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兩信使順利入城,張子布往見公覆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人在城中的街道上快步前行,晨霧尚未完全散去,為整個城市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薄紗。街邊的店鋪大多還未開門,偶爾有幾個早起的攤販在準備著貨物,好奇地打量著這三個行色匆匆的人。
張昭跟在兩名信使身後,眼神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手中的短劍藏在衣袖中,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他們穿過幾條狹窄的街巷,終於來到了將軍府的門前。
將軍府門前戒備森嚴,數名手持長槍的士兵筆直地站立著,目光如炬,注視著每一個靠近的人。兩名信使帶著張昭在一處戒備森嚴的府邸前停下,這裏便是黃蓋在城中的駐紮之地。門口的守衛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長槍一橫,厲聲喝道:“站住!此處乃將軍重地,閑雜人等不得靠近!”
年長的信使連忙上前,再次出示那枚刻有黃公覆私印的銅製令牌,恭敬地說道:“煩請通稟黃將軍,我等是之前派出的信使,如今有要事求見,事關重大!”
守衛接過令牌查看後,眼神中仍帶著一絲懷疑,他仔細打量了三人一番,隨後轉身進入府內通報。過了一會兒,守衛匆匆返迴,說道:“將軍讓你們進去,但隻能二人入內。”
兩名信使對視一眼,年長的信使對張昭低聲說道:“先生,我們先進去通報,先生稍作等候。”
張昭微微點頭,站在一旁。
將軍府內庭院深深,綠樹成蔭,花香四溢。他們沿著一條青石小路前行,來到了一座寬敞的大廳前。大廳的門敞開著,裏麵傳來了陣陣交談聲。
兩名信使在大廳前停下腳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後恭敬地走了進去。大廳內,黃蓋、孫策和周瑜三人正圍坐在一張桌子前,商討著戰事。看到兩名信使進來,他們停止了交談,目光投向了門口。
年長的信使上前一步,單膝跪地,行了一個軍禮,說道:“末將奉命前往聯絡諸葛子瑜先生,如今任務完成,特來複命。”
“將軍,子瑜先生為與將軍妥善對接,特地派遣張昭張子布先生前來,與諸位對接要事。張昭先生此刻就在將軍府外等候,一路風塵仆仆,為了避開敵軍眼線,多番喬裝,曆經艱辛才抵達此處。”
話音剛落,孫策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眼中滿是驚喜,手中的茶盞重重地擱在桌上,站起身來,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子布先生?!他名滿徐州,是一大才。先前父親來信,便提及諸葛子瑜與子布、子綱兩位先生同行。”
黃蓋一聽,捋了捋胡須,大手一揮,急切地說道:“如此大才,怎能讓他在門外久等!你們二人,速速去將張昭先生請進來,切莫怠慢!”
兩名信使領命,趕忙起身,快步朝著大廳外走去。不一會兒,便帶著張昭走了進來。張昭走進大廳,看到黃蓋、孫策和周瑜三人,連忙拱手行禮,說道:“昭冒昧前來,打擾三位將軍了。”
黃蓋大步流星地迎上前去,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感慨道:“子布先生,我久聞先生大名 今朝得見尊容,果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早先主公來信,便提及先生與張紘張子綱先生。”
張昭臉上露出謙遜的微笑,微微欠身,迴應道:“將軍過獎了,昭一介書生,承蒙厚愛。”
說話間,他目光掃過廳內,眼神落在孫策身上,微微點頭致意,說道:“想必這位少將軍,便是孫文台將軍之子孫伯符了。早聞將軍年少有為,英勇善戰,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孫策爽朗地大笑起來,上前一步,說道:“子布先生謬讚。”
張昭又將目光轉向周瑜,眼中流露出欣賞之色,拱手說道:“這位,定是周郎,公瑾。公瑾才情,昭久仰大名啊。”
周瑜微微欠身還禮,嘴角掛著一抹溫和的笑意,說道:“子布先生客氣了,瑜比起先生的智謀與學識,還差得遠呢。今日先生前來,還望能為我等出謀劃策,共商破敵之策。”
