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段時間還來接我,過段時間是多久啊。她敢保證,沒有她時不時的在殿下身邊晃悠,過段時間殿下就將她忘到天涯海角了。


    林為霜又看著慧蘭抱著的畫冊,心一驚,前幾年自己利用救命之情哄著殿下立日後不再納妃的誓言,終究是頂不過無嗣的壓力了。


    林為霜也沒有想到當時身為親王的殿下那麽好哄,想著垂下了頭,強忍著淚水。


    又思及,如果離開了東宮,她的弟弟該怎麽辦,那人······


    在皇後準備帶著宮人迴去時,永安帝禦前的小忠子前來稟報,扯著尖細的嗓音道。


    “奴才給皇後娘娘,太子殿下請安。陛下移駕鳳儀宮,看娘娘不在,特派奴才前來接娘娘迴宮。”


    皇後故顯驚訝道,“陛下來了鳳儀宮?十郎,母後先迴宮了,你早點歇息。”


    於是皇後就帶著宮人和林良媛迴鳳儀宮去了。


    鳳儀宮


    皇後吩咐人帶林為霜學習規矩,進入殿內,看見永安帝麵色不虞的靠在軟榻上看折子,就明白他此刻的心情不佳。


    “陛下來了,怎麽不提前來東宮通報,妾身也好早些迴宮。”皇後娘娘笑著問道,“陛下可用晚膳了?”


    永安帝不語。


    皇後未聽見陛下不迴,便自顧帶著素心去往內室更衣去了,這九月的天,出去一趟也是受罪。


    陛下來鳳儀宮必是急於知曉十郎選婦之事,反正心中焦急的也的不是她。


    永安帝看著去內室更衣的皇後,又看見素琴將畫冊放下後出去,內心更加不爽。


    但皇帝又想看看皇後給十郎選的那些婦人,就放下手中的折子,拿著旁邊畫冊看了起來。


    翻來覆去,永安帝疑惑道,怎麽沒有看見皇後的侄女啊,是朕揣測錯了,不應該啊,皇後促成此次選秀的目的不就是想著將她的侄女弄進東宮嗎?


    永安帝思索著,外麵的宮人陸陸續續的進來,皇帝正想訓斥她們不知規矩,又看著她們手中端著膳食,怒氣平息,心中對皇後頗為讚賞。


    皇後出來,看見永安帝拿著畫冊,放空的目視前方。心想,陛下已經看過畫冊了,心中必有疑惑,該思索一下,等會該如何提起朝朝。


    皇後去請永安帝用膳,坐在一旁為永安帝布菜。


    永安帝看著皇後並未用食,也明白她已在東宮吃過,忽然覺得空著腹等皇後一起用膳是多麽愚蠢的決定。


    冷哼一聲表達內心的不滿,皇後見狀,“陛下,可是膳食不合口味?”


    永安帝冷冷的迴'並未'',看著皇後欲言又止,靜靜地等著,想著她提出來就順勢同意了。


    皇後看皇帝瞧出異樣卻並不詢問她,明白陛下已經知曉她的意思,一時拿不準永安帝對宣遠侯府之女入東宮有何想法。


    不過,她也不用過於擔心。永安帝不讓本宮有子,是怕本宮有親生子而威脅了他幾個嫡子的地位。而朝朝入東宮,對太子是百利無一害的事,陛下是樂意的。


    於是皇後放鬆心情,說道,“陛下,妾身拿著畫冊去東宮詢問了太子,太子對這些名單並無異議。”


    隨即看了一眼,從素琴手中接過畫冊遞給永安帝,“陛下看看,可需改動。”


    永安帝拿著帕子擦過嘴,“皇後辦事,朕很放心。”


    之後,永安帝繼續迴到榻上,等著皇後的後文,看看皇後能忍到什麽時候。


    等皇後吩咐宮人收拾好桌麵,端著一杯茶走過來,在對麵坐下,深深歎了口氣。


    永安帝故意問道,“皇後做何歎氣。”


    皇後順著話題,說道,“如今十郎的事解決了。妾身又想起我那侄女來,苦惱她的人生大事了。”


    “妾身那侄女,陛下也見過,乳名為'朝朝''。雖不是妾身親生的孩子,但是朝朝時常惦記著妾身這姑母,是個貼心的好孩子。”


    永安帝點點頭,故意問道,“朕記得,宣遠侯府嫡長女與濟昌侯府的公子定過婚,怎麽還苦惱她的婚事。況且,你那侄女今年十七了。”


    皇後聽聞,內心冷笑,陛下連這都查清楚了,是有意朝朝入東宮的,卻還要裝做什麽都不知的模樣,真真是帝王心,不可測啊。


    “陛下記性真好,”隨後皇後故作憤怒道,“朝朝幼時是與濟昌伯府家的次子定親。”


    “可那次子不知檢點,在婚前與青樓女子勾搭,那女子竟懷了身孕,說是濟昌侯府公子的孩子。”


    “妾身可憐那侄女未進門就給人當後母,就讓父親退了那門親。至於婚事,妾身的兄嫂尚在留意,還未有合適的人選。”


    永安帝聽完,也順著話語說,“竟有此事,那濟昌侯次子也並非良婿,退了是好事。”


    永安帝也唾棄此等做派,濟昌侯次子確實是配不上皇後的侄女,也配不上任何一家的世族貴女。


    跑偏了,永安帝轉迴剛剛的話題,說道,“你那侄女,朕見過,容貌尚佳,看著也是知書達理,進退有度。”


    “就將她賜給太子做良娣,朕確信,十郎看在你的麵子上,會善待她的。”


    皇後聽後,從容的跪下道,“妾身多謝陛下。”


    “皇後起來吧。”


    永安帝又提起,“英國公年歲已老,常年為大雍鎮守邊疆,子孫都已戰死沙場了。朕實在不知該賞賜他些什麽?”


    皇後敏睿的知曉永安帝的目的,這是想讓太子拉攏兵權,主動提到道,“妾身記得英國公有一個孫女,今年已滿十六,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


    永安帝瞧著皇後那麽上道,問道,“皇後知曉?”


    皇後笑道,“那能不知曉啊,朝朝與英國公的孫女玩的好呢。”


    隨即迴到正事,“英國公一生為大雍,想必也不需要什麽賞賜,他目前最放心不下的,該是他唯一的孫女了。”


    “陛下,妾身鬥膽,請封英國公的孫女為良娣吧。”


    永安帝聽後,倍感高興,同意了皇後的提議。未來兩個良娣關係好,日後也不會不合,必會成為太子的賢良助。


    永安帝看著事情都吩咐的差不多了,最後和皇後道,“除了兩個良娣,皇後就從剛剛的畫冊上,再為太子選出四過其他位份的侍妾,家世不用過高。”


    說完,永安帝帶著李全德眾宮人離開了鳳儀宮,迴乾清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朝朝向扶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辭憂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辭憂錄並收藏朝朝向扶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