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英殿的氣氛有些緊張,幾位宰相加上新任兵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鄭厚禮,站了七八人。
這緊張壓抑的氣氛還是德元帝打破:「寧王此子大逆不道,怎可為皇室人我已決定將其廢為庶人?諸卿有什麽意見都擬好呈上,隻是其幼子無辜,能免則免。」
「陛下聖明。可此事太子全然是無辜嗎?」徐子諒無畏道,「庶人林懷湛與太子殿下多有來往。陛下,請恕臣大不敬之言,宮闈兵變不是小事,若陛下身旁盡是豺狼虎豹之人?臣等如何安心?」
劉千甫冷冷道:「那徐相的意思是?太子也參與謀反了?」
「太子沒參與,可他身邊人若是有這個心思,蠱惑太子,則國之危矣。」鄭厚禮持著象牙笏,說,「還有陛下的朝天觀,到底修了多少錢,劉相你不會不明白吧?」
劉千甫冷靜對答:「鄭相是懷疑我在其中貪汙?又蠱惑太子是嗎?」
「我們不是這個意思,隻是希望陛下明察,畢竟再有此種事,可不就朝廷大亂了嗎?」曲煒接過鄭厚禮的話頭說道,德元帝沒有說太子和劉千甫的事那他們也不能扣帽子太過。
幾位朝臣都在看德元帝如今的態度,寧王事後,這是他初次召見宰相們。龍椅上的德元帝眼神在幾位宰相間來迴,最後停在劉千甫身上,慢悠悠道:「劉卿嫵媚,諸卿應勉之。」
延英殿裏的宰相們:「......」
鄭厚禮聽不懂這話是什麽意思,但看身邊的曲煒麵色鐵青,如喪考妣,想著應不是什麽好話,心裏猜測肯定是德元帝誇劉千甫的話,默默地嘆了口氣。
就在眾相公要開口時,德元帝十分不耐煩地揮退了他們,隻留下劉千甫一人。
「仲山,你說太子參與了嗎?」德元帝敲著木案,神情凝重。
劉千甫沉吟道:「陛下這些年對太子的教導盡心盡力,若是猜忌由此生,恐傷父子之情。」
「我總覺得這個孩子漸漸地不在我的掌控中。」德元帝看著劉千甫,沉聲道:「劉十四,你覺得我的兒子裏,誰還有孝心?」
聽得此言,劉千甫笑道:「兵變時,越王對陛下乃是泣血跪拜,不可謂不孝。隻是廢太子事關重大,屆時朝野沸騰,陛下要三思。」
德元帝低聲一笑:「我廢太子不需要理由。寧王死、成王貶、越王或許不錯,你先擬一份廢太子的詔書,我看看。」
劉千甫點頭應下,在龍案下首的矮案上,執筆起草詔。
尚未及冠的越王比林懷湘更容易控製,這是這對君臣心照不宣的秘密。
宣筆尖在紙上行雲漫開,德元帝看見麵前案上金龍纏柱的徽墨時,想起這是林懷湘送他的,心頭一鬆,指著那墨道:「這墨不錯,果真是豐肌膩理,光澤如漆。」
張守一日日為德元帝收拾案頭,一眼看出這是林懷湘送的,說:「金龍飛雲,配與陛下才不算僭越。」
無緣無故提起林懷湘送的東西,張守一猜出幾分意思了。但又不想在劉千甫麵前說,否則此人顛倒黑白起來,德元帝更會惱怒。
劉千甫尚在下首一心起詔,德元帝點頭:「長幼孝治天下,才有法理。」話音頓了頓,朝張守一說:「湘江水暖,不流長安,實為可惜。唯餘帝子千行淚,添作瀟湘萬裏流。」
張守一思索片刻,恭敬道:「今日教坊司迴奏貴妃說要唱湘妃怨,陛下要去看看嗎?」
德元帝笑道:「待會兒你去請吧。」
張守一頷首,這時劉千甫的草詔也擬好,遞給德元帝。
