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上的崔山慶道:「那你告訴我,謀反一案你們認不認?」
趙貞國與馬遠這才驚覺,被徐子諒和崔山慶坑了,馬遠咬牙道:「我們是在何才文手底下當差,可謀反的是他,貪汙的也是他,跟我們有什麽關係?這幾月我與馬遠拿著工部和政事堂的公文修葺水岸、房屋,都是為著聖上辦事,你們有什麽資格審我們?若真要審,那也要三司的人來,你們幾個不過是檢校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朝官。」
「公文已經下了,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你們心裏最後有數。」崔山慶道,「就是我們幾個斷案,不會再有別人。」
徐子諒在此時見縫插針,眯眼問道:「決岸的口子誰放的?何才文一個人幹不了這麽大的事,這到底是誰做的?你們一五一十講清楚。」
趙貞國頓時遍體生寒,他在這幾人間找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崔將軍,下官要講清楚嗎?」
貪汙無非是抄家流放,參與謀反是三族盡夷。可要是牽扯到長安官場,那就是九族一起死。他隻能在這幾罪名裏找出一項最輕的給自己戴上,他知道是長安的人要自己死。
隻要不說出真相,劉千甫這個人也會放他一馬。
崔山慶道:「你當然得一五一十地說明白,貪汙軍餉錢財、侵占田地都不是小罪。可要是誹謗朝官,誣陷將相,律法在先,你們兩個知道該怎麽做。」
徐子諒聽得這話頓時站起,堂內眾人都是坐著,這下他一站起,大家都看向他。徐子諒冷冷道:「崔將軍,可數月前堤岸......」
他這話沒有說完,崔山慶就拍案喝道:「將罪臣帶下去,稍後再審!」
淮南節度使衙門的官舍內,徐子諒一屁股坐下,對著崔山慶和鄭鬱埋怨:「憑什麽不繼續審?」
崔山慶放下茶碗,反問:「你想審出什麽?」
「朝廷弊端,就在他二人口中。」徐子諒肅聲迴道,「我知道你是劉十四派來的,可這件事他們肯定參與了,十八郎。」
崔山慶族中行十八,在長安時也算是清風正潔的一個人,與徐子諒有交好之情,所以德元帝才會讓他去教導皇子騎射。如今外任為節度使,也是劉千甫肯提拔他。加在徐子諒在,他左右為難。
誰心裏沒有報國之誌,不止年少的劉千甫有,他崔山慶也有,隻是局勢難料。他揮手指向鄭鬱,嘆道:「鄭九,你跟恕卿說長安的局勢吧?」
他在心裏還是對鄭鬱這個人有所信任,今日堂中,張書意完全想劉千甫死,可鄭鬱不會,他是劉千甫派下來的人,跟他吃的是一鍋飯。
鄭鬱資歷淺,坐在榻上的兩人下首處,此刻他起身對徐子諒揖禮道:「徐大夫。」
徐子諒看崔山慶不開口,煩躁得緊,揮手道:「同朝為官,唿其表字即可。」
「恕卿兄。」鄭鬱知他心煩也就稱了句兄長,「工部尚書裴霖已被抄家流放,趙貞國與他來往的信折早已被聖上查閱,故定此罪。」
林懷治對於朝堂的分析在昨夜就送到他手裏,裏麵上言不可把水災一事捅出去。
徐子諒望向鄭鬱,警覺之心大生:「修葺堤岸的主意是劉仲山上給聖上的,趙貞國不過是在裏麵拿了幾分錢罷了,可決堤的事難道就這樣放過嗎?他蒙蔽帝聽,我身為禦史大夫難道要袖手旁觀?!」
鄭鬱答道:「恕卿兄,聖上隻讓我們查貪汙沒說堤岸,若是這時把這事捅上去,傷的就是聖上顏麵。否則此案不會不派三司的人來,而是交由我們審理,因為帝耳不想聽到任何逆言。」
