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個人都是懵的,這錢也太好賺了,迴來後還想著把錢分給侯三爺一部分,卻被侯三爺給擺手拒絕了。
「我都一把老骨頭了,還要這些錢做什麽,你留著自已花吧。對了,這事兒我也要交代你一句,最好拿出來一部分做點善事,不要全都胡吃海塞了,做咱們這一行的,該積德的必須積,要不然下場可是很悽慘的,搞不好活著比死了還痛苦。」
「三爺,你可別嚇我,真的假的?!」
第177章 五弊三缺
「我嚇唬你做什麽?五弊三缺你沒聽過?就算你外公不給你講,在農村你也應該聽過的。」
五弊三缺我倒是知道,當初我在家裏翻外公的小冊子,第一頁就寫著,學習這些會有五弊三缺,需要三思而行,即便學會,也不能胡亂窺探天機,否則情況會更加嚴重。
五弊是鰥寡孤獨殘。
三缺,缺的是福祿壽。
簡單的講,就是窺探天機會遭到天道反噬,導致算命的人會遇到喪失配偶(男鰥、女寡),幼年喪父喪母或者老年喪子(孤、獨),或者身體有殘疾(殘)。
即便算命能賺點錢,因為缺福祿壽這些,稍微有點錢也會遇到事情花銷一空,比如說意外,病症等等。
一句話總結,那就是生活困頓,人生不如意,還會折壽早死。
正因為如此,民間才有算命先生算得準就會殘疾的說法,更不能欠算命錢。
不過關於五弊三缺,民間對其中的因果邏輯有些說不清楚。
有的說是先學了算命,導致五弊三缺的情況出現。
也有人說,五弊三缺的人,命不太好,克家人又命苦才能學算命,普通人學不會算命,就算學會了也算不準,隻有五弊三缺之人,才能準。
比較有名的就是盲派,按照盲派的規矩,隻能傳給盲人,連自已子孫後代都不能傳,除非是瞎子。
而盲派的算命口訣是口口相傳,以前根本沒有文字記錄,畢竟盲人是不識字的。
也就是到了現代社會,社會大環境發生變化,有盲派把口訣傳給自已的子孫,又有後人把這些口訣整理出來,才開始有盲派的口訣流傳擴散。
我當年看到小冊子上關於五弊三缺的說法,著實也被嚇了一跳,嚇得好幾天沒敢去翻那些小冊子。
不過後來想想,覺得外公好像也沒什麽問題,畢竟外公沒有殘疾,舅舅一家也和睦美滿,所以也就沒把這五弊三缺當迴事。
現在重新去迴想,好像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麽簡單。
外公不止舅舅一個兒子,我另外的舅舅是什麽情況,怎麽過世的,從來沒有人說起過,外婆也早早的就去世了,這不是五弊三缺又是什麽?
況且,我從侯三爺這邊了解到的情況,外公似乎還遭受過很嚴重的打擊,所以才金盆洗手,不再做這一行。
這麽看來,即便外公這麽厲害的人物,也沒躲過五弊三缺,不注意怎麽行?
「三爺,是不是行善積德就能保證五弊三缺不會發生?」
「你想的太美了,五弊三缺不可避免,隻是讓情況不那麽嚴重。」
按照侯三爺的說法,五弊三缺並不是不可避免,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供奉神靈,尋求護佑,就可以躲過這些災劫。
隻是災劫不可能全部都能安然度過,就像父母保護小孩子再好,也總有受傷的時候,所以還要行善積德,消弭一些自已的過錯,增加一些氣運。
侯三爺之所以會提醒我,是因為我這錢來的太多太容易了,不去做些行善積德的事情,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這個其實不用玄學去解釋因果,單靠人性和心理學就能解釋。
辛辛苦苦賺的錢,是不捨得亂花的,輕易賺到的錢,就不會當迴事。
所以富一代大多勤儉持家,富二代很多紙醉金迷,也就是這個原因。
侯三爺擔心我年紀輕輕,心性不定,拿到殯儀館的高額薪水,就差點把小命給玩沒了,現在又突然拿到那麽多的報酬,是很容易飄的,不提點一句怎麽行?
暴發暴富容易招致災禍,驟然暴富之後,內心空虛,花天酒地,開豪車,追求刺激。
花天酒地,所以酒色傷身,還可能染上各種花柳病;追求刺激,賭博就會財去樓空,最後受不了落差自殺身亡;誌得意滿的開豪車,又很容易超速,就有可能車毀人亡。
其實害人的不是財富,是浮躁的人心。
古語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個積善就很有講究。
華夏對行善積德的定義,可不是西方資本社會那種,搞個慈善晚宴,一眾人玩裝逼競拍,就算是行善積德。
先不說那種慈善機構的錢會不會落到實處,這種方式首先就出了問題。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富豪們舉著拍賣牌一擲千金,拍到競品後,主辦方來一句感謝您為慈善做出的貢獻。
富豪們得到的隻是裝逼的快意和一擲千金的快感,有多少善念和愛心,又有誰說得清?
