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不知主將何往,俱各望京路奔走,石勒驅本部兵大喊,前往追趕。
成都王到,見眾奮勇,遂傳令直至洛陽,不許少住。
諸將得令,從後疾進。
趙兵至溴水,渡之不迭,石勒兵奄至,逼入水中者無算,溴水為之不流。
成都王遂連夜直扣洛陽,將四門把住,遣人往伊闕報與齊王知道。
齊王見書大喜,即與諸王拔寨俱起,亦望洛陽進發。
未知司馬倫僭居大位,怎生退敵?有分教:血漬京畿,孫秀禍國先授首;戈橫殿陛,趙王逆種嘆蒙顏。
後人有詩一首,單道其庸罔取悔雲: 堪笑庸常司馬倫,妄思竊位作儲君。
一朝惹起諸王怒,兵眾臨城悔怎勝。
第三十九迴 齊王滅趙專朝政
話說趙王倫設朝,與孫秀計議兩路兵馬之事,忽見徐健奔到,言孫輔、司馬雅、駱休皆被河間王部將張方所殺。
趙王聽說,唬得麵如死灰,半晌始能開口,乃問健曰:“閭和、路始、張泓今在何處?”健曰:“張泓、路始走入伊闕山中,閭和傷重,死於保邸寨。
”趙王聽說,嗟曰:“從事舊將連喪數人,大事去矣,大事去矣!”正嘆間,忽見孫會、伏胤、張衡奔到,伏地痛哭,言成都王之兵,被吾一陣,斬上將公師鎮,退走三十餘裏,不敢仰望於吾,不想上黨石大夫有兒石勒、義子石桑,言稱與兄石崇報仇,其勇無敵,許超、士猗皆被所斬,以此大敗而迴。
孫秀聽言,驚得麵如土色。
趙王兩淚潸然,汗濕透衣,戰兢不已。
忽聽得炮銃轟天,成都王兵到,守門五城兵馬分付緊閉,報入宮庭。
趙王慌與孫秀計議退敵之策,伏胤曰:“趁今隻彼一路兵到,可即點選精兵出城,殺退他們,則別王又皆畏縮矣。
然後下詔各處,勤王之兵若到,則又可破諸王。
亟宜速發,免使圍城,軍民膽怯。
”趙王然之。
詔令才出,飛報迭入,言齊王、東海、長沙、琅琊、新野五兵皆到,分把六門,圍如鐵桶,水泄不通。
趙王曰:“我為執政,權侔人主,何等富貴!卿等榮顯無似,又要過想,勸我廢帝自立,以致今日四處親王會同問罪,興兵至此。
今而愛將皆沒,誰能盡心宣力?茲被圍城,如之奈何?是自誤也!”孫秀曰:“往事已過,悔亦無及,但當議解目下之危,再作道理。
宜遣三部司馬,點集兵民,上城防守。
此洛陽皇城,堅厚牢固,一時焉能攻我?待其持守日久,糧運決然不敷,三軍乏食,自然離異,那時可以用計謀之矣。
”伏胤曰:“此言恐迂,彼既協心矢約,立此大意,豈至乏食?”秀曰:“不然,譬如群雞同棲,難保終日不競啄者,況六路之王,眾心能協一乎?待其少有間隙,遣一舌辨之士,說通河間王,許以大位重祿。
其人素與齊王不睦,今此來者,一則為陛下許他為皇太弟,不曾詔他入朝,二則恐別王幹功,故此勉強以兵赴應耳。
若誑他以關中山右使其自帝,彼必悅從,徵兵迴去。
河間一解,則餘心亦懈,縱兵擊之,若袁紹等之伐董卓,將自懼而風靡矣。
”趙王聞言轉喜,乃令三部司馬,刮刷百姓丁壯上城守護,日夜輪流更換。
軍兵盡於城中巡綽將息,民庶嗟怨之聲相接。
