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火速發兵前去,免誤國家大事,於大王體麵上又好。


    ”梁王曰:“他未曾交手,就誇己能,蔑視我等。


    前在京中,劾孤過失,輕侮親王,今又不遵主帥,妄自行兵,致取敗績,非我之咎。


    發兵去救他雖是易事,倘或不諧,但恐連此一敗俱坐於我身上,豈不是自討罪犯於朝廷乎?我今且隻深溝高壘,謹守此城,待賊少懈,那時以計破之,且慢去再尋煩惱。


    ”傅仁又曰:“漢兵與周中丞相持一日一夜,勢力已疲,今若以生力之兵去救,必獲大勝,實乃大王之功,不可遲疑。


    ”梁王本意欲陷周處,以伸舊恨,竟不聽傅仁之言。


    周處在漢圍中,等至辰牌以後,並不見接應兵到,乃拍馬望澤畔而逃。


    至其間,馬蹄下陷,見漢兵在後,隻得復轉坡邊,已被趙染趕及,二人大戰數十合,周處刀壞,隻以短刀接戰,滿身皆是血汙,弓箭亦失。


    副將金冕曰:“今勢已極,救應無來,吾同將軍拚命殺出,脫離此危,又做道理。


    ”周處曰:“吾義士也,若肯獨自逃生,幾時已出圍去矣。


    痛念眾軍隨吾同來,不忍棄耳。


    寧同戰死陣中,使後人知司馬肜挾私害公、陷害忠良耶!吾聞君子臨難不為苟免,誌士不以盛衰改節、存亡易心,見危授命,斯其時也。


    ”乃復奮力殺轉,聚集眾兵分付曰:“今吾被司馬肜所迫,眾所知者,此際是吾效忠盡節之時,決無退逃畏避之理,況臨敵而遁非勇也,遇難而奔非義也。


    汝等可隨金將軍忍命迴朝,將此情伸鳴朝廷,方見相從之意。


    ”金冕曰:“一存俱存,一亡俱亡,焉有去理。


    ”處曰:“吾死則漢兵必不迫汝,但不宜降寇以圖倖免。


    ”言訖,沖陣力戰而死。


    金冕率眾兵奮力死戰,殺死漢兵亦將近萬,晉兵入長平圍中者,無一生還。


    其在外之兵聞周中丞死,俱不願歸附梁王,皆隨小將周才夤夜逃迴洛陽而去,梁王亦不追究。


    齊萬年既斃周處,遂乘勝直殺至雍州城下,圍住四門,水泄不通。


    城外遠近居民不得入城者,號哭之聲連接不斷。


    張賓見之,下令軍中不許擄掠,出榜張掛,撫而安之。


    忽有軍人奪取民家一馬,萬年知之,即時綁出,斬首號令轅門,軍中肅然,民得安堵,雞犬無驚。


    後人看到此處,見漢眾能愛民恤物,故能輔成漢業,有詩一首贊張賓等曰:  自古行兵貴不侵,存仁方可感群生。


    民心順處天心順,小創終當大業成。


    靜軒先生見周處因無援兵戰死,有詩嘆曰:  戰血淋漓灑杜鵑,悲風蕭索下平川。


    行觀子隱交兵處,一寸蓬蒿一寸冤。


    第二十一迴 張華舉孟觀西征


    前項晉梁王司馬肜懷私恨不助周處,復被齊萬年所敗,進圍雍州。


    梁王大懼,乃潛地遣使以繩縋城,連夜藏本前赴洛陽,具奏周處恃勇輕進,不遵約束,以致喪師敗死。


    今反寇乘勢圍困雍州,十分緊急,乞早發兵救應,亟剪叛國強梁,以拯黎民塗炭。


    惠帝看本大駭,召諸大臣上殿計議,顧謂陳準曰:“不聽卿言,果有今日。


    周處之死,非戰之罪,必為梁王所誤。


    失此一員良將,可哀,可哀!”眾臣聽帝所說周處被殺,盡皆麵麵相覷,無不驚駭。


    準曰:“忠言逆耳,以致哲人雲亡,亦非國家之福也。


    ”帝曰:“朕已知悔,恨無及矣。


    但今雍州圍急,若還不救,必致有失,失此則關中內外盡皆休矣。


    諸卿等計將安出?”司空張華曰:“昨者陳中書上言,周中丞與梁王不睦,宜以孟觀同去方可,陛下聽信都尉王濟之言,令處獨行,果及於難。


    今必欲救雍州,剿征劇寇,舍孟司馬別無其人也。


    ”帝曰:“若此,可即往禁衛軍中,宣孟觀至此。


    ”張華曰:“十日前楊太傅升他出去,鎮守澠池,今已起程五日矣。


    須當趕迴,不在禁衛了。


    ”帝聽言,目楊駿曰:“前者眾臣鹹薦孟觀克征西寇,卿何擅遷出外?”駿曰:“臣亦深慮賊勢猖獗,特擢觀去,以憚壓西土耳!”帝不究,著令飛馬馳遞,追趕孟觀迴京。


    十日之期,孟觀早到,入朝麵君。


    帝曰:“邇者氐羌造反,勢甚猖獗,趙王敗於前,梁王敗於後,昨者周處前去,又為賊人所害。


    今張司空薦卿可為元帥,慎毋辭勞,為朕一往,平賊之後,論功升賞,自當列土酬勛。


    ”孟觀曰:“臣食君祿,恨無報效之門,敢雲勞乎?”帝喜,命中書寫敕,以孟觀為平西副元帥,除梁王外,其餘將佐悉憑調遣,不得違旨。


    孟觀又舉京營總管紀詹為前鋒將軍,顧賢、李肇為副軍將軍。


    惠帝從之。


    觀謝恩出朝,點兵十萬,星夜起馬。


    不二十日,前抵雍州界內,離城四十裏下寨。


    齊萬年探得敵兵已到,乃亦撤圍入寨。


    解係與僚佐等皆至觀營拜謁,同議戰敵之策。


    觀曰:“前者諸公皆因恃勇,以思與賊爭勝,不曾相度機宜,故此屢被賊人得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續三國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酉陽野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酉陽野史並收藏續三國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