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國與馬遠萬萬沒有算到,劉千甫還給了崔山慶一封密信,讓他除掉自己。劉千甫最討厭的就是不聽話的人,崔山慶很聽話,鄭鬱也是,在江南事態沒有平穩之前,劉千甫不會拿他們怎麽樣。
而軍餉這件事,被禦史台告發出來,就總得有人背鍋,這個鍋不可能是劉千甫背。
鄭鬱道:「萬事都好說話,隻要不牽連到劉相。既如此那就立馬下公文,抓捕二人立即提審。」
崔山慶卻道:「不著急,事慢慢來,先把趙家的田弄幹淨,長安那邊也還等著查呢。」
「將軍是主事人,您老都這樣說了,我也不好反駁什麽,田地的事我再去看看,您老先忙。」鄭鬱說罷就起身離開。
崔山慶虛禮地送他到門口,繼而轉身寫好密信,叫來判官吩咐:「把信送到劉相手裏,看看是不是這麽個意思,順便盯著趙貞國等人,不許他們做出任何擾亂江南官場的事。」
從方才的對話中,他明白馬遠等人或許想對鄭鬱下手,既然這田地還未弄好,那就不能在此刻讓他出事,劉千甫的信中還說讓他多與鄭鬱往來。
那他就不能違背這個意思。
--------------------
第121章 裂變
長安的冬日並不算陰冷,但德元帝這種習慣享樂的人鮮少住在宮中,而是又住在驪山。去年除了外見官員處理並州事務那幾次,他就沒在長安待多久。
事事都有中書令打理,他這個皇帝好不自在,但自在過多也要處理朝政事。
比如禦史台接崔山慶奏摺,於是立馬聯合工部、京兆府尹上書控告趙貞國與馬遠疑似參與何才文謀逆,貪汙軍餉與修葺江南堤岸的錢,這才導致堤岸決口,大水毀淹。又私藏何才文家產,不上交國庫。
工部尚書裴霖那時坐在家中,聽見此言一下子氣上不來,四肢無力往後跌去頭觸地,半晌未迴氣。待侍從上前查看,卻發現人已中風去世。
裴霖本就身量肥胖,腦內血管油脂過多,驟然聽聞噩耗失力跌地,氣迴不勻。
才坐尚書位沒有多久就因中風過世。
而同時傳到長安的還有河西節度使王光林去世的摺子,其子王台鶴自認留後,待父喪滿後,任其爵位與官職。
劉千甫被劉從祁提了兩句,並未阻攔也就同意。朝中也有人上書讓其隴右節度使袁紘暫領河西軍務,德元帝對袁紘十分放心,想著朝中局勢,隨即答應。
年關降至,趙貞國與馬遠一事被劉千甫就輕避重的匯報上去。德元帝聽後思索須臾給了封聖旨讓劉千甫查,國庫沒錢了,得在這些人身上好好找找。
長安瞬間大雪紛飛,裴霖死後第三日,禁軍到裴家搜沒家產,查找一切有關工部、江南的私帳。彼時裴霖尚未發喪,正廳裏還有數位前來弔唁的親朋、官員。
雖然人死了,但官職還在,還是工部尚書。
劉從祁和新任尚書左丞帶著禁軍和聖旨來到裴家,裴家子女皆在哭喪,見這陣勢不免嚇住。裴文懋還記著跟劉從祁的交情,上前小心翼翼問道:「敢問二位率禁軍前來家父靈堂,乃是何意?」
劉從祁握著刀在弔唁的人群裏看到了袁亭宜,但他掃了一眼沒說話,尚書左丞展開聖旨,朗聲道:「門下,今工部尚書裴霖欺君罔上,不尊君令,墨其軍餉國庫錢款,外結朋黨,為禍朝政,與罪臣何才文參與謀反。即日起革除一切官職,抄沒全家,然朕念數年其辛勞,以九品棺槨葬之,子孫流放嶺南。」
此言一出,廳內安靜了,霎那間裴文懋大喊:「冤枉啊,我爹不可能做這樣的事。」他上前抓住劉從祁的手,哭喊:「十一郎!左郎將!我爹沒有幹這樣的事啊!」
劉從祁不動聲色地抽出手,冷冷道:「聖旨都下了,七郎不要違逆聖旨。」
隨後肅聲道:「動手。」
禁軍立馬得令,不過瞬間將裴家人抓了個幹淨,裴霖的棺槨被禁軍用大斧劈開。
裴文懋想衝上前阻止然而遭禁軍挾著雙手,他跳腳流淚喊道:「劉從祁!你個殺千刀的,你跟你爹不得好死!」
廳內弔唁的賓客早就四散,袁亭宜初次見這樣的場麵,他隻在街坊中聽過誰被抄家,殊不知會是這樣混亂哭喪的局麵。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劉從祁不近人情的樣子,他一時冷的愣在那裏。
裴文懋和劉從祁可是數年好友,日前他們才在一起飲酒聽曲,不過短短數日,為何又變了?