「天色晚了,現在發曉三省六部勢必引起驚慌,明日再說吧。」德元帝壓下那份草詔,說,「不過仲山的文采精進不少。」
劉千甫怔了一瞬,立馬神色如常地說:「陛下思慮周全。不過臣的文章向來是陛下教導,不論做什麽都是向著陛下而已,就算精進也是陛下文采精進了。」
德元帝嗯了一聲,揮手示意他可以離開。
香霧氤氳的東宮殿內,林懷湘不可置信地看著張守一,咬牙恨道:「張翁此話可真?」
作為伺候德元帝數十年的人,張守一乃是德元帝的心腹,他誰都不聽,隻聽德元帝的話。他坐在榻上,放下茶盞,悠悠道:「太子殿下您仁孝,老奴曾受章順皇後一點恩情,如今驟聞聖上之心,特此前來告知,不論如何殿下都不要鬧到聖上麵前。詔書是中書令所起,也是他主動進言廢太子。」
這話說的漂亮,初時林懷湘雙眸瞬間泛紅噌地站起,麵容是止不住的發抖,可聽見張守一這話又很快平復下去,笑道:「詔書還未發曉六部是嗎?」
「自然,聖上隻是讓中書令擬了一份草詔而已。」張守一將這位太子的喜怒都看在眼裏,說,「殿下,您現在還是太子。中書令舉薦純孝仁厚的越王為太子,殿下您認為呢?」
一下子的打擊讓林懷湘覺得自己似被世間拋棄,可多年的居高位讓他的步履還是從容,儲君氣勢不減,他朝張守一恭謹道:「這個我自然明白,多謝張翁告知。若父皇認為越弟才賢在我之上,可將這萬裏江山託付,造百姓萬福,臣自欣然感激謹遵聖旨,無有不從。來日也會潛心祈願,祝願父皇龍體安康,社稷長存。」
「殿下不爭一下嗎?」張守一站起來,走到林懷湘身邊問他。
林懷湘向上拱手俯身道:「父皇天資英縱,明忠臣德,做此決議定是思而再三的結果。我為人子更是人臣,君父天言,我無一不從。人子更為一孝字,若不尊父言,枉為人子更枉為臣。」
這緊張壓抑的氣氛還是德元帝打破:「寧王此子大逆不道,怎可為皇室人我已決定將其廢為庶人?諸卿有什麽意見都擬好呈上,隻是其幼子無辜,能免則免。」
「陛下聖明。可此事太子全然是無辜嗎?」徐子諒無畏道,「庶人林懷湛與太子殿下多有來往。陛下,請恕臣大不敬之言,宮闈兵變不是小事,若陛下身旁盡是豺狼虎豹之人?臣等如何安心?」
劉千甫冷冷道:「那徐相的意思是?太子也參與謀反了?」
「太子沒參與,可他身邊人若是有這個心思,蠱惑太子,則國之危矣。」鄭厚禮持著象牙笏,說,「還有陛下的朝天觀,到底修了多少錢,劉相你不會不明白吧?」
劉千甫冷靜對答:「鄭相是懷疑我在其中貪汙?又蠱惑太子是嗎?」
「我們不是這個意思,隻是希望陛下明察,畢竟再有此種事,可不就朝廷大亂了嗎?」曲煒接過鄭厚禮的話頭說道,德元帝沒有說太子和劉千甫的事那他們也不能扣帽子太過。
幾位朝臣都在看德元帝如今的態度,寧王事後,這是他初次召見宰相們。龍椅上的德元帝眼神在幾位宰相間來迴,最後停在劉千甫身上,慢悠悠道:「劉卿嫵媚,諸卿應勉之。」
延英殿裏的宰相們:「......」
鄭厚禮聽不懂這話是什麽意思,但看身邊的曲煒麵色鐵青,如喪考妣,想著應不是什麽好話,心裏猜測肯定是德元帝誇劉千甫的話,默默地嘆了口氣。
就在眾相公要開口時,德元帝十分不耐煩地揮退了他們,隻留下劉千甫一人。
「仲山,你說太子參與了嗎?」德元帝敲著木案,神情凝重。
劉千甫沉吟道:「陛下這些年對太子的教導盡心盡力,若是猜忌由此生,恐傷父子之情。」
