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郎長大了,懂得為父親分憂了。」德元帝笑著撫上林懷治的鬢,隨後又看到他的眉眼,似是感慨:「你跟你二哥隻有這雙眼睛像,懷清就總是拿孝和禮法在前頭說話,殊不知這些是壓不住那群狐狸的。」
時間好似停了些許,林懷治苦笑著點頭:「二哥孝友仁慈,我及不上他半分。」
德元帝麵容也有些沉重:「仁慈有時好,有時不好,這個量永遠拿不準。」發覺話題有些傷情後,德元帝聽著風雪聲,笑著說:「外麵雪大了,你別走了。」
說罷就起身牽起林懷治的手走向書房,說:「來,跟阿爹下兩局棋。」
林懷治看著德元帝的背影,心中是說不出的苦澀。小時候德元帝也很喜歡林懷清,但孩子長大,就不會是孩子,而是臣子,是一位將來要跟他分權力的人。
有劉千甫和陳仙言日日吹風,他對林懷清的芥蒂越來越深,最後深到默認兒子被毒害。
而陳仙言和白嫄又何曾不是這樣,她們的一生都活在皇權下。
君欲其死,下必遵之。
德元帝給白嫄的祖父母等都追了官,又給在世的幾位朝官都升官賜了男爵。
江南也是大雪紛飛,鄭鬱寫好官員應奏給陳仙言的祭文,用紙糊糊好後,封好火漆,說:「如今這長安局勢怎麽樣?」
楊立也寫好自己那份跟鄭鬱的裝在一起,答道:「朝廷讓大查謀反一案的文書已發到崔山慶手裏,是劉仲山親自轉下來的。章順皇後崩逝,百官哭喪,我覺得依舊沒什麽變化。」
鄭鬱攏緊裘衣,思索片刻道:「今冬江南無憂,軍餉趙貞國也擠出發了下去。如今劉仲山讓崔山慶來查前頭的軍餉,那這趙貞國與馬遠就是甕中鱉。」
「他倆膽子大,貪汙軍餉的事我已經安排好。」楊立說,「這林潛待在這裏也時時想迴長安,隻可惜有人阻路。」
鄭鬱笑著給楊立斟好熱茶,兩人對雪景而談。
揚州大都督府內,趙貞國實在氣憤,朝馬遠喝道:「朝廷這又是發什麽瘋?要徹查何才文貪汙的事情?!查來查去,會查到誰頭上?」
查到他們頭上。
「你別叨叨了!」馬遠站在屋內也是一臉煩躁,「文書是政事堂下的,政事堂誰說了算你不知道?」
這時趙貞國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咧嘴嗤笑:「狗日的劉千甫!他把我們賣了?憑什麽?!他在江南幹這麽大一樁傷天害理的事情,到現在就想擦幹淨屁股了?」
「是局勢亂了。」馬遠一聲長嘆。
趙貞國是個要死也要做個好死鬼的人,追問道:「什麽意思?什麽局勢?長安的官場不是一向在他手裏嗎?他媽的!章順皇後去世,他背後的太子就是棵搖錢樹,他還能把不住什麽局勢?!」
馬遠說:「有人在我們身邊捅婁子,長安那邊也有。我和你逼他把軍餉落在修葺房屋的款上,怕是惹急了他,更別說何才文的家產。」
「身邊捅婁子那個肯定是鄭硯卿,禍國殃民!那長安會是誰?袁維之都走了,還有誰鬥著他?洛陽借糧這又什麽好惹的?」趙貞國再也坐不住,拉著馬遠的袖子說,「這筆錢咱們一起幹的,如今何才文死了,他想查,這是自報家門嗎?」
