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陽郡王府位於親仁坊,是早年鄭鬱父親受封北陽王時,德元帝所賜的宅院。因著北陽王鄭厚禮長年駐守永州邊陲,在長安的這處宅院,就隻有鄭厚禮和鄭岸來京述職時才住,後來鄭鬱做太子伴讀也就自然而然的在王府住下。
迴到王府,齊鳴已經迴來,告知他馮平生來過,見他不在問了兩句。馮平生是永州長史,鄭厚禮麾下的官員,也是這次從永州來長安的朝集使。
鄭鬱點頭,讓齊鳴去進奏院看看馮平生有沒有什麽缺的。用完晚膳,想著明日要去上朝,他收拾一番就早早睡下。
寒風露露,一侍衛在燭火光影下單膝跪地對案前捧書的人,迴稟:「鄭禦史今日在金風闕,得左衛校尉劉從祁為難。」
「右相的兒子?」人影遞折書頁,聲音冷漠聽不出人情。修長分明的食指上戴著翠玉環金戒,顏色通透如碧水流轉,金絲繞在玉石上金碧交纏,乃是上品。
侍衛小心翼翼道:「是。」
手中書落下,露出一張英氣俊朗,五官深邃的臉來,直盯著那侍衛,眉頭深鎖並不言語,似是在思索什麽。
簫寬看自家殿下在想事,便對那侍衛揮手讓他退下,而後謹慎道:「殿下,那劉校尉?」
林懷治不想鄭鬱迴京幾日就被人為難,心下不悅,想著這人慣會喝酒,於是詢問:「他沒喝多吧?」
簫寬怔了下,迴答:「沒有,出金風闕時還騎著馬,人也清醒。」
得知人沒喝多,林懷治舒了口氣,繼續拿起書看起來,並吩咐:「跟連慈說,照顧下劉九安。」
簫寬點頭明白。
大雍除每月固定的朔望朝外,文武五品及以上官員五日一朝去紫宸殿稱朝參。而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則初一、五、九日朝參,其餘日子隻需去各自的院中點卯而後處理政務即可。
鄭鬱的監察禦史及程行禮的戶部員外郎,這樣的官職則需每日去紫宸殿上朝稱之為常參官。
禦史台分為三個院,台院、殿院、察院。鄭鬱是察院監察禦史,負責監視州縣官員、驛館事務、軍隊以及駐員尚書省六部。
翌日清晨,夜色霜重鄭鬱就騎馬出門,頂著寒風去往皇城,在丹鳳門驗完魚符,隨著官流去紫宸殿上朝。但今日內侍唱報德元帝龍體不適免朝,他還沒從清晨的寒風中清醒過來,就被禦史大夫徐子諒集在禦史台院裏,念了半個多時辰。
隨後在廊下用完早膳,官員們就迴到各司處理政務。
歷來州縣彈劾摺子會先交由禦史台處理,而每年春秋德元帝會派監察禦史出京,前往州縣巡查官僚以及稅務、民政,春曰「風俗」,秋曰「察寮」
今年這時候,察寮的監察禦史已出去了,便隻有鄭鬱在察院處理著所有州縣的摺子,處理完後交由政事堂再過一遍,有不妥的會奏給德元帝。
鄭鬱上一次來此還是三年前,察院現在人不多。幾人互相一番應承之後,鄭鬱便坐到自己的案前,開始熟悉這些事務。
若有不解的地方,剛好旁邊是一個名叫黃貞的監察禦史,他是前致仕宰相兒子。
以前在國子監時鄭鬱見過他,黃貞是去年來的察院,負責糾察戶部與刑部的官員。對這些事務比鄭鬱更加熟練,在黃貞的梳理下,他對這些政務見解上手極快。
用完午膳,各司官員可以在殿內休息,好養足精神繼續處理下午的政務。
