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嚴明樓大笑,怒斥:「劉仲山你有什麽資格用此字喻別人?故佼眾者譽多,外內朋黨,說的就是你!今年的科舉案、岐州稅案,哪一個不是順著你的心走?袁維之年紀大昏了頭,被你玩於鼓掌,可我們與陛下還沒有!真讓你去查這件事,這政事堂又要換天了。」


    鄭鬱迴道:「徹查有疑之事,嚴尚書不準,新法利天下,嚴尚書也不準,國庫虧空超度,誰能保證明年又有何災與部族侵亂?養兵要錢,養國要錢。但錢又從那裏來?!江南的百姓寧願暴亂做謀逆死罪都不願圈地為牢,陛下宵衣旰食多年才有如今這局麵,世家如此阻擾,安何居心!收不上來稅,那咱們幹脆一起完!」


    「鄭硯卿,此乃禦前你放什麽厥詞!」林廣嚴肅道,「江南大亂還不是你們的錯,陛下聖明自會澤被萬方。」


    殿外的雨又下大了,德元帝聽得煩丟了帳冊撐頤靠在憑幾上,有宮婢眼色明白,上前為他按頭。袁紘嘆道:「諸位,新法推與不推,江南的百姓總要有一個交代。大水淹田,丟了命和地,今年免了賦稅,可明年還有,一層層加上去,饒是鐵打的漢子背脊都都得彎。」


    裴霖冷笑:「如何實行?相公話語輕輕就呈報定策,可底下人卻有四五套麵孔,收上與收下永遠不符,相公怎麽不自己去做。」


    從來吵得就是如何實行,官員們都是各執已見,誰不敢評論誰不好,畢竟都在一口鍋裏吃德元帝的飯。


    袁紘又拿以前的冊目嚴肅迴復,而德元帝端了酒碗正欲喝一口時,衛兵衣袍濕了大半沖跪進殿內:「啟稟陛下,禦史大夫徐子諒八百裏加急!」


    此刻殿中眾人麵神色皆有些錯愕,八百裏加急從江南趕到這裏,隻會是生了大事。


    德元帝細抿著酒眼神給向張守一,張守一領會,取了摺子迴到他身邊,躬身給德元帝展開觀閱。


    不過短短瞬間,便聽德元帝怒吼:「廢物!敢造朕的反!」


    酒碗驟然砸在殿中,上好的藍田玉碗炸開,聲響刺耳。


    天子聖威頃刻壓來,殿內官員及為德元帝按頭的宮婢立馬跪地,官員麵上皆是疑惑。鄭鬱看著那兵士的雨水滴落,心中突然有一個可怕的念頭一閃而過。


    「你們這群人,吵了這麽久,到底議出什麽了?」德元帝巡視眾人氣喘不停,語言冷冽。


    隻有劉千甫緩了緩心神,答道:「陛下,新法必須頒行。」


    德元帝又問:「明樓,你呢?」


    龍嘯尚在耳邊,嚴明樓想著摺子的來處與德元帝的話想著定是江南有亂,不得不做出讓步:「陛下,新法頒行。可一時貿然而下,勢必受阻,需緩而治之。」


    「太子,你覺得呢?」德元帝眼神又迴到奏摺上。


    林懷湘來前就得劉千甫的教導,此番心有準備,答道:「臣附劉相之見。」


    德元帝瞥了眼張守一,張守一收起奏摺道:「徐大夫奏言,蘇杭兩州又遭水災,因工程水利欠款遭貪淮南節度使、浙東觀察使、杭州刺史所貪,溝渠與橋樑不堪一擊。江南二州九縣被淹,死傷民數上百萬。糧倉告急,有人舉二十萬叛軍圈地謀反,對抗朝廷。」


    此話一出,誰都在心裏打了寒顫。


    江南被淹了,被大水所淹,開國百年聞所未聞,最嚴重的是有百姓造反。


    造當朝天子的反。


    袁紘猛然抬首,言語懇切:「陛下,新法可不推,但百姓受苦迫在眉睫。」


    熟料劉千甫直身淡定道:「陛下,百姓造反則是因為世家占田所致,水利溝渠是淮南節度使、浙東觀察使、杭州刺史修葺,這份摺子臣昨日就已遞到案頭,陛下盡可查驗,這幾位皆是出身世家。陛下不如殺之,以平民憤。隨即以江南為例,先試行新法,也好壓住百姓的心。」


    那一瞬袁紘望向劉千甫的眼神充滿了懼色,這人居然是他引進來的。


    德元帝目光在一眾臣子間打量,嘆道:「誰去?」


    一言出德元帝就同意了朝堂上吵了月餘的法政。


    劉千甫思量須臾,說道:「臣舉鄭少卿,他對此法頗有心得,且年前並州之事他也處理得極好。最重要的是,他是袁相的學生,此去最為合適。」


    德元帝頭疼不已見劉千甫舉薦人點頭答應,勒令鄭鬱後日出發前往蘇州,一路巡視水患推舉新法。


    平水患,治江淮,鎮大亂,推新法。


    林懷治道:「可陛下,鄭少卿不孰水患及江南事務,怕是手生。」


    「陛下,揚州大都督趙貞國為人忠實,官風廉潔,可輔鄭少卿梳理江南事務。」劉千甫答道。


    嚴明樓不甘示弱:「陛下,湖州刺史善勘水利也可為其輔佐。」


    「陛下,臣舉薦揚州長史張柏澤。」袁紘立馬說道。


    德元帝沒叫他們起來,他慢吞吞起身走至方案前,眾人的跪姿伏的更低,玄色繡龍袍帶出皇帝威嚴。他睥睨一眾跪拜的臣子,紫緋交錯。其中林懷湘的赭黃錦袍異常顯眼。


    德元帝打量眾人片刻後,輕笑:「官場的路,愛卿們別走急了。朕還活著呢,古今看來,臣為君憂,而君則憂及天下。雖說臣子從百姓中走來,一知黎民寒暑,可我也走過這樣的路。社稷、社稷,社為土地,稷為穀物,兩者與民相合,才有立國立政之本,亦有我大雍朝今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郢州富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觀並收藏郢州富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