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後曰:“吾思賢才難得,安有忠義可托之人,以稱所願者?”賈模曰:“但是娘娘舉用之人,即與己同,薦賢之功耶,同己任之功,何論親疏?今汝南王司馬子翼乃宣帝之子、當今皇叔,世之人望,才識老成,先帝臨終唿之數迴,將托大政,因被楊駿陰謀暗逐還鎮。
娘娘若能舉而召之,同輔國政,則朝中士夫皆以娘娘為知人,自無私黨之訊矣。
尚書丞衛伯玉平蜀伐吳,多立偉績,出鎮幽冀,柔服胡夷,邊烽不警,戎羯貢奉方物不絕,先帝常稱重之。
中書監張茂先才華超邁,智德兼全,能知民瘼,皆國之元老,時之屬望。
欲安天下,非此三人,則不可以致昇平耶!”賈後信允。
先發懿旨宣召三人入宮相見,然後奏帝授任。
張華、衛瓘承旨進見,賈後曰:“吾知二卿有經濟之才,故請同資政治,庶展平生,惟勿負知遇可也。
”二人謙謝,賈後慰出。
越數日,汝南王司馬亮自許昌來朝,賈後燕見訖,即奏帝以汝南王為太宰,錄尚書事,衛瓘為太保,張華為少傅,同總軍國重務。
司馬亮向被楊駿所遏,一旦執政,欲取悅於眾臣僚,即首論誅楊氏之功,封侯賜邑並升賞者一千八十一人。
禦史中丞傅鹹諫曰:“朝廷官吏兵將皆食君祿,為國幹功,職分之事也,不宜若是濫加封賞。
且楊駿之誅,乃一夫之力耳,何致紛紜妄賜,輕費爵祿乎?且賞奢侈,必有希望者,思幸再禍矣。
宜下中書省博議,品其功績有無輕重,是其等秩,方是政紀。
”亮不從其諫,惟偏執自是,頗專朝政。
其臣下倚之為橫,居政數月,放縱無忌。
傅鹹見其所行,謂同列曰:“汝南王擅權自恣,門下倚之濫受賄賂,吾知不善終其位矣。
憶昔受知於彼,設不勸諫,則是坐視其敝,奈何可乎?”有小黃門華忠聽得,亦托意進言曰:“適聞傅中丞高論,以為大王宜當少抑威名,採納眾論,以收時望,方保無虞。
”汝南王曰:“孤乃帝室至親王叔,非他人之比。
晉國之事,孤之家事也,何待外人參議乎?”叱之使退,自是愈加專執,不容規諫。
且性偏多罪人,無敢火犯,惟衛瓘一人稍可進語,張華見其逆耳,深自韜匿,以故眾心多不悅者。
傅鹹見其大失朝士之心,復上啟曰: 往者從駕殿下,常教臣以韓非逆鱗之說,臣每憶之,不敢少置。
向者殿下欻摩天子,意在逆鱗盡忠,故以諭臣。
臣今自知所陳,甚頷觸猛獸之須,然所以敢忘害上言者,揆殿下當識其區區不勝之心耳,望殿下察臣諒直之言,非有為惡之意,勿以此見怒而亡誅可也。
思天下之事,當與天下人共理之,且一人之見有限,天下之見無窮,殷紂以獨斷而亡,周武以諤諤而昌,比皆史冊昭昭,可為明鑑者耶。
乞殿下俯察愚衷,採納微言,晉室幸甚,臣等幸甚。
汝南王見啟,反嫌其多言煩絮,疏遠傅鹹。
又惡東安王司馬繇作事拂意,不相吻合,思欲去之,乃密啟賈後,言東安王繇兵權太重,獨掌內庭六衛軍馬,黨轄強盛,恐有異心,將不利於社稷。
且兵柄不可久統,宜早罷之,以免後患。
