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為娶絕美夫郎,她要造反當女帝 作者:洛雲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舉雖有不妥,卻能讓許多人安心。至少,皇帝並未站在蘇憶桃這一方!
剛吼完,蘇勝就俯在龍椅上噴出一口鮮血,嚇得眾人連聲高唿,「來人,快!傳太醫,傳太醫啊!」
「母皇!」蘇碎月與幾位沒有什麽實權的皇女也都焦急地跪在她身側,佯裝悲痛。
第167章 風華絕代少年郎,南昭戰場露鋒芒
邊疆很亂,既是江湖與朝堂的對撞,亦是南昭與燕國的戰場。
南昭尚武,上一位南昭皇帝膝下無女,又看不上宗室女,隻能破格冊立皇子為儲君,這才有了後來的南昭太子聆痕。
南昭雖以女子為尊,倒也不刻意排斥男子。男子若有真才實學,亦可入朝為官,但需要付出常人數倍的努力。
國風不同,國情不同。
若非如此,也不會有慕容攝政王,更不會有後來的新帝聆痕。
聆痕心狠手辣,手段非常,先帝剛一駕崩,他就通過聯姻籠絡了一位江湖人士為其所用——奉滄海,五品黃階高手。
雖然奉滄海不會領兵打仗,更不擅兵法,但自身實力非凡,以一擋百不在話下,這可讓徐鏡的青鸞軍吃盡苦頭。
這大半年來,徐鏡率軍大敗慕容攝政王,連下十三城。
話說迴來,若南昭上下一心,以慕容攝政王的實力,怎麽說也不至於輸得如此徹底。
兩國開戰不久,聆老皇帝就殯天了,南昭內亂不斷,戰後補給更是時斷時續,無論是兵器戰馬,還是糧草軍餉皆供應不足。
而新帝聆痕又對慕容各種打壓,補給不夠,將士們上飢下飽,餓著肚子上戰場,怎麽可能打得贏燕國?
久而久之,軍中怨言四起。
軍心動搖,軍魂潰散。
最大的敵人,往往源自內部。麵對如此局麵,縱然慕容千尋有南昭戰神之名,亦無力迴天。
雖說徐鏡也遭到了蘇勝的忌憚,但她好歹有前朝舊人幫襯鋪路,南三郡更是其堅不可摧的後盾!
兵馬糧草,皆是上乘。
再加上燕國地域遼闊,南北跨度極大,可謂是天高皇帝遠。退一萬步說,就算蘇勝有什麽想法,但她真正能對徐鏡造成的威脅簡直微不足道。
兩相對比之下,徐鏡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若無外力插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
奉滄海生於江湖,自持清高,被聆痕封為參將後,更是不把慕容攝政王這個主帥放在眼裏。
此次,她更是不顧慕容攝政王勸阻,執意率軍攻城。
「踏踏踏!」
二十萬鐵騎如黑雲般直逼黎城,而率領這支軍隊的主將,正是奉滄海。慕容千尋深知此行兇險,又對聆痕失望透頂,隻是帶領手下十五萬兵馬駐守營地,沒有參戰。
黎城之上,徐鏡身姿挺拔,如鬱鬱長鬆般傲立牆頭。她披著一身銀光閃耀的厚重鐵鎧,頭盔下露出的麵龐線條剛毅且充滿威嚴。若仔細看去,便能發現她那堅毅的臉龐上沾染著好幾處已經幹涸的血跡,這些斑駁的血痕不僅沒有讓她顯得狼狽不堪,反而為她增添了幾分殺伐之氣。
此刻,徐鏡那雙滿是傷痕的手緊緊握住手中的寬刀,眼神銳利如鷹隼,死死盯著遠方不斷逼近的軍隊,不自覺將唇瓣抿成一條直線。
黎城本是南昭城池,後被徐鏡率兵攻占。
鐵壁高牆,易守難攻,再加上城中糧草充足,非常適合打持久戰。
徐鏡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冷笑。若論單打獨鬥,她或許不是五品高手奉滄海的對手,但兩軍對壘,奉滄海絕對不是她的對手。
偌大的南昭,能在軍事上對徐鏡構成威脅的,唯有慕容攝政王一人。
若非聆痕登基,慕容攝政王腹背受敵,徐鏡也沒有把握一次次戰勝他。
畢竟,慕容千尋現在也是四品黃階,與她旗鼓相當。
風捲殘雲,燕字軍旗獵獵作響,於城牆之上迎風招展。成千上萬青鸞軍將士井然有序地出了城門,迅速列好陣勢,嚴陣以待。
對麵,則是旌旗蔽日,氣勢磅礴的南昭大軍。
南昭那邊,騎在馬背上的奉滄海神情傲慢,全然不將眼前這支軍隊放在眼裏。手中馬鞭一揚,戰鼓霎時擂響,其聲勢之大,似要震碎雲霄。緊接著,她一馬當先,率領一支威震天下的黑鐵精騎,如疾風驟雨般朝著青鸞軍衝殺而來!
