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鄭厚禮和鄭岸領兵出征高麗無法來京,便是官居長史一職的馮平生來京述職。
馮平生與鄭厚禮乃是多年舊友,性子果決狠辣。馮平生是來京述職及官員考課,並不住在王府而是住長安城中朝集使來的崇仁坊。
馮平生來京後要應對官員考課,還要將永州事務整理出屆時向德元帝稟報。再加之鄭鬱來後沒幾天就去了並州,兩人來京後都沒說上話。
鄭鬱剛進書房就被馮平生拉到榻邊坐下。
「二郎,我怎麽感覺你瘦了,你在並州沒吃飯嗎?」馮平生從鄭鬱進書房後就將他打量一通,最後臉色沉重地說了這麽一句。
雖然馮平生已快五十卻因為整日裏喜歡看醫書,沒事就會給自己開兩幅藥調養身子,整個人看上去也不過四十。相貌儒雅,雙目亮而有神,膚色因常年隨軍操練呈小麥色,左臉上有一條食指長的疤是當年隨鄭厚禮收復蓯州時留下的。
「哪有!馮伯,我可沒有不吃飯。」鄭鬱想倒茶喝,提起來卻發現茶壺已空了隻得讓齊鳴送茶水進來,便知道馮平生在這兒等他許久,又說,「那日我進宮出來後就去了並州也沒來得及跟你說,馮伯今日來找我是出什麽事了嗎?」
馮平生一臉煩躁擺手說:「你迴長安才幾天,聖上就讓你去並州負責賑災,那幾日我也在忙沒顧得上說話,不礙事。」
說完又想喝茶,鄭鬱提起茶壺示意空了。
馮平生臉上燥意更甚,皺眉問道:「二郎,這次聖上賞你什麽了?」
這時齊鳴將茶水送上,跟茶水一起送上來的還有本小冊子,隨後齊鳴退下關好門抱刀守在門口。
「賜我黑銀玳瑁腰帶、綾絹四十匹、除夕禦宴,讓我過了元正再去禦史台。」鄭鬱給馮平生倒好茶後,也給自己倒上一盞。
馮平生端起那茶盞猛灌一口,憤憤說:「我還以為多大方呢!除夕夜誰想陪著他過啊!」
「馮伯,是父兄有事嗎?」鄭鬱覺出不對,把已經端到嘴邊的茶盞放下。
馮平生從榻上起身,在書房門口和窗戶處查看,確認隻有齊鳴一人後。在榻邊來迴踱步,對鄭鬱雙手交疊拍打發出清脆的響聲,一臉暴躁道:「聖上老糊塗了!」
鄭鬱嚴肅道:「怎麽了?」
「聖上升任戶部度支司員外郎,那個什麽叫程行禮的做永州刺史,還兼任殿中侍禦史。」馮平生想起覺得氣憤得很,坐下後又猛灌一口茶說,「現下那調令已經過了袁紘手,二郎,皇帝這招搞得好,剛打你爹這個永州都督的臉,轉頭給你點小恩惠把你安慰上!」
聞此言鄭鬱皺眉思索,大雍重要州縣官設都督一職,他父親鄭厚禮不僅是北陽郡王更是任永州都督。
按理而言永州應設刺史掌管民政,隻是都督管軍民兩政,所以一個州若有都督府在,便不會再設刺史而由都督兼任。
而北陽王府就在永州,聖上便在數年前讓鄭厚禮居永州都督。
鄭鬱問:「為何調任程知文?」
「我前幾日打聽,是聖上想給錢昭儀新修宮殿及陽昭長公主也想修道觀從戶部挪錢,但都被那員外郎駁迴去了。後又因征上表稅法政策解了江南之困被加以讚賞。」馮坐在榻上,沉唿一口氣說,「這時碰巧你爹被禦史彈劾說永州轄內的五州二十八城賦稅有虧損拖延,朝中就有人說你爹現下掌管軍政,無暇顧及民政。這本來你爹管軍政,民政是我和那幾個參軍管,沒什麽大事,今年你也知道打仗打仗,打來打去沒幾個錢交上去。那群朝臣就非說你爹不行,正逢官員考課出來,那程行禮考課年年上上又居功在前,皇帝給他升官,就升我們哪去了。」