字字珠璣,徐子諒蹭地站起,皺眉道:「怎麽可能?!五郎大賢,怎會放由此人為非作歹。」
德元帝行五,君臣多親近時,多喚其五郎。崔山慶到底是直性子,直接道:「可他也需要做事的官員,抄了趙貞國與馬遠、何才文,國庫不又是多了錢嗎?恕卿,你何必去觸這個黴頭。」
徐子諒愣住了,他比崔山慶和鄭鬱更早到江南賑災,那些百姓的疾苦他都一一看在眼裏,雙眼立即發紅,哽咽道:「他們是死了,可大奸還在,此刻正是將他拉下馬的好時機,為什麽你們就不肯了呢?!」
鄭鬱隻覺心中羞愧麵上發燙,是啊?為什麽呢?他步入朝堂一年,見到太多德元帝的手段以及劉千甫的毒心,唯獨這次。劉千甫就像尋到樹後擋風的安全處,他前麵是德元帝這棵大樹,如果想要拉下他,那就要把他前麵的樹一起拔除。
最重要的是,德元帝自己不想讓劉千甫倒。他需要這個人,需要這個聽話的人。
「恕卿,你能擔保下一個中書令比這個好嗎?這事不是我們不肯,是事情沒有簡單。」崔山慶說到此處也略有悲意,雙目含淚,「抄裴家的聖旨是劉仲山寫好後親遞龍麵。劉仲山官任中書令多少年了?他手底下有多少官員來來去去肯為他賣命斂財,這些錢到最後都去了哪裏?何才文曾經是跟著他的人,裴霖也是,可就算這樣,想撲到他身上的人還是如那過江之鯽。」
徐子諒沉默了他凝視鄭鬱,卻發現人也是跟他一樣,崔山慶又道:「都說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這句話放在朝堂也不過分,聖上拿世家開刀,那劉仲山就做了他的刀。聖旨已經說清楚,讓我們查貪汙謀反,何才文的決堤大案已經過去,若是這個時候恕卿你在把這些光下的事攪出來,你不是打聖上的臉嗎?他把事情交給我們處理,沒有讓三司的人來就是看重我們。恕卿,政事堂換了一批相公,你這個禦史大夫難道不想在升一升嗎?」
趙貞國與馬遠這才驚覺,被徐子諒和崔山慶坑了,馬遠咬牙道:「我們是在何才文手底下當差,可謀反的是他,貪汙的也是他,跟我們有什麽關係?這幾月我與馬遠拿著工部和政事堂的公文修葺水岸、房屋,都是為著聖上辦事,你們有什麽資格審我們?若真要審,那也要三司的人來,你們幾個不過是檢校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朝官。」
「公文已經下了,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你們心裏最後有數。」崔山慶道,「就是我們幾個斷案,不會再有別人。」
徐子諒在此時見縫插針,眯眼問道:「決岸的口子誰放的?何才文一個人幹不了這麽大的事,這到底是誰做的?你們一五一十講清楚。」
趙貞國頓時遍體生寒,他在這幾人間找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崔將軍,下官要講清楚嗎?」
貪汙無非是抄家流放,參與謀反是三族盡夷。可要是牽扯到長安官場,那就是九族一起死。他隻能在這幾罪名裏找出一項最輕的給自己戴上,他知道是長安的人要自己死。
隻要不說出真相,劉千甫這個人也會放他一馬。
崔山慶道:「你當然得一五一十地說明白,貪汙軍餉錢財、侵占田地都不是小罪。可要是誹謗朝官,誣陷將相,律法在先,你們兩個知道該怎麽做。」
徐子諒聽得這話頓時站起,堂內眾人都是坐著,這下他一站起,大家都看向他。徐子諒冷冷道:「崔將軍,可數月前堤岸......」
他這話沒有說完,崔山慶就拍案喝道:「將罪臣帶下去,稍後再審!」
