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幾,虜果叛殺楊欣,河西隔絕。
武帝嘆曰:“誰能為我討此逆虜,以通涼州?”舉朝不敢對。
馬隆曰:“陛下若肯委任於臣,臣去可能平之。
”帝曰:“若果能滅賊,何有不委任乎?但未知卿有何術以製彼,試言其概。
”隆曰:“陛下必若用臣,當聽臣自行,在隨時應變,相勢用奇耳。
”帝曰:“用兵幾何?”隆曰:“止須選募精勇三千,教之以法,授之以車,徐徐審戰,鼓行而西。
秉陛下之威福,臣自度逆醜不足難也。
”帝壯而許之,加隆為武威將軍、行武威太守事,刻日出征。
眾公卿荀勖等僉曰:“六軍之設,既多州縣,郡兵亦眾,但當選而用之,不宜橫設選募,以亂常典。
馬隆小將,謬妄之說,不可從也。
”帝曰:“既已任人,焉可復悔。
”乃弗聽眾諫,竟敕馬隆依數揀選。
隆乃於教場中立一標的,募能引弩弓四十鈞者射之。
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
隆曰:“足矣。
”復詣武庫選兵仗,武庫令與隆忿爭。
禦史中丞劾隆無狀,隆奏曰:“臣今赴河西,忘身致命,以報所任。
庫令乃以魏時朽仗見給,兵不堪用,非陛下使臣滅賊之意也。
”帝深責武庫令,選精仗,給隆三年軍資。
於是西渡溫水,遇虜帥樹機能等,或乘險以遏隆前,或設伏以斷隆後。
隆乃依孔明銀坑洞車戰法,作偏箱車,中安糧草,外立以兵。
地廣處則施鹿角,車方軌而進;地狹處則施木柵於上,且戰且行。
弓箭所著者,賊皆應弦而倒。
奇謀間發,出敵不意。
賊皆負鐵甲以防箭,隆取磁石成壘,阻賊於狹道,官兵皆易以皮甲,伏以伺之。
賊至壘所,鐵甲左轉左粘,右轉右粘,官兵四發,賊手難施。
轉戰百裏,殺死數萬,賊勢大否。
自隆西行,朝廷音檄斷絕,鹹以為全軍盡沒矣。
忽一日中夜,隆使至洛上疏,帝乃鼓掌歡笑。
詰旦,召群臣謂曰:“若從眾卿所言,則無秦涼矣。
”乃降詔曰:“馬隆能以偏師寡旅,奮不顧身,冒難赴險,克濟其功。
宜拜宣威將軍,加赤幢鼓樂以旌之。
”隆得到武威,虜部大人猝跋韓並且方能等,率眾萬餘歸降。
又出兵說樹善戎、沒骨能等服。
惟樹機能不附,即使猝沒並且樹四部共征機能。
戰三日夜,機能大敗,為馬鹹伏於要路斬之,夷乃盡平。
報捷於朝,帝命議加秩賞。
有司奏言:“隆未出師,已加顯爵,不更益矣。
”楊珧曰:“募兵未出,先加彼爵者,實乃導其成功,遙受虛位耳。
今隆全克西土,復迴疆域,豈可以前授虛祿而塞後之實功?宜當旌賞,以勵將來。
”武帝從之,封奉高侯。
積十餘年,殘虜不盡僚,據險守固,時出侵掠。
隆悉散軍士,假為耕種,虜等心寬,更不設備。
遣卒進兵,遂大破之,眾皆絕跡,無敢再寇。
至是與張軌一同率兵至鄴城,共征偽漢。
第十四路諸侯,武陵太守應詹,孝義感人,恩威服眾。
部領勇將沈吟、蔣和、胡德、方能、應詔等,引兵三萬赴召。
按《晉史》:應詹字思遠,汝南南頓人。
魏侍中應璩之孫也。
詹幼孤,為祖母撫養。
年十餘歲,祖母又喪。
居喪,哀毀骨立,頓杖而後起,因以孝聞。
家頗富於財,年稚弱,請族之廉能者委託資產,情若至親,並無疑忌,世人稱異焉。
弱冠知名。
質素弘雅,人雖犯而勿之較,以學藝文章稱於時。
司徒何劭見之嘆曰:“君子哉若人!”初闢為太子舍人,趙王倫以為太子長史。
倫誅,坐免官,成都王又闢為掾。
時驃騎中郎諸葛玖,事長沙王義。
詣鄴,甚道義之非。
詹與玖有舊,斥之曰:“仁林何與樂毅之相詭也!”玖慚愧而出。
劉弘乃詹之舅祖,召為司馬,謂之曰:“君器識宏深,後日當代老朽於荊南矣。
”悉以軍政委之。
弘著勛漢南,皆詹之力也。
王澄為荊州刺史,遷詹南平太守,兼督武陵天門三郡軍事。
詹至,討平叛蠻。
時諸王鹹妒,詔令不一,諸蠻皆怨欲叛。
詹知,召諸蠻渠帥,破券為誓,與結盟好,各蠻感悅。
天下大亂,詹境獨全。
百姓歌曰:“亂離既溥,殆為灰朽。
僥倖之運,賴茲應侯。
歲寒不凋,孤境獨守。
拯我塗炭,惠隆丘鬥。
潤同江海,恩猶父母。
”又有蜀寇杜疇作亂來寇,山簡假詹五郡軍事,大破杜疇。
又與陶侃協破杜弢於長沙,賊中金寶山積,詹一無所取,惟收圖書而已。
王敦嘉其廉,上功狀於朝,賜詹為潁陽侯。
在荊南時,陳留郡人王沖作亂,欲迎詹為主,詹切責,沖不忿怨,其得人情如此。