賈後曰:“然則何以處之?”亮曰:“依臣之見,當用楚王瑋入代其職,則無患矣。
”後從其議,即矯詔罪東安王威震中外,惑眾營謀,將有異誌,宜以楚王入領軍馬,降繇為行軍司馬,致仕歸第。
東安王明知是汝南王之計,見亮勢大,不敢申理,甘受枉抑而罷,乃將六衛軍馬盡付楚王司馬瑋掌管。
楚王得掌重權,年輕性剽,倚仗帝弟,專立威福,略無忌憚,廟堂側目,中外寒心。
惠帝亦皆畏之。
汝南王意有所行,悉皆阻忤,於是二人又不相睦。
汝南王亮欲待去之,見楚王兵容強盛,威愚猛赫,且係禦弟,難可輕動,乃密謂太保衛瓘曰:“今司馬瑋越職擅威,不欽朝典,倚恃皇胞,蔑視同氣,將何處之?”瓘曰:“年幼輕躁,故是如此,將欲何為?”亮曰:“吾欲奏帝削其兵權,廢而黜之,無所為言,故與公謀耳!”衛瓘曰:“楚王功多黨盛,人心無怨,一時難動。
不如且勿計較,伺其有過,方可行之。
”亮曰:“非是如此。
今兵權在彼,挾威恃勢,不服吾等,倘有所行,反被阻遏,弗獲施為。
公可區畫一計以祛其害,免遭僭奪,爾我皆固。
”瓘思半晌,乃曰:“若欲削其兵柄,難於為言,不若奏帝,以為楚王功多服眾,宜加封賞,出鎮西地,使遏群盜,則賊寇必皆遠遁,宜加敕增秩,以表殊勛。
此所謂將欲取之,必故與之,雖曰擢之,其實奪之也。
待其出外,則凡事任殿下所行矣。
”司馬亮聽言大喜。
二人謀成,尚未及行,有隨班太監胡牛兒常恨汝南王驕傲內臣,並無禮容相及,當日聽得此言,悄地奔往楚王處報知。
楚王聽胡牛兒將二人所謀之言,奏調出外禦寇,不許在朝意思,心中大怒,乃重賞牛兒,即便詬罵曰:“老賊如斯妒害,寖寖不然。
娘娘若能舉而召之,同輔國政,則朝中士夫皆以娘娘為知人,自無私黨之訊矣。
尚書丞衛伯玉平蜀伐吳,多立偉績,出鎮幽冀,柔服胡夷,邊烽不警,戎羯貢奉方物不絕,先帝常稱重之。
中書監張茂先才華超邁,智德兼全,能知民瘼,皆國之元老,時之屬望。
欲安天下,非此三人,則不可以致昇平耶!”賈後信允。
先發懿旨宣召三人入宮相見,然後奏帝授任。
張華、衛瓘承旨進見,賈後曰:“吾知二卿有經濟之才,故請同資政治,庶展平生,惟勿負知遇可也。
”二人謙謝,賈後慰出。
越數日,汝南王司馬亮自許昌來朝,賈後燕見訖,即奏帝以汝南王為太宰,錄尚書事,衛瓘為太保,張華為少傅,同總軍國重務。
司馬亮向被楊駿所遏,一旦執政,欲取悅於眾臣僚,即首論誅楊氏之功,封侯賜邑並升賞者一千八十一人。
禦史中丞傅鹹諫曰:“朝廷官吏兵將皆食君祿,為國幹功,職分之事也,不宜若是濫加封賞。
且楊駿之誅,乃一夫之力耳,何致紛紜妄賜,輕費爵祿乎?且賞奢侈,必有希望者,思幸再禍矣。
宜下中書省博議,品其功績有無輕重,是其等秩,方是政紀。
”亮不從其諫,惟偏執自是,頗專朝政。
其臣下倚之為橫,居政數月,放縱無忌。
傅鹹見其所行,謂同列曰:“汝南王擅權自恣,門下倚之濫受賄賂,吾知不善終其位矣。
