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劉德然收複祝阿,諸葛亮再作謀劃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祝阿城守將的陣亡,祝阿守軍的士氣以及陣線,可謂是全麵崩塌。守城的士卒紛紛投降,更甚者轉身逃去。
劉彥大軍的衝車,很快撞破了祝阿的城門。由雲梯登上城樓的眾士卒,也很快把城樓控製。劉彥的大軍如潮水般,湧入祝阿城,與典滿率領的部隊成功會合。一時間,高亢的歡唿聲在城中迴蕩。
“諸位鄉親父老!我等乃驃騎大將軍劉玄德麾下,特來收複失地!諸位不必躲閃!”隨著劉彥麾下一眾軍士的唿喊,原本躲藏起來的百姓,都紛紛從屋裏走了出來。
“可是劉德然將軍嗎?”一位顫巍巍的白發老者,領著一眾小輩,迎上了劉彥的隊伍。
“哦?”劉彥感到十分驚訝,“老人家,如何認得在下?”
“是劉將軍呐!是樓鄉侯劉將軍呐!”老人激動地咳嗽起來。他身後的一眾年輕人也興奮地大叫,喧鬧的動靜逐漸引來了更多的百姓。
無數的百姓將劉彥幾人圍在中間,導致劉彥的軍隊一時間被堵住去路,絲毫行動不得。
諸葛亮抱住劉彥的腰,使自己不至於被人流卷走。青州腹心臨淄城的百姓,他們對於劉備、劉彥等人的狂熱和崇敬,已經讓諸葛亮無法想象。
如今,在祝阿這麽一個偏遠小城之中,幾乎根本見不到劉備、劉彥的這些百姓,其熱情與幾乎對待自己的父母無異。
“將軍,當初劉使君討伐亂賊,迴青州時,老朽曾經見過將軍啊!”老人家話一出口,劉彥瞬間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口中的亂賊,正是董卓。當初劉備率軍從司隸討董迴來時,正是從祝阿、曆城而過。
老人迴過身子,一手拄著拐杖,另一手招唿著後麵的小輩,要他們都來見過劉彥。
“將軍。”老人顫巍巍地向劉彥發問,“劉使君,身體可還好嗎?”
“好著呐!”劉彥拉著老人蒼老如枯枝的手掌,“我此次率軍出征,收複失地,就是領了大哥的命令啊!”
劉彥話音未落,隻見老人蒼老滿是褶皺的臉龐上,竟然掉下兩道淚珠來。劉彥緊忙拉住老人搖搖晃晃的身體,噓寒問暖起來。
“將軍!”老人涕淚橫流,“老朽是此地一族的族長,我族世代居住祝阿。這一代的年輕人,大多都從軍去了。”
“然而……然而……”老人說到悲憤之處,再次哽咽起來,“將軍不知,前些日子,那些濟北來的軍隊,偷襲攻下了祝阿城。城中守軍,幾乎盡數被殺害啊!”
“我族之中,不知多少青壯,都在軍中效力。卻都死在那一戰之中啊!”
“那守將,正是老朽的兒子啊!”老人高叫著,身子一下子沒站穩,向前撲倒而去。劉彥眼疾手快,接住了老人的身軀。
“老朽無有他求,隻希望將軍,能收下這些年輕人。”老人顫抖著轉身,看向身後的一眾青壯,“將軍如要殺進濟北,就讓他們跟著將軍出征,也讓他們,為自己的父輩們,報仇去吧!”
劉彥看著老人以及那些滿臉悲憤與期待的年輕人,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鄭重地扶起老人,說道:“老丈,我深知你們的悲痛與決心。這些年輕人若願從軍,在下定當視如兄弟,共同為複仇而戰。”
老人緊緊握住劉彥的手,眼中閃爍著淚光:“將軍,老朽就將這些孩子托付給您了。願他們能在軍中奮勇殺敵,為死去的親人報仇,也為這偌大城中的百姓謀得一份安寧啊!”
劉彥點點頭,轉身麵向那些年輕人:“爾等可願隨我征戰,為父輩雪恨?”
年輕人們齊聲高唿:“願隨將軍,殺敵報仇!”他們的聲音中,無不充滿了堅定與勇氣。
劉彥身後,年幼的諸葛亮早看得愣了。
後世人有句話說的很好,人無法想象出自己沒見過、沒經曆過的事。或許原本的諸葛亮,由於逃難從徐州去了南陽。隻因為他有這個經曆,所以才能理解劉備攜民渡江的舉動。
但如今的諸葛亮不過九歲,他所經曆的依舊還是在那個世家的環境之中。他哪裏見過這樣的場麵?