一番寒暄過後,眾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友好的笑容,大廳內的氣氛也變得更加融洽。張昭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走到桌前坐下。
隻見張昭微微抬手,隨後伸手入懷,謹慎地取出一封密信,雙手捧著遞向黃蓋,說道:“將軍,這是子瑜先生的密信,其中多有要事相商,還請將軍過目。”
黃蓋連忙起身,雙手接過密信,小心翼翼地拆開。隻見信上寫道:
“公覆將軍親啟:”
“久未通函,敬祈勳安。瑾自駐紮芍陂以來已久,與將軍所派信使方才聯絡。今特派張昭張子布先生,前來與將軍接洽。子布先生如今已率廣陵三千軍隊南下駐紮。待先生與將軍會麵,了解前線戰況之後,再作後續部署。子布先生與張紘張子綱先生,皆為當世大才,二人如今已有意投效主公,瑾深知二人之意,望能為江東大業添磚加瓦。此二人智謀超群,且心懷天下,若得二位相助,主公霸業可期。還望公覆將軍務必善待,不可怠慢。局勢波譎雲詭,唯有廣納賢才。望將軍與子布先生等攜手共進,以克強敵。”
“諸葛瑾,謹上。”
黃蓋將密信逐字逐句讀完,雙眸中滿是驚喜之色,雙手鄭重地將密信置於案上,而後疾步至張昭麵前,雙手抱拳,深深一揖,言辭懇切道:“子布先生!子瑜信中,對先生讚譽有加,推重之情溢於言表。先生得子瑜這般信任,黃蓋豈有不信之理!先生乃當世大才,既有心投效我江東,實乃天賜良機,江東之幸也!”
言罷,黃蓋轉身麵向孫策與周瑜,眼中光芒熠熠,高聲道:“伯符、公瑾,子布先生此來,恰似及時雨。有先生這般智謀之士相助,何愁霸業不成!”
孫策聞言,麵露欣喜之色,大步向前,拱手行禮道:“子布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今先生願屈尊輔佐,策深感榮幸。往後諸事,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張昭跟在兩名信使身後,眼神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手中的短劍藏在衣袖中,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他們穿過幾條狹窄的街巷,終於來到了將軍府的門前。
將軍府門前戒備森嚴,數名手持長槍的士兵筆直地站立著,目光如炬,注視著每一個靠近的人。兩名信使帶著張昭在一處戒備森嚴的府邸前停下,這裏便是黃蓋在城中的駐紮之地。門口的守衛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長槍一橫,厲聲喝道:“站住!此處乃將軍重地,閑雜人等不得靠近!”
年長的信使連忙上前,再次出示那枚刻有黃公覆私印的銅製令牌,恭敬地說道:“煩請通稟黃將軍,我等是之前派出的信使,如今有要事求見,事關重大!”
守衛接過令牌查看後,眼神中仍帶著一絲懷疑,他仔細打量了三人一番,隨後轉身進入府內通報。過了一會兒,守衛匆匆返迴,說道:“將軍讓你們進去,但隻能二人入內。”
兩名信使對視一眼,年長的信使對張昭低聲說道:“先生,我們先進去通報,先生稍作等候。”
張昭微微點頭,站在一旁。
將軍府內庭院深深,綠樹成蔭,花香四溢。他們沿著一條青石小路前行,來到了一座寬敞的大廳前。大廳的門敞開著,裏麵傳來了陣陣交談聲。
兩名信使在大廳前停下腳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後恭敬地走了進去。大廳內,黃蓋、孫策和周瑜三人正圍坐在一張桌子前,商討著戰事。看到兩名信使進來,他們停止了交談,目光投向了門口。
年長的信使上前一步,單膝跪地,行了一個軍禮,說道:“末將奉命前往聯絡諸葛子瑜先生,如今任務完成,特來複命。”
“將軍,子瑜先生為與將軍妥善對接,特地派遣張昭張子布先生前來,與諸位對接要事。張昭先生此刻就在將軍府外等候,一路風塵仆仆,為了避開敵軍眼線,多番喬裝,曆經艱辛才抵達此處。”
話音剛落,孫策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眼中滿是驚喜,手中的茶盞重重地擱在桌上,站起身來,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子布先生?!他名滿徐州,是一大才。先前父親來信,便提及諸葛子瑜與子布、子綱兩位先生同行。”
黃蓋一聽,捋了捋胡須,大手一揮,急切地說道:“如此大才,怎能讓他在門外久等!你們二人,速速去將張昭先生請進來,切莫怠慢!”
