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水陸並進取檀州(一)
水滸風雲大宋頭條好漢 作者:滄海一笑乾坤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盧環聽武鬆講罷扈三娘的故事,也感歎了一番。心裏道:隻是扈三娘這稱唿不好說,她大不了我許多,叫她一聲娘,我嘴裏真得叫不出。
這一日,大家都在飲宴歡慶,獨盧環、雲霓與武鬆切磋了半日武藝。
第二日一早,宋江升帳,調兵遣將,傳令以張清為先鋒,率五百人馬先行攻城,董平、關勝、林衝為主將,帶一萬人馬殺奔檀州而來。
守檀州的是洞仙侍郎,他聽說宋軍殺奔城下,便與副將咬兒惟康、楚明玉、曹明濟上城來看。
隻見城下這員將頭巾掩映攛紅纓,狼腰猿臂體彪形。貌相英俊,高大威猛,身披亮銀甲,外襯綠羅袍,手持梨花槍,坐騎銀鬃馬,腰中掛錦囊,不是他人,正是沒羽箭張清。
咬兒惟康對洞仙侍郎道:“此人便是梁山大將張清,此人的石子甚是厲害!小將軍阿裏奇便是死於其手。”
洞仙侍郎道心中兀自不服,心裏道:我的箭法在北國也是一絕,看我用暗箭傷他。
洞仙侍郎暗自從背後取出一隻狼牙箭來,搭在弓上,猛一抬手“嗖”一聲,箭若流星,直取張清。
張清早有防備,在馬上一側身,那箭擦著他的耳朵飛了過去。
幾乎與此同時,張清手裏的石子就飛了出去。
“呯”石子正擊在洞仙侍郎的耳垂上。
“哎呀!”洞仙侍郎慘叫一聲,扔弓在地,用手捂住耳朵。
咬兒惟康和曹明濟連忙扶住他。
洞仙侍郎蹲在地上,連聲道:“厲害厲害!快快去報請大郎主,速發救兵。今日起,堅守城池,不得出戰!”
張清見洞仙侍郎被自己擊傷,心裏有些懊惱:如果不是這廝那一箭,這一石子足可取他性命!
張清退後百步,下令攻城。
這五百人如何能攻下諾大一座城池,攻打了半個時辰,折損了大半,隻好退後五裏紮營。
關勝、董平、林衝大軍隨後趕到,三人一計議,決定先行攻城,於是三人催動一萬人馬,分成十路攻打檀州。
一時間城上箭如飛蝗,滾木擂石如雨而下。
梁山軍馬死傷慘重,攻打了一個時辰,沒有動得檀州城池分毫。
此時,宋江傳來軍令,立即停止攻城,隻圍不攻。
關勝等便與張清合兵一處,將檀州城四麵圍住。
宋江這邊派了時遷、王定六於夜間潛入城池之下仔細觀察,看有無進入城中的通道。
時遷、王定六圍著城池轉了一圈,淩晨時分來向宋江報告,說發現有一條河通往城中,可以從河道進入城內。
吳用對宋江道:“此河名為潞水,可能通船,既然此河經過檀州一定可以行船進城,如此這番,此城可破。”
宋江大喜,立即吩咐戴宗給駐紮在黃河口的水軍頭領李俊送信,讓其率領水軍進入潞水,李俊來密雲見宋江商議軍情。
當日,宋江與吳用、柴進來到潞水河畔,觀察了一番,心中有了主意。
宋江返迴城中,不多時李俊來見,宋江對李俊道:“我看潞水雖然不寬,但水勢甚急,不可急功冒進,必須用計取之,我計你準備一百隻小船,每條船上堆滿幹草,然後用篷布蓋住,裝作糧船,你與各水軍頭領帶五百精兵藏於船內,船上隻留二三人撐駕,到檀州近前時,城中必出兵搶奪,此時我再於岸上埋伏人馬,趁機壓其水門,爾等從船上入水配合,將敵船鑿漏,必可成功。”
李俊連稱妙計,領命而去。
宋江又差唿延灼、楊誌、史進引一彪人馬從西北方向取檀州,命盧俊義、燕青、歐鵬引一彪人馬從東北方向進進發,策應水軍。
又差淩振、李逵、樊瑞、鮑旭、項充、李袞帶滾牌軍一千人進至檀州城下,施放號炮,至二更為期,水陸並進。
各路軍兵,都要接應。
號令既下,各自準備。
宋江布置完畢,突然有探馬來報,說大遼郎主派來一隊人馬前來救援檀州,帶兵的是兩位皇侄,一個叫耶律國珍,一個叫耶律國寶,此二人均是遼國上將,有萬夫不擋之勇。
宋江問道:“對方來了多少人馬?”
