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寅這一走,李英犯難了,傳出去不是我把陸寅擠走,也是我給擠走的呀!二來滿城風雨,我李英也無法在雲南府立足啦。李英無精打彩奔正院內宅,一邊走一邊在想:看來陸寅並不是走了算完哪!還要來雲南府找我一家的麻煩,勢難並存,非他殺我,即我殺他,致使兩家名姓不香!唉,惹不起我躲得起呀!幹脆,早離開這是非之地吧。想到這兒,來到上房屋中,賢德的大奶奶王氏,在炕上哄著一雙兒女玩哪,一看李英麵色難看,趕忙下地:“你不是去休息一會兒嗎?怎麽神色這樣不好哇?我去泡茶去。”李英攔住:“快哄孩子玩吧,不要泡茶。”很安詳地坐下。王氏心中忐忑不安,細問李英。李英自從妻子進李家門,事無巨細,都要過問稟告,隻有這件事無法對妻子言講。可王氏賢人心細如髮,早就看出來啦,隻是怕丈夫煩惱,不敢動問。李英是怕妻子分心,也不能提。看來今天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啦:“賢妻,為夫有一件事很對不起你。”王氏一笑:“夫君之言差矣,我夫妻結婚四載,互相敬重,如賓如友,怎麽談到對我不起呀?有什麽事不用為難,就說出來吧。”“賢妻原諒,解我愁腸,很是感激。你可知道我們家的事啊?”
李英就把以往之事,一字不漏地詳細說出來。“賢妻,本不當跟你說出此事,自你過門之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並沒有一刻舒心的日子,做丈夫的覺著對不起你呀。”說著話李英用袖子拭淚。大奶奶又驚心又擔擾,驚心的是天下真有這樣忘恩負義之人,擔擾的是丈夫功夫雖好,也防不勝防,萬一遭了暗算,如何是好?想到這裏,眼望李英:“丈夫啊,我一婦道人家,見識很短,二弟雖不好,也是兩代深交,不能違背先人遺言。但是他既然與夫君決裂,轉目成仇,豈能善罷?不能不防。我有一個辦法,倒不如遠奔他鄉,隱姓埋名,躲災避禍,就這件事不了了之,不知夫君以為何如?”李英一聽妻子跟自己想到一塊兒去啦,忙問道:“賢妻,舉目無親到哪裏去?”“這個不必憂慮,我的姨家遠在元謀山區銅牛鎮,老夫妻並無子女,這不是很好麽。”李英站起身來:“賢妻曉大義識大體,能隨為夫離鄉背井,成全李、陸兩家之交,上對得起死去的先人,下對得起未成丁的子女,真是女中之魁,請接受李英一拜。”李英跪倒磕頭,大奶奶趕忙扶起。
次日,雇了幾輛大車,把所有行李衣物全拴好,然後一家上車,連吳指南那裏都不辭而別。李能等李英走後把家人都給另謀了事,每人給五十兩銀子,這樣陸忠給陸家看墳,李能也就算給李家看墳。可嘆李英為了不忘遺訓,維護先人的名聲,隻落得身無立椎之地。來到元謀銅牛鎮投奔姨父母家中,老夫妻十分好客,又是這樣的親戚,當然很歡迎。李英拿出錢來,托姨父在一個小山環的密林深處,買了十幾畝地,買了幾間房,一家人定居於此。並且囑咐姨夫不要往外聲張,閉門課子,把父親傳授的槍刀以及騰身步月的功夫,苦苦習練,武功大長。
一晃三年,正是桃紅吐絲,楊柳垂綠,冰河破凍的清明時節了,大奶奶跟李士鈞商量:“先人墳墓已經三年末填土啦,祖宗雖完,祭祀不可不誠啊,趁此清明時節,也應該暗暗地到父母墳前去祭掃,才是做孝子的道理。”李英點頭:“賢妻所言,正合我意。”大奶奶立即收拾上供之物。李英告別妻子孩兒,直奔雲南府而來。到了東關外,先找個小飯鋪吃些東西,然後又請了幾炷香,這才趕奔墳塋地。當年立墳之時,也就是葬埋母親的時候,所栽種的杉木桿子,三十多年來都已成一片茂密的大樹林,欣欣向榮,煙籠霧繞。
等來到墳前一看,父母親的大墳頭兒,又堆了很多新土。又見墳前有大堆的紙灰,尚沒颳走,墳頭上壓著長錢,隨風擺動,墳前未燒盡的香根兒尚在。
英雄見墳塋念雙親,不由得大哭起來,跪在墳前越哭越痛。眼淚汪汪,抽抽答答,又來到叔父嬸母的墳前,一看墳頭兒也填的很大,燒了紙錢。李英想起當年李、陸兩家一宅兩院,親如手足,何等的快樂?曾幾何時,相繼凋謝,反目成仇!陸寅下落不明,我也背離鄉井,對不起先人,不由得又悲從哀來,跪下哭了很長時間。親自用手捧土給兩家的墳都填了填,然後取出香蠟等物,焚燒紙磕了頭。他在墳前徘徊不忍離去。猛然間樹林外腳步聲響,正是義士李能,三年不見,他鬢髮皆白,已是龍鍾老態。肩頭上扛著一把鐵杴,進了樹林看見李英就是一怔,然後迴頭往樹林外觀看,臉上顯得很害怕,這才跑過來放下鐵杴,跪倒磕頭:“少爺,老奴給您磕頭啦。”李英搶步上前趕忙跪下:“老哥哥,您替李英盡孝,我給您磕頭。”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起來:“老哥哥,這兩家的墳地,都是您填的?”“不錯,都是我和陸忠填的。每年十月一還有清明,都來填墳上祭。少爺,你還敢來填墳?趁著無人知曉,你你你趕快逃命去吧。”李英一聽可就怔啦!“您這是什麽話?小弟不殺人不越貨、不偷資不劫取,奉公守法,逃什麽命啊?”李能臉色一變:“少爺這三年您都上哪兒去啦?”“我三年足未出戶,隻是練功,什麽地方也沒去呀,怎麽啦?”“不對,大少爺你可別瞞著我呀?”“我的為人你還不知道麽?”李能一伸手,掏出一個紙條來:“您看看!”李英接過一看,上寫:“一口鋼刀掌中擎,五湖四海任縱橫,豪傑一怒傷人命,騰身步月叫李英。”
