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劉伯安兵陳北新,袁本初去信東郡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袁紹在鄴城接到了前線急報,得知劉虞不僅沒有答應他的條件,反而與公孫瓚達成了和解,並且陳兵駐軍於北新城,借以威懾他駐紮在唐縣的軍隊。
他頓時怒火中燒,臉色鐵青,手中的竹簡被狠狠地摔在地上。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裏。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鄴城。於是一瞬間,鄴城上上下下都恐慌起來。也不知道是誰有意為之,原本被封鎖的南皮、東武出兵對峙不下的消息,也一夜之間傳遍鄴城。
“放肆!”
袁紹怒不可遏,在廳堂中來迴踱步,眼中怒火燃燒。
“劉虞竟敢如此!我本欲與他結盟,共圖大業,一同平定公孫瓚。他欲於我討價還價,還則罷了。他卻背信棄義與公孫瓚和解,還陳兵北新城威懾我軍?我四世三公,豈有此理?!”
眾謀士將領皆噤若寒蟬,不敢言語。袁紹又怒指唐縣方向。
“我軍在唐縣,豈能受此威脅?定要給劉虞一個教訓。”
“荀友若、審正南、郭公則三人,如此大事,竟不發信報知於我?莫不是有反叛之心?!”袁紹須發倒豎,活脫脫一頭怒氣衝天的獅子。
眾謀臣聞言,心中暗自歎息,知道此刻袁紹正在氣頭上,說什麽都無用。眾人隻得老老實實站在一旁,不再言語。
此時,田豐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息怒。劉虞既然有此舉動,是因為他既已決定與公孫瓚和解,便不能再與主公結盟,恐主公怪罪,故而軟禁友若三人,以防消息走漏,才不能傳信於主公。”
袁紹聽後,怒氣稍減,眉頭緊鎖。
“元皓所言有理,倒是我氣急了。若如此,當如何應對?”
“主公,如今局勢複雜,不可輕舉妄動。劉虞雖與公孫瓚和解,但未必能長久。公孫瓚性急好戰,劉虞仁厚,二人遲早會再起衝突。主公可暫且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同時,可派細作潛入薊縣,打探三位大人的消息,若有機會,可設法營救。再者,加強唐縣的防禦,以防劉虞偷襲。”
袁紹微微點頭,看起來還比較讚同。
田豐道:“主公可放出消息,佯裝增兵唐縣,同時修書一封,質問劉虞他釋放友若三人。若劉虞不答,主公再作計較。”
袁紹點頭應允,當即命人起草書信,派使者送往薊縣。
“明公,元皓之計雖然有理,但恐難以奏效。劉虞既已決定與公孫瓚和解,便不會輕易改變主意。近些日子,恐怕友若等人,劉虞不會輕易放出。依我之見,不如另尋他途。”
袁紹問道:“何途可尋?”
“明公難道不知?青州邊境,平原一地,並非隻與我清河國界接壤。明公可書信一封,發信於東郡太守橋瑁,與濟北相鮑信,要二人發兵襲擊平原。”
“如今許子遠與顏良文醜二將軍,皆駐紮東武。如能調動橋瑁、鮑信兩路諸侯,與我軍統共三路大軍,要破平原,豈不指日可待?”
“平原乃劉備領地,是南皮與青州腹地的交界。若我三路大軍,能攻下平原。南皮城外,劉備大軍雖多,不過孤軍奮戰,隻需令公與堅守城池,其危可解。”
“屆時,劉備兩麵受敵,首尾難顧。明公再揮唐縣之兵北上,破劉虞於幽州,則大事可定,北方可平矣。”
袁紹聞言大喜,道:“此計甚妙!就依先生之言!”
“元圖之言差矣!”田豐再次站出,大聲質問逢紀,“公之計策雖妙,隻不切實際。豈不知橋瑁與鮑信兩路諸侯,正對峙不下。公空口無憑,豈能令其甘心?”
“非也!”逢紀毫不讓步,咄咄逼人,“明公雄踞一州之地,勢力絕非橋瑁、鮑信可比。明公又敬奉天子,以天子之名,征討反賊劉備,有何不可?”
“明公隻需書信兩封,分別送往兩諸侯處,以平原之地許之。屆時平原一破,南皮之危可解。爭戰與否,便不關我事,豈不美哉?”
