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林懷湘倒是跟德元帝很像。
「你們到底把我當太子沒有?!」吵架吵不贏曲婉的林懷湘往榻上大馬金刀一坐,彈著一隻茶碗十分鬱悶。
茶碗在案上滾動的聲音讓劉千甫迴神,他說:「殿下,您自然是唯一的太子。天上地下,唯您一人。」
林懷湘的目光看向劉千甫,淡然一笑:「我上有君父,並非隻一人。」
劉千甫迴以微笑,他瞧見光影折射在紅柱上順下時遮住了林懷湘那雙似笑非笑的眼睛。
那雙眼睛,他曾在年少的德元帝臉上見過。
權力的蔓延在整個長安流行,八月十五的中秋夜,皇室子弟都在,見德元帝抱著林承昭歡喜得不行,一下子朝中擁立貴妃為後的消息壓下去不少。
最多則是,劉千甫命手下官員彈劾此類人,其中官員多是貶謫。
就那麽半月的功夫,朝中不滿劉千甫弄權的風向就又偏向林懷治。而在這年中秋以後,德元帝大病一場後,開始頻繁去往林嘉笙之前所修的道觀。
一下子德元帝這個本就不勤勞的皇帝,就又把朝政甩給了劉千甫,自己潛心修道求長生去了。
而分隔兩地的鄭鬱與林懷治,總有書信寄託著兩人思緒往來。
朝中局勢也在暗自變化,德元帝修道時總會帶上林懷治或越王林懷淳一起,而林懷湘則美名其曰,要處理祭祀與不大重要的朝政一直將他晾在一旁。
春去秋來,又是一年。
朝中兩位皇子奪權的爭鬥愈發明顯,德元帝隻問道餘天,不管這些。偶爾有皇子舉薦的官員也會被提拔,譬如廣陵縣令林潛被提拔迴長安任禮部員外郎。
德元二十二年重陽這天,休假的楊立拿著一本稅冊找到在院中鋤草的鄭鬱,說:「自德元二十年,聖上免了賦稅後,這朝廷撥下來的錢款是越來越少,再這樣下去,咱們杭州還吃什麽?」
「去年的軍餉不是撥下了嗎?」鄭鬱割去最後一株雜草,說,「這兩年,新法已推行天下,局勢一片大好。賦稅不多,自然朝廷撥下來的錢也就不多。」
「軍餉是軍餉,公廚是公廚。」楊立把那帳冊丟在案上,蹲在他身邊,彈走地上的一塊泥,說:「聖上這兩年沉迷修道求長生,那裏能聽我們的,軍國大事都是劉仲山說了算。連他兒子滿月取名,都是聖上親取。」
前幾月劉千甫兒子滿月,德元帝看他這兩年為官不錯,連他兒子的名字都親賜。
賜名劉禔。
鄭鬱微微一嘆:「這兩年天災不斷,聖上一意玄修,今年夏定、深、齊州生蝗災,蜀中旱災,國庫這兩年因新稅補上去的錢又折騰的差不多了吧?」
「修道觀要錢,官員俸祿也要錢。」楊立苦悶道,「倒是寧王在滁州大招幕僚,硯卿我們若是弄著這事,朝廷問罪下來,這觀察使沒觀察到親王,怕是會龍顏大怒。」
「今年的官員考課記好了嗎?」鄭鬱給土鬆好,準備種點蘿蔔過冬時吃。
想到那個在百裏之外的寧王林懷湛,鄭鬱就有些頭疼,這兩年總是時不時來信,不是借錢就是要他給朝廷上書誇他。
這下子又在滁州背著他不知做什麽,他這個浙東觀察使還得管這位祖宗在江南不出事,今年德元帝又愛子心切召他迴京,要是背著林懷治一問起來,鄭鬱對他不好,就又鬧出事。
楊立答道:「出來了,昨日我就清好了。去年的朝集使是我,今年要不李長史去吧?」
