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不忿,亦挺槍來敵。
當時皮初揮刀砍入,張昌二人戰不數合,昌抵當皮初不住,大敗而走,乃退據武昌。
皮初乘勝領兵圍住,日夜攻打,不能得下。
其黨石冰逃去,轉掠新野。
新野王司馬歆起兵征剿,冰戰屢敗,乃求救於張昌。
昌發兵來援石冰,與新野王戰於博望坡,賊兵大勝,乃圍新野王之兵於土山之上。
兩日兩夜,兵士無援,飢餓之極,衝殺下山,悉皆戰死,新野王亦為流矢所傷而亡。
荊襄大震。
劉弘聞知,乃命皮初抽兵迴救新野。
石冰知皮初兵到,遂引眾接戰於路。
凡三對陣,石冰皆敗,乃順流奔遁楚州,於路劫掠甚慘。
皮初隨後引兵去征,石冰聞知,復令其黨牛升引兵出戰。
兩下擺開陣勢,牛升逞勇,橫戟殺出,皮初手舞大刀接住。
二人各施武勇,翻天捲地,直殺得塵遮紅日無光。
約鬥有三十餘合,牛升漸漸力怯,架隔不定,被皮初一刀砍於馬下。
石冰慌忙舞刀殺出,皮初又與接戰,二人刀來刀去,又鬥上二十餘合,石冰終是力怯,乃迴馬逃走,被皮初追去。
石冰乃連夜走入臨淮,堅閉不出。
皮初乃圍城攻打,數日不能下,折兵無數。
冰言:“不須攻擊,隻是陶廣州老爺一來,我等即便斂甲投降。
”各處賊首皆是一般言詞。
劉弘見報,乃具表上言於朝。
朝中定議倒下,以為荊州襄漢反寇張昌、石冰等,既皆仰慕陶侃,可齎詔令其權下荊襄,收慰亂寇,以安黎庶。
於是使人行詔而去。
賊首張昌聞知皮初圍石冰於臨淮,乃即將兵徑寇荊州。
劉弘使費深往剿,被張昌殺敗,墮於江中而死。
張興又去與戰,相持十餘日,不能取勝。
弘復遣人至臨淮召迴皮初,以退張昌。
初迴兵,石冰遂又復肆猖獗。
皮初還荊州,與張昌大小五戰,互相勝負,反遭射傷張興。
劉弘大懼。
卻好陶侃自廣州引兵來至,其流民叛卒皆相率詣侃軍前投拜。
侃皆重賞,使迴賊中招勸眾兵歸正。
眾兵遂相議刺殺張昌,以降陶侃,侃復以恩撫而賞之。
眾感其德,又至武昌賺殺賊黨王坤,開武昌以納朱伺之兵,荊寇悉平。
劉弘見侃德能服眾,願以荊州讓侃。
侃未迴報,忽廣中流星飛馬趕到,言:“交州反寇童鐵帽作亂,圍守將葉鮮於廣州甚急,乞速迴兵救應。
”陶侃聞報,即辭劉弘,引兵復迴廣州而去。
到得半路,童鐵帽聞知陶侃迴兵,乃連夜逃散。
劉弘使人將張昌、王坤等首級入洛,奏上陶侃、皮初二人平賊之功。
朝命加侃為廣州牧兼交州刺史、鎮東大都督;劉弘加為荊州牧、安東大都督。
弘婿夏陟有守禦荊襄之功,加為襄陽太守;皮初加為荊州總兵、遊擊大將軍。
劉弘以皮初守禦靈昌道有功於征漢,高雞泊又立奇績,迴荊州又破張昌、救新野、圍武昌、攻臨淮,雖授職賞,劉弘念其功重秩輕,復上表論初之功勞曰:“夫治一國者宜以一國為心。
必若以姻親為先,然後次及外人,則議者豈不以臣為私親忽功,人將不肯用命矣!今陟臣婿也,待臣任事,雖曰有守禦之功,而皮初實多汗馬之勞。
