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鑒雖奮不顧身,直殺向前,怎擋得燕兵個個猛勇。戰了半日,後無接濟,竟被張玉斬了。朱鑒既死,眾兵支持不住,竟敗走入城,燕兵遂乘勝奪了城池。劉貞聞知大驚,隻得自負敕印,單人獨馬走出東門,逃往遼東,浮海以歸京師去了。
燕王入城,忙著人到獄中去請卜萬,不期卜萬在獄中已被眾兵殺了。燕王聞知,不勝嘆息。又一麵出榜安民,一麵在都督府取出冊籍,查點調往鬆亭守關將士之家眷,皆開倉厚加存恤。
初時,報到鬆亭,眾將士聞知大寧被燕王奪了,皆以為家屬未免受傷,盡遑遑不寧,思量要圖報復。不料過了兩日,紛紛信來,皆傳說燕王厚恤之事,眾將皆感激道:“燕王既厚恤吾家,則吾等皆受燕王之惠矣。如今何不降燕?”於是,守關都督陳友、都指揮房寬、指揮徐理、陳文、景福,皆相率驍勇來降。燕王大喜,俱優禮厚賞,待以心腹。
原來這大寧,城居遼東宣府之中,在喜峰口外,俯視北平,實一雄鎮。太祖不輕托人,故分封寧王於此,做東北一大藩。不意朝廷疑寧王與燕王合謀,因詔削他護衛。故寧王無權,一任燕王襲取。燕王雖得大寧,恐留寧王於此,終非己有,因將大營紮在城外,親自單騎入城,到寧府來見寧王。
寧王聞知,忙出來相見。行禮畢,燕王就執寧王手而大慟道:“吾與王皆高皇帝之子,縱不能傳位為天子、封列藩王,亦禮之自然。奈何建文小子,聽信奸臣,苦苦見逼。周、齊、代、湘、岷五王既已相繼受禍,今又命李景隆以大兵五十萬,直加於我。使我進不能陳情,退不能守位,萬不得已而用兵以救命,其窮蹙何如!王弟得不憐我乎?”寧王道:“建文一味仁柔,但憑齊、黃作惡。前日有詔,說我與王兄通謀,將弟護衛削去,殊可痛恨!今天兄既窮蹙如此,弟當上表,細訴此情,自然有個處分。”燕王致謝道:“王弟用情,感激不盡。”彼此歡喜,留居數日,情好甚篤。燕王出入無忌,因得結交思歸之士,並招致守邊精勇同歸北平。
臨行之日,寧王不知燕王有謀,親送之郊外,燕王已暗命眾將擁之北歸。寧王大驚,問故,眾將道:“大寧將士皆四方遣戍之人,邊地寒苦,實不願居。今蒙燕王招歸北平,盡樂從命,將士皆去,大寧城為之一空。大王獨留於此,外臨邊地,豈不危乎?燕王有所不安,故命眾將啟請大王同至北平,共享富貴。”寧王道:“燕王既有此意,何不早言?”眾將道:“燕王原欲早言,恐大王狐疑不決,故臨行上請也。”
寧王暗想:“事已至此,料難退去。”隻得說道:“既蒙燕王美意,寡人無孤行之理。”遂傳令旨,著王府官吏,奉世子妃妾,將府中所有資財,悉數裝載明白,隨向北平去。隻因這一去,有分教:
疆域廣而兵威盛,精勇多而攻戰克。
不知後事如何,再看下迴分解。
第096迴 李元帥屯師北地 瞿都督保帥南奔
卻說李景隆大兵駐紮德州,聞燕王在北平,不敢進逼。後打聽得燕王率眾去救永平,就要進兵襲取北平,心下猶恐燕王有詐。過了數日,又打聽吳高逃歸山海關,永平之圍解了,燕王就乘便去襲大寧,心下想道:“燕王隻貪襲人,不顧自家,非為妙算。此時北平止一空城,若不引兵去取,更待何時?”遂率全師,竟往北平而來。