諸葛亮忽然覺得,自己拜師劉彥、投效劉備的決定是對的。果然劉備、劉彥身上,有一種言語無法闡述出來的強大魅力。使這些平民百姓,可以甘願為他們獻出自己的生命。
而典滿,他雖然比諸葛亮年長幾歲,但也是個不諳世事的年輕人。兩人都覺得自己跟隨劉彥出征的這個決定,無比正確。
劉彥最終答應了老者的請求,將那些自願從軍的青壯,都納入了自己的軍隊。幾人在城中四處走過一遍之後,最終迫於百姓們高漲的熱情,還是沒有在城中居住,而是來到了城外紮營。
城外大營。
劉彥與諸葛亮、典滿正在商議突襲濟北的計劃。
“孔明,消息可曾封鎖?”劉彥開口問道,“祝阿被我軍攻下的消息,可萬萬不能傳出去。”
“師父,祝阿城與盧縣相隔不近。哪怕消息泄露,無有數日時間,也傳不到盧縣。”諸葛亮搖著羽扇,“況且消息已經封鎖,絕無泄露可能。如今城中,仍舊掛鮑信旌旗。城中百姓也都願意配合我軍。”
“子盈。”劉彥轉頭又看向典滿,“先前汝已經有假扮敵軍,騙開城門的經驗。這次迷惑敵軍的任務,自然還要交給你去做。”
典滿聞言,立刻拱手聽命。
“請軍師下令!滿定不推辭!”
“兩日之後,汝自領千人,扮作戰敗敵軍,前往盧縣。言語說辭,都聽孔明安排。務必要將盧縣守軍調出。”
“屆時,子盈引敵軍渡過濟水渡口,我提前派軍在濟水北麵埋伏軍馬,孔明則在祝阿城中提前埋伏。待敵軍過橋,孔明則趁勢殺出。兩麵夾擊,料他插翅也難逃。”
“諾!”典滿領命而去。
劉彥走出大帳,眼神望向祝阿城的方向,看著正辛辛苦苦盡力修補城牆的百姓和軍士們。他無奈地歎了口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劉彥大軍的衝車,很快撞破了祝阿的城門。由雲梯登上城樓的眾士卒,也很快把城樓控製。劉彥的大軍如潮水般,湧入祝阿城,與典滿率領的部隊成功會合。一時間,高亢的歡唿聲在城中迴蕩。
“諸位鄉親父老!我等乃驃騎大將軍劉玄德麾下,特來收複失地!諸位不必躲閃!”隨著劉彥麾下一眾軍士的唿喊,原本躲藏起來的百姓,都紛紛從屋裏走了出來。
“可是劉德然將軍嗎?”一位顫巍巍的白發老者,領著一眾小輩,迎上了劉彥的隊伍。
“哦?”劉彥感到十分驚訝,“老人家,如何認得在下?”
“是劉將軍呐!是樓鄉侯劉將軍呐!”老人激動地咳嗽起來。他身後的一眾年輕人也興奮地大叫,喧鬧的動靜逐漸引來了更多的百姓。
無數的百姓將劉彥幾人圍在中間,導致劉彥的軍隊一時間被堵住去路,絲毫行動不得。
諸葛亮抱住劉彥的腰,使自己不至於被人流卷走。青州腹心臨淄城的百姓,他們對於劉備、劉彥等人的狂熱和崇敬,已經讓諸葛亮無法想象。
如今,在祝阿這麽一個偏遠小城之中,幾乎根本見不到劉備、劉彥的這些百姓,其熱情與幾乎對待自己的父母無異。
“將軍,當初劉使君討伐亂賊,迴青州時,老朽曾經見過將軍啊!”老人家話一出口,劉彥瞬間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口中的亂賊,正是董卓。當初劉備率軍從司隸討董迴來時,正是從祝阿、曆城而過。
老人迴過身子,一手拄著拐杖,另一手招唿著後麵的小輩,要他們都來見過劉彥。
“將軍。”老人顫巍巍地向劉彥發問,“劉使君,身體可還好嗎?”
“好著呐!”劉彥拉著老人蒼老如枯枝的手掌,“我此次率軍出征,收複失地,就是領了大哥的命令啊!”