李英就把以往之事,一字不漏地詳細說出來。“賢妻,本不當跟你說出此事,自你過門之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並沒有一刻舒心的日子,做丈夫的覺著對不起你呀。”說著話李英用袖子拭淚。大奶奶又驚心又擔擾,驚心的是天下真有這樣忘恩負義之人,擔擾的是丈夫功夫雖好,也防不勝防,萬一遭了暗算,如何是好?想到這裏,眼望李英:“丈夫啊,我一婦道人家,見識很短,二弟雖不好,也是兩代深交,不能違背先人遺言。但是他既然與夫君決裂,轉目成仇,豈能善罷?不能不防。我有一個辦法,倒不如遠奔他鄉,隱姓埋名,躲災避禍,就這件事不了了之,不知夫君以為何如?”李英一聽妻子跟自己想到一塊兒去啦,忙問道:“賢妻,舉目無親到哪裏去?”“這個不必憂慮,我的姨家遠在元謀山區銅牛鎮,老夫妻並無子女,這不是很好麽。”李英站起身來:“賢妻曉大義識大體,能隨為夫離鄉背井,成全李、陸兩家之交,上對得起死去的先人,下對得起未成丁的子女,真是女中之魁,請接受李英一拜。”李英跪倒磕頭,大奶奶趕忙扶起。
次日,雇了幾輛大車,把所有行李衣物全拴好,然後一家上車,連吳指南那裏都不辭而別。李能等李英走後把家人都給另謀了事,每人給五十兩銀子,這樣陸忠給陸家看墳,李能也就算給李家看墳。可嘆李英為了不忘遺訓,維護先人的名聲,隻落得身無立椎之地。來到元謀銅牛鎮投奔姨父母家中,老夫妻十分好客,又是這樣的親戚,當然很歡迎。李英拿出錢來,托姨父在一個小山環的密林深處,買了十幾畝地,買了幾間房,一家人定居於此。並且囑咐姨夫不要往外聲張,閉門課子,把父親傳授的槍刀以及騰身步月的功夫,苦苦習練,武功大長。
一晃三年,正是桃紅吐絲,楊柳垂綠,冰河破凍的清明時節了,大奶奶跟李士鈞商量:“先人墳墓已經三年末填土啦,祖宗雖完,祭祀不可不誠啊,趁此清明時節,也應該暗暗地到父母墳前去祭掃,才是做孝子的道理。”李英點頭:“賢妻所言,正合我意。”大奶奶立即收拾上供之物。李英告別妻子孩兒,直奔雲南府而來。到了東關外,先找個小飯鋪吃些東西,然後又請了幾炷香,這才趕奔墳塋地。當年立墳之時,也就是葬埋母親的時候,所栽種的杉木桿子,三十多年來都已成一片茂密的大樹林,欣欣向榮,煙籠霧繞。
等來到墳前一看,父母親的大墳頭兒,又堆了很多新土。又見墳前有大堆的紙灰,尚沒颳走,墳頭上壓著長錢,隨風擺動,墳前未燒盡的香根兒尚在。
英雄見墳塋念雙親,不由得大哭起來,跪在墳前越哭越痛。眼淚汪汪,抽抽答答,又來到叔父嬸母的墳前,一看墳頭兒也填的很大,燒了紙錢。李英想起當年李、陸兩家一宅兩院,親如手足,何等的快樂?曾幾何時,相繼凋謝,反目成仇!陸寅下落不明,我也背離鄉井,對不起先人,不由得又悲從哀來,跪下哭了很長時間。親自用手捧土給兩家的墳都填了填,然後取出香蠟等物,焚燒紙磕了頭。他在墳前徘徊不忍離去。猛然間樹林外腳步聲響,正是義士李能,三年不見,他鬢髮皆白,已是龍鍾老態。肩頭上扛著一把鐵杴,進了樹林看見李英就是一怔,然後迴頭往樹林外觀看,臉上顯得很害怕,這才跑過來放下鐵杴,跪倒磕頭:“少爺,老奴給您磕頭啦。”李英搶步上前趕忙跪下:“老哥哥,您替李英盡孝,我給您磕頭。”兩個人互相攙扶著起來:“老哥哥,這兩家的墳地,都是您填的?”“不錯,都是我和陸忠填的。每年十月一還有清明,都來填墳上祭。少爺,你還敢來填墳?趁著無人知曉,你你你趕快逃命去吧。”李英一聽可就怔啦!“您這是什麽話?小弟不殺人不越貨、不偷資不劫取,奉公守法,逃什麽命啊?”李能臉色一變:“少爺這三年您都上哪兒去啦?”“我三年足未出戶,隻是練功,什麽地方也沒去呀,怎麽啦?”“不對,大少爺你可別瞞著我呀?”“我的為人你還不知道麽?”李能一伸手,掏出一個紙條來:“您看看!”李英接過一看,上寫:“一口鋼刀掌中擎,五湖四海任縱橫,豪傑一怒傷人命,騰身步月叫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