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舉人落第必會伸冤,但斥責他奸佞誤國隻是第一步,最重要的一步則是及第之人皆為高官。必定會說及科舉舞弊,官僚上下其手,引起德元帝懷疑。


    這事一報到德元帝麵前,德元帝為著朝堂安穩和學風清良必會嚴查。那這時被他提上來的張書意和謝密之子,就會在趙晉的誣陷中下水。


    一句話讓他從雲中霧中撥開,得見連天山脈。


    「否則李康落第之人怎會輕易得見聖駕呢?」林懷治說,「他最初就走的就是這步棋,隻是有人將這件事情快了些時日推到聖前。」


    他的話說完,眼神直直地看著鄭鬱,眼中水波平靜,可平靜的水麵下又似有窺探一切的神韻。


    「李康見駕是他自己有本事,何來旁人?」鄭鬱對上林懷治的眼神,平穩從容。


    林懷治嘴角抹笑,「鄭硯卿啊!鄭硯卿,你做事在他麵前差點火候。」


    這句話鄭鬱要是在想不通就是傻子了,冷笑道:「你跟蹤我?」


    「沒有跟蹤你,隻是龍武軍中有人偶然瞧見了,連慈說的。」林懷治細細朝人解釋,他不想鄭鬱誤會。


    鄭鬱對林懷治的說辭半信半疑,說:「龍武軍看見了,那劉仲山也快知道了。殿下今日對我說這個是為我送別?」


    林懷治沉了眼,表情似是生氣,「不,他不會知道。」


    「那殿下是在幫我?」鄭鬱好奇問道。


    這時屋內沒人,他見林懷治知道這件事還幫他抹了去,又開始打趣起人來。


    「這件事遲早會捅出來,早一日晚一日何無不可?」林懷治冷冷道,「在此時是最好的。」


    鄭鬱:「為何?」


    見鄭鬱問,林懷治便耐心道:「上月底監察禦史奏報劉仲山,有州縣刺史貪汙五十萬貫的稅帳,因著這裏麵牽扯到了眾多權貴、皇親,大理寺、禦史台、刑部三司一直慢拖著不敢下手。這科舉舞弊案出來,接下來就是這筆帳,最好的原因則是因為你查貪汙案,而不是旁人。」


    「我?科舉舞弊案隻是刀上第一血,這筆稅帳才是右相最終的目的?」鄭鬱皺眉不太理解這話意思,又問,「難道這張左相和謝中丞也在這裏麵?」


    林懷治搖頭,轉答為問:「不止,這帳出在什麽地方,你知道嗎?」


    --------------------


    嗯!是的!就是想的那樣,林懷治那次很快,然後這件事會被鄭鬱嘲笑很久!


    第62章 交雜


    鄭鬱答道:「還望殿下告知。」


    林懷治聲音沉著:「岐州刺史姚同身上。」鄭鬱一時想不起這是誰,林懷治又道:「袁相二女婿。」


    「姚同?師傅的女婿?」鄭鬱啞聲,寒意驟生,「那要是查不幹淨......」


    「查不幹淨,拉下的何止權貴,而是會波及到袁相。」林懷治一語點破,「所以你是在是最好的。昨日紫宸殿中,是嚴尚書提明要你同王瑤光來查這件事,就是顧及到了劉仲山的心思。」


    鄭鬱肅聲道:「所以劉仲山才會讓王瑤光來查這科舉舞弊?實則是科舉舞弊,內裏是這筆稅帳?那還是歪打正著。」


    「而重要的是,這件事情目前隻有劉仲山和戶部尚書知道,袁相全然不知。」林懷治說,「待明日聖意下後,你再去尋袁相商議,否則過早尋,會引起劉仲山的察覺。」


    對林懷治的話,鄭鬱總是秉心而信,他點頭:「我明白。」


    林懷治言簡意賅:「兩個案子,可以拉下與他政見不合的所有官員。」


    兩個案,拉下尚書左丞相和禦史中丞、門下侍郎,更莫說朝中其他官員。鄭鬱長籲口氣,故作輕鬆問道:「臣鬥膽問,殿下處哪一方?」


    林懷治跟他說這些,絕不是因為閑來無事跟下屬閑聊,而是在提醒他,提醒這裏麵的局涉了多少人在。


    空了五十萬的稅,這裏麵到底有什麽人插手,誰能保證?他此刻想知道林懷治的想法,或是說,林懷治也與劉千甫有所歧見了嗎?


    太陽還未落下山頭,陽光照進推事院的屋內,林懷治身後是金影浮動,他神情嚴肅鄭重的朝鄭鬱道:


    「愛之所往,便是吾心歸去之鄉。」


    衣袖隨風,人已離去,唯鄭鬱還留在屋內細細想著這句話。


    彼時黃昏與黑曜交割,殿內燭光亮亮,恰有白霧冉冉相襯,如深夢中的幻境,似真似切。


    宮婢腳下沾著霧,引著劉千甫往浴殿內走。


    劉千甫漫步過內侍宮婢捧著沐浴香料和幹淨衣物前,隔著垂地的帷簾紗帳。隻聽帷簾後浴池裏水聲嘩嘩,熱霧撲麵。


    「仲山,進來吧。」帝聲從帷簾後傳來。


    劉千甫稱是,繼而進內。


    德元帝赤膊靠在浴池內,身後宮婢為他按肩舒緩,德元帝抬手道:「這池水尚藥局的人加了些首烏、丁刃在裏麵,說是能解乏護身,你也下來試試。」


    劉千甫點頭道謝,隨之就有內侍前來熟練的幫他寬去衣物。


    進入池中後,德元帝揮手,就有宮婢為劉千甫按肩舒緩。


    「你這背上還是留了疤。」德元帝在劉千甫寬衣時瞥了兩眼,一時感慨說道。


    劉千甫語氣平淡,「能為陛下擋災,是臣之幸。為江山保一聖明賢君,臣就算再挨十刀,受千刀萬剮也願意。」


    這疤是當年德元帝做衛王巡臨州縣時,險些被歹徒所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郢州富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觀並收藏郢州富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