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家家戶戶都要四處走親訪友去拜年。初一,月笙就和李輕舟迴了青山村,給他爹娘、大伯還有李輕舟舅家拜年。
清河村裏有來往的也不多,就隻去了張黎家和李成林家,初三又去鎮上給宋宴清拜了年。
之後就一直窩在家裏待客。往年他們家是沒什麽人來拜年的,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村裏人人都知道他們家要有錢了,加上他們又時常在村裏收山貨、買雞蛋,村人都有心想和李輕舟他們打好關係。於是來李家拜年的人就多了起來,每天都有人上門。
事實上,不止清河村的人知道李輕舟家的事兒,鄰近的幾個村子都有所耳聞。村子離得近,多少都有些沾親帶故,不管什麽消息都能傳開。
正月初六,楊柳村楊發貴家。
「娘,我們真要去給李家拜年嗎?」楊平有些表情很不情願。
「當然要去,人家可是我們的大恩人。」張菊花給楊小玲梳了個髮髻,又拿出自己一直沒捨得用的胭脂給楊小玲抹上,「哎呀,還是我們小玲長得俊,這樣一打扮還不得把那些個毛頭小子迷了眼。」
楊小玲才十三歲出頭,濃眉杏眼的,五官確實長得還行。但膚色暗黃,身形瘦小,臉上也沒什麽肉,張菊花拿來的胭脂顏色艷紅,而且也不夠細膩,有些抹不開,塗在兩頰上就顯得有些滑稽。
但楊小玲和張菊花一樣,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對,聽了張菊花的誇讚嬌羞一笑:「娘!你說什麽呢。」
「哎喲,有什麽好害羞的,你娘我這個年紀都跟你爹成親了,第二年就有了你大哥了。」張菊花摸了摸楊小玲的髮髻,「我都打聽好了,那李家二小子隻比你小了一歲,還沒開始說親呢。你長得好,我們多來往著,沒準兒就成了。他大哥待他和那個小妹是極好的,有什麽好的都想著他們,他大嫂也是個好相與的……」
楊平看著那母女倆就這麽興奮地討論起李家,仿佛嫁入李家已經是板上釘釘,而他爹坐在一旁半眯著眼,嘴角微微翹起,聽得也很是入迷。
「可是當年我們那樣子,這麽多年也沒來往,那李家能……」楊平終究還是沒忍住開了口,隻是有些事兒連他自己也羞於開口,話說得有些不清不楚。
屋子裏的其他人卻都聽清了,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張菊花的笑一下就僵在了臉上,眼神閃躲,有些心虛。但她想著年前她在鎮上見到的李輕舟一家子,再想著打聽到的魚丸攤、大水牛、走商等等關於李家的消息,還是心中的貪念占了上風。
「當年我們那不也是沒辦法嗎,這些年我們也是一直記著他家恩情的,隻是家裏實在窮,沒法子報答。現在你二姐三姐都成了家,家裏好過了些,可不得去好好答謝。這當爹的仁義,他的兒女應當也不會差,不會怪罪我們的。」張菊花一口氣說了不少,隻是聲音不似之前大,明顯有些底氣不足。
楊平還想再說些什麽,楊發貴卻發了話:「行了,這事兒聽你娘的。你也跟著去,嘴甜點兒,好好跟人家道個謝。」
「知道了,爹。」家裏人都同意了,楊平也不好再唱反調,隻能應了。
沒一會兒,張菊花就帶著兄妹兩齣了門,向著清河村李輕舟家去了。
——————————
「那是誰?好像沒見過,不是我們村兒的吧?」張菊花三人一進清河村就有人注意到了。
「應當不是我們村兒的,不過我看著有點兒眼熟。」
「那不是楊柳村楊發貴家的嘛。」認識張菊花的大娘見旁邊的人還是一臉迷惑,又補充道:「你們忘了?就李成峰救的那男娃家。」
「哦,原來是他們呀。我說呢,那麽眼熟,那小夥子就是當年那娃娃吧,都長這麽大了呀。」
「當年就八九歲了,這都過去有七年了,不就是這麽大麽。看著這方向,他們是去輕舟小子家吧?這麽多年都沒來,今年怎麽想起來過來了。」
「這還用猜?八成是聽說輕舟家好過了,來套近乎了。」
「那臉皮兒也真夠厚的,成峰當年為了救他家小子可是連命都丟了,轉頭連喪葬費都不願出,還說什麽是人自己要救的。」
那年李成峰救人的事兒鬧得很大,村裏人都是知曉的,提起這事兒都是一臉鄙夷。
張菊花也不是沒聽到別人的冷嘲熱諷,但她若是要臉,也不至於這麽多年都沒來感謝過。楊小玲當年還小,對這些不甚清楚,也沒什麽感覺。隻有楊平,作為被救的那個人,聽到其他人的指指點點,他隻覺得如芒在背,恨不得把頭低進地裏。
好在很快就到了李輕舟家門口。
湯圓在院子裏叫起來的時候,月笙他們一家人正在堂屋裏商量開鋪子的事兒。李輕舟這次走商帶了十五兩多銀子,月笙賣板栗餅賺了有五六兩,不算月笙的嫁妝,家裏的存錢也有三十多近四十兩。李輕舟計劃著再出去跑一趟,迴來就盤個鋪子,但開鋪子不像擺攤兒那樣簡單,鋪子要多大的、在哪裏、賣什麽都要提前考慮好。
「好像有客人來了,我出去看看。」月笙聽到湯圓的笑聲就站起身向院子裏走去。
這幾人白天院門都沒有關,月笙一出房門就看到了被湯圓堵在門外的三人,楊小玲的妝容實在過於滑稽,月笙沒忍住盯著看了好幾眼,才開口喚迴了湯圓。
