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京都團聚
十八武器:山河水龍吟 作者:李南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都,天河驛館。
秦烈獨自坐在桌前,眉頭緊鎖,手中之筆如飛,將近日在京都搜集的情報一一梳理,匯總於紙上,以便日後迴溯查證。
他的眼神中透露著深深的憂慮,思緒紛飛,時而停下筆來,雙手支頭陷入沉思,時而起身踱步,似乎在權衡利弊,猶豫不決。
正當他沉浸於自己的思緒之中時,門外忽然傳來了敲門聲,伴隨著一聲洪亮的通報:
“秦少將軍,有貴客來訪!”
這突如其來的聲音打斷了秦烈的沉思,他微微一怔,隨即迴過神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迅速將桌上的紙筆收起,藏於身後的書架之中,隨後整理了一下衣冠,邁步走向門口。
秦烈打開房門,隻見秦霄和杜婉晴夫婦麵帶微笑地站在門口。
他驚喜地張大了嘴巴,激動地撲了上去,緊緊抱住兩人:
“爹,娘!你們怎麽來了?哈哈,我可想你們了!”
秦霄輕輕架住秦烈,臉上雖然略顯尷尬,但眼中滿是寵愛,略帶責備地說道:
“哎哎哎,你這孩子,都多大了,還這樣沒大沒小的。”
秦烈滿心歡喜,轉過身,雙手搭在秦霄和杜婉晴的肩膀上,笑著說:
“在您二老麵前,我永遠都是個孩子,怎麽可能長大呢?”
杜婉晴滿眼疼愛,仔細打量著秦烈,關心地問道:
“烈兒,這段時間在外麵沒有受傷受苦吧?我怎麽看你似乎瘦了一些。”
秦烈握住他們的手,拉著他們走進屋內,興奮地說:
“娘,你不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太多事情了,我們進屋坐下慢慢聊!”
秦霄和杜婉晴隨著秦烈走進屋內,身後的軍士緊跟著搬了兩個沉甸甸的木箱放在房中。杜婉晴指著地上的木箱,溫柔地對秦烈說:
“烈兒,這一箱是你最愛的漠北鹽漬羊腿,我特意為你準備的。另一箱則是極北峰的蜂王漿酒,對你的修煉大有裨益。”
秦烈一聽到有羊腿,眼中頓時閃爍著喜悅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打開箱子。
一聞到那滿滿的家鄉味道,他不禁咽了一口口水,興奮地說:
“還是娘你最懂我,這漠北的鹽漬羊腿,我可是饞了很久很久了!”
秦霄看著秦烈那滿足的模樣,無奈地搖了搖頭,笑著打趣道:
“你這饞小子,一提到吃的就精神百倍。”
接著,秦霄轉身對隨行的軍士吩咐道:
“去驛館安排一下,準備一間廂房和一桌酒席,我們稍後要與烈兒一起用晚膳。”
軍士恭敬地領命離去。
秦烈為秦霄和杜婉晴二人斟了茶水,三人圍坐在茶桌旁,開始深入交談。
秦烈詳細講述了自己從入京遭遇刺殺到南泰營救歸來的經曆,以及這一路上所遇到的種種險阻和發現。
當提及幽王留有遺脈,且這位遺脈就是當今的三皇子趙雲琛時,秦霄和杜婉晴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秦霄臉上陰晴不定地問道:
“你是說,幽王真的有遺脈在世,並且他就是現在的三皇子趙雲琛?”
秦烈堅定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是的,父親。我還見到了秦霜伯父和秦昊大哥,他們都在追隨趙雲琛,似乎意圖複仇,反抗靖帝。”
秦霄和杜婉晴二人聽到這裏,臉色同時凝重了起來。
秦霄沉思片刻後,問道:
“陛下當年的護衛李震北之子,李未風,他對十五年前的事情了解多少?”
秦烈坐直了身子,認真迴答道:
“未風對十五年前的事情毫不知情。他為人正直俠義,多次仗義相助於我,我可以保證!”