探馬道:“有一萬有餘。”
宋江一擺手,探馬下去了。
盧俊義在一旁道:“此二人我知道,當年我從軍征遼時,聽說過此二人,他們是孿生兄弟,都使一條綠沉槍,那時候尚年少,雖未上疆場,但是已負盛名,想必這十年過去,此二人武藝更加精湛,不可小覷。”
盧環在一旁聽這二人都用槍,便站了出來:“宋先鋒,願討一支令,前往檀州會一會這兄弟兩個。”
宋江點點頭:“也好,少年將軍立功心切,我便給你一支令箭,前往檀州,配合關勝諸將,取下檀州,定是大功一件。”
盧環接過令箭道:“宋先鋒,我提一個要求,可否讓雲霓與我同行?”
宋江笑了:“你自行安排便是。”
再說城下關勝三將,正思忖如何攻城,突然聽得北邊隱隱炮聲連天,有軍校來報,說是遼國大軍來援,現距檀州城已經不到五裏。
關勝對董平、林衝道:“決不能讓這支援軍進入城中,我們先在外截殺它一陣,煞一煞他們的銳氣!”
董平、林衝皆說聲好,三人披掛上陣,點上五千人馬直奔北邊而來。
行了二裏路程,遠遠見一隊遼軍撲天蓋地殺奔而來,關勝傳令放箭,兩軍射開一箭之地,列開了陣勢。
隻見遼軍陣前有兩員大將立於帥旗之下,此二人長得一般模樣,連身上的穿戴也是一樣,隻見此二人頭戴妝金三叉紫金冠,兩根花孤尾耳邊雙垂,身披錦邊珠嵌鎖子黃金甲。身上猩猩紅的戰袍,袍上繡兩隻錦織金翅雕。腰係白玉帶,背插虎頭牌,左邊袋內插雕弓,右手壺中攢硬箭,跨下九尺銀鬃馬,每人手中都掿一條丈二長的镔鐵綠沉槍。
綠沉槍是古之十大名槍,古詩有:“手執綠沉槍似鐵,龍泉三尺嶄新磨。四塞忽聞狼煙起,誰人敢去定風波”的詩句。
這一日,大家都在飲宴歡慶,獨盧環、雲霓與武鬆切磋了半日武藝。
第二日一早,宋江升帳,調兵遣將,傳令以張清為先鋒,率五百人馬先行攻城,董平、關勝、林衝為主將,帶一萬人馬殺奔檀州而來。
守檀州的是洞仙侍郎,他聽說宋軍殺奔城下,便與副將咬兒惟康、楚明玉、曹明濟上城來看。
隻見城下這員將頭巾掩映攛紅纓,狼腰猿臂體彪形。貌相英俊,高大威猛,身披亮銀甲,外襯綠羅袍,手持梨花槍,坐騎銀鬃馬,腰中掛錦囊,不是他人,正是沒羽箭張清。
咬兒惟康對洞仙侍郎道:“此人便是梁山大將張清,此人的石子甚是厲害!小將軍阿裏奇便是死於其手。”
洞仙侍郎道心中兀自不服,心裏道:我的箭法在北國也是一絕,看我用暗箭傷他。
洞仙侍郎暗自從背後取出一隻狼牙箭來,搭在弓上,猛一抬手“嗖”一聲,箭若流星,直取張清。
張清早有防備,在馬上一側身,那箭擦著他的耳朵飛了過去。
幾乎與此同時,張清手裏的石子就飛了出去。
“呯”石子正擊在洞仙侍郎的耳垂上。
“哎呀!”洞仙侍郎慘叫一聲,扔弓在地,用手捂住耳朵。
咬兒惟康和曹明濟連忙扶住他。
洞仙侍郎蹲在地上,連聲道:“厲害厲害!快快去報請大郎主,速發救兵。今日起,堅守城池,不得出戰!”
張清見洞仙侍郎被自己擊傷,心裏有些懊惱:如果不是這廝那一箭,這一石子足可取他性命!
