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等至郫城,李讓接入,共議進取之計。
閻式曰:“且自從容,須要細察徐舉、羅尚不合之由,然後用計,於中再行間諜,方可成功。
”讓從之。
使人訪探其因,數日不得的實。
忽被趙誠捉得尚兵一個,帶至城中。
閻式命軍中賞賜其兵,問曰:“羅使君何故與徐參軍構隙,致不和睦?”兵曰:“某乃羅使君部下親隨,特為徐參軍之故,在外體察,恐其異心耳!此事還是羅爺不是。
徐參軍勸其交聘範長生共復汶山,心中欲思乞為汶山守,故此互生疑貳,徐參軍實忠義之言也。
”閻式曰:“怪見徐舉使人召我攻打涪城,緣此故耳。
我兵新敗喪主,銳氣正挫,是以未行耳。
”李雄曰:“彼乃羅尚之卒,何可以密謀對他言之?既已漏泄,不可留矣。
刀斧手,與吾推出斬了。
”閻式曰:“不可殺了,隻宜監在軍中,待破涪城,放他便是。
”雄恕其死。
小卒不知是計,伺夜潛逃出城,將其事報與羅尚知之。
尚怒甚,遣常深往舉營責以大義,徐舉不知所出,心中恐怖,謝深送去。
閻式見小軍逃走,知可行計,乃請往徐舉寨中試說之。
李讓依其言,遣式行。
式至舉寨,說曰:“羅尚老悖,不重賢良,弗能用公嘉謀,反欲思害於公,此匹夫之為,何足與謀大事?吾甚為公慮焉。
今益州公遣仆來告利害,願與公共舉兩川,事成之日,願傾國以聽之,不但汶山太守而已。
”徐舉見式所言,悅而從之,放火燒營,乘夜奔至郫城,與李雄、閻式同至廣漢。
李流見說徐舉歸投,即率眾頭目出廓迎接入城,慰勞宴款,拜為行軍副總管,同往教場觀兵。
徐舉曰:“吾觀諸將與兵士,足可為用,霸業無難,所欠者糧耳。
”流曰:“此地久經征戰,人多奔徙他州,官窮民敝,糧實無措,如之奈何?”舉曰:“昔日孫伯符起事,得魯肅指囷,竟成吳業。
今範長生豪俠一方,若往求之,數萬糧米,可不勞而得。
吾請往說此人,告以羅尚之貪、百姓被虐之故。
得彼聽允,出糧以益吾軍,則大事可諧矣。
”流喜,乃備金寶禮物,使楊褒隨徐舉往說範長生。
舉至青城山,入見長生,送上禮幣,告以求糧之事。
長生堅執不受,再拜辭謝曰:“吾乃是清高自守之士,若以糧米益渠,則成萬世罵名矣。
”舉曰:“羅公貪而且酷,刻剝民脂,所以各郡響應,願從李益州。
今被宗襄陽、許梁州等路來,益州體贏徐子之行,不忍害民,挈兵遁避,誤被所獲,遂至垂敗。
今川民鹹念其仁,願從守死廣漢,以免羅尚之酷,遂復奪汶山,兵威再振。
茲為不肯擾民,致軍糧竭。
聞先生高義多囷,故遣仆來告,望施春澤之濡,濟廣漢之軍,即所以濟益州之名也。
”長生不為動。
楊褒曰:“徐副總為羅成都之參軍,先生之所知也。
以羅公殘刻百姓,諫勸觸怒,妄欲加害。
亦念吾李益州仁心感眾,義氣動人,故此相歸,欲共救民於水火也。
吾雖關外流民,粗知大禮。
今晉朝大亂,兩川終失,先生肯出,抑可以振南陽之績於青城之起。
脫若堅拒不與,流眾情極,率郫城、汶山、廣漢之眾,三麵迫之,恐先生雖得清名,而高譽頓挫矣。
”長生曰:“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據子之言,是欲脅吾從汝也。
”徐舉曰:“不然,吾亦晉臣,豈肯陷於不忠也?但國朝失政,有功無賞,有罪不嗔,雖奮死沙場,亦惟付之落花流水。
先生不若因而從之,更有仁義之名,久遠之譽。
倘或王川,亦一時鼎足之師侶也。
”長生不得已,乃出糧以給流軍。
李流得糧,乃議復取涪城、少城二郡。
範長生曰:“不可爭此空城。
今羅尚新復,必要力爭,且尚之兵糧,皆取給於犍為。
犍為太守李苾乃是文官,素不知兵。
若鼓行而東,唾手可得,則又斷成都一臂矣。
”李流大喜,命李雄提兵去襲犍為。
雄以兵夜行日住,潛至城下,李苾始知,急聚眾人商議曰:“賊兵寇城,賀仁解糧往成都未迴,怎生迎敵?”仁弟賀俊曰:“吾願領兵退賊。
”即便披掛出城,直衝李雄。
雄見勢勇,慌忙舞刀接戰,不十合,賀俊架隔不及,被雄活擒過馬。
李苾在城上看見,即便走入衙中,收拾望北門逃出,奔往成都而去。
軍兵無主,盡皆投降。
李雄使人報至廣漢,李流大喜,往郫城召李讓至犍為鎮守,代雄迴軍商議進取。
雄曰:“今叔父敬甫不在郫城,郫城勢單,宜先取少城,好共相守援。
”流然之,遣上官晶、任迴、任道、王辛引兵一萬前進。
少城守將洪蕃、常深引兵出戰,被上官晶一刀砍中馬頭,洪蕃墜地,蕃叫願降。
