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乍起,鄭鬱淡然道:「做太子伴讀時就在長安住了五年,現在想來隻覺是夢啊!我可是還沒迴京的時候就習慣了,聖上昨日召我前去,說還是任禦史台監察禦史一職。」
程行禮點頭道:「前事已過,那些事情會查清的。則直今日下了帖子,你收到了嗎?」
「收到了,他下帖子,都是一群世家公子聚宴,我不想去。」鄭鬱想起那場麵,就覺渾身不自在。
「他說這是專程為你辦的。」程行禮知曉鄭鬱性子,不喜與人往來,平素裏的好友就隻有兩三個。
鄭鬱苦笑:「他哪次下帖子不是這樣。」
程行禮笑了笑又問及他在家的一切。
兩人說話間已來至書房,程行禮與鄭鬱同年科舉,狀元出身,房內卷帙浩繁,百家經卷林立。另有清心靜神的香舒緩看書時疲勞,安靜幽妙,鄭鬱進來隻覺身心舒暢,煩憂盡掃。
管家董伯送茶點進來,出去時將房門嚴實關好,程行禮請鄭鬱於榻上坐下。
坐下後鄭鬱還不曾喝上一口茶,便著急問出自己此來的目的:「知文,那印信在哪裏?」
--------------------
第2章 舊友
「我去拿給你,書信難言,先看看吧。」程行禮向後麵的書架走去,在書架最後一層的暗格裏拿出信封與木盒。
程行禮坐下後,嚴肅道:
「你四月離京,惠文太子中秋宴時身體康健,精神俱佳。中秋宴後不到十日,太子得了一場風寒,久治不愈。聖上聽此常前去看望,我跟在聖上身邊,看太子日復一日的消瘦下去。整個人不復往昔之態,最後身隕。」
程行禮聲音很溫柔,鄭鬱聽來如甘泉般。可說出來的話卻讓他心神紊亂,唿吸也跟著重了起來,心驀地跟著字抽痛起來。
程行禮給他倒了清茶繼續說道:
「最可疑的你也與我說過,趙茂心繫老母幼弟,不可能殉主,後來我便留意趙家動向,趙茂殉主後第三日,趙家夜裏突發大火。但趙家人早在十一月底便離開長安,不知去向。大火後,我在趙家的殘垣中找到這個帶私印的殘缺信件,趙母年事已高又有重病,趙茂的弟弟趙定隻是普通學子,這個私印不太像會出現在他們家中的物件,故而我帶了迴來。這印被大火焚燒的隻剩這點,至於這金烏章,我也打聽過無人的名或字是勝亦。」
說罷將那封隻有巴掌大小的殘信推到鄭鬱麵前,信紙是民間常見的書寫白紙。信件尾處,有一私章加蓋上去的紅印,那私印大部分都被烈火焚盡,隻餘左下角一塊帶有私印的地方有所殘留。
私印中間最為關鍵的字樣已被烈火焚盡,隻留下了一個印字。而在信件的右下角還有一個三足金烏的黑章印,金烏腳下刻有勝亦二字。
「太子歷來身體康健,風寒怎會久治不愈。聖上不曾疑心就罷了,那太子親弟弟成王他也不疑心嗎?」鄭鬱說到此處,心中滿是酸澀。
自林懷清死後,他就一直暗中托在京的程行禮查此事。惠文太子林懷清孝友仁慈,身為儲君無半分架子,為人謙遜有禮,朝野內外人人稱讚。
三年前鄭鬱剛進禦史台不足一月,北陽王妃魏慧病重,他告病假迴家侍奉,陪魏慧度過人生中最後一段時日。而後是守喪三年,鄭鬱四月離京,那時林懷清身體無半分異樣,又怎會在他離開後驟然薨逝。