華夏傳統的行善積德,是災年煮粥施粥,是醫者走街串巷,給貧窮家庭看病治病,因為親眼看到苦難,才會觸動內心的柔軟,才會喚起良知,才會生出惻隱之心。
隻要內心還有柔軟,隻要內心還有良知,隻要惻隱之心尚存,人就很難做出狂悖之事,也很少會變得冷血無情。
「我都一把老骨頭了,還要這些錢做什麽,你留著自已花吧。對了,這事兒我也要交代你一句,最好拿出來一部分做點善事,不要全都胡吃海塞了,做咱們這一行的,該積德的必須積,要不然下場可是很悽慘的,搞不好活著比死了還痛苦。」
「三爺,你可別嚇我,真的假的?!」
第177章 五弊三缺
「我嚇唬你做什麽?五弊三缺你沒聽過?就算你外公不給你講,在農村你也應該聽過的。」
五弊三缺我倒是知道,當初我在家裏翻外公的小冊子,第一頁就寫著,學習這些會有五弊三缺,需要三思而行,即便學會,也不能胡亂窺探天機,否則情況會更加嚴重。
五弊是鰥寡孤獨殘。
三缺,缺的是福祿壽。
簡單的講,就是窺探天機會遭到天道反噬,導致算命的人會遇到喪失配偶(男鰥、女寡),幼年喪父喪母或者老年喪子(孤、獨),或者身體有殘疾(殘)。
即便算命能賺點錢,因為缺福祿壽這些,稍微有點錢也會遇到事情花銷一空,比如說意外,病症等等。
一句話總結,那就是生活困頓,人生不如意,還會折壽早死。
正因為如此,民間才有算命先生算得準就會殘疾的說法,更不能欠算命錢。
不過關於五弊三缺,民間對其中的因果邏輯有些說不清楚。
有的說是先學了算命,導致五弊三缺的情況出現。
也有人說,五弊三缺的人,命不太好,克家人又命苦才能學算命,普通人學不會算命,就算學會了也算不準,隻有五弊三缺之人,才能準。
比較有名的就是盲派,按照盲派的規矩,隻能傳給盲人,連自已子孫後代都不能傳,除非是瞎子。
而盲派的算命口訣是口口相傳,以前根本沒有文字記錄,畢竟盲人是不識字的。
也就是到了現代社會,社會大環境發生變化,有盲派把口訣傳給自已的子孫,又有後人把這些口訣整理出來,才開始有盲派的口訣流傳擴散。
我當年看到小冊子上關於五弊三缺的說法,著實也被嚇了一跳,嚇得好幾天沒敢去翻那些小冊子。
不過後來想想,覺得外公好像也沒什麽問題,畢竟外公沒有殘疾,舅舅一家也和睦美滿,所以也就沒把這五弊三缺當迴事。
現在重新去迴想,好像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麽簡單。
外公不止舅舅一個兒子,我另外的舅舅是什麽情況,怎麽過世的,從來沒有人說起過,外婆也早早的就去世了,這不是五弊三缺又是什麽?
況且,我從侯三爺這邊了解到的情況,外公似乎還遭受過很嚴重的打擊,所以才金盆洗手,不再做這一行。
這麽看來,即便外公這麽厲害的人物,也沒躲過五弊三缺,不注意怎麽行?
「三爺,是不是行善積德就能保證五弊三缺不會發生?」
「你想的太美了,五弊三缺不可避免,隻是讓情況不那麽嚴重。」
按照侯三爺的說法,五弊三缺並不是不可避免,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供奉神靈,尋求護佑,就可以躲過這些災劫。
隻是災劫不可能全部都能安然度過,就像父母保護小孩子再好,也總有受傷的時候,所以還要行善積德,消弭一些自已的過錯,增加一些氣運。
侯三爺之所以會提醒我,是因為我這錢來的太多太容易了,不去做些行善積德的事情,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這個其實不用玄學去解釋因果,單靠人性和心理學就能解釋。
辛辛苦苦賺的錢,是不捨得亂花的,輕易賺到的錢,就不會當迴事。
所以富一代大多勤儉持家,富二代很多紙醉金迷,也就是這個原因。
侯三爺擔心我年紀輕輕,心性不定,拿到殯儀館的高額薪水,就差點把小命給玩沒了,現在又突然拿到那麽多的報酬,是很容易飄的,不提點一句怎麽行?
暴發暴富容易招致災禍,驟然暴富之後,內心空虛,花天酒地,開豪車,追求刺激。
花天酒地,所以酒色傷身,還可能染上各種花柳病;追求刺激,賭博就會財去樓空,最後受不了落差自殺身亡;誌得意滿的開豪車,又很容易超速,就有可能車毀人亡。
其實害人的不是財富,是浮躁的人心。
古語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個積善就很有講究。
華夏對行善積德的定義,可不是西方資本社會那種,搞個慈善晚宴,一眾人玩裝逼競拍,就算是行善積德。
先不說那種慈善機構的錢會不會落到實處,這種方式首先就出了問題。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富豪們舉著拍賣牌一擲千金,拍到競品後,主辦方來一句感謝您為慈善做出的貢獻。
富豪們得到的隻是裝逼的快意和一擲千金的快感,有多少善念和愛心,又有誰說得清?
華夏傳統的行善積德,是災年煮粥施粥,是醫者走街串巷,給貧窮家庭看病治病,因為親眼看到苦難,才會觸動內心的柔軟,才會喚起良知,才會生出惻隱之心。
隻要內心還有柔軟,隻要內心還有良知,隻要惻隱之心尚存,人就很難做出狂悖之事,也很少會變得冷血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