人群中的劉從祁皺眉把跪在地上的袁亭宜拉起來,正巧裴文懋從兩人眼前走過,他不知哪裏來的力氣掙脫了禁軍桎梏,跑到袁亭宜麵前抓住他的手,似是癲狂喊道:「則直,你別信這個雜種!他一直都在利用你!你以為你跟他的數年情誼是真的嗎?!他在騙你,徐球、蘇賽生都是他利用你出現在眼前,你爹在朝堂被針對也是他幹的!」
裴文懋胡亂說著,一股腦的把劉從祁以前的事跡全抖出來。
禁軍想上前抓裴文懋,卻被袁亭宜擋住將人護在身後,禁軍中人都怕劉從祁。袁亭宜在劉從祁身邊,也就不上前,袁亭宜迴身質問:「什麽利用?」
「則直,你以為禦史台的摺子是誰上的?!」裴文懋雙眼哭紅,抄家流放的聖旨下來,他再也不是昔日的世家公子,他大哭:「我托他辦事,他卻出賣我們父子,跟他那個死爹一樣!江南的軍餉不止我家拿了,劉家也拿了。劉從祁這個胡狗,拿了我們的錢,反手還......」
而軍餉這件事,被禦史台告發出來,就總得有人背鍋,這個鍋不可能是劉千甫背。
鄭鬱道:「萬事都好說話,隻要不牽連到劉相。既如此那就立馬下公文,抓捕二人立即提審。」
崔山慶卻道:「不著急,事慢慢來,先把趙家的田弄幹淨,長安那邊也還等著查呢。」
「將軍是主事人,您老都這樣說了,我也不好反駁什麽,田地的事我再去看看,您老先忙。」鄭鬱說罷就起身離開。
崔山慶虛禮地送他到門口,繼而轉身寫好密信,叫來判官吩咐:「把信送到劉相手裏,看看是不是這麽個意思,順便盯著趙貞國等人,不許他們做出任何擾亂江南官場的事。」
從方才的對話中,他明白馬遠等人或許想對鄭鬱下手,既然這田地還未弄好,那就不能在此刻讓他出事,劉千甫的信中還說讓他多與鄭鬱往來。
那他就不能違背這個意思。
--------------------
第121章 裂變
長安的冬日並不算陰冷,但德元帝這種習慣享樂的人鮮少住在宮中,而是又住在驪山。去年除了外見官員處理並州事務那幾次,他就沒在長安待多久。
事事都有中書令打理,他這個皇帝好不自在,但自在過多也要處理朝政事。
比如禦史台接崔山慶奏摺,於是立馬聯合工部、京兆府尹上書控告趙貞國與馬遠疑似參與何才文謀逆,貪汙軍餉與修葺江南堤岸的錢,這才導致堤岸決口,大水毀淹。又私藏何才文家產,不上交國庫。
工部尚書裴霖那時坐在家中,聽見此言一下子氣上不來,四肢無力往後跌去頭觸地,半晌未迴氣。待侍從上前查看,卻發現人已中風去世。
裴霖本就身量肥胖,腦內血管油脂過多,驟然聽聞噩耗失力跌地,氣迴不勻。
才坐尚書位沒有多久就因中風過世。
而同時傳到長安的還有河西節度使王光林去世的摺子,其子王台鶴自認留後,待父喪滿後,任其爵位與官職。
劉千甫被劉從祁提了兩句,並未阻攔也就同意。朝中也有人上書讓其隴右節度使袁紘暫領河西軍務,德元帝對袁紘十分放心,想著朝中局勢,隨即答應。