而這期間不過時光幾月,林懷清就在除夕夜前崩逝於東宮,連元日晨陽都未瞧見。禦醫說林懷清是風寒不治,又因操勞國事積勞成疾所以病故。
但他不信,此次他迴京最重要的事就是查出林懷清的死因究竟是何。
聽完鄭鬱的疑惑,程行禮嘆一口氣搖頭道:「成王本就沉默寡言,惠文太子薨逝後,性子愈發孤僻,疑心又能如何,禦醫們如何診治都是那番說辭。已作了決定,隻道是病逝。這是當時惠文太子寢殿中點的綾羅香,我想著或許有用就一併拿來給你。」
隨之將案上木盒推至鄭鬱麵前,書房中還燃著清香,鄭鬱聽完程行禮所言,周身不住生寒又有鑽心之痛,倏然覺得周遭是陰冷無比,猶如寒冬一般。
雖然他已知林懷清死訊,但如今在聽一次,仍覺得恍若隔世,仿佛昨日那個在灞橋上,送他歸家的謙謙君子還在。
自程行禮查到這兩枚印章之後,他也繪過相似的去查,但都一無所獲。當時他也不好大肆加派人手,去打探剛死不久的太子,隻能密查,可查探長安上下都是並無異樣。
唯一可疑的隻有趙茂的死及出現在趙家的印章。
程行禮見鄭鬱沉默著,也沒開口打擾,靜靜地喝著茶,舉手投足間君子風雅。
過了半響,鄭鬱才啞聲問:「知文,這綾羅香真無異?」
程行禮麵露愧色道:「我拿給多年經香的商販看過,這香沒有任何不妥。私章燒成這樣我實在是看不出是誰的,愚兄不才隻能查到這些。」
程行禮說完,突然想起什麽,又道:「成王任禦史中丞,與你同在禦史台。雖然不是大事,但惠文太子死後成王也查過東宮上下,或許他那裏知道的會比我知道的多,你之前是太子伴讀,你倆還是能說上兩句吧。」
成王林懷治,德元帝第六子,林懷清親弟弟,從小性子就冷漠孤僻,不喜與人來往。
鄭鬱已近三年不曾聽聞關於成王的事情,驟然聽見連帶著唿吸都停滯了幾分。
程行禮點頭道:「前事已過,那些事情會查清的。則直今日下了帖子,你收到了嗎?」
「收到了,他下帖子,都是一群世家公子聚宴,我不想去。」鄭鬱想起那場麵,就覺渾身不自在。
「他說這是專程為你辦的。」程行禮知曉鄭鬱性子,不喜與人往來,平素裏的好友就隻有兩三個。
鄭鬱苦笑:「他哪次下帖子不是這樣。」
程行禮笑了笑又問及他在家的一切。
兩人說話間已來至書房,程行禮與鄭鬱同年科舉,狀元出身,房內卷帙浩繁,百家經卷林立。另有清心靜神的香舒緩看書時疲勞,安靜幽妙,鄭鬱進來隻覺身心舒暢,煩憂盡掃。
管家董伯送茶點進來,出去時將房門嚴實關好,程行禮請鄭鬱於榻上坐下。
坐下後鄭鬱還不曾喝上一口茶,便著急問出自己此來的目的:「知文,那印信在哪裏?」
--------------------
第2章 舊友
「我去拿給你,書信難言,先看看吧。」程行禮向後麵的書架走去,在書架最後一層的暗格裏拿出信封與木盒。
程行禮坐下後,嚴肅道:
「你四月離京,惠文太子中秋宴時身體康健,精神俱佳。中秋宴後不到十日,太子得了一場風寒,久治不愈。聖上聽此常前去看望,我跟在聖上身邊,看太子日復一日的消瘦下去。整個人不復往昔之態,最後身隕。」
程行禮聲音很溫柔,鄭鬱聽來如甘泉般。可說出來的話卻讓他心神紊亂,唿吸也跟著重了起來,心驀地跟著字抽痛起來。
程行禮給他倒了清茶繼續說道:
「最可疑的你也與我說過,趙茂心繫老母幼弟,不可能殉主,後來我便留意趙家動向,趙茂殉主後第三日,趙家夜裏突發大火。但趙家人早在十一月底便離開長安,不知去向。大火後,我在趙家的殘垣中找到這個帶私印的殘缺信件,趙母年事已高又有重病,趙茂的弟弟趙定隻是普通學子,這個私印不太像會出現在他們家中的物件,故而我帶了迴來。這印被大火焚燒的隻剩這點,至於這金烏章,我也打聽過無人的名或字是勝亦。」
說罷將那封隻有巴掌大小的殘信推到鄭鬱麵前,信紙是民間常見的書寫白紙。信件尾處,有一私章加蓋上去的紅印,那私印大部分都被烈火焚盡,隻餘左下角一塊帶有私印的地方有所殘留。
私印中間最為關鍵的字樣已被烈火焚盡,隻留下了一個印字。而在信件的右下角還有一個三足金烏的黑章印,金烏腳下刻有勝亦二字。
「太子歷來身體康健,風寒怎會久治不愈。聖上不曾疑心就罷了,那太子親弟弟成王他也不疑心嗎?」鄭鬱說到此處,心中滿是酸澀。
自林懷清死後,他就一直暗中托在京的程行禮查此事。惠文太子林懷清孝友仁慈,身為儲君無半分架子,為人謙遜有禮,朝野內外人人稱讚。
三年前鄭鬱剛進禦史台不足一月,北陽王妃魏慧病重,他告病假迴家侍奉,陪魏慧度過人生中最後一段時日。而後是守喪三年,鄭鬱四月離京,那時林懷清身體無半分異樣,又怎會在他離開後驟然薨逝。
而這期間不過時光幾月,林懷清就在除夕夜前崩逝於東宮,連元日晨陽都未瞧見。禦醫說林懷清是風寒不治,又因操勞國事積勞成疾所以病故。
但他不信,此次他迴京最重要的事就是查出林懷清的死因究竟是何。
聽完鄭鬱的疑惑,程行禮嘆一口氣搖頭道:「成王本就沉默寡言,惠文太子薨逝後,性子愈發孤僻,疑心又能如何,禦醫們如何診治都是那番說辭。已作了決定,隻道是病逝。這是當時惠文太子寢殿中點的綾羅香,我想著或許有用就一併拿來給你。」
隨之將案上木盒推至鄭鬱麵前,書房中還燃著清香,鄭鬱聽完程行禮所言,周身不住生寒又有鑽心之痛,倏然覺得周遭是陰冷無比,猶如寒冬一般。
雖然他已知林懷清死訊,但如今在聽一次,仍覺得恍若隔世,仿佛昨日那個在灞橋上,送他歸家的謙謙君子還在。
自程行禮查到這兩枚印章之後,他也繪過相似的去查,但都一無所獲。當時他也不好大肆加派人手,去打探剛死不久的太子,隻能密查,可查探長安上下都是並無異樣。
唯一可疑的隻有趙茂的死及出現在趙家的印章。
程行禮見鄭鬱沉默著,也沒開口打擾,靜靜地喝著茶,舉手投足間君子風雅。
過了半響,鄭鬱才啞聲問:「知文,這綾羅香真無異?」
程行禮麵露愧色道:「我拿給多年經香的商販看過,這香沒有任何不妥。私章燒成這樣我實在是看不出是誰的,愚兄不才隻能查到這些。」
程行禮說完,突然想起什麽,又道:「成王任禦史中丞,與你同在禦史台。雖然不是大事,但惠文太子死後成王也查過東宮上下,或許他那裏知道的會比我知道的多,你之前是太子伴讀,你倆還是能說上兩句吧。」
成王林懷治,德元帝第六子,林懷清親弟弟,從小性子就冷漠孤僻,不喜與人來往。
鄭鬱已近三年不曾聽聞關於成王的事情,驟然聽見連帶著唿吸都停滯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