今授陟以郡,實出聖意,而不知者責必及臣,則是示天下以不公,無以令荊襄矣,焉能再任賢才乎!朝廷既垂恩典,必欲褒秩守臣,則皮初之功乞當先之。
”朝廷從其請,乃以皮初為襄樊牧,夏陟為武昌太守。
劉弘與三人分掌全楚,乃比先愈加勵精任事,秉公詮德,隨才授使,愛民節用,輕徭薄賦,荊襄復得安業,人皆感仰。
江漢遠近,悉瞻陶侃、劉弘之德,以為能屏絕巨寇,稱為劉父陶母。
後人有詩讚劉弘曰: 憶昔劉公治楚荊,政敷宇宙可迴春。
十州懷惠瞻山嶽,萬姓銜恩銘肺心。
令行儼似秋霜肅,德被渾如化雨新。
千年偉績垂江漢,萬古芳名鏤石金。
又有詩一首贊陶侃服寇之德雲: 為政從來在得民,陶公德可感群生。
廣夷聞跡鹹賓服,荊寇傾心願款誠。
不說陶侃平服張昌,且說石冰在臨淮城中,見皮初撤兵迴救荊襄,以敵昌等,遂出大掠,以分其勢。
復遣部將夏文將兵五千,侵寇京口,攻陷之,遂乘勢直擾建康地方。
百姓被其所掠,商賈遭其所扼。
鄉士夫見府縣官員不敢征剿,心中不忿。
於是前議郎周玘乃周處之子,因齊王專政時,張翰、顧榮棄官南還,玘亦辭歸養母。
茲見石冰據淮,夏文等肆掠鄰境,將及本郡,乃聚集草萊好漢,並家丁親友,共有七千餘人,以防賊寇。
欲要征剿,又慮己為歸閑之官,不好擅用兵馬,乃詣賀循相議,共推吳興太守顧秘為主,以號令軍民。
秘見二賢自至,乃從之,即傳檄遠近,集兵共退石冰。
文至各處,有華譚、葛洪、甘卓等皆起兵應秘,兵威大振。
當時皮初揮刀砍入,張昌二人戰不數合,昌抵當皮初不住,大敗而走,乃退據武昌。
皮初乘勝領兵圍住,日夜攻打,不能得下。
其黨石冰逃去,轉掠新野。
新野王司馬歆起兵征剿,冰戰屢敗,乃求救於張昌。
昌發兵來援石冰,與新野王戰於博望坡,賊兵大勝,乃圍新野王之兵於土山之上。
兩日兩夜,兵士無援,飢餓之極,衝殺下山,悉皆戰死,新野王亦為流矢所傷而亡。
荊襄大震。
劉弘聞知,乃命皮初抽兵迴救新野。
石冰知皮初兵到,遂引眾接戰於路。
凡三對陣,石冰皆敗,乃順流奔遁楚州,於路劫掠甚慘。
皮初隨後引兵去征,石冰聞知,復令其黨牛升引兵出戰。
兩下擺開陣勢,牛升逞勇,橫戟殺出,皮初手舞大刀接住。
二人各施武勇,翻天捲地,直殺得塵遮紅日無光。
約鬥有三十餘合,牛升漸漸力怯,架隔不定,被皮初一刀砍於馬下。
石冰慌忙舞刀殺出,皮初又與接戰,二人刀來刀去,又鬥上二十餘合,石冰終是力怯,乃迴馬逃走,被皮初追去。
石冰乃連夜走入臨淮,堅閉不出。
皮初乃圍城攻打,數日不能下,折兵無數。
冰言:“不須攻擊,隻是陶廣州老爺一來,我等即便斂甲投降。
”各處賊首皆是一般言詞。
劉弘見報,乃具表上言於朝。
朝中定議倒下,以為荊州襄漢反寇張昌、石冰等,既皆仰慕陶侃,可齎詔令其權下荊襄,收慰亂寇,以安黎庶。
於是使人行詔而去。
賊首張昌聞知皮初圍石冰於臨淮,乃即將兵徑寇荊州。
劉弘使費深往剿,被張昌殺敗,墮於江中而死。
