擊之。
晉兵退至河邊,見無船渡,心慌意亂,自然敗走。
安能復渡臨河、再上壺關乎!我等趁夜將船渡過,守兵不戰而散矣。
”靈曰:“若此,得關必矣!”遂引兵埋伏於路。
王彌將兵三千,大張威武而進,正遇晉兵到,兩邊擺開陣勢。
王曠見彌兵容不盛,暗地冷笑。
王彌出馬高叫曰:“今晉數已衰,司馬氏殘殺殆盡,竭虛府庫,兵馬喪亡。
及早棄弱就強,保享富貴,猶為知事,何得自尋殺戮也!”王曠聽言,大罵曰:“流落賊奴,附胡狗子!漳河、高雞泊兩番逃得草命,隻好退出塞外,以終餘年,猶免刀劍,尚敢逆天行事乎!”王彌舞刀殺出,王曠也輪雙斧,抖擻神威,風卷而進。
王彌巴不得敵人奮勇,好詐敗行計,料王曠亦非可斬之人,乃隻將刀架隔,佯為遮攔不及之狀。
戰上三十餘合,王彌且鬥且去,王曠隻管搶進,王彌乘機帶馬而走。
王曠趕去,彌又迴馬接戰,再鬥三十餘合,又揚鞭而走,曠乃放馬狠趕。
姬澹恐曠有失,亦從後趕去接應。
王彌見二將皆至,已遠入伏中,乃放起號炮。
劉靈等發伏,信炮連天。
王、姬二將知是中計,勒馬殺轉。
王彌驅兵復進,勢不可當。
二將急欲敵住,隻見劉靈手撚長矛,勢若天神而至,姬澹急來拒戰。
王曠已被王彌殺敗,軍兵奔動。
姬澹不敢戀戰,奪路而走,王、劉二人緊緊跟去。
將至河邊,趙固引兵殺出,王曠、姬澹叫軍士往河中撐船伺候,軍士曰:“適聽報子言,船隻已被漢將範隆搶去了!”王曠知事不濟,無能渡河,又恐姬澹埋怨,乃衝出側手,望長平而逃。
姬澹見彌、靈來急,範隆又從下流殺來,乃亦率領本部三千,逾太行從並州而去。
漢兵故意與趙固、範隆大喊,追二十餘裏而迴。
次日,王彌、劉靈將兵馬乘黑早作三次渡過臨河,一齊俱至關下,高聲叫曰:“王曠、姬澹已皆被殺,投河而死。
你等各宜自思,早獻關門,免遭殺戮!”劉琨聽說,吃了一驚,乃喚侄劉演分付曰:“今漢兵胡言二將被殺,沒有首級至此,必無是理,但被算兵敗是實。
賊今至此,而二將不來,料奔他處去了。
你可引兵士一千五百往鄴城助守,我將五百人且迴並州,又作道理。
彌賊勢洶,兵少難敵。
”劉演從之,遂棄壺關而去。
王、劉、趙、範四將乃上關把住,遣人上平陽報知。
不數日,劉聰大兵俱到。
彌、靈將船隻搭起浮橋,親自下關迎接太子,都至壺關內地屯紮,設宴慶賀。
席間,太子劉聰曰:“昨者國師有令,言王弟永明拈得南路,分兵十五萬,與諸將出太原,取西河、懷慶、鄴郡一路,候兵齊以下洛陽。
”劉曜應諾。
再謂石勒曰:“世龍拈得北路,分兵十五萬,與諸將出棘津,取渤海、襄國、東郡等處,以斷幽冀之救兵。
待地守定,移師進攻洛陽。
”石勒應諾。
各皆散出打點,次日各入中軍辭別。
劉聰曰:“雖則兵分兩路,其實事同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