到了盧溝橋,料必有人把守,不期兵到盧溝橋邊,竟無一人。景隆喜道:“燕兵不守此橋,則城中將帥,吾知其無能為矣。”遂令兵馬屯於城下,高築營壘,將九門緊圍。又遣一將去攻趙州。又恐燕王從大寧一時突至,因結九營於鄭壩村以待之。時時親督兵將攻城,見九門緊閉,不能得破,遂令兵將放火焚燒城門。
燕府儀賓李■及燕將梁銘等,奉令守城,見李兵放火燒門,隨令軍士汲水撲滅。景隆又命用炮打城,又命架雲梯攻城,又命穴地道入城。外麵百般攻打,內裏百般拒守,並不能入。燕世子選募勇士,乘夜縋下城來,鳴鑼擊鼓,驚擾各營將士睡不能安。景隆無奈,隻得將營退下來。
忽一日,張掖門偶然守得單薄,被都督瞿能父子,借雲梯之力,奮勇登城。守城軍士敵他不住,逐被他破開城門,領千餘人要殺入城。又恐城中寬大,千餘人攻不入壬府;又恐城外無兵接濟,轉被燕兵圍住,不得脫身,因立在城門,招唿後兵接濟。
眾兵看見,忙報景隆道:“瞿將軍父子已奪了張掖門,立在城門招唿後兵,元帥須速速發兵接應,便立刻破此城矣。’景隆聽了暗暗想道:“我統五十萬兵攻城,怎破城之功,倒被瞿能奪去?況此城已在垂危,既瞿能今日可登,則他將明日亦必可登。”因發令箭一支,叫人飛馬傳與瞿能,叫他千餘孤軍,萬萬不可輕易入城,恐被人暗算。俟明日率領大隊,一齊殺入,未為遲也。
瞿能得了令箭,不敢違他,隻得退出。正是:
小人別自具心胸,不望成功隻忌功。朝不識人用為將,江山哪得不成空!
瞿能既退,燕世子吃了一驚。親自臨城審視,見城土幹硬可登,忙督士卒汲水灌濕。時正天寒,一夜西北風起,早已水凍成冰,滑如油矣。
景隆次日,帶領兵將,親到張掖門,再要登城,見城上之冰,已凍成一片,哪裏有容足之處。瞿能看了,深嘆失了機會。李景隆全不追悔,竟想這城破在旦夕。
燕王入城,忙著人到獄中去請卜萬,不期卜萬在獄中已被眾兵殺了。燕王聞知,不勝嘆息。又一麵出榜安民,一麵在都督府取出冊籍,查點調往鬆亭守關將士之家眷,皆開倉厚加存恤。
初時,報到鬆亭,眾將士聞知大寧被燕王奪了,皆以為家屬未免受傷,盡遑遑不寧,思量要圖報復。不料過了兩日,紛紛信來,皆傳說燕王厚恤之事,眾將皆感激道:“燕王既厚恤吾家,則吾等皆受燕王之惠矣。如今何不降燕?”於是,守關都督陳友、都指揮房寬、指揮徐理、陳文、景福,皆相率驍勇來降。燕王大喜,俱優禮厚賞,待以心腹。
原來這大寧,城居遼東宣府之中,在喜峰口外,俯視北平,實一雄鎮。太祖不輕托人,故分封寧王於此,做東北一大藩。不意朝廷疑寧王與燕王合謀,因詔削他護衛。故寧王無權,一任燕王襲取。燕王雖得大寧,恐留寧王於此,終非己有,因將大營紮在城外,親自單騎入城,到寧府來見寧王。
寧王聞知,忙出來相見。行禮畢,燕王就執寧王手而大慟道:“吾與王皆高皇帝之子,縱不能傳位為天子、封列藩王,亦禮之自然。奈何建文小子,聽信奸臣,苦苦見逼。周、齊、代、湘、岷五王既已相繼受禍,今又命李景隆以大兵五十萬,直加於我。使我進不能陳情,退不能守位,萬不得已而用兵以救命,其窮蹙何如!王弟得不憐我乎?”寧王道:“建文一味仁柔,但憑齊、黃作惡。前日有詔,說我與王兄通謀,將弟護衛削去,殊可痛恨!今天兄既窮蹙如此,弟當上表,細訴此情,自然有個處分。”燕王致謝道:“王弟用情,感激不盡。”彼此歡喜,留居數日,情好甚篤。燕王出入無忌,因得結交思歸之士,並招致守邊精勇同歸北平。
