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南皮城麹義駐紮,章武城沮授分兵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冀州,渤海郡,南皮城。
沮授站在城樓之上,望向北麵幽州方向。身旁一個身著鐵甲,虎背熊腰的大漢,顯然是個地位不低的將軍。這人,正是先前反叛韓馥,投靠袁紹的猛將,麹義。
這兩人,起初都是韓馥麾下,是荀諶勸說韓馥讓出冀州給袁紹之後,韓馥麾下的謀臣武將,全都歸屬了袁紹。
袁紹的安排很有意思。河間郡的東武、繹幕二城,駐紮了許攸許子遠,以及袁紹麾下河北四庭柱之二的顏良文醜。這三個人在半年以前,袁紹在內黃城受呂布伏擊時,驅兵來救。而南皮的沮授,以及麹義二人,也是那時候派兵來接應韓馥的。
麹義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涼州人,其骨子裏很有一種野蠻的性子,甚至說多少有些暴戾。並且可以說,他們這些人基本上都沒那麽的忠君愛國。細數漢末三國時期,與麹義同出身涼州的眾人,如董卓、李傕等人,是出了名的殘忍暴戾。如賈詡,屬於是相當多變。先從董卓,次隨李傕,後跟張繡,最後才到了曹老板手下。
而麹義,他之所以反叛韓馥,就是因為自己立有功勞,而韓馥並不加以重用。他和沮授、審配這樣的人還不相同。袁紹好謀無斷,是出了名的,沮授這些人在袁紹麾下也多多少少受過那麽一些不公。但他們都說自己是袁氏家臣,不肯投降曹操,最後舍身就義。
麹義最近感到非常的憋屈。
自從投靠袁紹以來,他受袁紹的命令,以自己的訓練方法,加緊訓練先登軍。半年以來,加上原來就跟在他身邊的那些老兄弟,到如今不過也就千百人上下。麹義本以為自己和部隊,會被袁紹帶去幽州。然而卻被他派來南皮,與沮授一同鎮守。
他本來十分的不情願,但經過沮授的勸說,要來渤海抵禦劉備。作為一個將領,平生最是好鬥,更兼劉備又是袁紹的死敵。但是他到了此處,才發現並不是沮授所說的那樣。無論是南皮的沮授、麹義,還是東武的許攸和顏良文醜,到達目的地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但也隻是按照袁紹的指示,堅守在城內,無論劉備一方如何辱罵挑戰,堅決不出城門。
“公與先生,末將整日在此地閑居,不能出城與敵交戰,都快要閑出毛病來了。”麹義憤憤地一甩手,不停向沮授發著牢騷。近幾日以來沮授耳朵已經快被磨出繭子來了。
然而盡管如此,沮授也隻能好聲好氣的安撫麹義。若是按照他的性子,他說有朝一日心中不滿,誰能說得清楚他沒有變心的想法?畢竟他曾經有過背主的前科。而與他共同駐紮在此地的沮授,恐怕也逃不了幹係,哪怕他並無此心。
袁紹麾下雖然謀臣眾多,但是各自人心不齊。而袁紹,又不能平衡他們之間的矛盾他,自己好謀無斷還容易偏聽偏信。如果不是因為這樣,袁紹與曹操之間官渡之戰,誰贏誰輸還真說不定。
倘若有些不好的消息從南皮傳到鄴城,沮授那才是有苦說不清啊。
“將軍莫急。”沮授苦口婆心地勸說麹義,“如今我軍隻有萬人,而敵軍卻有兩萬之數。我知敵情,而敵不知我。更兼南皮固若金湯,依照主公命令,堅守城池不出,方為上策。”
“先生慣會說這些話來哄我。”麹義重重地喘了口粗氣,“先生所說,我豈不知?主公要我帶領麾下全數先登,與先生共同駐紮此地。我本武人,不想著出城與敵交戰,反而整日安坐城中,豈有這等道理?”
“主公有令在先,你我豈能違背?想必河間郡東武城中,顏良文醜二位將軍,其心必與將軍相同。”
“也就是先生在這,要是換作別人……”
“報!”一道急匆匆的身影直直衝入大堂,跪倒在沮授麵前,“後方軍報!”