閻式曰:“且自從容,須要細察徐舉、羅尚不合之由,然後用計,於中再行間諜,方可成功。
”讓從之。
使人訪探其因,數日不得的實。
忽被趙誠捉得尚兵一個,帶至城中。
閻式命軍中賞賜其兵,問曰:“羅使君何故與徐參軍構隙,致不和睦?”兵曰:“某乃羅使君部下親隨,特為徐參軍之故,在外體察,恐其異心耳!此事還是羅爺不是。
徐參軍勸其交聘範長生共復汶山,心中欲思乞為汶山守,故此互生疑貳,徐參軍實忠義之言也。
”閻式曰:“怪見徐舉使人召我攻打涪城,緣此故耳。
我兵新敗喪主,銳氣正挫,是以未行耳。
”李雄曰:“彼乃羅尚之卒,何可以密謀對他言之?既已漏泄,不可留矣。
刀斧手,與吾推出斬了。
”閻式曰:“不可殺了,隻宜監在軍中,待破涪城,放他便是。
”雄恕其死。
小卒不知是計,伺夜潛逃出城,將其事報與羅尚知之。
尚怒甚,遣常深往舉營責以大義,徐舉不知所出,心中恐怖,謝深送去。
閻式見小軍逃走,知可行計,乃請往徐舉寨中試說之。
李讓依其言,遣式行。
式至舉寨,說曰:“羅尚老悖,不重賢良,弗能用公嘉謀,反欲思害於公,此匹夫之為,何足與謀大事?吾甚為公慮焉。
今益州公遣仆來告利害,願與公共舉兩川,事成之日,願傾國以聽之,不但汶山太守而已。
”徐舉見式所言,悅而從之,放火燒營,乘夜奔至郫城,與李雄、閻式同至廣漢。
李流見說徐舉歸投,即率眾頭目出廓迎接入城,慰勞宴款,拜為行軍副總管,同往教場觀兵。
徐舉曰:“吾觀諸將與兵士,足可為用,霸業無難,所欠者糧耳。
”流曰:“此地久經征戰,人多奔徙他州,官窮民敝,糧實無措,如之奈何?”舉曰:“昔日孫伯符起事,得魯肅指囷,竟成吳業。
今範長生豪俠一方,若往求之,數萬糧米,可不勞而得。
吾請往說此人,告以羅尚之貪、百姓被虐之故。
得彼聽允,出糧以益吾軍,則大事可諧矣。
”流喜,乃備金寶禮物,使楊褒隨徐舉往說範長生。
舉至青城山,入見長生,送上禮幣,告以求糧之事。
長生堅執不受,再拜辭謝曰:“吾乃是清高自守之士,若以糧米益渠,則成萬世罵名矣。
”舉曰:“羅公貪而且酷,刻剝民脂,所以各郡響應,願從李益州。
今被宗襄陽、許梁州等路來,益州體贏徐子之行,不忍害民,挈兵遁避,誤被所獲,遂至垂敗。
今川民鹹念其仁,願從守死廣漢,以免羅尚之酷,遂復奪汶山,兵威再振。
茲為不肯擾民,致軍糧竭。
聞先生高義多囷,故遣仆來告,望施春澤之濡,濟廣漢之軍,即所以濟益州之名也。
”長生不為動。
楊褒曰:“徐副總為羅成都之參軍,先生之所知也。
以羅公殘刻百姓,諫勸觸怒,妄欲加害。
亦念吾李益州仁心感眾,義氣動人,故此相歸,欲共救民於水火也。
吾雖關外流民,粗知大禮。
今晉朝大亂,兩川終失,先生肯出,抑可以振南陽之績於青城之起。
脫若堅拒不與,流眾情極,率郫城、汶山、廣漢之眾,三麵迫之,恐先生雖得清名,而高譽頓挫矣。
”長生曰:“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據子之言,是欲脅吾從汝也。
”徐舉曰:“不然,吾亦晉臣,豈肯陷於不忠也?但國朝失政,有功無賞,有罪不嗔,雖奮死沙場,亦惟付之落花流水。
先生不若因而從之,更有仁義之名,久遠之譽。
倘或王川,亦一時鼎足之師侶也。
”長生不得已,乃出糧以給流軍。
李流得糧,乃議復取涪城、少城二郡。
範長生曰:“不可爭此空城。
今羅尚新復,必要力爭,且尚之兵糧,皆取給於犍為。
犍為太守李苾乃是文官,素不知兵。
若鼓行而東,唾手可得,則又斷成都一臂矣。
”李流大喜,命李雄提兵去襲犍為。
雄以兵夜行日住,潛至城下,李苾始知,急聚眾人商議曰:“賊兵寇城,賀仁解糧往成都未迴,怎生迎敵?”仁弟賀俊曰:“吾願領兵退賊。
”即便披掛出城,直衝李雄。
雄見勢勇,慌忙舞刀接戰,不十合,賀俊架隔不及,被雄活擒過馬。
李苾在城上看見,即便走入衙中,收拾望北門逃出,奔往成都而去。
軍兵無主,盡皆投降。
李雄使人報至廣漢,李流大喜,往郫城召李讓至犍為鎮守,代雄迴軍商議進取。
雄曰:“今叔父敬甫不在郫城,郫城勢單,宜先取少城,好共相守援。
”流然之,遣上官晶、任迴、任道、王辛引兵一萬前進。
少城守將洪蕃、常深引兵出戰,被上官晶一刀砍中馬頭,洪蕃墜地,蕃叫願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