兩名信使領命,趕忙起身,快步朝著大廳外走去。不一會兒,便帶著張昭走了進來。張昭走進大廳,看到黃蓋、孫策和周瑜三人,連忙拱手行禮,說道:“昭冒昧前來,打擾三位將軍了。”
黃蓋大步流星地迎上前去,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感慨道:“子布先生,我久聞先生大名 今朝得見尊容,果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早先主公來信,便提及先生與張紘張子綱先生。”
張昭臉上露出謙遜的微笑,微微欠身,迴應道:“將軍過獎了,昭一介書生,承蒙厚愛。”
說話間,他目光掃過廳內,眼神落在孫策身上,微微點頭致意,說道:“想必這位少將軍,便是孫文台將軍之子孫伯符了。早聞將軍年少有為,英勇善戰,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孫策爽朗地大笑起來,上前一步,說道:“子布先生謬讚。”
張昭又將目光轉向周瑜,眼中流露出欣賞之色,拱手說道:“這位,定是周郎,公瑾。公瑾才情,昭久仰大名啊。”
周瑜微微欠身還禮,嘴角掛著一抹溫和的笑意,說道:“子布先生客氣了,瑜比起先生的智謀與學識,還差得遠呢。今日先生前來,還望能為我等出謀劃策,共商破敵之策。”
一番寒暄過後,眾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友好的笑容,大廳內的氣氛也變得更加融洽。張昭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走到桌前坐下。
隻見張昭微微抬手,隨後伸手入懷,謹慎地取出一封密信,雙手捧著遞向黃蓋,說道:“將軍,這是子瑜先生的密信,其中多有要事相商,還請將軍過目。”
黃蓋連忙起身,雙手接過密信,小心翼翼地拆開。隻見信上寫道:
“公覆將軍親啟:”
“久未通函,敬祈勳安。瑾自駐紮芍陂以來已久,與將軍所派信使方才聯絡。今特派張昭張子布先生,前來與將軍接洽。子布先生如今已率廣陵三千軍隊南下駐紮。待先生與將軍會麵,了解前線戰況之後,再作後續部署。子布先生與張紘張子綱先生,皆為當世大才,二人如今已有意投效主公,瑾深知二人之意,望能為江東大業添磚加瓦。此二人智謀超群,且心懷天下,若得二位相助,主公霸業可期。還望公覆將軍務必善待,不可怠慢。局勢波譎雲詭,唯有廣納賢才。望將軍與子布先生等攜手共進,以克強敵。”
“諸葛瑾,謹上。”
黃蓋將密信逐字逐句讀完,雙眸中滿是驚喜之色,雙手鄭重地將密信置於案上,而後疾步至張昭麵前,雙手抱拳,深深一揖,言辭懇切道:“子布先生!子瑜信中,對先生讚譽有加,推重之情溢於言表。先生得子瑜這般信任,黃蓋豈有不信之理!先生乃當世大才,既有心投效我江東,實乃天賜良機,江東之幸也!”
言罷,黃蓋轉身麵向孫策與周瑜,眼中光芒熠熠,高聲道:“伯符、公瑾,子布先生此來,恰似及時雨。有先生這般智謀之士相助,何愁霸業不成!”
孫策聞言,麵露欣喜之色,大步向前,拱手行禮道:“子布先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今先生願屈尊輔佐,策深感榮幸。往後諸事,還望先生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