秦霄微微點頭,表示認可秦烈的判斷:“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們就相信你的判斷。你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確實需要你自己去判斷和處理。”
秦烈見父母二人麵帶憂慮,心中一緊,追問道:
“爹,娘,你們此次入京,不僅僅是來看望我吧?是不是陛下另有旨意?”
杜婉晴輕歎一聲,道:
“陛下確實下了旨意,讓你父親迴京,領兵出征南泰。今你伯父秦霜逃獄,朝堂之上怕是不好應對!”
秦烈聞言,臉色一沉,連忙走到書架旁,取出自己整理的筆記,放到桌上攤開:
“秦霜伯父這案子,我覺得有諸多疑點。案件記載說秦霜伯父領兵迴京,意圖趁著影武刺客團劫持幽王之際,弑君謀反。但據我調查,秦霜伯父到達京都時,靖王已經清理完內宮刺客。秦霜伯父和秦昊大哥並未帶兵進入內宮,而是獨自前往。如果他們真的意圖謀反,怎會隻身前往內宮?”
秦烈停頓了一下,又拿出一份供詞:
“這是當年城門老兵的證詞,他們可以為伯父作證!”
然而,秦霄卻伸手擋住了秦烈遞過來的供詞,手掌重重地按在桌上,發出一聲悶響,怒斥道:
“烈兒,你太天真了!在朝廷之中,私自領兵迴京本身就是大罪,等同於謀反!陛下沒有嚴懲他們父子,已經是看在我們漠北的麵子上大發慈悲了。你這些所謂的證據和供詞,在朝堂之上根本站不住腳。”
杜婉晴見狀,立刻按住秦霄的手,輕聲勸解道:
“烈兒年輕,不懂朝堂上的權衡之術,你別過於苛責他。”
秦霄哼了一聲,怒氣稍減,但仍帶著責備的口吻說:
“他如今還四處查訪,意圖為秦霜當年之事翻案,如此明目張膽,隻怕十個漠北也保不住他。”
秦烈被父親的話說得一愣,心中義憤難平,但更多的是無奈和擔憂:
“那……難道就讓秦霜伯父一直背負著這個冤屈,四處逃亡嗎?”
突然,秦烈想到了什麽,緊張地追問道:
“父親,你這次迴京帶了多少兵馬?”
秦霄放下茶杯,泰然自若地說:“你老爹我才沒有你伯父秦霜那般耿直!”
秦烈聽完,心中的緊張稍微緩解了一些,重新坐了下來。
杜婉晴看著秦烈,眼中滿是擔憂和無奈,她語重心長地說道:
“烈兒,關於十五年前的事情,我們原本打算永遠不向你提及,就是不想讓你卷入這場紛爭之中。”
“當年我們接到消息時,靖王已經登基,他放出的消息更像是一種試探。你秦霜伯父忠烈耿直,不聽勸阻,最終才走到了這一步。”
秦霄也收起了剛剛的嚴厲,教誨地說道:
“烈兒,你要明白,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引起天下蒼生的劇變。如果為了真相,為了複仇,就輕率地發動戰爭,那麽最終受苦受難的永遠是天下黎民。”
“多少皇權的更迭,都伴隨著陰謀和屠戮,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種變故對黎民百姓的影響化為最小。”
“我相信你秦霜伯父孤身進入內宮,也是為了京都和百姓能夠免遭戰火。他忠烈一生,為國家和百姓付出了太多,但唯獨背負不起這叛國謀反的罪名。”
“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秦霄歎息著,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無奈。
場上氣氛變得沉重起來,三人一時之間都陷入了沉默。
這時,一陣敲門聲響起,門外軍士的聲音傳來:
“將軍,宮內傳旨來了!”
秦霄和杜婉晴微微一驚,迅速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隨後帶著秦烈一起來到了驛館的前堂。
一位身著華服的公公手持聖旨,緩緩展開,高聲宣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漠北王秦霄,王妃杜婉晴,遠赴京都,辛勞可嘉。特賜斛珠十顆,金絲綢緞十帛,汗血寶駒十匹,以示皇恩。宣漠北王秦霄明日進宮,共商朝議!欽此!”
秦霄和杜婉晴上前一步,恭敬地跪下接旨:
“臣秦霄。”
“臣妾杜婉晴。”
“謝陛下隆恩,接旨!”
