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為娶絕美夫郎,她要造反當女帝 作者:洛雲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簡單明了地安排了後麵的課程,舍青就拱手退下了。
蘇憶桃暗戳戳戳暮澤的腰,「喂,落下這麽多功課,你是不是得付出點代價?」
暮澤感覺很無辜很憋屈,悶悶不樂地「嗯」了聲。
她揮袖指向牆角,眼裏滿是戲謔,「去紮馬步,雙手各拿一本書,頭上也頂一本,五個時辰。」
似乎是沒想到蘇憶桃居然會這麽狠,暮澤沒動,就呆呆地看著她。他張了張嘴,迴過神來,在她淩厲的目光下,暮澤很快就敗下陣來,也不多說,兀自拿起幾本書蹲在牆角。
見他擺好架勢,蘇憶桃隨便翻了翻手裏的詩集,看完了,沒意思,就順便扔在暮澤頭頂,「書掉了重來。」
暮澤受罰期間,臣不煥始終低眉望著書案,眼睛絕不往旁邊瞟,這就是聰明人的自覺。
蘇憶桃靠著軟墊,看臣不煥的目光滿是賞識,隨口問道:「南昭戰局如何?」
「楊公子醫術無雙,已經製出解藥。」臣不煥拱手,「殿下之恩,不煥在此謝過。」
「嗬~」
蘇憶桃可不是來聽這些場麵話的,有些不耐煩,「六道輪迴,毒不怎麽樣,名字倒是霸氣——掣肘已除,想必橫推南昭也指日可待,徐青煙啊……」
聽出她話裏有話,臣不煥也不再兜圈子,「將軍已邁過四品門檻,拿下南昭,不過是時間問題。」
見他沒有隱瞞,蘇憶桃才滿意地點點頭,「韓國暴君當道,國中內亂不休。大秦六品武神出關,以此為依仗與天元開戰,九州格局恐怕遲早要被顛覆。」
「你怎麽看?」
莫看臣不煥身居皇府後院,但他卻對九州格局了如指掌。
「韓國國君膝下有十七位女兒,怎奈十七女郎無一人堪當大任,五年之內,韓國必將陷入絕境,更何況北涼那邊已經對韓國有了想法。」
「北涼君王出關之時,就是韓國滅亡之際,同時,也是天下亂戰的序幕。
各國擺在明麵上的實力參差不齊,但事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七品以下,頂多能以一敵百,做不到橫掃千軍。
除非國中坐擁七品戰力,否則兩國交戰,還是以軍隊為主。
然而即便是七品,也未必抵擋得住千軍萬馬。
燕國明麵上最強的,便是鎮國將軍,三品。
南昭已知最強實力也是三品,是徐鏡的死對頭慕容攝政王慕容千尋。
韓趙兩國國土麵積狹小,對外宣稱有四品坐鎮,但九成九是假的。
北涼居東海之側,從不主動對外挑起戰爭,傳聞當今北涼君王已是半步七品之尊。北涼這些年之所以安分,就是在等皇帝突破。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大秦有位冷麵將軍突破到六品,而天元國也培養出一位五品軍侯。
百年來燕國步步衰敗,特別是蘇勝登基後,不少忠心於祝氏王朝的高手紛紛隱居不出。
至於遠在海外的瀛洲島,世人對它知之甚少,無人知道她們實力如何……」
別看八個國家中最強戰力隻有七品,但這些僅限於朝堂勢力,並沒有把江湖囊括其中。
畢竟那些個實力非凡的武林高手,一個個都心高氣傲,又習慣江湖上的快意恩仇,不願為王朝所用。
她們或歸隱山林,或創立武林門派,總之不會入朝為官。
正因為江湖中人性情灑脫,她們不會無緣無故參與朝堂紛爭。
無形之中,形成了一種平衡。