劉彥話音未落,隻見老人蒼老滿是褶皺的臉龐上,竟然掉下兩道淚珠來。劉彥緊忙拉住老人搖搖晃晃的身體,噓寒問暖起來。
“將軍!”老人涕淚橫流,“老朽是此地一族的族長,我族世代居住祝阿。這一代的年輕人,大多都從軍去了。”
“然而……然而……”老人說到悲憤之處,再次哽咽起來,“將軍不知,前些日子,那些濟北來的軍隊,偷襲攻下了祝阿城。城中守軍,幾乎盡數被殺害啊!”
“我族之中,不知多少青壯,都在軍中效力。卻都死在那一戰之中啊!”
“那守將,正是老朽的兒子啊!”老人高叫著,身子一下子沒站穩,向前撲倒而去。劉彥眼疾手快,接住了老人的身軀。
“老朽無有他求,隻希望將軍,能收下這些年輕人。”老人顫抖著轉身,看向身後的一眾青壯,“將軍如要殺進濟北,就讓他們跟著將軍出征,也讓他們,為自己的父輩們,報仇去吧!”
劉彥看著老人以及那些滿臉悲憤與期待的年輕人,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鄭重地扶起老人,說道:“老丈,我深知你們的悲痛與決心。這些年輕人若願從軍,在下定當視如兄弟,共同為複仇而戰。”
老人緊緊握住劉彥的手,眼中閃爍著淚光:“將軍,老朽就將這些孩子托付給您了。願他們能在軍中奮勇殺敵,為死去的親人報仇,也為這偌大城中的百姓謀得一份安寧啊!”
劉彥點點頭,轉身麵向那些年輕人:“爾等可願隨我征戰,為父輩雪恨?”
年輕人們齊聲高唿:“願隨將軍,殺敵報仇!”他們的聲音中,無不充滿了堅定與勇氣。
劉彥身後,年幼的諸葛亮早看得愣了。
後世人有句話說的很好,人無法想象出自己沒見過、沒經曆過的事。或許原本的諸葛亮,由於逃難從徐州去了南陽。隻因為他有這個經曆,所以才能理解劉備攜民渡江的舉動。
但如今的諸葛亮不過九歲,他所經曆的依舊還是在那個世家的環境之中。他哪裏見過這樣的場麵?
諸葛亮忽然覺得,自己拜師劉彥、投效劉備的決定是對的。果然劉備、劉彥身上,有一種言語無法闡述出來的強大魅力。使這些平民百姓,可以甘願為他們獻出自己的生命。
而典滿,他雖然比諸葛亮年長幾歲,但也是個不諳世事的年輕人。兩人都覺得自己跟隨劉彥出征的這個決定,無比正確。
劉彥最終答應了老者的請求,將那些自願從軍的青壯,都納入了自己的軍隊。幾人在城中四處走過一遍之後,最終迫於百姓們高漲的熱情,還是沒有在城中居住,而是來到了城外紮營。
城外大營。
劉彥與諸葛亮、典滿正在商議突襲濟北的計劃。
“孔明,消息可曾封鎖?”劉彥開口問道,“祝阿被我軍攻下的消息,可萬萬不能傳出去。”
“師父,祝阿城與盧縣相隔不近。哪怕消息泄露,無有數日時間,也傳不到盧縣。”諸葛亮搖著羽扇,“況且消息已經封鎖,絕無泄露可能。如今城中,仍舊掛鮑信旌旗。城中百姓也都願意配合我軍。”
“子盈。”劉彥轉頭又看向典滿,“先前汝已經有假扮敵軍,騙開城門的經驗。這次迷惑敵軍的任務,自然還要交給你去做。”
典滿聞言,立刻拱手聽命。
“請軍師下令!滿定不推辭!”
“兩日之後,汝自領千人,扮作戰敗敵軍,前往盧縣。言語說辭,都聽孔明安排。務必要將盧縣守軍調出。”
“屆時,子盈引敵軍渡過濟水渡口,我提前派軍在濟水北麵埋伏軍馬,孔明則在祝阿城中提前埋伏。待敵軍過橋,孔明則趁勢殺出。兩麵夾擊,料他插翅也難逃。”
“諾!”典滿領命而去。
劉彥走出大帳,眼神望向祝阿城的方向,看著正辛辛苦苦盡力修補城牆的百姓和軍士們。他無奈地歎了口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