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評論術士文口,異日血濺忠臣之頸。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便知。
第089迴 避詔書假裝病體 湊天時暗接龍鬚
話說五臣在燕府宴畢散去。到了次日,宋忠即奉詔旨要調選燕府精壯兵馬,隸守開平。燕王因問道衍道:“如此奈何?”道衍道:“任他調去不妨。”燕王道:“府中精壯,能有幾何?若被他調去,明日誰人為用?”道衍笑道:“調是憑他調去,用是終為我用。殿下勿憂。”燕王猶不深信,然沒法奈何,隻得開了冊籍,聽宋忠選調。
不期這護衛中有兩個官旗,一個叫做於諒,一個叫做周鐸,俱是精壯,大有勇力。恰恰宋忠選調中有他二人名字。他二人商量道:“我二人皆燕王心腹,異日燕王舉義,我二人在陣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也不枉一身本事。今若調去守邊,混雜行伍中,何日能出頭?”遂用銀子在管事人手中買脫名字,又另簽兩個。那兩人不服,訪知於諒、周鐸密議之言,就告在百戶倪諒處。倪諒聞知,見事有關係,就星夜奔到京師,闕下告變。
建文帝即傳旨,將於諒、周鐸二人拿至京師,付法司審問。法司嚴刑拷打,審出真情,遂將二人斬首。因二人口稱“異日燕王舉義”等語;遂降詔切責燕王。詔曰:
天下一家,國無兩大。朕係高皇帝嫡孫,既承大統,王雖尊,屬臣也。前入朝不拜,擅馳禦道,朕念親親,屈法赦王,王宜改過,作藩王室,奈何蓄謀叵測,致及士卒有“異日舉義”之詞?其為大逆不道甚矣。姑念曖昧不究。詔書到日,宜盡削護衛,以尊朝廷。特詔。
詔書將到之日,燕王先已探知,忙與道衍商量道:“朝廷有詔來,迫我甚矣。此時若不舉事,尚待何時?”道衍道:“此時尚早,王須耐之。”燕王道:“非寡人不耐,詔書一到,何以對之?”道衍道:“這也不難,殿下隻託疾不開讀便了。”燕王點頭解意,遂假裝中惡之病,忽然佯狂起來。也不帶人,也不冠履,竟跑出宮來,滿街亂走。宮門近侍,誰敢攔阻?隻好緊緊跟隨。燕王走入市中,看見名店飲食,便取來亂吃;哭一迴,笑一迴,口中胡言亂語。走得倦了,看見街上土堆,便睡在上麵,全不怕汙穢。近侍慌了,隻得抬入宮去,遍召醫生下藥。或說中痰,或說中風,俱不知其故。
遲了數日,詔書到了,因王病狂,不省人事,隻得將詔書供在殿中,候王病好開讀,寫表申奏朝廷。布政張昺、都司謝貴,每日入宮問疾。此時夏月,天氣炎熱,見燕王擁著烘爐而坐,猶寒戰不已。張昺退出,與謝貴說道:“燕王何等英雄,今日一旦狼狽如此,真朝廷之福也!我欲飛表,將燕王實病消息,報知朝廷。”謝貴道:“你我外臣,縱然體察,不過得其大概。內中發病詳細,必須會同葛長史公同出本詳報,方見你我做事的確。”張昺道:“有理。”遂密遣心腹吏李友直,請葛長史來議事。
葛誠請至,問道:“二位大人有何見諭?”張昺因叱退左右,邀入密室,說道:“我等奉命來守茲土,實為監製燕王,若有差池,我等罪也。今幸燕王大病,昨見他這等炎天,尚擁爐稱寒,料不能痊矣。就使好了,也難圖大事,你我責任可以少謝。故會同貴司,將燕王病狀,細細奏聞也,使朝廷得以安枕。”葛誠道:“二位大人若如此輕視燕王,我等不久皆為燕王戮矣。”張、謝大驚道:“何以至此?”葛誠道:“燕王之疾,詐也。就其詐而急圖之,使彼不暇轉圖,庶可撲滅。若信以為真,防禦一懈,彼突然而起,則墮其術中矣。”張昺道:“貴司何以知其詐?莫非有所聞見乎?”