剎那間,喊殺聲、馬蹄聲響徹天地,雙方將士短兵相接,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國之戰火,無關善惡!
這是國家之間的碰撞,是實力的對決。
徐鏡不僅是青鸞軍主將,還執掌南郡,復興舊朝還需要她坐鎮指揮。她走過江湖,混過朝堂,絕非貪生怕死之輩,隻是肩上擔著所有人的希望。
她還沒有馬踏金陵,沒有看暮澤君臨天下,不敢就這麽窩囊地死在南昭戰場。
青鸞軍有九成都是前朝之人,她們自然清楚徐鏡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位副將更是寸步不離地護著徐鏡,生怕她有任何閃失。
南昭有奉滄海打頭陣,全軍上下氣焰大漲,再加上奉滄海橫衝直撞的衝鋒,直接衝散了青鸞軍軍陣,可謂是打了一個先手。
初次交戰,青鸞軍就落了下風,幾乎頃刻間,前鋒軍就被衝散,死的死,殘的殘。麵對奉滄海這廝,就算她們久經沙場,反應迅速,也難以彌補其中差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剛吼完,蘇勝就俯在龍椅上噴出一口鮮血,嚇得眾人連聲高唿,「來人,快!傳太醫,傳太醫啊!」
「母皇!」蘇碎月與幾位沒有什麽實權的皇女也都焦急地跪在她身側,佯裝悲痛。
第167章 風華絕代少年郎,南昭戰場露鋒芒
邊疆很亂,既是江湖與朝堂的對撞,亦是南昭與燕國的戰場。
南昭尚武,上一位南昭皇帝膝下無女,又看不上宗室女,隻能破格冊立皇子為儲君,這才有了後來的南昭太子聆痕。
南昭雖以女子為尊,倒也不刻意排斥男子。男子若有真才實學,亦可入朝為官,但需要付出常人數倍的努力。
國風不同,國情不同。
若非如此,也不會有慕容攝政王,更不會有後來的新帝聆痕。
聆痕心狠手辣,手段非常,先帝剛一駕崩,他就通過聯姻籠絡了一位江湖人士為其所用——奉滄海,五品黃階高手。
雖然奉滄海不會領兵打仗,更不擅兵法,但自身實力非凡,以一擋百不在話下,這可讓徐鏡的青鸞軍吃盡苦頭。
這大半年來,徐鏡率軍大敗慕容攝政王,連下十三城。
話說迴來,若南昭上下一心,以慕容攝政王的實力,怎麽說也不至於輸得如此徹底。
兩國開戰不久,聆老皇帝就殯天了,南昭內亂不斷,戰後補給更是時斷時續,無論是兵器戰馬,還是糧草軍餉皆供應不足。
而新帝聆痕又對慕容各種打壓,補給不夠,將士們上飢下飽,餓著肚子上戰場,怎麽可能打得贏燕國?