聽完馮平生的話,鄭鬱想了一會兒沉言道:「怕沒有那麽簡單。」
「沒那麽簡單?」馮平生說完那麽一大段話覺得口渴的不行,又給自己倒了一盞解渴。
「知文此前一直駁聖上新修宮殿之事,君臣明麵上是過去了,但聖上心裏難免不生芥蒂。」鄭鬱眉頭緊皺,分析起朝中局勢,「官員考課銓選一事是吏部負責,右相與袁相不睦已久,知文又是袁相最得意的門生,再這麽在朝堂發展下去,隻會對右相不利,需得調離朝堂。我爹任都督一職已久,每年參他的人隻多不少,今年聖上並不會因為幾本奏章就如此,隻怕是想打壓我們,正好這次右相與聖上心思在一塊去了。」
鄭鬱知道自己若在朝堂上,德元帝肯定不會當著他去下鄭厚禮的麵。須得趁他不在朝中,所以才會讓他前往並州賑災。
而程行禮任戶部員外郎以來,沒少迴駁德元帝用錢的想法,謝中庵不敢說的話他敢說。他本就是孤身一人在這世間還能怕什麽,好幾次謝中庵哆哆嗦嗦拿著笏板,眼神忙示意程行禮別說了,可程行禮卻當看不見直言犯諫。
馮平生嘖了一聲,嘆氣道:「聖上身邊都是什麽人啊,那群大臣也真沒事做。聖上再打壓我們誰給他去打仗,難道指望王光林那孫子嗎?」
「若不是平陽王這些年與我們互為製衡,若動一方,另一方便會勢大難馭。偏生右相又不想朝中另外的人接任平陽,父親亦找不出錯處,否則早就會勸聖上除平陽與北陽兵權了。」鄭鬱端起茶抿一口,說,「這次若勝高麗,於父親而言又是一功。便調任知文做永州刺史,藉此事敲打監督我們,知文到了永州,大哥又怎麽會給他好臉色。這次來京的是平陽世子王台鶴,恐怕年節過後亦會嗆平陽王那邊,以求兩者平衡。一箭數雕!」
馮平生與鄭厚禮乃是多年舊友,性子果決狠辣。馮平生是來京述職及官員考課,並不住在王府而是住長安城中朝集使來的崇仁坊。
馮平生來京後要應對官員考課,還要將永州事務整理出屆時向德元帝稟報。再加之鄭鬱來後沒幾天就去了並州,兩人來京後都沒說上話。
鄭鬱剛進書房就被馮平生拉到榻邊坐下。
「二郎,我怎麽感覺你瘦了,你在並州沒吃飯嗎?」馮平生從鄭鬱進書房後就將他打量一通,最後臉色沉重地說了這麽一句。
雖然馮平生已快五十卻因為整日裏喜歡看醫書,沒事就會給自己開兩幅藥調養身子,整個人看上去也不過四十。相貌儒雅,雙目亮而有神,膚色因常年隨軍操練呈小麥色,左臉上有一條食指長的疤是當年隨鄭厚禮收復蓯州時留下的。
「哪有!馮伯,我可沒有不吃飯。」鄭鬱想倒茶喝,提起來卻發現茶壺已空了隻得讓齊鳴送茶水進來,便知道馮平生在這兒等他許久,又說,「那日我進宮出來後就去了並州也沒來得及跟你說,馮伯今日來找我是出什麽事了嗎?」
馮平生一臉煩躁擺手說:「你迴長安才幾天,聖上就讓你去並州負責賑災,那幾日我也在忙沒顧得上說話,不礙事。」
說完又想喝茶,鄭鬱提起茶壺示意空了。
馮平生臉上燥意更甚,皺眉問道:「二郎,這次聖上賞你什麽了?」
這時齊鳴將茶水送上,跟茶水一起送上來的還有本小冊子,隨後齊鳴退下關好門抱刀守在門口。
「賜我黑銀玳瑁腰帶、綾絹四十匹、除夕禦宴,讓我過了元正再去禦史台。」鄭鬱給馮平生倒好茶後,也給自己倒上一盞。
馮平生端起那茶盞猛灌一口,憤憤說:「我還以為多大方呢!除夕夜誰想陪著他過啊!」