「你就甭管長安是誰,我也不知道。」馬遠轉身在趙貞國肩上按了下隨後收手,悠悠道:「鄭硯卿是袁維之的學生,劉仲山派他來卻沒有因洛陽一事除掉他,反而因我倆向他索要賑糧的事情,讓鄭硯卿躲了過去。如今這新法清丈已開始,可我聽說江南還有世家在偷摸著頑抗,劉仲山勢必推動新法,可這群世家不答應明裏暗裏給鄭硯卿使絆子,就是給他使絆子,年前這事辦不成,咱們就都得死。」
「那他直接下文書讓我倆幫鄭硯卿不就是了嗎?」趙貞國無所謂地說,「何必繞這麽大個圈子,搞得人心慌。」
馬遠皺眉道:「你怎麽還不明白?是鄭硯卿想幹掉我們,他跟劉仲山又不是一個被窩睡出來的,早視彼此為仇敵了。劉相的意思怕是,讓我們既要幹好新法的事情,也要用謀反案除了鄭硯卿。」
趙貞國麵色一時為難,隨後馬遠又道:「頂頭上官嘛,都是這樣,話說明了。來日事發就會被牽連進去,不如雲裏霧裏讓我倆從局勢推斷。」
「我馬上迴家把家裏那些田給清出去,誰敢在此時攔我,我就砍了誰!」趙貞國已有些憤怒,「可軍餉怎麽辦?」
對於這個官場同僚,馬遠實在可恨又可愛,不耐道:「反正是崔山慶查,把事情都推給何才文那死人就好。要是我倆不做好這件軍餉的事,下場就是謀反啊。」
趙貞國走到案邊喝了口水,而後大喝道:「他劉千甫敢!我們幫他辦事,他還敢反過頭咬我們?要是真惹急了,老子上京給禦史台告禦狀,告他個狗日的毀堤淹田,大家一起死!」
馬遠上了年齡,這下子聽得這話瞬間覺得周身寒風撲麵,天旋地轉,兩眼一抹黑,身子不住往後栽去,一下子跌坐在地上。
「哎呀——」趙貞國見馬遠這從軍數年的人弱不禁風,連忙跑過去扶起他,可見人傻愣愣的以為他中風了就把他往榻上拖,生拉硬拽好一會兒才把麵色蒼白的馬遠四仰八叉的擺在榻上。
趙貞國跪在他身邊,用手順著他的胸口,焦急道:「你這咋了?就算昨夜跟你的十幾房小妾情深歡好也不至於吧?」
時間好似停了些許,林懷治苦笑著點頭:「二哥孝友仁慈,我及不上他半分。」
德元帝麵容也有些沉重:「仁慈有時好,有時不好,這個量永遠拿不準。」發覺話題有些傷情後,德元帝聽著風雪聲,笑著說:「外麵雪大了,你別走了。」
說罷就起身牽起林懷治的手走向書房,說:「來,跟阿爹下兩局棋。」
林懷治看著德元帝的背影,心中是說不出的苦澀。小時候德元帝也很喜歡林懷清,但孩子長大,就不會是孩子,而是臣子,是一位將來要跟他分權力的人。
有劉千甫和陳仙言日日吹風,他對林懷清的芥蒂越來越深,最後深到默認兒子被毒害。
而陳仙言和白嫄又何曾不是這樣,她們的一生都活在皇權下。
君欲其死,下必遵之。
德元帝給白嫄的祖父母等都追了官,又給在世的幾位朝官都升官賜了男爵。
江南也是大雪紛飛,鄭鬱寫好官員應奏給陳仙言的祭文,用紙糊糊好後,封好火漆,說:「如今這長安局勢怎麽樣?」
楊立也寫好自己那份跟鄭鬱的裝在一起,答道:「朝廷讓大查謀反一案的文書已發到崔山慶手裏,是劉仲山親自轉下來的。章順皇後崩逝,百官哭喪,我覺得依舊沒什麽變化。」
鄭鬱攏緊裘衣,思索片刻道:「今冬江南無憂,軍餉趙貞國也擠出發了下去。如今劉仲山讓崔山慶來查前頭的軍餉,那這趙貞國與馬遠就是甕中鱉。」
「他倆膽子大,貪汙軍餉的事我已經安排好。」楊立說,「這林潛待在這裏也時時想迴長安,隻可惜有人阻路。」
鄭鬱笑著給楊立斟好熱茶,兩人對雪景而談。
