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至,朝中紛議不一。


    孫洵謂齊王曰:“李雄流賊妄自稱尊,理宜剿戮問罪。


    但其勢機已成,根本已立,據要塞險,恐未易殄。


    今聞成都大集兵馬,欲與大王構隙,何不奏請惠帝,封成都王為征西大元帥,令其與劉弘征取李雄,復其原鎮,勝則就使在川,不容歸朝,敗則成都王折兵,即不敢與我大王爭衡矣。


    ”齊王信其言,乃聚諸王與文武官共議其事,與眾一同保本。


    顧榮曰:“不可,棄癰疽而治疥癬,豈知命之醫乎?前者漢引羌胡大掠平陽、太原,告急文書雪片而上。


    以趙王幸其亂而遂己之謀,致失討僇,養成大患。


    今又占奪常山、钜鹿、兗州、邯鄲諸處,瀛州求救不絕。


    以大王多故,不一發兵,以致皆陷於虜,不日將寇河南。


    此癰疽大病,餘毒將及心腹,而不先治,且反以疥癬庸心乎?李雄自守之賊,得蜀以為足矣,決無他圖。


    望大王急會大兵,先除胡漢,後剪偽成,方是保國之計也。


    ”齊王曰:“然則眾文武以為何如?”眾皆一齊上言曰:“李雄雖竊據漢川,僭號稱霸,兵不過數萬,將不過數人,是諸將守禦之無方,故使偶得徼幸肆誌耳!聞知漢兵十分利害,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若不大會諸王,早為定奪,則許、洛亦難保矣。


    ”江統、劉殷曰:“今天下三尺之童,皆言晉國不幸,骨肉相殘,外亂乘發,江山恐不能固,諸王兀自相妒,是不知禍將及身者也。


    大王莫以臣等為愚戇,汝南、楚、趙可為後車之戒矣。


    ”齊王曰:“然則將何以處之?欲發兵平蜀,則胡漢勢又昌熾,將近中原。


    欲先平胡漢,奈彼人強馬壯,未易取勝,其實兩難。


    汝等有定見否?”劉殷曰:“此事非小,未可定議。


    大王可奏請發詔,先宣成都王入朝共議其事。


    不然,則是我等在朝者專主,恐有拂意,或致大事不成也。


    ”齊王依言,即奏請頒詔,差孫洵帶書一封,往鄴城宣請成都王同議國事。


    孫洵領詔,逕到鄴城。


    成都王接詔讀訖,乃問孫洵:“朝中有齊王攝政,聖上何事召孤入議?”洵將齊王之書呈上,對曰:“齊王爺有書拜上,言胡漢奪占趙燕之地,將侵魏郡,李雄又竊據成都。


    特此命小臣奉詔書來請大王入朝,同議大事。


    望乞推念晉國宗社,早建大謀,勿吝移駕。


    ”成都王遣孫洵出賓館賜宴,召盧誌議之。


    誌曰:“吾前者勸大王釋小怨而行高誌者,正謂此後好相會麵也。


    宜急迴朝,共議興兵以掃胡寇,則大王芳名萬代,永垂不朽矣。


    ”成都王從之,即與盧誌、孫洵、石超、牽秀等趣駕逕入洛陽。


    未知成都入朝共議伐漢之事,兩國成敗若何?後人有詩嘆曰:  晉世紛紜迭亂離,煙塵橫起繄京畿。


    成都縱有擎天手,難挽將傾大廈危。


    第五十五迴 漢奪魏郡渡漳河


    成都王司馬穎奉詔入洛,朝見惠帝以畢,即往齊王府中謁見。


    齊王問曰:“今川蜀陷於胡寇,漢虜又大擾燕趙,各郡具奏入朝,言劉聰小賊兵勢甚盛,不日將近河南,官將守臣多不能敵。


    特請王弟來此同議其事。


    聞弟素有智識,請裁決之。


    ”成都王曰:“漢寇僭號已久,雄兵四十餘萬,其下皆亡漢遺臣、將家舊種,身經百戰,非等閑可敵。


    必須大興天下之兵,方可剿征。


    明日當與親王八坐以上公卿等廷評可否,取其謀議合眾者,采而用之。


    ”齊王依言。


    次日,二王入朝請旨,宣召滿朝大臣,俱至帥府計議剿漢大事。


    有言宜調取諸侯之兵各鎮四下征討者,有言宜調代遼氐貉諸附屬之兵與國家出力者,眾議紛紜。


    江統上言曰:“外鎮侯各自為心,豈能合一?昔袁紹會合十八路諸侯之兵,不能下一董卓,焉獨當大任?附屬諸侯皆羌胡異族,心不可測,虞有反刃。


    依臣愚見,必得眾親王各率兵馬倡首,再合諸侯之兵,亦得四五十萬,齊心共進,分其次序,使相和睦,共同救援,方保無失。


    ”眾論雜遝,累日不決。


    忽班部中閃出一人,高聲道曰:“劉淵奮起左國,竊據平陽,破钜鹿,襲常山,侵邯鄲,寇瀛州,奪兗汲,猶如席捲,官兵莫能攖其鋒,此非大有智謀之士、勇略之將為之附翼,而能成此大事乎?且我國諸守將皆命世英雄,曾無一人能脫其手者。


    今眾人之議,不但徒費且又誤國大事。


    江中郎之謀近之矣,何又不採?”眾視之,乃經筵諫議陸機也。


    成都王見陸機言詞僚利,知有定見,即召上問曰:“士衡乃江東英俊,必有高見,幸為籌之。


    倘得劇寇殄滅,當樹第一之功。


    ”陸機曰:“臣愚固不敢妄參國議,但劉淵獷兵三十餘萬,詐稱六十萬,若隻以吾七路諸侯之兵一二十萬去敵,莫不寒心。


    是以少有挫釁,即至落膽,鮮能濟事。


    依江中郎所言,下詔宣召各處親王為之樞領,各鎮諸侯為之輔翼,然後立一盟主,掌都督諸軍之印,使各軍馬皆屬其拘管,置一中軍元帥,使各兵馬皆屬調遣,擇上將二員為之左右先鋒,俱各賜與印劍,有不用命違節製者,即便斬之,方才行軍有律,戰無不勝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續三國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酉陽野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酉陽野史並收藏續三國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