清河村裏有來往的也不多,就隻去了張黎家和李成林家,初三又去鎮上給宋宴清拜了年。
之後就一直窩在家裏待客。往年他們家是沒什麽人來拜年的,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村裏人人都知道他們家要有錢了,加上他們又時常在村裏收山貨、買雞蛋,村人都有心想和李輕舟他們打好關係。於是來李家拜年的人就多了起來,每天都有人上門。
事實上,不止清河村的人知道李輕舟家的事兒,鄰近的幾個村子都有所耳聞。村子離得近,多少都有些沾親帶故,不管什麽消息都能傳開。
正月初六,楊柳村楊發貴家。
「娘,我們真要去給李家拜年嗎?」楊平有些表情很不情願。
「當然要去,人家可是我們的大恩人。」張菊花給楊小玲梳了個髮髻,又拿出自己一直沒捨得用的胭脂給楊小玲抹上,「哎呀,還是我們小玲長得俊,這樣一打扮還不得把那些個毛頭小子迷了眼。」
楊小玲才十三歲出頭,濃眉杏眼的,五官確實長得還行。但膚色暗黃,身形瘦小,臉上也沒什麽肉,張菊花拿來的胭脂顏色艷紅,而且也不夠細膩,有些抹不開,塗在兩頰上就顯得有些滑稽。
但楊小玲和張菊花一樣,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對,聽了張菊花的誇讚嬌羞一笑:「娘!你說什麽呢。」
「哎喲,有什麽好害羞的,你娘我這個年紀都跟你爹成親了,第二年就有了你大哥了。」張菊花摸了摸楊小玲的髮髻,「我都打聽好了,那李家二小子隻比你小了一歲,還沒開始說親呢。你長得好,我們多來往著,沒準兒就成了。他大哥待他和那個小妹是極好的,有什麽好的都想著他們,他大嫂也是個好相與的……」
楊平看著那母女倆就這麽興奮地討論起李家,仿佛嫁入李家已經是板上釘釘,而他爹坐在一旁半眯著眼,嘴角微微翹起,聽得也很是入迷。
「可是當年我們那樣子,這麽多年也沒來往,那李家能……」楊平終究還是沒忍住開了口,隻是有些事兒連他自己也羞於開口,話說得有些不清不楚。
屋子裏的其他人卻都聽清了,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張菊花的笑一下就僵在了臉上,眼神閃躲,有些心虛。但她想著年前她在鎮上見到的李輕舟一家子,再想著打聽到的魚丸攤、大水牛、走商等等關於李家的消息,還是心中的貪念占了上風。
「當年我們那不也是沒辦法嗎,這些年我們也是一直記著他家恩情的,隻是家裏實在窮,沒法子報答。現在你二姐三姐都成了家,家裏好過了些,可不得去好好答謝。這當爹的仁義,他的兒女應當也不會差,不會怪罪我們的。」張菊花一口氣說了不少,隻是聲音不似之前大,明顯有些底氣不足。
楊平還想再說些什麽,楊發貴卻發了話:「行了,這事兒聽你娘的。你也跟著去,嘴甜點兒,好好跟人家道個謝。」
「知道了,爹。」家裏人都同意了,楊平也不好再唱反調,隻能應了。
沒一會兒,張菊花就帶著兄妹兩齣了門,向著清河村李輕舟家去了。
——————————
「那是誰?好像沒見過,不是我們村兒的吧?」張菊花三人一進清河村就有人注意到了。
「應當不是我們村兒的,不過我看著有點兒眼熟。」
「那不是楊柳村楊發貴家的嘛。」認識張菊花的大娘見旁邊的人還是一臉迷惑,又補充道:「你們忘了?就李成峰救的那男娃家。」
「哦,原來是他們呀。我說呢,那麽眼熟,那小夥子就是當年那娃娃吧,都長這麽大了呀。」
「當年就八九歲了,這都過去有七年了,不就是這麽大麽。看著這方向,他們是去輕舟小子家吧?這麽多年都沒來,今年怎麽想起來過來了。」
「這還用猜?八成是聽說輕舟家好過了,來套近乎了。」
「那臉皮兒也真夠厚的,成峰當年為了救他家小子可是連命都丟了,轉頭連喪葬費都不願出,還說什麽是人自己要救的。」
那年李成峰救人的事兒鬧得很大,村裏人都是知曉的,提起這事兒都是一臉鄙夷。
張菊花也不是沒聽到別人的冷嘲熱諷,但她若是要臉,也不至於這麽多年都沒來感謝過。楊小玲當年還小,對這些不甚清楚,也沒什麽感覺。隻有楊平,作為被救的那個人,聽到其他人的指指點點,他隻覺得如芒在背,恨不得把頭低進地裏。
好在很快就到了李輕舟家門口。
湯圓在院子裏叫起來的時候,月笙他們一家人正在堂屋裏商量開鋪子的事兒。李輕舟這次走商帶了十五兩多銀子,月笙賣板栗餅賺了有五六兩,不算月笙的嫁妝,家裏的存錢也有三十多近四十兩。李輕舟計劃著再出去跑一趟,迴來就盤個鋪子,但開鋪子不像擺攤兒那樣簡單,鋪子要多大的、在哪裏、賣什麽都要提前考慮好。
「好像有客人來了,我出去看看。」月笙聽到湯圓的笑聲就站起身向院子裏走去。
這幾人白天院門都沒有關,月笙一出房門就看到了被湯圓堵在門外的三人,楊小玲的妝容實在過於滑稽,月笙沒忍住盯著看了好幾眼,才開口喚迴了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