臨行之日,寧王不知燕王有謀,親送之郊外,燕王已暗命眾將擁之北歸。寧王大驚,問故,眾將道:“大寧將士皆四方遣戍之人,邊地寒苦,實不願居。今蒙燕王招歸北平,盡樂從命,將士皆去,大寧城為之一空。大王獨留於此,外臨邊地,豈不危乎?燕王有所不安,故命眾將啟請大王同至北平,共享富貴。”寧王道:“燕王既有此意,何不早言?”眾將道:“燕王原欲早言,恐大王狐疑不決,故臨行上請也。”
寧王暗想:“事已至此,料難退去。”隻得說道:“既蒙燕王美意,寡人無孤行之理。”遂傳令旨,著王府官吏,奉世子妃妾,將府中所有資財,悉數裝載明白,隨向北平去。隻因這一去,有分教:
疆域廣而兵威盛,精勇多而攻戰克。
不知後事如何,再看下迴分解。
第096迴 李元帥屯師北地 瞿都督保帥南奔
卻說李景隆大兵駐紮德州,聞燕王在北平,不敢進逼。後打聽得燕王率眾去救永平,就要進兵襲取北平,心下猶恐燕王有詐。過了數日,又打聽吳高逃歸山海關,永平之圍解了,燕王就乘便去襲大寧,心下想道:“燕王隻貪襲人,不顧自家,非為妙算。此時北平止一空城,若不引兵去取,更待何時?”遂率全師,竟往北平而來。
到了盧溝橋,料必有人把守,不期兵到盧溝橋邊,竟無一人。景隆喜道:“燕兵不守此橋,則城中將帥,吾知其無能為矣。”遂令兵馬屯於城下,高築營壘,將九門緊圍。又遣一將去攻趙州。又恐燕王從大寧一時突至,因結九營於鄭壩村以待之。時時親督兵將攻城,見九門緊閉,不能得破,遂令兵將放火焚燒城門。
燕府儀賓李■及燕將梁銘等,奉令守城,見李兵放火燒門,隨令軍士汲水撲滅。景隆又命用炮打城,又命架雲梯攻城,又命穴地道入城。外麵百般攻打,內裏百般拒守,並不能入。燕世子選募勇士,乘夜縋下城來,鳴鑼擊鼓,驚擾各營將士睡不能安。景隆無奈,隻得將營退下來。
忽一日,張掖門偶然守得單薄,被都督瞿能父子,借雲梯之力,奮勇登城。守城軍士敵他不住,逐被他破開城門,領千餘人要殺入城。又恐城中寬大,千餘人攻不入壬府;又恐城外無兵接濟,轉被燕兵圍住,不得脫身,因立在城門,招唿後兵接濟。
眾兵看見,忙報景隆道:“瞿將軍父子已奪了張掖門,立在城門招唿後兵,元帥須速速發兵接應,便立刻破此城矣。’景隆聽了暗暗想道:“我統五十萬兵攻城,怎破城之功,倒被瞿能奪去?況此城已在垂危,既瞿能今日可登,則他將明日亦必可登。”因發令箭一支,叫人飛馬傳與瞿能,叫他千餘孤軍,萬萬不可輕易入城,恐被人暗算。俟明日率領大隊,一齊殺入,未為遲也。
瞿能得了令箭,不敢違他,隻得退出。正是:
小人別自具心胸,不望成功隻忌功。朝不識人用為將,江山哪得不成空!
瞿能既退,燕世子吃了一驚。親自臨城審視,見城土幹硬可登,忙督士卒汲水灌濕。時正天寒,一夜西北風起,早已水凍成冰,滑如油矣。
景隆次日,帶領兵將,親到張掖門,再要登城,見城上之冰,已凍成一片,哪裏有容足之處。瞿能看了,深嘆失了機會。李景隆全不追悔,竟想這城破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