諸王之兵攻打月餘,城中因為孫秀給賞過濫,庫中無積,糧食困極。
秀計議設謀,令百官之家各出米麥,以給軍需,造冊登記,待後領價,不肯者,令軍士自去倉廒強出之。
於是各皆乘機奪搶民家糧米,雞犬悉遭罄取,以致百姓餓死者屍骸滿路。
百官在朝者鹹恨孫秀,思欲出奔齊王。
左衛將軍王輿,竊見官民皆怨,乃密謂中軍司馬趙泉、右司馬王催等曰:“我思六王合兵至此,不過來問趙王、孫秀之罪,與城中百官萬民何預,而乃同受困苦若是?今公卿被刮,庶士被搶,飢餓連巷,度日如年,竊恐有幹齊、成眾王之怒,吉兇在所未保者。
二公心下如何?”王催曰:“今內乏糧餉,外無救援,城將破在旦夕。
若待眾兵一入,我等俱是死矣,何得與孫秀同例乎?”趙泉曰:“若此,惟有尋思計策轉禍為福,免與奸人共死不明可也。
”王催曰:“今遍城皆怨,心多叛秀,但懼其加害,故不敢即行耳!若有一人倡之,悉從於左袒矣。
今吾三部既點兵馬,權半在吾,趁此城尚未破,陰合左右衛中將軍,一邊獻門約入諸王,一邊殺入孫秀府中,擒其父子,以救滿城誅戮,此乃吾等變兇為吉之時,不可自誤。
”王輿曰:“公言正合吾意。
若不如此,城破之日,玉石俱焚,悉同混死矣。
”三人議定。
趙泉曰:“事雖可行,未知衛士肯相從否?我等當拚此命,糾集軍眾以行此計,脫彼不從,亦當斬門而出,以合外眾,各不可誤。
”王輿然之,遂親密往說諸衛士等曰:“所趙王廢帝自立,皆是孫秀奸謀,與我百官無幹。
今各處親王大兵雲集,前來問罪,城中兵損糧盡,料不能守,恐被陷之日,滿城悉無生路。
成都王到,見眾奮勇,遂傳令直至洛陽,不許少住。
諸將得令,從後疾進。
趙兵至溴水,渡之不迭,石勒兵奄至,逼入水中者無算,溴水為之不流。
成都王遂連夜直扣洛陽,將四門把住,遣人往伊闕報與齊王知道。
齊王見書大喜,即與諸王拔寨俱起,亦望洛陽進發。
未知司馬倫僭居大位,怎生退敵?有分教:血漬京畿,孫秀禍國先授首;戈橫殿陛,趙王逆種嘆蒙顏。
後人有詩一首,單道其庸罔取悔雲: 堪笑庸常司馬倫,妄思竊位作儲君。
一朝惹起諸王怒,兵眾臨城悔怎勝。
第三十九迴 齊王滅趙專朝政
話說趙王倫設朝,與孫秀計議兩路兵馬之事,忽見徐健奔到,言孫輔、司馬雅、駱休皆被河間王部將張方所殺。
趙王聽說,唬得麵如死灰,半晌始能開口,乃問健曰:“閭和、路始、張泓今在何處?”健曰:“張泓、路始走入伊闕山中,閭和傷重,死於保邸寨。
”趙王聽說,嗟曰:“從事舊將連喪數人,大事去矣,大事去矣!”正嘆間,忽見孫會、伏胤、張衡奔到,伏地痛哭,言成都王之兵,被吾一陣,斬上將公師鎮,退走三十餘裏,不敢仰望於吾,不想上黨石大夫有兒石勒、義子石桑,言稱與兄石崇報仇,其勇無敵,許超、士猗皆被所斬,以此大敗而迴。
孫秀聽言,驚得麵如土色。
趙王兩淚潸然,汗濕透衣,戰兢不已。
忽聽得炮銃轟天,成都王兵到,守門五城兵馬分付緊閉,報入宮庭。
趙王慌與孫秀計議退敵之策,伏胤曰:“趁今隻彼一路兵到,可即點選精兵出城,殺退他們,則別王又皆畏縮矣。