武帝嘆曰:“誰能為我討此逆虜,以通涼州?”舉朝不敢對。
馬隆曰:“陛下若肯委任於臣,臣去可能平之。
”帝曰:“若果能滅賊,何有不委任乎?但未知卿有何術以製彼,試言其概。
”隆曰:“陛下必若用臣,當聽臣自行,在隨時應變,相勢用奇耳。
”帝曰:“用兵幾何?”隆曰:“止須選募精勇三千,教之以法,授之以車,徐徐審戰,鼓行而西。
秉陛下之威福,臣自度逆醜不足難也。
”帝壯而許之,加隆為武威將軍、行武威太守事,刻日出征。
眾公卿荀勖等僉曰:“六軍之設,既多州縣,郡兵亦眾,但當選而用之,不宜橫設選募,以亂常典。
馬隆小將,謬妄之說,不可從也。
”帝曰:“既已任人,焉可復悔。
”乃弗聽眾諫,竟敕馬隆依數揀選。
隆乃於教場中立一標的,募能引弩弓四十鈞者射之。
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
隆曰:“足矣。
”復詣武庫選兵仗,武庫令與隆忿爭。
禦史中丞劾隆無狀,隆奏曰:“臣今赴河西,忘身致命,以報所任。
庫令乃以魏時朽仗見給,兵不堪用,非陛下使臣滅賊之意也。
”帝深責武庫令,選精仗,給隆三年軍資。
於是西渡溫水,遇虜帥樹機能等,或乘險以遏隆前,或設伏以斷隆後。
隆乃依孔明銀坑洞車戰法,作偏箱車,中安糧草,外立以兵。
地廣處則施鹿角,車方軌而進;地狹處則施木柵於上,且戰且行。
弓箭所著者,賊皆應弦而倒。
奇謀間發,出敵不意。
賊皆負鐵甲以防箭,隆取磁石成壘,阻賊於狹道,官兵皆易以皮甲,伏以伺之。
賊至壘所,鐵甲左轉左粘,右轉右粘,官兵四發,賊手難施。
轉戰百裏,殺死數萬,賊勢大否。
自隆西行,朝廷音檄斷絕,鹹以為全軍盡沒矣。
忽一日中夜,隆使至洛上疏,帝乃鼓掌歡笑。
詰旦,召群臣謂曰:“若從眾卿所言,則無秦涼矣。
”乃降詔曰:“馬隆能以偏師寡旅,奮不顧身,冒難赴險,克濟其功。
宜拜宣威將軍,加赤幢鼓樂以旌之。
”隆得到武威,虜部大人猝跋韓並且方能等,率眾萬餘歸降。
又出兵說樹善戎、沒骨能等服。
惟樹機能不附,即使猝沒並且樹四部共征機能。
戰三日夜,機能大敗,為馬鹹伏於要路斬之,夷乃盡平。
報捷於朝,帝命議加秩賞。
有司奏言:“隆未出師,已加顯爵,不更益矣。
”楊珧曰:“募兵未出,先加彼爵者,實乃導其成功,遙受虛位耳。
今隆全克西土,復迴疆域,豈可以前授虛祿而塞後之實功?宜當旌賞,以勵將來。
”武帝從之,封奉高侯。
積十餘年,殘虜不盡僚,據險守固,時出侵掠。
隆悉散軍士,假為耕種,虜等心寬,更不設備。
遣卒進兵,遂大破之,眾皆絕跡,無敢再寇。
至是與張軌一同率兵至鄴城,共征偽漢。
第十四路諸侯,武陵太守應詹,孝義感人,恩威服眾。
部領勇將沈吟、蔣和、胡德、方能、應詔等,引兵三萬赴召。
按《晉史》:應詹字思遠,汝南南頓人。
魏侍中應璩之孫也。
詹幼孤,為祖母撫養。
年十餘歲,祖母又喪。
居喪,哀毀骨立,頓杖而後起,因以孝聞。
家頗富於財,年稚弱,請族之廉能者委託資產,情若至親,並無疑忌,世人稱異焉。
弱冠知名。
質素弘雅,人雖犯而勿之較,以學藝文章稱於時。
司徒何劭見之嘆曰:“君子哉若人!”初闢為太子舍人,趙王倫以為太子長史。
倫誅,坐免官,成都王又闢為掾。
時驃騎中郎諸葛玖,事長沙王義。
詣鄴,甚道義之非。
詹與玖有舊,斥之曰:“仁林何與樂毅之相詭也!”玖慚愧而出。
劉弘乃詹之舅祖,召為司馬,謂之曰:“君器識宏深,後日當代老朽於荊南矣。
”悉以軍政委之。
弘著勛漢南,皆詹之力也。
王澄為荊州刺史,遷詹南平太守,兼督武陵天門三郡軍事。
詹至,討平叛蠻。
時諸王鹹妒,詔令不一,諸蠻皆怨欲叛。
詹知,召諸蠻渠帥,破券為誓,與結盟好,各蠻感悅。
天下大亂,詹境獨全。
百姓歌曰:“亂離既溥,殆為灰朽。
僥倖之運,賴茲應侯。
歲寒不凋,孤境獨守。
拯我塗炭,惠隆丘鬥。
潤同江海,恩猶父母。
”又有蜀寇杜疇作亂來寇,山簡假詹五郡軍事,大破杜疇。
又與陶侃協破杜弢於長沙,賊中金寶山積,詹一無所取,惟收圖書而已。
王敦嘉其廉,上功狀於朝,賜詹為潁陽侯。
在荊南時,陳留郡人王沖作亂,欲迎詹為主,詹切責,沖不忿怨,其得人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