葛誠道:“非有聞見,以理察之。蓋因讓責詔書將到,不便開讀,故作此態。病固不可知,然夏月非擁爐之時,而故擁爐?擁爐非有寒可言,而特特言寒,非詐而何?”張、謝二人聽了,連連點頭道:“若非賢長史才智深微,幾乎被他瞞過。但此事如何區處?”噶誠道:“如今可乘其詐病,人心解體之時,急急請旨,奪其護衛,拿其官屬,然後擊之逮之,一夫之力耳。”張昺大喜道:“承教承教,即當行之。”
葛誠、謝貴辭出,張昺就在後堂,叱退吏者,寫下表章稿兒,報說燕王之病是詐,乞速敕有司削奪護衛,並拿有名官屬等事。做完本稿,又親自寫成表章,密密封印停當,猶恐怕內中有甚差訛,拿著本稿隻管思察。不料一時腹痛,要上東廁,本稿不敢放下,就帶到東廁上,重複審視。看了半晌,覺無著錯,便將本稿搓成一團,塞在廁中一堵破牆縫內,料無人知。上完廁走了出來,將封好的本章著人星夜齎往京師去了。
不料這事被那心腹吏李友直看在眼裏。原來這李友直最有機智,久知燕王是個帝王人物,思量要做個從龍功臣。時常將張昺的行事報知燕王,以為入見之禮。燕王甚是歡喜,就吩咐管門人說:“這人來,即時引入見我,不可遲緩。”管門人應諾。恰恰李友直這日看見張昺叱退書吏,自坐後堂,寫下表章,知與燕府有些於礙,便留心伏在閣子邊悄悄窺看。看見張昺寫完表章,封印停當,又看見他將本稿帶到廁上,去了半晌,及出來卻是空手。步到堂上,發過本章,自迴私衙去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便知。
第089迴 避詔書假裝病體 湊天時暗接龍鬚
話說五臣在燕府宴畢散去。到了次日,宋忠即奉詔旨要調選燕府精壯兵馬,隸守開平。燕王因問道衍道:“如此奈何?”道衍道:“任他調去不妨。”燕王道:“府中精壯,能有幾何?若被他調去,明日誰人為用?”道衍笑道:“調是憑他調去,用是終為我用。殿下勿憂。”燕王猶不深信,然沒法奈何,隻得開了冊籍,聽宋忠選調。
不期這護衛中有兩個官旗,一個叫做於諒,一個叫做周鐸,俱是精壯,大有勇力。恰恰宋忠選調中有他二人名字。他二人商量道:“我二人皆燕王心腹,異日燕王舉義,我二人在陣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蔭子,也不枉一身本事。今若調去守邊,混雜行伍中,何日能出頭?”遂用銀子在管事人手中買脫名字,又另簽兩個。那兩人不服,訪知於諒、周鐸密議之言,就告在百戶倪諒處。倪諒聞知,見事有關係,就星夜奔到京師,闕下告變。
建文帝即傳旨,將於諒、周鐸二人拿至京師,付法司審問。法司嚴刑拷打,審出真情,遂將二人斬首。因二人口稱“異日燕王舉義”等語;遂降詔切責燕王。詔曰:
天下一家,國無兩大。朕係高皇帝嫡孫,既承大統,王雖尊,屬臣也。前入朝不拜,擅馳禦道,朕念親親,屈法赦王,王宜改過,作藩王室,奈何蓄謀叵測,致及士卒有“異日舉義”之詞?其為大逆不道甚矣。姑念曖昧不究。詔書到日,宜盡削護衛,以尊朝廷。特詔。