憶昔受知於彼,設不勸諫,則是坐視其敝,奈何可乎?”有小黃門華忠聽得,亦托意進言曰:“適聞傅中丞高論,以為大王宜當少抑威名,採納眾論,以收時望,方保無虞。
”汝南王曰:“孤乃帝室至親王叔,非他人之比。
晉國之事,孤之家事也,何待外人參議乎?”叱之使退,自是愈加專執,不容規諫。
且性偏多罪人,無敢火犯,惟衛瓘一人稍可進語,張華見其逆耳,深自韜匿,以故眾心多不悅者。
傅鹹見其大失朝士之心,復上啟曰: 往者從駕殿下,常教臣以韓非逆鱗之說,臣每憶之,不敢少置。
向者殿下欻摩天子,意在逆鱗盡忠,故以諭臣。
臣今自知所陳,甚頷觸猛獸之須,然所以敢忘害上言者,揆殿下當識其區區不勝之心耳,望殿下察臣諒直之言,非有為惡之意,勿以此見怒而亡誅可也。
思天下之事,當與天下人共理之,且一人之見有限,天下之見無窮,殷紂以獨斷而亡,周武以諤諤而昌,比皆史冊昭昭,可為明鑑者耶。
乞殿下俯察愚衷,採納微言,晉室幸甚,臣等幸甚。
汝南王見啟,反嫌其多言煩絮,疏遠傅鹹。
又惡東安王司馬繇作事拂意,不相吻合,思欲去之,乃密啟賈後,言東安王繇兵權太重,獨掌內庭六衛軍馬,黨轄強盛,恐有異心,將不利於社稷。
且兵柄不可久統,宜早罷之,以免後患。
賈後曰:“然則何以處之?”亮曰:“依臣之見,當用楚王瑋入代其職,則無患矣。
”後從其議,即矯詔罪東安王威震中外,惑眾營謀,將有異誌,宜以楚王入領軍馬,降繇為行軍司馬,致仕歸第。
東安王明知是汝南王之計,見亮勢大,不敢申理,甘受枉抑而罷,乃將六衛軍馬盡付楚王司馬瑋掌管。
楚王得掌重權,年輕性剽,倚仗帝弟,專立威福,略無忌憚,廟堂側目,中外寒心。
惠帝亦皆畏之。
汝南王意有所行,悉皆阻忤,於是二人又不相睦。
汝南王亮欲待去之,見楚王兵容強盛,威愚猛赫,且係禦弟,難可輕動,乃密謂太保衛瓘曰:“今司馬瑋越職擅威,不欽朝典,倚恃皇胞,蔑視同氣,將何處之?”瓘曰:“年幼輕躁,故是如此,將欲何為?”亮曰:“吾欲奏帝削其兵權,廢而黜之,無所為言,故與公謀耳!”衛瓘曰:“楚王功多黨盛,人心無怨,一時難動。
不如且勿計較,伺其有過,方可行之。
”亮曰:“非是如此。
今兵權在彼,挾威恃勢,不服吾等,倘有所行,反被阻遏,弗獲施為。
公可區畫一計以祛其害,免遭僭奪,爾我皆固。
”瓘思半晌,乃曰:“若欲削其兵柄,難於為言,不若奏帝,以為楚王功多服眾,宜加封賞,出鎮西地,使遏群盜,則賊寇必皆遠遁,宜加敕增秩,以表殊勛。
此所謂將欲取之,必故與之,雖曰擢之,其實奪之也。
待其出外,則凡事任殿下所行矣。
”司馬亮聽言大喜。
二人謀成,尚未及行,有隨班太監胡牛兒常恨汝南王驕傲內臣,並無禮容相及,當日聽得此言,悄地奔往楚王處報知。
楚王聽胡牛兒將二人所謀之言,奏調出外禦寇,不許在朝意思,心中大怒,乃重賞牛兒,即便詬罵曰:“老賊如斯妒害,寖寖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