張清退後百步,下令攻城。
這五百人如何能攻下諾大一座城池,攻打了半個時辰,折損了大半,隻好退後五裏紮營。
關勝、董平、林衝大軍隨後趕到,三人一計議,決定先行攻城,於是三人催動一萬人馬,分成十路攻打檀州。
一時間城上箭如飛蝗,滾木擂石如雨而下。
梁山軍馬死傷慘重,攻打了一個時辰,沒有動得檀州城池分毫。
此時,宋江傳來軍令,立即停止攻城,隻圍不攻。
關勝等便與張清合兵一處,將檀州城四麵圍住。
宋江這邊派了時遷、王定六於夜間潛入城池之下仔細觀察,看有無進入城中的通道。
時遷、王定六圍著城池轉了一圈,淩晨時分來向宋江報告,說發現有一條河通往城中,可以從河道進入城內。
吳用對宋江道:“此河名為潞水,可能通船,既然此河經過檀州一定可以行船進城,如此這番,此城可破。”
宋江大喜,立即吩咐戴宗給駐紮在黃河口的水軍頭領李俊送信,讓其率領水軍進入潞水,李俊來密雲見宋江商議軍情。
當日,宋江與吳用、柴進來到潞水河畔,觀察了一番,心中有了主意。
宋江返迴城中,不多時李俊來見,宋江對李俊道:“我看潞水雖然不寬,但水勢甚急,不可急功冒進,必須用計取之,我計你準備一百隻小船,每條船上堆滿幹草,然後用篷布蓋住,裝作糧船,你與各水軍頭領帶五百精兵藏於船內,船上隻留二三人撐駕,到檀州近前時,城中必出兵搶奪,此時我再於岸上埋伏人馬,趁機壓其水門,爾等從船上入水配合,將敵船鑿漏,必可成功。”
李俊連稱妙計,領命而去。
宋江又差唿延灼、楊誌、史進引一彪人馬從西北方向取檀州,命盧俊義、燕青、歐鵬引一彪人馬從東北方向進進發,策應水軍。
又差淩振、李逵、樊瑞、鮑旭、項充、李袞帶滾牌軍一千人進至檀州城下,施放號炮,至二更為期,水陸並進。
各路軍兵,都要接應。
號令既下,各自準備。
宋江布置完畢,突然有探馬來報,說大遼郎主派來一隊人馬前來救援檀州,帶兵的是兩位皇侄,一個叫耶律國珍,一個叫耶律國寶,此二人均是遼國上將,有萬夫不擋之勇。
宋江問道:“對方來了多少人馬?”
探馬道:“有一萬有餘。”
宋江一擺手,探馬下去了。
盧俊義在一旁道:“此二人我知道,當年我從軍征遼時,聽說過此二人,他們是孿生兄弟,都使一條綠沉槍,那時候尚年少,雖未上疆場,但是已負盛名,想必這十年過去,此二人武藝更加精湛,不可小覷。”
盧環在一旁聽這二人都用槍,便站了出來:“宋先鋒,願討一支令,前往檀州會一會這兄弟兩個。”
宋江點點頭:“也好,少年將軍立功心切,我便給你一支令箭,前往檀州,配合關勝諸將,取下檀州,定是大功一件。”
盧環接過令箭道:“宋先鋒,我提一個要求,可否讓雲霓與我同行?”
宋江笑了:“你自行安排便是。”
再說城下關勝三將,正思忖如何攻城,突然聽得北邊隱隱炮聲連天,有軍校來報,說是遼國大軍來援,現距檀州城已經不到五裏。
關勝對董平、林衝道:“決不能讓這支援軍進入城中,我們先在外截殺它一陣,煞一煞他們的銳氣!”
董平、林衝皆說聲好,三人披掛上陣,點上五千人馬直奔北邊而來。
行了二裏路程,遠遠見一隊遼軍撲天蓋地殺奔而來,關勝傳令放箭,兩軍射開一箭之地,列開了陣勢。
隻見遼軍陣前有兩員大將立於帥旗之下,此二人長得一般模樣,連身上的穿戴也是一樣,隻見此二人頭戴妝金三叉紫金冠,兩根花孤尾耳邊雙垂,身披錦邊珠嵌鎖子黃金甲。身上猩猩紅的戰袍,袍上繡兩隻錦織金翅雕。腰係白玉帶,背插虎頭牌,左邊袋內插雕弓,右手壺中攢硬箭,跨下九尺銀鬃馬,每人手中都掿一條丈二長的镔鐵綠沉槍。
綠沉槍是古之十大名槍,古詩有:“手執綠沉槍似鐵,龍泉三尺嶄新磨。四塞忽聞狼煙起,誰人敢去定風波”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