“章武守軍來報,近日有一隊軍馬,人數未知,渡過漳水,已經逼近章武城!望先生決斷!”
沮授猛然拍案而起,接過士卒傳來的軍報仔細閱讀。隨後轉身,看向身後鋪展開的地圖。麹義一聽說有敵軍來到,也興奮地站起身子。
“我以為,這支軍馬,多半是公孫瓚麾下。劉虞與公孫瓚在鮑丘水對峙已然許久,要入渤海境內,隻能自上垠出發,沿海岸行進,進入渤海。”
沮授手中木棍,重重地敲打在章武。隨後便甩手一滑,越過在章武西南方的南皮,先指浮陽,次指高城,最後直指樂陵。
“其意必在與劉備聯絡,前後夾擊南皮,進而打通幽、青二州的通路。屆時,公孫瓚的困境,便可得到緩解。”
公孫瓚的意圖,實在太過明顯。他如今大部分軍隊,都駐紮在鮑丘水東邊的潞縣。還要時時防備劉虞。如今冒這個險進兵渤海,其不是為了尋求劉備這個強力盟友的幫助,又能是為了什麽?
“先生,莫說這些話了。”麹義興奮地搓搓手,“先生隻說一句話,是否有末將的仗打?”
“將軍一心求戰,這正是個好機會。”沮授迴身,雙手握住一支令牌,鄭重地站在麹義身前,“我要將軍帶本部先登,再湊足七千人馬,北上駐紮章武。章武城中諸事,都由將軍決斷。在下隻一條要求,務必將這支軍馬,攔阻在章武城北,勿使有漏網之魚。”
“若令其軍與樂陵軍馬會合,則我等境地危矣,大事不妙。”沮授說完,鄭重地深深鞠躬,將令牌交到麹義手中。
“哈!”麹義雙手接過令牌,向沮授恭敬地拱手一禮,“先生莫憂,有末將在,必然不壞先生大計!”
麹義哈哈大笑,雙手整理著自己身上的鎧甲,轉身大步走了出去。
“傳令下去,餘下人馬,起鍋燒飯仍按原先人數規製,不可使敵軍知曉我軍分兵。敵軍若來挑戰,仍舊堅守不出!”
“違令者,立斬不赦!”
沮授站在城樓之上,望向北麵幽州方向。身旁一個身著鐵甲,虎背熊腰的大漢,顯然是個地位不低的將軍。這人,正是先前反叛韓馥,投靠袁紹的猛將,麹義。
這兩人,起初都是韓馥麾下,是荀諶勸說韓馥讓出冀州給袁紹之後,韓馥麾下的謀臣武將,全都歸屬了袁紹。
袁紹的安排很有意思。河間郡的東武、繹幕二城,駐紮了許攸許子遠,以及袁紹麾下河北四庭柱之二的顏良文醜。這三個人在半年以前,袁紹在內黃城受呂布伏擊時,驅兵來救。而南皮的沮授,以及麹義二人,也是那時候派兵來接應韓馥的。
麹義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涼州人,其骨子裏很有一種野蠻的性子,甚至說多少有些暴戾。並且可以說,他們這些人基本上都沒那麽的忠君愛國。細數漢末三國時期,與麹義同出身涼州的眾人,如董卓、李傕等人,是出了名的殘忍暴戾。如賈詡,屬於是相當多變。先從董卓,次隨李傕,後跟張繡,最後才到了曹老板手下。
而麹義,他之所以反叛韓馥,就是因為自己立有功勞,而韓馥並不加以重用。他和沮授、審配這樣的人還不相同。袁紹好謀無斷,是出了名的,沮授這些人在袁紹麾下也多多少少受過那麽一些不公。但他們都說自己是袁氏家臣,不肯投降曹操,最後舍身就義。
麹義最近感到非常的憋屈。
自從投靠袁紹以來,他受袁紹的命令,以自己的訓練方法,加緊訓練先登軍。半年以來,加上原來就跟在他身邊的那些老兄弟,到如今不過也就千百人上下。麹義本以為自己和部隊,會被袁紹帶去幽州。然而卻被他派來南皮,與沮授一同鎮守。