年關降至,趙貞國與馬遠一事被劉千甫就輕避重的匯報上去。德元帝聽後思索須臾給了封聖旨讓劉千甫查,國庫沒錢了,得在這些人身上好好找找。
長安瞬間大雪紛飛,裴霖死後第三日,禁軍到裴家搜沒家產,查找一切有關工部、江南的私帳。彼時裴霖尚未發喪,正廳裏還有數位前來弔唁的親朋、官員。
雖然人死了,但官職還在,還是工部尚書。
劉從祁和新任尚書左丞帶著禁軍和聖旨來到裴家,裴家子女皆在哭喪,見這陣勢不免嚇住。裴文懋還記著跟劉從祁的交情,上前小心翼翼問道:「敢問二位率禁軍前來家父靈堂,乃是何意?」
劉從祁握著刀在弔唁的人群裏看到了袁亭宜,但他掃了一眼沒說話,尚書左丞展開聖旨,朗聲道:「門下,今工部尚書裴霖欺君罔上,不尊君令,墨其軍餉國庫錢款,外結朋黨,為禍朝政,與罪臣何才文參與謀反。即日起革除一切官職,抄沒全家,然朕念數年其辛勞,以九品棺槨葬之,子孫流放嶺南。」
此言一出,廳內安靜了,霎那間裴文懋大喊:「冤枉啊,我爹不可能做這樣的事。」他上前抓住劉從祁的手,哭喊:「十一郎!左郎將!我爹沒有幹這樣的事啊!」
劉從祁不動聲色地抽出手,冷冷道:「聖旨都下了,七郎不要違逆聖旨。」
隨後肅聲道:「動手。」
禁軍立馬得令,不過瞬間將裴家人抓了個幹淨,裴霖的棺槨被禁軍用大斧劈開。
裴文懋想衝上前阻止然而遭禁軍挾著雙手,他跳腳流淚喊道:「劉從祁!你個殺千刀的,你跟你爹不得好死!」
廳內弔唁的賓客早就四散,袁亭宜初次見這樣的場麵,他隻在街坊中聽過誰被抄家,殊不知會是這樣混亂哭喪的局麵。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劉從祁不近人情的樣子,他一時冷的愣在那裏。
裴文懋和劉從祁可是數年好友,日前他們才在一起飲酒聽曲,不過短短數日,為何又變了?
人群中的劉從祁皺眉把跪在地上的袁亭宜拉起來,正巧裴文懋從兩人眼前走過,他不知哪裏來的力氣掙脫了禁軍桎梏,跑到袁亭宜麵前抓住他的手,似是癲狂喊道:「則直,你別信這個雜種!他一直都在利用你!你以為你跟他的數年情誼是真的嗎?!他在騙你,徐球、蘇賽生都是他利用你出現在眼前,你爹在朝堂被針對也是他幹的!」
裴文懋胡亂說著,一股腦的把劉從祁以前的事跡全抖出來。
禁軍想上前抓裴文懋,卻被袁亭宜擋住將人護在身後,禁軍中人都怕劉從祁。袁亭宜在劉從祁身邊,也就不上前,袁亭宜迴身質問:「什麽利用?」
「則直,你以為禦史台的摺子是誰上的?!」裴文懋雙眼哭紅,抄家流放的聖旨下來,他再也不是昔日的世家公子,他大哭:「我托他辦事,他卻出賣我們父子,跟他那個死爹一樣!江南的軍餉不止我家拿了,劉家也拿了。劉從祁這個胡狗,拿了我們的錢,反手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