張興又去與戰,相持十餘日,不能取勝。
弘復遣人至臨淮召迴皮初,以退張昌。
初迴兵,石冰遂又復肆猖獗。
皮初還荊州,與張昌大小五戰,互相勝負,反遭射傷張興。
劉弘大懼。
卻好陶侃自廣州引兵來至,其流民叛卒皆相率詣侃軍前投拜。
侃皆重賞,使迴賊中招勸眾兵歸正。
眾兵遂相議刺殺張昌,以降陶侃,侃復以恩撫而賞之。
眾感其德,又至武昌賺殺賊黨王坤,開武昌以納朱伺之兵,荊寇悉平。
劉弘見侃德能服眾,願以荊州讓侃。
侃未迴報,忽廣中流星飛馬趕到,言:“交州反寇童鐵帽作亂,圍守將葉鮮於廣州甚急,乞速迴兵救應。
”陶侃聞報,即辭劉弘,引兵復迴廣州而去。
到得半路,童鐵帽聞知陶侃迴兵,乃連夜逃散。
劉弘使人將張昌、王坤等首級入洛,奏上陶侃、皮初二人平賊之功。
朝命加侃為廣州牧兼交州刺史、鎮東大都督;劉弘加為荊州牧、安東大都督。
弘婿夏陟有守禦荊襄之功,加為襄陽太守;皮初加為荊州總兵、遊擊大將軍。
劉弘以皮初守禦靈昌道有功於征漢,高雞泊又立奇績,迴荊州又破張昌、救新野、圍武昌、攻臨淮,雖授職賞,劉弘念其功重秩輕,復上表論初之功勞曰:“夫治一國者宜以一國為心。
必若以姻親為先,然後次及外人,則議者豈不以臣為私親忽功,人將不肯用命矣!今陟臣婿也,待臣任事,雖曰有守禦之功,而皮初實多汗馬之勞。
今授陟以郡,實出聖意,而不知者責必及臣,則是示天下以不公,無以令荊襄矣,焉能再任賢才乎!朝廷既垂恩典,必欲褒秩守臣,則皮初之功乞當先之。
”朝廷從其請,乃以皮初為襄樊牧,夏陟為武昌太守。
劉弘與三人分掌全楚,乃比先愈加勵精任事,秉公詮德,隨才授使,愛民節用,輕徭薄賦,荊襄復得安業,人皆感仰。
江漢遠近,悉瞻陶侃、劉弘之德,以為能屏絕巨寇,稱為劉父陶母。
後人有詩讚劉弘曰: 憶昔劉公治楚荊,政敷宇宙可迴春。
十州懷惠瞻山嶽,萬姓銜恩銘肺心。
令行儼似秋霜肅,德被渾如化雨新。
千年偉績垂江漢,萬古芳名鏤石金。
又有詩一首贊陶侃服寇之德雲: 為政從來在得民,陶公德可感群生。
廣夷聞跡鹹賓服,荊寇傾心願款誠。
不說陶侃平服張昌,且說石冰在臨淮城中,見皮初撤兵迴救荊襄,以敵昌等,遂出大掠,以分其勢。
復遣部將夏文將兵五千,侵寇京口,攻陷之,遂乘勢直擾建康地方。
百姓被其所掠,商賈遭其所扼。
鄉士夫見府縣官員不敢征剿,心中不忿。
於是前議郎周玘乃周處之子,因齊王專政時,張翰、顧榮棄官南還,玘亦辭歸養母。
茲見石冰據淮,夏文等肆掠鄰境,將及本郡,乃聚集草萊好漢,並家丁親友,共有七千餘人,以防賊寇。
欲要征剿,又慮己為歸閑之官,不好擅用兵馬,乃詣賀循相議,共推吳興太守顧秘為主,以號令軍民。
秘見二賢自至,乃從之,即傳檄遠近,集兵共退石冰。
文至各處,有華譚、葛洪、甘卓等皆起兵應秘,兵威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