田豐正要爭辯,卻被袁紹攔住。
“元皓不必多言!我以為,元圖之言甚善,就依元圖之言行事!”
袁紹大手一揮,當機立斷。田豐麵帶擔憂,心中頗有疑慮。
眾人散去之後,袁紹當即起草書信。不久之後,快騎兩匹便奔出鄴城,直奔東郡、以及濟北國而去。
東郡太守橋瑁接到袁紹的書信時,正值他與濟北相鮑信對峙的焦灼之際。拆開信封,袁紹那遒勁有力的字跡映入眼簾,言及共討平原劉備,以解南皮之圍,並將平原之地作為戰後的迴報條件。隻見橋瑁心中一動,目光閃爍。
袁紹在北方的勢力龐大,自己雖為一郡太守,但在袁紹這個掌握一州之地的大諸侯麵前,不過是個小角色。劉辯在青州登基時,橋瑁並未派遣使者,如今袁紹以天子之名征討,他沒理由不去。至於與鮑信的對峙,橋瑁暗自盤算,若能借此機會擴張領地,暫時的對峙又算得了什麽?
與此同時,濟北相鮑信也收到了同樣的信件。麵對袁紹拋出的誘餌,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在他看來,袁紹既然開口,必然有所準備,自己若是不從,隻怕日後袁紹找上門來,更是麻煩。
於是,橋瑁與鮑信兩路諸侯,不顧眼前的對峙,當即決定聯手,共同發兵平原。他們各自點起一萬五千兵馬,糧草輜重準備妥當,隻待一聲令下,便浩浩蕩蕩地向青州平原邊境進發。
橋瑁所部,走陽平、聊城、博平,一路直入平原,進逼平原城南麵的高唐。而鮑信,則率軍進入平原,打算攻占祝阿之後,意圖堵截平原城東麵,通往青州腹心的通路。
屆時與東武、繹幕的許攸等人會合,試圖四麵包圍平原,進而攻占平原之地。而許攸,也早在橋瑁、鮑信兩路諸侯之前,收到了這個消息。
許攸很快明白了袁紹的意圖,但他的想法,幾乎與遠在鄴城的田豐相同,心中都多少有些擔憂。
他頓時怒火中燒,臉色鐵青,手中的竹簡被狠狠地摔在地上。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裏。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鄴城。於是一瞬間,鄴城上上下下都恐慌起來。也不知道是誰有意為之,原本被封鎖的南皮、東武出兵對峙不下的消息,也一夜之間傳遍鄴城。
“放肆!”
袁紹怒不可遏,在廳堂中來迴踱步,眼中怒火燃燒。
“劉虞竟敢如此!我本欲與他結盟,共圖大業,一同平定公孫瓚。他欲於我討價還價,還則罷了。他卻背信棄義與公孫瓚和解,還陳兵北新城威懾我軍?我四世三公,豈有此理?!”
眾謀士將領皆噤若寒蟬,不敢言語。袁紹又怒指唐縣方向。
“我軍在唐縣,豈能受此威脅?定要給劉虞一個教訓。”
“荀友若、審正南、郭公則三人,如此大事,竟不發信報知於我?莫不是有反叛之心?!”袁紹須發倒豎,活脫脫一頭怒氣衝天的獅子。
眾謀臣聞言,心中暗自歎息,知道此刻袁紹正在氣頭上,說什麽都無用。眾人隻得老老實實站在一旁,不再言語。
此時,田豐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息怒。劉虞既然有此舉動,是因為他既已決定與公孫瓚和解,便不能再與主公結盟,恐主公怪罪,故而軟禁友若三人,以防消息走漏,才不能傳信於主公。”
袁紹聽後,怒氣稍減,眉頭緊鎖。
“元皓所言有理,倒是我氣急了。若如此,當如何應對?”