然後下詔各處,勤王之兵若到,則又可破諸王。
亟宜速發,免使圍城,軍民膽怯。
”趙王然之。
詔令才出,飛報迭入,言齊王、東海、長沙、琅琊、新野五兵皆到,分把六門,圍如鐵桶,水泄不通。
趙王曰:“我為執政,權侔人主,何等富貴!卿等榮顯無似,又要過想,勸我廢帝自立,以致今日四處親王會同問罪,興兵至此。
今而愛將皆沒,誰能盡心宣力?茲被圍城,如之奈何?是自誤也!”孫秀曰:“往事已過,悔亦無及,但當議解目下之危,再作道理。
宜遣三部司馬,點集兵民,上城防守。
此洛陽皇城,堅厚牢固,一時焉能攻我?待其持守日久,糧運決然不敷,三軍乏食,自然離異,那時可以用計謀之矣。
”伏胤曰:“此言恐迂,彼既協心矢約,立此大意,豈至乏食?”秀曰:“不然,譬如群雞同棲,難保終日不競啄者,況六路之王,眾心能協一乎?待其少有間隙,遣一舌辨之士,說通河間王,許以大位重祿。
其人素與齊王不睦,今此來者,一則為陛下許他為皇太弟,不曾詔他入朝,二則恐別王幹功,故此勉強以兵赴應耳。
若誑他以關中山右使其自帝,彼必悅從,徵兵迴去。
河間一解,則餘心亦懈,縱兵擊之,若袁紹等之伐董卓,將自懼而風靡矣。
”趙王聞言轉喜,乃令三部司馬,刮刷百姓丁壯上城守護,日夜輪流更換。
軍兵盡於城中巡綽將息,民庶嗟怨之聲相接。
諸王之兵攻打月餘,城中因為孫秀給賞過濫,庫中無積,糧食困極。
秀計議設謀,令百官之家各出米麥,以給軍需,造冊登記,待後領價,不肯者,令軍士自去倉廒強出之。
於是各皆乘機奪搶民家糧米,雞犬悉遭罄取,以致百姓餓死者屍骸滿路。
百官在朝者鹹恨孫秀,思欲出奔齊王。
左衛將軍王輿,竊見官民皆怨,乃密謂中軍司馬趙泉、右司馬王催等曰:“我思六王合兵至此,不過來問趙王、孫秀之罪,與城中百官萬民何預,而乃同受困苦若是?今公卿被刮,庶士被搶,飢餓連巷,度日如年,竊恐有幹齊、成眾王之怒,吉兇在所未保者。
二公心下如何?”王催曰:“今內乏糧餉,外無救援,城將破在旦夕。
若待眾兵一入,我等俱是死矣,何得與孫秀同例乎?”趙泉曰:“若此,惟有尋思計策轉禍為福,免與奸人共死不明可也。
”王催曰:“今遍城皆怨,心多叛秀,但懼其加害,故不敢即行耳!若有一人倡之,悉從於左袒矣。
今吾三部既點兵馬,權半在吾,趁此城尚未破,陰合左右衛中將軍,一邊獻門約入諸王,一邊殺入孫秀府中,擒其父子,以救滿城誅戮,此乃吾等變兇為吉之時,不可自誤。
”王輿曰:“公言正合吾意。
若不如此,城破之日,玉石俱焚,悉同混死矣。
”三人議定。
趙泉曰:“事雖可行,未知衛士肯相從否?我等當拚此命,糾集軍眾以行此計,脫彼不從,亦當斬門而出,以合外眾,各不可誤。
”王輿然之,遂親密往說諸衛士等曰:“所趙王廢帝自立,皆是孫秀奸謀,與我百官無幹。
今各處親王大兵雲集,前來問罪,城中兵損糧盡,料不能守,恐被陷之日,滿城悉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