鄭鬱在察院看了一上午摺子眼睛都花了,覺著悶得不行,便想著出門走走。他記得察院中有一株梧桐樹,根深葉大樹影重重,格外好看。
行至走廊盡頭,現已是十月下旬,天氣已攜挾裹著寒風充滿著長安,預示著冬日來臨。
官員們用完午膳都在休息,庭院中格外安靜。梧桐樹就靜靜的挺立在院中,風聲拂過吹起葉響。
鄭鬱雙手環胸靠在走廊盡頭的木柱上,看著院中的梧桐樹,想著昨日程行禮給的金烏章。那金烏章他又繪了相似的讓齊鳴去長安周邊查探,期待著能問出什麽。
那是私章主人的姓名或字,但被燒成那樣也看不出上麵是誰。鄭鬱出神想著,以至於身邊突然出現一人他都未曾發覺。
鄭鬱還在看著梧桐樹想著那私印,隻覺得身邊一黑出現了個高大身影。側目看去,兩人視線交匯,他看到那人眼神閃了一下繼而恢復如常。
看清此人之後,鄭鬱忙站立恭敬揖禮道:「臣監察禦史鄭鬱參見成王殿下。」
--------------------
第4章 重逢
林懷治雙目漆亮如星,挺鼻薄唇,五官深邃俊朗,眼神有著一抹疏離。深緋色的官袍襯得人高大偉岸,金色躞蹀帶勾出挺拔的腰身,周身散發著皇族威嚴。
「免禮。」
鄭鬱不知是不是他聽岔了,隻覺林懷治的聲音好似帶著顫意。
「謝殿下。」
鄭鬱不敢抬眼去看林懷治,兩人以前的交流並不多。不為其他,隻因林懷治性格冷淡,不喜與人多言,那他也不好隨意出言,畢竟他倆的身份還是君臣。於是微垂著眼,凝視著林懷治胸前官袍上的孔雀花繡紋。
兩人就這麽站了一會兒誰都沒說話,鄭鬱正想說有政務處理想先退下時,林懷治的聲音在頭頂響起。
「鄭禦史方才在想什麽?」
鄭鬱愣了一下,沉思片刻,說:「方才見其院中梧桐樹,思及以前在子若殿中,也有株如這般高大的梨樹,故此出神。」
迴到王府,齊鳴已經迴來,告知他馮平生來過,見他不在問了兩句。馮平生是永州長史,鄭厚禮麾下的官員,也是這次從永州來長安的朝集使。
鄭鬱點頭,讓齊鳴去進奏院看看馮平生有沒有什麽缺的。用完晚膳,想著明日要去上朝,他收拾一番就早早睡下。
寒風露露,一侍衛在燭火光影下單膝跪地對案前捧書的人,迴稟:「鄭禦史今日在金風闕,得左衛校尉劉從祁為難。」
「右相的兒子?」人影遞折書頁,聲音冷漠聽不出人情。修長分明的食指上戴著翠玉環金戒,顏色通透如碧水流轉,金絲繞在玉石上金碧交纏,乃是上品。
侍衛小心翼翼道:「是。」
手中書落下,露出一張英氣俊朗,五官深邃的臉來,直盯著那侍衛,眉頭深鎖並不言語,似是在思索什麽。
簫寬看自家殿下在想事,便對那侍衛揮手讓他退下,而後謹慎道:「殿下,那劉校尉?」
林懷治不想鄭鬱迴京幾日就被人為難,心下不悅,想著這人慣會喝酒,於是詢問:「他沒喝多吧?」
簫寬怔了下,迴答:「沒有,出金風闕時還騎著馬,人也清醒。」
得知人沒喝多,林懷治舒了口氣,繼續拿起書看起來,並吩咐:「跟連慈說,照顧下劉九安。」
簫寬點頭明白。
大雍除每月固定的朔望朝外,文武五品及以上官員五日一朝去紫宸殿稱朝參。而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則初一、五、九日朝參,其餘日子隻需去各自的院中點卯而後處理政務即可。