淮南節度使衙門的官舍內,徐子諒一屁股坐下,對著崔山慶和鄭鬱埋怨:「憑什麽不繼續審?」
崔山慶放下茶碗,反問:「你想審出什麽?」
「朝廷弊端,就在他二人口中。」徐子諒肅聲迴道,「我知道你是劉十四派來的,可這件事他們肯定參與了,十八郎。」
崔山慶族中行十八,在長安時也算是清風正潔的一個人,與徐子諒有交好之情,所以德元帝才會讓他去教導皇子騎射。如今外任為節度使,也是劉千甫肯提拔他。加在徐子諒在,他左右為難。
誰心裏沒有報國之誌,不止年少的劉千甫有,他崔山慶也有,隻是局勢難料。他揮手指向鄭鬱,嘆道:「鄭九,你跟恕卿說長安的局勢吧?」
他在心裏還是對鄭鬱這個人有所信任,今日堂中,張書意完全想劉千甫死,可鄭鬱不會,他是劉千甫派下來的人,跟他吃的是一鍋飯。
鄭鬱資歷淺,坐在榻上的兩人下首處,此刻他起身對徐子諒揖禮道:「徐大夫。」
徐子諒看崔山慶不開口,煩躁得緊,揮手道:「同朝為官,唿其表字即可。」
「恕卿兄。」鄭鬱知他心煩也就稱了句兄長,「工部尚書裴霖已被抄家流放,趙貞國與他來往的信折早已被聖上查閱,故定此罪。」
林懷治對於朝堂的分析在昨夜就送到他手裏,裏麵上言不可把水災一事捅出去。
徐子諒望向鄭鬱,警覺之心大生:「修葺堤岸的主意是劉仲山上給聖上的,趙貞國不過是在裏麵拿了幾分錢罷了,可決堤的事難道就這樣放過嗎?他蒙蔽帝聽,我身為禦史大夫難道要袖手旁觀?!」
鄭鬱答道:「恕卿兄,聖上隻讓我們查貪汙沒說堤岸,若是這時把這事捅上去,傷的就是聖上顏麵。否則此案不會不派三司的人來,而是交由我們審理,因為帝耳不想聽到任何逆言。」
字字珠璣,徐子諒蹭地站起,皺眉道:「怎麽可能?!五郎大賢,怎會放由此人為非作歹。」
德元帝行五,君臣多親近時,多喚其五郎。崔山慶到底是直性子,直接道:「可他也需要做事的官員,抄了趙貞國與馬遠、何才文,國庫不又是多了錢嗎?恕卿,你何必去觸這個黴頭。」
徐子諒愣住了,他比崔山慶和鄭鬱更早到江南賑災,那些百姓的疾苦他都一一看在眼裏,雙眼立即發紅,哽咽道:「他們是死了,可大奸還在,此刻正是將他拉下馬的好時機,為什麽你們就不肯了呢?!」
鄭鬱隻覺心中羞愧麵上發燙,是啊?為什麽呢?他步入朝堂一年,見到太多德元帝的手段以及劉千甫的毒心,唯獨這次。劉千甫就像尋到樹後擋風的安全處,他前麵是德元帝這棵大樹,如果想要拉下他,那就要把他前麵的樹一起拔除。
最重要的是,德元帝自己不想讓劉千甫倒。他需要這個人,需要這個聽話的人。
「恕卿,你能擔保下一個中書令比這個好嗎?這事不是我們不肯,是事情沒有簡單。」崔山慶說到此處也略有悲意,雙目含淚,「抄裴家的聖旨是劉仲山寫好後親遞龍麵。劉仲山官任中書令多少年了?他手底下有多少官員來來去去肯為他賣命斂財,這些錢到最後都去了哪裏?何才文曾經是跟著他的人,裴霖也是,可就算這樣,想撲到他身上的人還是如那過江之鯽。」
徐子諒沉默了他凝視鄭鬱,卻發現人也是跟他一樣,崔山慶又道:「都說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這句話放在朝堂也不過分,聖上拿世家開刀,那劉仲山就做了他的刀。聖旨已經說清楚,讓我們查貪汙謀反,何才文的決堤大案已經過去,若是這個時候恕卿你在把這些光下的事攪出來,你不是打聖上的臉嗎?他把事情交給我們處理,沒有讓三司的人來就是看重我們。恕卿,政事堂換了一批相公,你這個禦史大夫難道不想在升一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