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位之險,他不會讓你見太上皇的,一旦出現劉仲山沒有算到的權力縫隙。」袁紘冷靜地說,「這些大臣會全部湧進去,撕開這道口子,將這個中書令撕碎。」
聽完這話,鄭鬱坐在原地一時不知該說什麽,心想林懷治此時走到哪裏了?但他要是聽說林懷湘登基,一定會是馬不停蹄的迴來,不會這麽久都還沒消息,連個信都沒有。
看鄭鬱呆愣坐著,袁紘試探著問:「成王這次怎麽沒跟你一起迴來?」
鄭鬱迴神:「太上皇未下詔,成王不敢迴來。」
「這可不像他的性子。」袁紘突然說道。
鄭鬱垂眸迴道:「師傅。」
「阿鬱,這麽多年了,你真的看清他了嗎?」袁紘輕嘆一聲,「他們林家人都是瘋子,若我沒有猜錯。成王本想在太子逼宮那夜迴來,以平叛為由殺進皇宮,同樣逼五郎禪位,是嗎?」
袁紘這話說完,鄭鬱腦子那根緊繃的弦斷了,他跪在袁紘麵前,止住眼淚,哽咽道:「師傅......不這樣做,死的就會是他。」
「那你又如何能確保成王登基,能保太子?」袁紘對這個徒弟是恨鐵不成鋼,怒道,「太子是聖上親立的儲君,阿鬱,二郎,你這樣做,如何對得起聖上當年的拔擢?」
這話說完鄭鬱已是淚如雨下,喉頭髮啞說不出話。袁紘又道:「太子已經登基,你們不要在做無用功,否則會使朝局不穩。成王迴不來,待在涼州也是好的,聖上沒有殺他的意思,你不要再去提這些。這大雍的江山,來來迴迴數位帝王,每一次更迭都是新臣舊臣的腥風血雨。二郎,你不為你自己想,也要想想你父親。他的功勳是血肉拚出來才載入史冊的,你不要讓他留罵名於世。」
文人朝臣,沒有人不在意自己的身後名。鄭鬱知道袁紘是為自己好,這是在告訴他,大局已定不要再去挑戰皇權,他答道:「學生明白,天子乃太上皇欽定。學生不會拿鄭家去冒險,師傅的教誨,學生記下了。」
「成王那邊,我會勸說聖上將其外任他州,也好保你二人情誼。」袁紘扶起鄭鬱,輕聲道,「朝局上,沒有任何人能一枝獨秀。至於那日太上皇見劉仲山說了什麽,我會去調查清楚。萬事不要急,一急就會被別人抓住把柄。」
在這樣的緊要關頭,鄭鬱比誰都清楚,他擦幹眼淚,朝袁紘一笑:「多謝師傅。」
可他看到袁紘的滿頭白髮和那張布滿風霜的臉後,熱淚又是落下。袁紘逮了截衣袖邊擦鄭鬱眼淚,蹙眉道:「傻小子。多大了,別哭。任何事都有我們這群老頭子在,天大的災難都落不到你頭上。」
鄭鬱一吸氣,平靜下來。袁紘想起什麽,又道:「太上皇曾說要召知文迴來,任太子的老師,不知這話到如今聖上的麵前還管用否?」
林懷湘登基後,立太子妃曲婉為皇後,汝南王林承昭為太子。
「既是這樣,那聖上怕是有棄劉仲山的意思。」鄭鬱冷靜道,「且還有月前,南陽道人的荒唐言在。太上皇不可能會任由此人為大,危及太子。」
袁紘捋胡深思,說:「隻可惜,我見不到太上皇。」
「過些日子是下元,祭祀祖先,設齋蘸教。」鄭鬱說,「歷來皇帝都為之重視,我想這次聖上也會如此。且太上皇信道,那時眾臣應會得見。」
袁紘說:「希望如此,更希望聖上不要被這個人迷惑。」
細想這些,鄭鬱腦中閃過浴堂殿裏的那截紫官袍。不由心生一凜,紫官袍乃是朝中大臣方可穿,這三品大臣不多見,能進浴堂殿親近林懷湘的人更不多見。