“主公,如今局勢複雜,不可輕舉妄動。劉虞雖與公孫瓚和解,但未必能長久。公孫瓚性急好戰,劉虞仁厚,二人遲早會再起衝突。主公可暫且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同時,可派細作潛入薊縣,打探三位大人的消息,若有機會,可設法營救。再者,加強唐縣的防禦,以防劉虞偷襲。”
袁紹微微點頭,看起來還比較讚同。
田豐道:“主公可放出消息,佯裝增兵唐縣,同時修書一封,質問劉虞他釋放友若三人。若劉虞不答,主公再作計較。”
袁紹點頭應允,當即命人起草書信,派使者送往薊縣。
“明公,元皓之計雖然有理,但恐難以奏效。劉虞既已決定與公孫瓚和解,便不會輕易改變主意。近些日子,恐怕友若等人,劉虞不會輕易放出。依我之見,不如另尋他途。”
袁紹問道:“何途可尋?”
“明公難道不知?青州邊境,平原一地,並非隻與我清河國界接壤。明公可書信一封,發信於東郡太守橋瑁,與濟北相鮑信,要二人發兵襲擊平原。”
“如今許子遠與顏良文醜二將軍,皆駐紮東武。如能調動橋瑁、鮑信兩路諸侯,與我軍統共三路大軍,要破平原,豈不指日可待?”
“平原乃劉備領地,是南皮與青州腹地的交界。若我三路大軍,能攻下平原。南皮城外,劉備大軍雖多,不過孤軍奮戰,隻需令公與堅守城池,其危可解。”
“屆時,劉備兩麵受敵,首尾難顧。明公再揮唐縣之兵北上,破劉虞於幽州,則大事可定,北方可平矣。”
袁紹聞言大喜,道:“此計甚妙!就依先生之言!”
“元圖之言差矣!”田豐再次站出,大聲質問逢紀,“公之計策雖妙,隻不切實際。豈不知橋瑁與鮑信兩路諸侯,正對峙不下。公空口無憑,豈能令其甘心?”
“非也!”逢紀毫不讓步,咄咄逼人,“明公雄踞一州之地,勢力絕非橋瑁、鮑信可比。明公又敬奉天子,以天子之名,征討反賊劉備,有何不可?”
“明公隻需書信兩封,分別送往兩諸侯處,以平原之地許之。屆時平原一破,南皮之危可解。爭戰與否,便不關我事,豈不美哉?”
田豐正要爭辯,卻被袁紹攔住。
“元皓不必多言!我以為,元圖之言甚善,就依元圖之言行事!”
袁紹大手一揮,當機立斷。田豐麵帶擔憂,心中頗有疑慮。
眾人散去之後,袁紹當即起草書信。不久之後,快騎兩匹便奔出鄴城,直奔東郡、以及濟北國而去。
東郡太守橋瑁接到袁紹的書信時,正值他與濟北相鮑信對峙的焦灼之際。拆開信封,袁紹那遒勁有力的字跡映入眼簾,言及共討平原劉備,以解南皮之圍,並將平原之地作為戰後的迴報條件。隻見橋瑁心中一動,目光閃爍。
袁紹在北方的勢力龐大,自己雖為一郡太守,但在袁紹這個掌握一州之地的大諸侯麵前,不過是個小角色。劉辯在青州登基時,橋瑁並未派遣使者,如今袁紹以天子之名征討,他沒理由不去。至於與鮑信的對峙,橋瑁暗自盤算,若能借此機會擴張領地,暫時的對峙又算得了什麽?
與此同時,濟北相鮑信也收到了同樣的信件。麵對袁紹拋出的誘餌,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在他看來,袁紹既然開口,必然有所準備,自己若是不從,隻怕日後袁紹找上門來,更是麻煩。
於是,橋瑁與鮑信兩路諸侯,不顧眼前的對峙,當即決定聯手,共同發兵平原。他們各自點起一萬五千兵馬,糧草輜重準備妥當,隻待一聲令下,便浩浩蕩蕩地向青州平原邊境進發。
橋瑁所部,走陽平、聊城、博平,一路直入平原,進逼平原城南麵的高唐。而鮑信,則率軍進入平原,打算攻占祝阿之後,意圖堵截平原城東麵,通往青州腹心的通路。
屆時與東武、繹幕的許攸等人會合,試圖四麵包圍平原,進而攻占平原之地。而許攸,也早在橋瑁、鮑信兩路諸侯之前,收到了這個消息。
許攸很快明白了袁紹的意圖,但他的想法,幾乎與遠在鄴城的田豐相同,心中都多少有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