久而久之,軍中怨言四起。
軍心動搖,軍魂潰散。
最大的敵人,往往源自內部。麵對如此局麵,縱然慕容千尋有南昭戰神之名,亦無力迴天。
雖說徐鏡也遭到了蘇勝的忌憚,但她好歹有前朝舊人幫襯鋪路,南三郡更是其堅不可摧的後盾!
兵馬糧草,皆是上乘。
再加上燕國地域遼闊,南北跨度極大,可謂是天高皇帝遠。退一萬步說,就算蘇勝有什麽想法,但她真正能對徐鏡造成的威脅簡直微不足道。
兩相對比之下,徐鏡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若無外力插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
奉滄海生於江湖,自持清高,被聆痕封為參將後,更是不把慕容攝政王這個主帥放在眼裏。
此次,她更是不顧慕容攝政王勸阻,執意率軍攻城。
「踏踏踏!」
二十萬鐵騎如黑雲般直逼黎城,而率領這支軍隊的主將,正是奉滄海。慕容千尋深知此行兇險,又對聆痕失望透頂,隻是帶領手下十五萬兵馬駐守營地,沒有參戰。
黎城之上,徐鏡身姿挺拔,如鬱鬱長鬆般傲立牆頭。她披著一身銀光閃耀的厚重鐵鎧,頭盔下露出的麵龐線條剛毅且充滿威嚴。若仔細看去,便能發現她那堅毅的臉龐上沾染著好幾處已經幹涸的血跡,這些斑駁的血痕不僅沒有讓她顯得狼狽不堪,反而為她增添了幾分殺伐之氣。
此刻,徐鏡那雙滿是傷痕的手緊緊握住手中的寬刀,眼神銳利如鷹隼,死死盯著遠方不斷逼近的軍隊,不自覺將唇瓣抿成一條直線。
黎城本是南昭城池,後被徐鏡率兵攻占。
鐵壁高牆,易守難攻,再加上城中糧草充足,非常適合打持久戰。
徐鏡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冷笑。若論單打獨鬥,她或許不是五品高手奉滄海的對手,但兩軍對壘,奉滄海絕對不是她的對手。
偌大的南昭,能在軍事上對徐鏡構成威脅的,唯有慕容攝政王一人。
若非聆痕登基,慕容攝政王腹背受敵,徐鏡也沒有把握一次次戰勝他。
畢竟,慕容千尋現在也是四品黃階,與她旗鼓相當。
風捲殘雲,燕字軍旗獵獵作響,於城牆之上迎風招展。成千上萬青鸞軍將士井然有序地出了城門,迅速列好陣勢,嚴陣以待。
對麵,則是旌旗蔽日,氣勢磅礴的南昭大軍。
南昭那邊,騎在馬背上的奉滄海神情傲慢,全然不將眼前這支軍隊放在眼裏。手中馬鞭一揚,戰鼓霎時擂響,其聲勢之大,似要震碎雲霄。緊接著,她一馬當先,率領一支威震天下的黑鐵精騎,如疾風驟雨般朝著青鸞軍衝殺而來!
剎那間,喊殺聲、馬蹄聲響徹天地,雙方將士短兵相接,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國之戰火,無關善惡!
這是國家之間的碰撞,是實力的對決。
徐鏡不僅是青鸞軍主將,還執掌南郡,復興舊朝還需要她坐鎮指揮。她走過江湖,混過朝堂,絕非貪生怕死之輩,隻是肩上擔著所有人的希望。
她還沒有馬踏金陵,沒有看暮澤君臨天下,不敢就這麽窩囊地死在南昭戰場。
青鸞軍有九成都是前朝之人,她們自然清楚徐鏡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位副將更是寸步不離地護著徐鏡,生怕她有任何閃失。
南昭有奉滄海打頭陣,全軍上下氣焰大漲,再加上奉滄海橫衝直撞的衝鋒,直接衝散了青鸞軍軍陣,可謂是打了一個先手。
初次交戰,青鸞軍就落了下風,幾乎頃刻間,前鋒軍就被衝散,死的死,殘的殘。麵對奉滄海這廝,就算她們久經沙場,反應迅速,也難以彌補其中差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