「我總覺得這個孩子漸漸地不在我的掌控中。」德元帝看著劉千甫,沉聲道:「劉十四,你覺得我的兒子裏,誰還有孝心?」
聽得此言,劉千甫笑道:「兵變時,越王對陛下乃是泣血跪拜,不可謂不孝。隻是廢太子事關重大,屆時朝野沸騰,陛下要三思。」
德元帝低聲一笑:「我廢太子不需要理由。寧王死、成王貶、越王或許不錯,你先擬一份廢太子的詔書,我看看。」
劉千甫點頭應下,在龍案下首的矮案上,執筆起草詔。
尚未及冠的越王比林懷湘更容易控製,這是這對君臣心照不宣的秘密。
宣筆尖在紙上行雲漫開,德元帝看見麵前案上金龍纏柱的徽墨時,想起這是林懷湘送他的,心頭一鬆,指著那墨道:「這墨不錯,果真是豐肌膩理,光澤如漆。」
張守一日日為德元帝收拾案頭,一眼看出這是林懷湘送的,說:「金龍飛雲,配與陛下才不算僭越。」
無緣無故提起林懷湘送的東西,張守一猜出幾分意思了。但又不想在劉千甫麵前說,否則此人顛倒黑白起來,德元帝更會惱怒。
劉千甫尚在下首一心起詔,德元帝點頭:「長幼孝治天下,才有法理。」話音頓了頓,朝張守一說:「湘江水暖,不流長安,實為可惜。唯餘帝子千行淚,添作瀟湘萬裏流。」
張守一思索片刻,恭敬道:「今日教坊司迴奏貴妃說要唱湘妃怨,陛下要去看看嗎?」
德元帝笑道:「待會兒你去請吧。」
張守一頷首,這時劉千甫的草詔也擬好,遞給德元帝。
「天色晚了,現在發曉三省六部勢必引起驚慌,明日再說吧。」德元帝壓下那份草詔,說,「不過仲山的文采精進不少。」
劉千甫怔了一瞬,立馬神色如常地說:「陛下思慮周全。不過臣的文章向來是陛下教導,不論做什麽都是向著陛下而已,就算精進也是陛下文采精進了。」
德元帝嗯了一聲,揮手示意他可以離開。
香霧氤氳的東宮殿內,林懷湘不可置信地看著張守一,咬牙恨道:「張翁此話可真?」
作為伺候德元帝數十年的人,張守一乃是德元帝的心腹,他誰都不聽,隻聽德元帝的話。他坐在榻上,放下茶盞,悠悠道:「太子殿下您仁孝,老奴曾受章順皇後一點恩情,如今驟聞聖上之心,特此前來告知,不論如何殿下都不要鬧到聖上麵前。詔書是中書令所起,也是他主動進言廢太子。」
這話說的漂亮,初時林懷湘雙眸瞬間泛紅噌地站起,麵容是止不住的發抖,可聽見張守一這話又很快平復下去,笑道:「詔書還未發曉六部是嗎?」
「自然,聖上隻是讓中書令擬了一份草詔而已。」張守一將這位太子的喜怒都看在眼裏,說,「殿下,您現在還是太子。中書令舉薦純孝仁厚的越王為太子,殿下您認為呢?」
一下子的打擊讓林懷湘覺得自己似被世間拋棄,可多年的居高位讓他的步履還是從容,儲君氣勢不減,他朝張守一恭謹道:「這個我自然明白,多謝張翁告知。若父皇認為越弟才賢在我之上,可將這萬裏江山託付,造百姓萬福,臣自欣然感激謹遵聖旨,無有不從。來日也會潛心祈願,祝願父皇龍體安康,社稷長存。」
「殿下不爭一下嗎?」張守一站起來,走到林懷湘身邊問他。
林懷湘向上拱手俯身道:「父皇天資英縱,明忠臣德,做此決議定是思而再三的結果。我為人子更是人臣,君父天言,我無一不從。人子更為一孝字,若不尊父言,枉為人子更枉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