想及離開長安許久,加之寧王的事,鄭鬱搖頭:「我去吧,今年州學的三位鄉貢生不錯,讓他們與我一起到長安去。屆時杭州的事務就有勞你與李長史費心,練兵得勤,城東張家的稅記得收上來,還有城西十五裏外的那個道觀前幾日有百姓說漏風,你到時看能不能擠出點錢給修一修,好歹是庇護百姓的。」
楊立邊聽邊記,說:「硯卿明年早些迴來,否則隻怕會杭州我和李長史會手忙腳亂的。」
「放心吧,隻是進京交遞考課與朝貢,時間到了也就迴來了。」鄭鬱笑道。
說幹就幹,鄭鬱寫了奏摺送迴長安,若順利現在德元帝已知曉這些事了。為著這些日子寧王的不安分,他也得去趟長安,真有異亂有些事當麵說清會比在外州好。
何況鄭厚禮也有兩年沒有進京了,這兩年朝中局勢微妙,德元帝就近幾年一定會召鄭厚禮入京述職。
楊立點頭,隨後幾天他把杭州的財政以及衙門官員和下屬縣官員的考課成績收拾好,還有進貢給德元帝的珍寶也一併裝船。
正值初秋,華清宮內的登雲閣中,飄忽的降真香隨著金陽環繞著德元帝,他坐著蒲團上,閉目聽著旁邊的道人慢頌太乙元真保命長生經。
「積陽為神,積陰為形。」德元帝沒有睜眼,「近日此法確為良效,隻是還似是有心火鬱結之感。」
南陽道人答道:「陛下方習不久,又操勞國事,我等進練丹藥也無法分其兩術。若想餐食妙氣,步不虛而吟真聲,還需等些時日,陛下天資已在我等之上,已參悟三元真君,形有妙仙人之態。」
一通話把德元帝這個求賴長生的皇帝聽得高興,他說:「國事難,家事也難,也難為你們陪著我這個稚童初習這些了。」
南陽道人頷首,聲音似是混在香霧中:「陛下言重,世間求道之心大同,與真龍化雲,也是我等百世之福。」
「你們到底把我當太子沒有?!」吵架吵不贏曲婉的林懷湘往榻上大馬金刀一坐,彈著一隻茶碗十分鬱悶。
茶碗在案上滾動的聲音讓劉千甫迴神,他說:「殿下,您自然是唯一的太子。天上地下,唯您一人。」
林懷湘的目光看向劉千甫,淡然一笑:「我上有君父,並非隻一人。」
劉千甫迴以微笑,他瞧見光影折射在紅柱上順下時遮住了林懷湘那雙似笑非笑的眼睛。
那雙眼睛,他曾在年少的德元帝臉上見過。
權力的蔓延在整個長安流行,八月十五的中秋夜,皇室子弟都在,見德元帝抱著林承昭歡喜得不行,一下子朝中擁立貴妃為後的消息壓下去不少。
最多則是,劉千甫命手下官員彈劾此類人,其中官員多是貶謫。
就那麽半月的功夫,朝中不滿劉千甫弄權的風向就又偏向林懷治。而在這年中秋以後,德元帝大病一場後,開始頻繁去往林嘉笙之前所修的道觀。
一下子德元帝這個本就不勤勞的皇帝,就又把朝政甩給了劉千甫,自己潛心修道求長生去了。
而分隔兩地的鄭鬱與林懷治,總有書信寄託著兩人思緒往來。
朝中局勢也在暗自變化,德元帝修道時總會帶上林懷治或越王林懷淳一起,而林懷湘則美名其曰,要處理祭祀與不大重要的朝政一直將他晾在一旁。
春去秋來,又是一年。
朝中兩位皇子奪權的爭鬥愈發明顯,德元帝隻問道餘天,不管這些。偶爾有皇子舉薦的官員也會被提拔,譬如廣陵縣令林潛被提拔迴長安任禮部員外郎。
德元二十二年重陽這天,休假的楊立拿著一本稅冊找到在院中鋤草的鄭鬱,說:「自德元二十年,聖上免了賦稅後,這朝廷撥下來的錢款是越來越少,再這樣下去,咱們杭州還吃什麽?」