秦烈獨自坐在桌前,眉頭緊鎖,手中之筆如飛,將近日在京都搜集的情報一一梳理,匯總於紙上,以便日後迴溯查證。
他的眼神中透露著深深的憂慮,思緒紛飛,時而停下筆來,雙手支頭陷入沉思,時而起身踱步,似乎在權衡利弊,猶豫不決。
正當他沉浸於自己的思緒之中時,門外忽然傳來了敲門聲,伴隨著一聲洪亮的通報:
“秦少將軍,有貴客來訪!”
這突如其來的聲音打斷了秦烈的沉思,他微微一怔,隨即迴過神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迅速將桌上的紙筆收起,藏於身後的書架之中,隨後整理了一下衣冠,邁步走向門口。
秦烈打開房門,隻見秦霄和杜婉晴夫婦麵帶微笑地站在門口。
他驚喜地張大了嘴巴,激動地撲了上去,緊緊抱住兩人:
“爹,娘!你們怎麽來了?哈哈,我可想你們了!”
秦霄輕輕架住秦烈,臉上雖然略顯尷尬,但眼中滿是寵愛,略帶責備地說道:
“哎哎哎,你這孩子,都多大了,還這樣沒大沒小的。”
秦烈滿心歡喜,轉過身,雙手搭在秦霄和杜婉晴的肩膀上,笑著說:
“在您二老麵前,我永遠都是個孩子,怎麽可能長大呢?”
杜婉晴滿眼疼愛,仔細打量著秦烈,關心地問道:
“烈兒,這段時間在外麵沒有受傷受苦吧?我怎麽看你似乎瘦了一些。”
秦烈握住他們的手,拉著他們走進屋內,興奮地說:
“娘,你不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太多事情了,我們進屋坐下慢慢聊!”
秦霄和杜婉晴隨著秦烈走進屋內,身後的軍士緊跟著搬了兩個沉甸甸的木箱放在房中。杜婉晴指著地上的木箱,溫柔地對秦烈說:
“烈兒,這一箱是你最愛的漠北鹽漬羊腿,我特意為你準備的。另一箱則是極北峰的蜂王漿酒,對你的修煉大有裨益。”
秦烈一聽到有羊腿,眼中頓時閃爍著喜悅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打開箱子。
一聞到那滿滿的家鄉味道,他不禁咽了一口口水,興奮地說:
“還是娘你最懂我,這漠北的鹽漬羊腿,我可是饞了很久很久了!”
秦霄看著秦烈那滿足的模樣,無奈地搖了搖頭,笑著打趣道:
“你這饞小子,一提到吃的就精神百倍。”
接著,秦霄轉身對隨行的軍士吩咐道:
“去驛館安排一下,準備一間廂房和一桌酒席,我們稍後要與烈兒一起用晚膳。”
軍士恭敬地領命離去。
秦烈為秦霄和杜婉晴二人斟了茶水,三人圍坐在茶桌旁,開始深入交談。
秦烈詳細講述了自己從入京遭遇刺殺到南泰營救歸來的經曆,以及這一路上所遇到的種種險阻和發現。
當提及幽王留有遺脈,且這位遺脈就是當今的三皇子趙雲琛時,秦霄和杜婉晴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秦霄臉上陰晴不定地問道:
“你是說,幽王真的有遺脈在世,並且他就是現在的三皇子趙雲琛?”
秦烈堅定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是的,父親。我還見到了秦霜伯父和秦昊大哥,他們都在追隨趙雲琛,似乎意圖複仇,反抗靖帝。”
秦霄和杜婉晴二人聽到這裏,臉色同時凝重了起來。
秦霄沉思片刻後,問道:
“陛下當年的護衛李震北之子,李未風,他對十五年前的事情了解多少?”
秦烈坐直了身子,認真迴答道:
“未風對十五年前的事情毫不知情。他為人正直俠義,多次仗義相助於我,我可以保證!”
秦霄微微點頭,表示認可秦烈的判斷:“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們就相信你的判斷。你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確實需要你自己去判斷和處理。”
秦烈見父母二人麵帶憂慮,心中一緊,追問道:
“爹,娘,你們此次入京,不僅僅是來看望我吧?是不是陛下另有旨意?”