若是林懷湘任由此人出現在與大臣對話的地方,那這親近怕不是一般的親近。
隨後袁紘又問起涼州事務,畢竟他也在涼州待了數月,對這地方軍民還是有些感情,鄭鬱一一迴答。說到最後,袁紘想起自己在鄯州尋到了韓愈的與崔群書真跡,想與鄭鬱品賞時,想不起放在何處。
於是傳來侍從詢問,侍從說昨日袁亭宜來時看見此文章帶走了。
袁紘無奈地搖頭,見在屋子裏坐久了,就帶鄭鬱去找袁亭宜,兩人邊走邊談論韓愈三朝為官的心事。
最後說及在有唐一朝,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掀起的文學改革行風時,袁紘感慨頗多,許是見了大濤大浪,他對其先輩精神有諸多欽佩。袁紘道:「韓公一封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的奏疏,疏遍百姓之苦,也言皇帝遭人矇騙,可德宗終究不是太宗。韓公流離十年方迴長安,你說,像我們這樣的文臣,一封奏疏上去,不知要在外麵待多久。」
「所以才有臣子順帝心而生,極盡諂媚。流浪外地數年,方有貴人相助轉迴中央。」鄭鬱扶著袁紘走在廊下,說,「聖上年幼時便由梁國公教導,長成以後又多賴其人。終唐一朝,輔國專政、牛李黨爭、宦官弄權皆是如此。」
袁紘重重地嘆了口氣:「是皇帝不行,真明也的話,就不會有那麽多權臣存在了。」
對於史書見解,鄭鬱學得和看得沒有袁紘透徹,隻撿了些自己理解的說。袁紘與他一步一聊地走著,才過了轉角還未走到袁亭宜的書房,就聽裏麵的話聲。
--------------------
第146章 伯樂
「怎麽可能不喜歡你,最喜歡你了。」
「別離我那麽近,袁則直,青天白日呢。」
聽完這話,鄭鬱坐在原地一時不知該說什麽,心想林懷治此時走到哪裏了?但他要是聽說林懷湘登基,一定會是馬不停蹄的迴來,不會這麽久都還沒消息,連個信都沒有。
看鄭鬱呆愣坐著,袁紘試探著問:「成王這次怎麽沒跟你一起迴來?」
鄭鬱迴神:「太上皇未下詔,成王不敢迴來。」
「這可不像他的性子。」袁紘突然說道。
鄭鬱垂眸迴道:「師傅。」
「阿鬱,這麽多年了,你真的看清他了嗎?」袁紘輕嘆一聲,「他們林家人都是瘋子,若我沒有猜錯。成王本想在太子逼宮那夜迴來,以平叛為由殺進皇宮,同樣逼五郎禪位,是嗎?」
袁紘這話說完,鄭鬱腦子那根緊繃的弦斷了,他跪在袁紘麵前,止住眼淚,哽咽道:「師傅......不這樣做,死的就會是他。」
「那你又如何能確保成王登基,能保太子?」袁紘對這個徒弟是恨鐵不成鋼,怒道,「太子是聖上親立的儲君,阿鬱,二郎,你這樣做,如何對得起聖上當年的拔擢?」
這話說完鄭鬱已是淚如雨下,喉頭髮啞說不出話。袁紘又道:「太子已經登基,你們不要在做無用功,否則會使朝局不穩。成王迴不來,待在涼州也是好的,聖上沒有殺他的意思,你不要再去提這些。這大雍的江山,來來迴迴數位帝王,每一次更迭都是新臣舊臣的腥風血雨。二郎,你不為你自己想,也要想想你父親。他的功勳是血肉拚出來才載入史冊的,你不要讓他留罵名於世。」
文人朝臣,沒有人不在意自己的身後名。鄭鬱知道袁紘是為自己好,這是在告訴他,大局已定不要再去挑戰皇權,他答道:「學生明白,天子乃太上皇欽定。學生不會拿鄭家去冒險,師傅的教誨,學生記下了。」