「馮伯,是父兄有事嗎?」鄭鬱覺出不對,把已經端到嘴邊的茶盞放下。
馮平生從榻上起身,在書房門口和窗戶處查看,確認隻有齊鳴一人後。在榻邊來迴踱步,對鄭鬱雙手交疊拍打發出清脆的響聲,一臉暴躁道:「聖上老糊塗了!」
鄭鬱嚴肅道:「怎麽了?」
「聖上升任戶部度支司員外郎,那個什麽叫程行禮的做永州刺史,還兼任殿中侍禦史。」馮平生想起覺得氣憤得很,坐下後又猛灌一口茶說,「現下那調令已經過了袁紘手,二郎,皇帝這招搞得好,剛打你爹這個永州都督的臉,轉頭給你點小恩惠把你安慰上!」
聞此言鄭鬱皺眉思索,大雍重要州縣官設都督一職,他父親鄭厚禮不僅是北陽郡王更是任永州都督。
按理而言永州應設刺史掌管民政,隻是都督管軍民兩政,所以一個州若有都督府在,便不會再設刺史而由都督兼任。
而北陽王府就在永州,聖上便在數年前讓鄭厚禮居永州都督。
鄭鬱問:「為何調任程知文?」
「我前幾日打聽,是聖上想給錢昭儀新修宮殿及陽昭長公主也想修道觀從戶部挪錢,但都被那員外郎駁迴去了。後又因征上表稅法政策解了江南之困被加以讚賞。」馮坐在榻上,沉唿一口氣說,「這時碰巧你爹被禦史彈劾說永州轄內的五州二十八城賦稅有虧損拖延,朝中就有人說你爹現下掌管軍政,無暇顧及民政。這本來你爹管軍政,民政是我和那幾個參軍管,沒什麽大事,今年你也知道打仗打仗,打來打去沒幾個錢交上去。那群朝臣就非說你爹不行,正逢官員考課出來,那程行禮考課年年上上又居功在前,皇帝給他升官,就升我們哪去了。」
聽完馮平生的話,鄭鬱想了一會兒沉言道:「怕沒有那麽簡單。」
「沒那麽簡單?」馮平生說完那麽一大段話覺得口渴的不行,又給自己倒了一盞解渴。
「知文此前一直駁聖上新修宮殿之事,君臣明麵上是過去了,但聖上心裏難免不生芥蒂。」鄭鬱眉頭緊皺,分析起朝中局勢,「官員考課銓選一事是吏部負責,右相與袁相不睦已久,知文又是袁相最得意的門生,再這麽在朝堂發展下去,隻會對右相不利,需得調離朝堂。我爹任都督一職已久,每年參他的人隻多不少,今年聖上並不會因為幾本奏章就如此,隻怕是想打壓我們,正好這次右相與聖上心思在一塊去了。」
鄭鬱知道自己若在朝堂上,德元帝肯定不會當著他去下鄭厚禮的麵。須得趁他不在朝中,所以才會讓他前往並州賑災。
而程行禮任戶部員外郎以來,沒少迴駁德元帝用錢的想法,謝中庵不敢說的話他敢說。他本就是孤身一人在這世間還能怕什麽,好幾次謝中庵哆哆嗦嗦拿著笏板,眼神忙示意程行禮別說了,可程行禮卻當看不見直言犯諫。
馮平生嘖了一聲,嘆氣道:「聖上身邊都是什麽人啊,那群大臣也真沒事做。聖上再打壓我們誰給他去打仗,難道指望王光林那孫子嗎?」
「若不是平陽王這些年與我們互為製衡,若動一方,另一方便會勢大難馭。偏生右相又不想朝中另外的人接任平陽,父親亦找不出錯處,否則早就會勸聖上除平陽與北陽兵權了。」鄭鬱端起茶抿一口,說,「這次若勝高麗,於父親而言又是一功。便調任知文做永州刺史,藉此事敲打監督我們,知文到了永州,大哥又怎麽會給他好臉色。這次來京的是平陽世子王台鶴,恐怕年節過後亦會嗆平陽王那邊,以求兩者平衡。一箭數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