杜婉晴輕歎一聲,道:
“陛下確實下了旨意,讓你父親迴京,領兵出征南泰。今你伯父秦霜逃獄,朝堂之上怕是不好應對!”
秦烈聞言,臉色一沉,連忙走到書架旁,取出自己整理的筆記,放到桌上攤開:
“秦霜伯父這案子,我覺得有諸多疑點。案件記載說秦霜伯父領兵迴京,意圖趁著影武刺客團劫持幽王之際,弑君謀反。但據我調查,秦霜伯父到達京都時,靖王已經清理完內宮刺客。秦霜伯父和秦昊大哥並未帶兵進入內宮,而是獨自前往。如果他們真的意圖謀反,怎會隻身前往內宮?”
秦烈停頓了一下,又拿出一份供詞:
“這是當年城門老兵的證詞,他們可以為伯父作證!”
然而,秦霄卻伸手擋住了秦烈遞過來的供詞,手掌重重地按在桌上,發出一聲悶響,怒斥道:
“烈兒,你太天真了!在朝廷之中,私自領兵迴京本身就是大罪,等同於謀反!陛下沒有嚴懲他們父子,已經是看在我們漠北的麵子上大發慈悲了。你這些所謂的證據和供詞,在朝堂之上根本站不住腳。”
杜婉晴見狀,立刻按住秦霄的手,輕聲勸解道:
“烈兒年輕,不懂朝堂上的權衡之術,你別過於苛責他。”
秦霄哼了一聲,怒氣稍減,但仍帶著責備的口吻說:
“他如今還四處查訪,意圖為秦霜當年之事翻案,如此明目張膽,隻怕十個漠北也保不住他。”
秦烈被父親的話說得一愣,心中義憤難平,但更多的是無奈和擔憂:
“那……難道就讓秦霜伯父一直背負著這個冤屈,四處逃亡嗎?”
突然,秦烈想到了什麽,緊張地追問道:
“父親,你這次迴京帶了多少兵馬?”
秦霄放下茶杯,泰然自若地說:“你老爹我才沒有你伯父秦霜那般耿直!”
秦烈聽完,心中的緊張稍微緩解了一些,重新坐了下來。
杜婉晴看著秦烈,眼中滿是擔憂和無奈,她語重心長地說道:
“烈兒,關於十五年前的事情,我們原本打算永遠不向你提及,就是不想讓你卷入這場紛爭之中。”
“當年我們接到消息時,靖王已經登基,他放出的消息更像是一種試探。你秦霜伯父忠烈耿直,不聽勸阻,最終才走到了這一步。”
秦霄也收起了剛剛的嚴厲,教誨地說道:
“烈兒,你要明白,我們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引起天下蒼生的劇變。如果為了真相,為了複仇,就輕率地發動戰爭,那麽最終受苦受難的永遠是天下黎民。”
“多少皇權的更迭,都伴隨著陰謀和屠戮,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種變故對黎民百姓的影響化為最小。”
“我相信你秦霜伯父孤身進入內宮,也是為了京都和百姓能夠免遭戰火。他忠烈一生,為國家和百姓付出了太多,但唯獨背負不起這叛國謀反的罪名。”
“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秦霄歎息著,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無奈。
場上氣氛變得沉重起來,三人一時之間都陷入了沉默。
這時,一陣敲門聲響起,門外軍士的聲音傳來:
“將軍,宮內傳旨來了!”
秦霄和杜婉晴微微一驚,迅速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隨後帶著秦烈一起來到了驛館的前堂。
一位身著華服的公公手持聖旨,緩緩展開,高聲宣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漠北王秦霄,王妃杜婉晴,遠赴京都,辛勞可嘉。特賜斛珠十顆,金絲綢緞十帛,汗血寶駒十匹,以示皇恩。宣漠北王秦霄明日進宮,共商朝議!欽此!”
秦霄和杜婉晴上前一步,恭敬地跪下接旨:
“臣秦霄。”
“臣妾杜婉晴。”
“謝陛下隆恩,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