揚州大都督府內,趙貞國實在氣憤,朝馬遠喝道:「朝廷這又是發什麽瘋?要徹查何才文貪汙的事情?!查來查去,會查到誰頭上?」
查到他們頭上。
「你別叨叨了!」馬遠站在屋內也是一臉煩躁,「文書是政事堂下的,政事堂誰說了算你不知道?」
這時趙貞國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咧嘴嗤笑:「狗日的劉千甫!他把我們賣了?憑什麽?!他在江南幹這麽大一樁傷天害理的事情,到現在就想擦幹淨屁股了?」
「是局勢亂了。」馬遠一聲長嘆。
趙貞國是個要死也要做個好死鬼的人,追問道:「什麽意思?什麽局勢?長安的官場不是一向在他手裏嗎?他媽的!章順皇後去世,他背後的太子就是棵搖錢樹,他還能把不住什麽局勢?!」
馬遠說:「有人在我們身邊捅婁子,長安那邊也有。我和你逼他把軍餉落在修葺房屋的款上,怕是惹急了他,更別說何才文的家產。」
「身邊捅婁子那個肯定是鄭硯卿,禍國殃民!那長安會是誰?袁維之都走了,還有誰鬥著他?洛陽借糧這又什麽好惹的?」趙貞國再也坐不住,拉著馬遠的袖子說,「這筆錢咱們一起幹的,如今何才文死了,他想查,這是自報家門嗎?」
「你就甭管長安是誰,我也不知道。」馬遠轉身在趙貞國肩上按了下隨後收手,悠悠道:「鄭硯卿是袁維之的學生,劉仲山派他來卻沒有因洛陽一事除掉他,反而因我倆向他索要賑糧的事情,讓鄭硯卿躲了過去。如今這新法清丈已開始,可我聽說江南還有世家在偷摸著頑抗,劉仲山勢必推動新法,可這群世家不答應明裏暗裏給鄭硯卿使絆子,就是給他使絆子,年前這事辦不成,咱們就都得死。」
「那他直接下文書讓我倆幫鄭硯卿不就是了嗎?」趙貞國無所謂地說,「何必繞這麽大個圈子,搞得人心慌。」
馬遠皺眉道:「你怎麽還不明白?是鄭硯卿想幹掉我們,他跟劉仲山又不是一個被窩睡出來的,早視彼此為仇敵了。劉相的意思怕是,讓我們既要幹好新法的事情,也要用謀反案除了鄭硯卿。」
趙貞國麵色一時為難,隨後馬遠又道:「頂頭上官嘛,都是這樣,話說明了。來日事發就會被牽連進去,不如雲裏霧裏讓我倆從局勢推斷。」
「我馬上迴家把家裏那些田給清出去,誰敢在此時攔我,我就砍了誰!」趙貞國已有些憤怒,「可軍餉怎麽辦?」
對於這個官場同僚,馬遠實在可恨又可愛,不耐道:「反正是崔山慶查,把事情都推給何才文那死人就好。要是我倆不做好這件軍餉的事,下場就是謀反啊。」
趙貞國走到案邊喝了口水,而後大喝道:「他劉千甫敢!我們幫他辦事,他還敢反過頭咬我們?要是真惹急了,老子上京給禦史台告禦狀,告他個狗日的毀堤淹田,大家一起死!」
馬遠上了年齡,這下子聽得這話瞬間覺得周身寒風撲麵,天旋地轉,兩眼一抹黑,身子不住往後栽去,一下子跌坐在地上。
「哎呀——」趙貞國見馬遠這從軍數年的人弱不禁風,連忙跑過去扶起他,可見人傻愣愣的以為他中風了就把他往榻上拖,生拉硬拽好一會兒才把麵色蒼白的馬遠四仰八叉的擺在榻上。
趙貞國跪在他身邊,用手順著他的胸口,焦急道:「你這咋了?就算昨夜跟你的十幾房小妾情深歡好也不至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