「成王那邊,我會勸說聖上將其外任他州,也好保你二人情誼。」袁紘扶起鄭鬱,輕聲道,「朝局上,沒有任何人能一枝獨秀。至於那日太上皇見劉仲山說了什麽,我會去調查清楚。萬事不要急,一急就會被別人抓住把柄。」
在這樣的緊要關頭,鄭鬱比誰都清楚,他擦幹眼淚,朝袁紘一笑:「多謝師傅。」
可他看到袁紘的滿頭白髮和那張布滿風霜的臉後,熱淚又是落下。袁紘逮了截衣袖邊擦鄭鬱眼淚,蹙眉道:「傻小子。多大了,別哭。任何事都有我們這群老頭子在,天大的災難都落不到你頭上。」
鄭鬱一吸氣,平靜下來。袁紘想起什麽,又道:「太上皇曾說要召知文迴來,任太子的老師,不知這話到如今聖上的麵前還管用否?」
林懷湘登基後,立太子妃曲婉為皇後,汝南王林承昭為太子。
「既是這樣,那聖上怕是有棄劉仲山的意思。」鄭鬱冷靜道,「且還有月前,南陽道人的荒唐言在。太上皇不可能會任由此人為大,危及太子。」
袁紘捋胡深思,說:「隻可惜,我見不到太上皇。」
「過些日子是下元,祭祀祖先,設齋蘸教。」鄭鬱說,「歷來皇帝都為之重視,我想這次聖上也會如此。且太上皇信道,那時眾臣應會得見。」
袁紘說:「希望如此,更希望聖上不要被這個人迷惑。」
細想這些,鄭鬱腦中閃過浴堂殿裏的那截紫官袍。不由心生一凜,紫官袍乃是朝中大臣方可穿,這三品大臣不多見,能進浴堂殿親近林懷湘的人更不多見。
若是林懷湘任由此人出現在與大臣對話的地方,那這親近怕不是一般的親近。
隨後袁紘又問起涼州事務,畢竟他也在涼州待了數月,對這地方軍民還是有些感情,鄭鬱一一迴答。說到最後,袁紘想起自己在鄯州尋到了韓愈的與崔群書真跡,想與鄭鬱品賞時,想不起放在何處。
於是傳來侍從詢問,侍從說昨日袁亭宜來時看見此文章帶走了。
袁紘無奈地搖頭,見在屋子裏坐久了,就帶鄭鬱去找袁亭宜,兩人邊走邊談論韓愈三朝為官的心事。
最後說及在有唐一朝,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掀起的文學改革行風時,袁紘感慨頗多,許是見了大濤大浪,他對其先輩精神有諸多欽佩。袁紘道:「韓公一封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飢狀的奏疏,疏遍百姓之苦,也言皇帝遭人矇騙,可德宗終究不是太宗。韓公流離十年方迴長安,你說,像我們這樣的文臣,一封奏疏上去,不知要在外麵待多久。」
「所以才有臣子順帝心而生,極盡諂媚。流浪外地數年,方有貴人相助轉迴中央。」鄭鬱扶著袁紘走在廊下,說,「聖上年幼時便由梁國公教導,長成以後又多賴其人。終唐一朝,輔國專政、牛李黨爭、宦官弄權皆是如此。」
袁紘重重地嘆了口氣:「是皇帝不行,真明也的話,就不會有那麽多權臣存在了。」
對於史書見解,鄭鬱學得和看得沒有袁紘透徹,隻撿了些自己理解的說。袁紘與他一步一聊地走著,才過了轉角還未走到袁亭宜的書房,就聽裏麵的話聲。
--------------------
第146章 伯樂
「怎麽可能不喜歡你,最喜歡你了。」
「別離我那麽近,袁則直,青天白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