「去年的軍餉不是撥下了嗎?」鄭鬱割去最後一株雜草,說,「這兩年,新法已推行天下,局勢一片大好。賦稅不多,自然朝廷撥下來的錢也就不多。」
「軍餉是軍餉,公廚是公廚。」楊立把那帳冊丟在案上,蹲在他身邊,彈走地上的一塊泥,說:「聖上這兩年沉迷修道求長生,那裏能聽我們的,軍國大事都是劉仲山說了算。連他兒子滿月取名,都是聖上親取。」
前幾月劉千甫兒子滿月,德元帝看他這兩年為官不錯,連他兒子的名字都親賜。
賜名劉禔。
鄭鬱微微一嘆:「這兩年天災不斷,聖上一意玄修,今年夏定、深、齊州生蝗災,蜀中旱災,國庫這兩年因新稅補上去的錢又折騰的差不多了吧?」
「修道觀要錢,官員俸祿也要錢。」楊立苦悶道,「倒是寧王在滁州大招幕僚,硯卿我們若是弄著這事,朝廷問罪下來,這觀察使沒觀察到親王,怕是會龍顏大怒。」
「今年的官員考課記好了嗎?」鄭鬱給土鬆好,準備種點蘿蔔過冬時吃。
想到那個在百裏之外的寧王林懷湛,鄭鬱就有些頭疼,這兩年總是時不時來信,不是借錢就是要他給朝廷上書誇他。
這下子又在滁州背著他不知做什麽,他這個浙東觀察使還得管這位祖宗在江南不出事,今年德元帝又愛子心切召他迴京,要是背著林懷治一問起來,鄭鬱對他不好,就又鬧出事。
楊立答道:「出來了,昨日我就清好了。去年的朝集使是我,今年要不李長史去吧?」
想及離開長安許久,加之寧王的事,鄭鬱搖頭:「我去吧,今年州學的三位鄉貢生不錯,讓他們與我一起到長安去。屆時杭州的事務就有勞你與李長史費心,練兵得勤,城東張家的稅記得收上來,還有城西十五裏外的那個道觀前幾日有百姓說漏風,你到時看能不能擠出點錢給修一修,好歹是庇護百姓的。」
楊立邊聽邊記,說:「硯卿明年早些迴來,否則隻怕會杭州我和李長史會手忙腳亂的。」
「放心吧,隻是進京交遞考課與朝貢,時間到了也就迴來了。」鄭鬱笑道。
說幹就幹,鄭鬱寫了奏摺送迴長安,若順利現在德元帝已知曉這些事了。為著這些日子寧王的不安分,他也得去趟長安,真有異亂有些事當麵說清會比在外州好。
何況鄭厚禮也有兩年沒有進京了,這兩年朝中局勢微妙,德元帝就近幾年一定會召鄭厚禮入京述職。
楊立點頭,隨後幾天他把杭州的財政以及衙門官員和下屬縣官員的考課成績收拾好,還有進貢給德元帝的珍寶也一併裝船。
正值初秋,華清宮內的登雲閣中,飄忽的降真香隨著金陽環繞著德元帝,他坐著蒲團上,閉目聽著旁邊的道人慢頌太乙元真保命長生經。
「積陽為神,積陰為形。」德元帝沒有睜眼,「近日此法確為良效,隻是還似是有心火鬱結之感。」
南陽道人答道:「陛下方習不久,又操勞國事,我等進練丹藥也無法分其兩術。若想餐食妙氣,步不虛而吟真聲,還需等些時日,陛下天資已在我等之上,已參悟三元真君,形有妙仙人之態。」
一通話把德元帝這個求賴長生的皇帝聽得高興,他說:「國事難,家事也難,也難為你們陪著我這個稚童初習這些了。」
南陽道人頷首,聲音似是混在香霧中:「陛下言重,世間求道之心大同,與真龍化雲,也是我等百世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