鄭鬱的監察禦史及程行禮的戶部員外郎,這樣的官職則需每日去紫宸殿上朝稱之為常參官。
禦史台分為三個院,台院、殿院、察院。鄭鬱是察院監察禦史,負責監視州縣官員、驛館事務、軍隊以及駐員尚書省六部。
翌日清晨,夜色霜重鄭鬱就騎馬出門,頂著寒風去往皇城,在丹鳳門驗完魚符,隨著官流去紫宸殿上朝。但今日內侍唱報德元帝龍體不適免朝,他還沒從清晨的寒風中清醒過來,就被禦史大夫徐子諒集在禦史台院裏,念了半個多時辰。
隨後在廊下用完早膳,官員們就迴到各司處理政務。
歷來州縣彈劾摺子會先交由禦史台處理,而每年春秋德元帝會派監察禦史出京,前往州縣巡查官僚以及稅務、民政,春曰「風俗」,秋曰「察寮」
今年這時候,察寮的監察禦史已出去了,便隻有鄭鬱在察院處理著所有州縣的摺子,處理完後交由政事堂再過一遍,有不妥的會奏給德元帝。
鄭鬱上一次來此還是三年前,察院現在人不多。幾人互相一番應承之後,鄭鬱便坐到自己的案前,開始熟悉這些事務。
若有不解的地方,剛好旁邊是一個名叫黃貞的監察禦史,他是前致仕宰相兒子。
以前在國子監時鄭鬱見過他,黃貞是去年來的察院,負責糾察戶部與刑部的官員。對這些事務比鄭鬱更加熟練,在黃貞的梳理下,他對這些政務見解上手極快。
用完午膳,各司官員可以在殿內休息,好養足精神繼續處理下午的政務。
鄭鬱在察院看了一上午摺子眼睛都花了,覺著悶得不行,便想著出門走走。他記得察院中有一株梧桐樹,根深葉大樹影重重,格外好看。
行至走廊盡頭,現已是十月下旬,天氣已攜挾裹著寒風充滿著長安,預示著冬日來臨。
官員們用完午膳都在休息,庭院中格外安靜。梧桐樹就靜靜的挺立在院中,風聲拂過吹起葉響。
鄭鬱雙手環胸靠在走廊盡頭的木柱上,看著院中的梧桐樹,想著昨日程行禮給的金烏章。那金烏章他又繪了相似的讓齊鳴去長安周邊查探,期待著能問出什麽。
那是私章主人的姓名或字,但被燒成那樣也看不出上麵是誰。鄭鬱出神想著,以至於身邊突然出現一人他都未曾發覺。
鄭鬱還在看著梧桐樹想著那私印,隻覺得身邊一黑出現了個高大身影。側目看去,兩人視線交匯,他看到那人眼神閃了一下繼而恢復如常。
看清此人之後,鄭鬱忙站立恭敬揖禮道:「臣監察禦史鄭鬱參見成王殿下。」
--------------------
第4章 重逢
林懷治雙目漆亮如星,挺鼻薄唇,五官深邃俊朗,眼神有著一抹疏離。深緋色的官袍襯得人高大偉岸,金色躞蹀帶勾出挺拔的腰身,周身散發著皇族威嚴。
「免禮。」
鄭鬱不知是不是他聽岔了,隻覺林懷治的聲音好似帶著顫意。
「謝殿下。」
鄭鬱不敢抬眼去看林懷治,兩人以前的交流並不多。不為其他,隻因林懷治性格冷淡,不喜與人多言,那他也不好隨意出言,畢竟他倆的身份還是君臣。於是微垂著眼,凝視著林懷治胸前官袍上的孔雀花繡紋。
兩人就這麽站了一會兒誰都沒說話,鄭鬱正想說有政務處理想先退下時,林懷治的聲音在頭頂響起。
「鄭禦史方才在想什麽?」
鄭鬱愣了一下,沉思片刻,說:「方才見其院中梧桐樹,思及以前在子若殿中,也有株如這般高大的梨樹,故此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