詔書將到之日,燕王先已探知,忙與道衍商量道:“朝廷有詔來,迫我甚矣。此時若不舉事,尚待何時?”道衍道:“此時尚早,王須耐之。”燕王道:“非寡人不耐,詔書一到,何以對之?”道衍道:“這也不難,殿下隻託疾不開讀便了。”燕王點頭解意,遂假裝中惡之病,忽然佯狂起來。也不帶人,也不冠履,竟跑出宮來,滿街亂走。宮門近侍,誰敢攔阻?隻好緊緊跟隨。燕王走入市中,看見名店飲食,便取來亂吃;哭一迴,笑一迴,口中胡言亂語。走得倦了,看見街上土堆,便睡在上麵,全不怕汙穢。近侍慌了,隻得抬入宮去,遍召醫生下藥。或說中痰,或說中風,俱不知其故。
遲了數日,詔書到了,因王病狂,不省人事,隻得將詔書供在殿中,候王病好開讀,寫表申奏朝廷。布政張昺、都司謝貴,每日入宮問疾。此時夏月,天氣炎熱,見燕王擁著烘爐而坐,猶寒戰不已。張昺退出,與謝貴說道:“燕王何等英雄,今日一旦狼狽如此,真朝廷之福也!我欲飛表,將燕王實病消息,報知朝廷。”謝貴道:“你我外臣,縱然體察,不過得其大概。內中發病詳細,必須會同葛長史公同出本詳報,方見你我做事的確。”張昺道:“有理。”遂密遣心腹吏李友直,請葛長史來議事。
葛誠請至,問道:“二位大人有何見諭?”張昺因叱退左右,邀入密室,說道:“我等奉命來守茲土,實為監製燕王,若有差池,我等罪也。今幸燕王大病,昨見他這等炎天,尚擁爐稱寒,料不能痊矣。就使好了,也難圖大事,你我責任可以少謝。故會同貴司,將燕王病狀,細細奏聞也,使朝廷得以安枕。”葛誠道:“二位大人若如此輕視燕王,我等不久皆為燕王戮矣。”張、謝大驚道:“何以至此?”葛誠道:“燕王之疾,詐也。就其詐而急圖之,使彼不暇轉圖,庶可撲滅。若信以為真,防禦一懈,彼突然而起,則墮其術中矣。”張昺道:“貴司何以知其詐?莫非有所聞見乎?”
葛誠道:“非有聞見,以理察之。蓋因讓責詔書將到,不便開讀,故作此態。病固不可知,然夏月非擁爐之時,而故擁爐?擁爐非有寒可言,而特特言寒,非詐而何?”張、謝二人聽了,連連點頭道:“若非賢長史才智深微,幾乎被他瞞過。但此事如何區處?”噶誠道:“如今可乘其詐病,人心解體之時,急急請旨,奪其護衛,拿其官屬,然後擊之逮之,一夫之力耳。”張昺大喜道:“承教承教,即當行之。”
葛誠、謝貴辭出,張昺就在後堂,叱退吏者,寫下表章稿兒,報說燕王之病是詐,乞速敕有司削奪護衛,並拿有名官屬等事。做完本稿,又親自寫成表章,密密封印停當,猶恐怕內中有甚差訛,拿著本稿隻管思察。不料一時腹痛,要上東廁,本稿不敢放下,就帶到東廁上,重複審視。看了半晌,覺無著錯,便將本稿搓成一團,塞在廁中一堵破牆縫內,料無人知。上完廁走了出來,將封好的本章著人星夜齎往京師去了。
不料這事被那心腹吏李友直看在眼裏。原來這李友直最有機智,久知燕王是個帝王人物,思量要做個從龍功臣。時常將張昺的行事報知燕王,以為入見之禮。燕王甚是歡喜,就吩咐管門人說:“這人來,即時引入見我,不可遲緩。”管門人應諾。恰恰李友直這日看見張昺叱退書吏,自坐後堂,寫下表章,知與燕府有些於礙,便留心伏在閣子邊悄悄窺看。看見張昺寫完表章,封印停當,又看見他將本稿帶到廁上,去了半晌,及出來卻是空手。步到堂上,發過本章,自迴私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