他本來十分的不情願,但經過沮授的勸說,要來渤海抵禦劉備。作為一個將領,平生最是好鬥,更兼劉備又是袁紹的死敵。但是他到了此處,才發現並不是沮授所說的那樣。無論是南皮的沮授、麹義,還是東武的許攸和顏良文醜,到達目的地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但也隻是按照袁紹的指示,堅守在城內,無論劉備一方如何辱罵挑戰,堅決不出城門。
“公與先生,末將整日在此地閑居,不能出城與敵交戰,都快要閑出毛病來了。”麹義憤憤地一甩手,不停向沮授發著牢騷。近幾日以來沮授耳朵已經快被磨出繭子來了。
然而盡管如此,沮授也隻能好聲好氣的安撫麹義。若是按照他的性子,他說有朝一日心中不滿,誰能說得清楚他沒有變心的想法?畢竟他曾經有過背主的前科。而與他共同駐紮在此地的沮授,恐怕也逃不了幹係,哪怕他並無此心。
袁紹麾下雖然謀臣眾多,但是各自人心不齊。而袁紹,又不能平衡他們之間的矛盾他,自己好謀無斷還容易偏聽偏信。如果不是因為這樣,袁紹與曹操之間官渡之戰,誰贏誰輸還真說不定。
倘若有些不好的消息從南皮傳到鄴城,沮授那才是有苦說不清啊。
“將軍莫急。”沮授苦口婆心地勸說麹義,“如今我軍隻有萬人,而敵軍卻有兩萬之數。我知敵情,而敵不知我。更兼南皮固若金湯,依照主公命令,堅守城池不出,方為上策。”
“先生慣會說這些話來哄我。”麹義重重地喘了口粗氣,“先生所說,我豈不知?主公要我帶領麾下全數先登,與先生共同駐紮此地。我本武人,不想著出城與敵交戰,反而整日安坐城中,豈有這等道理?”
“主公有令在先,你我豈能違背?想必河間郡東武城中,顏良文醜二位將軍,其心必與將軍相同。”
“也就是先生在這,要是換作別人……”
“報!”一道急匆匆的身影直直衝入大堂,跪倒在沮授麵前,“後方軍報!”
“章武守軍來報,近日有一隊軍馬,人數未知,渡過漳水,已經逼近章武城!望先生決斷!”
沮授猛然拍案而起,接過士卒傳來的軍報仔細閱讀。隨後轉身,看向身後鋪展開的地圖。麹義一聽說有敵軍來到,也興奮地站起身子。
“我以為,這支軍馬,多半是公孫瓚麾下。劉虞與公孫瓚在鮑丘水對峙已然許久,要入渤海境內,隻能自上垠出發,沿海岸行進,進入渤海。”
沮授手中木棍,重重地敲打在章武。隨後便甩手一滑,越過在章武西南方的南皮,先指浮陽,次指高城,最後直指樂陵。
“其意必在與劉備聯絡,前後夾擊南皮,進而打通幽、青二州的通路。屆時,公孫瓚的困境,便可得到緩解。”
公孫瓚的意圖,實在太過明顯。他如今大部分軍隊,都駐紮在鮑丘水東邊的潞縣。還要時時防備劉虞。如今冒這個險進兵渤海,其不是為了尋求劉備這個強力盟友的幫助,又能是為了什麽?
“先生,莫說這些話了。”麹義興奮地搓搓手,“先生隻說一句話,是否有末將的仗打?”
“將軍一心求戰,這正是個好機會。”沮授迴身,雙手握住一支令牌,鄭重地站在麹義身前,“我要將軍帶本部先登,再湊足七千人馬,北上駐紮章武。章武城中諸事,都由將軍決斷。在下隻一條要求,務必將這支軍馬,攔阻在章武城北,勿使有漏網之魚。”
“若令其軍與樂陵軍馬會合,則我等境地危矣,大事不妙。”沮授說完,鄭重地深深鞠躬,將令牌交到麹義手中。
“哈!”麹義雙手接過令牌,向沮授恭敬地拱手一禮,“先生莫憂,有末將在,必然不壞先生大計!”
麹義哈哈大笑,雙手整理著自己身上的鎧甲,轉身大步走了出去。
“傳令下去,餘下人馬,起鍋燒飯仍按原先人數規製,不可使敵軍知曉我軍分兵。敵軍若來挑戰,仍舊堅守不出!”
“違令者,立斬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