臣不煥這等閨閣男兒竟能將天下形勢看得如此清楚,蘇憶桃不得不佩服,「爭取兩年之內,平定燕國內亂吧。」
「兩年?!」饒是臣不煥也被震驚到了,嘴巴微張,「這怎麽可能?」
望著角落裏紮著馬步的暮澤,蘇憶桃勾唇一笑,「你們不行,他可以。」
臣不煥沒有迴頭,而是滿臉鄭重地看向她:「此事必須徐徐圖之,最忌急功近利,否則——」
但凡臣不煥知道暮澤不是三品,而是正兒八經的九品,就不會有此顧慮了,而是直接指點江山,指哪兒打哪兒。
知道他行事謹慎,蘇憶桃也沒有小心眼怪罪,「你們造反的三大難題我已經幫忙解決了,如今不就是差一個契機嗎?」
「第一,蘇勝用來牽製徐鏡的六道輪迴之毒已解,南郡三十萬大軍完全能夠與蘇勝正麵一戰。」
「其二,祝氏遺孤已然找到,主君歸位,師出有名,復朝更是名正言順。」
「其三,民心所向,眾望所歸。這些年來,你們明裏暗裏收攏了那麽多人心,不怕無人擁戴。有我當踏腳石,再加上臣公子在京都謀劃,本宮相信,不出兩年,這燕國的朝堂上,有九成的大臣都會為你們效忠。」
臣不煥隻覺啞口無言,無處辯駁,忽然感覺她說得挺有道理的,好像是那麽迴事。
沉吟片刻,他認同了這個極近瘋狂的計劃:「殿下所言甚是,隻要不出意外,兩年之內確實做得到。」
蘇憶桃又道:「滅蘇復祝,本就是撥亂反正,既然要奪權,那就堂堂正正帶兵打入金陵城。又不是逼宮,哪有那麽多顧慮。打不贏就滾迴南郡苟幾年,來日捲土重來就是。」
好一個滅蘇復祝!當真是說得大義凜然,毫不徇私!
這可把臣不煥都聽得滿臉驚色,其他話都挺有道理的,但滅蘇復祝是認真的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蘇憶桃暗戳戳戳暮澤的腰,「喂,落下這麽多功課,你是不是得付出點代價?」
暮澤感覺很無辜很憋屈,悶悶不樂地「嗯」了聲。
她揮袖指向牆角,眼裏滿是戲謔,「去紮馬步,雙手各拿一本書,頭上也頂一本,五個時辰。」
似乎是沒想到蘇憶桃居然會這麽狠,暮澤沒動,就呆呆地看著她。他張了張嘴,迴過神來,在她淩厲的目光下,暮澤很快就敗下陣來,也不多說,兀自拿起幾本書蹲在牆角。
見他擺好架勢,蘇憶桃隨便翻了翻手裏的詩集,看完了,沒意思,就順便扔在暮澤頭頂,「書掉了重來。」
暮澤受罰期間,臣不煥始終低眉望著書案,眼睛絕不往旁邊瞟,這就是聰明人的自覺。
蘇憶桃靠著軟墊,看臣不煥的目光滿是賞識,隨口問道:「南昭戰局如何?」
「楊公子醫術無雙,已經製出解藥。」臣不煥拱手,「殿下之恩,不煥在此謝過。」
「嗬~」
蘇憶桃可不是來聽這些場麵話的,有些不耐煩,「六道輪迴,毒不怎麽樣,名字倒是霸氣——掣肘已除,想必橫推南昭也指日可待,徐青煙啊……」
聽出她話裏有話,臣不煥也不再兜圈子,「將軍已邁過四品門檻,拿下南昭,不過是時間問題。」
見他沒有隱瞞,蘇憶桃才滿意地點點頭,「韓國暴君當道,國中內亂不休。大秦六品武神出關,以此為依仗與天元開戰,九州格局恐怕遲早要被顛覆。」
「你怎麽看?」
莫看臣不煥身居皇府後院,但他卻對九州格局了如指掌。
「韓國國君膝下有十七位女兒,怎奈十七女郎無一人堪當大任,五年之內,韓國必將陷入絕境,更何況北涼那邊已經對韓國有了想法。」
「北涼君王出關之時,就是韓國滅亡之際,同時,也是天下亂戰的序幕。
各國擺在明麵上的實力參差不齊,但事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七品以下,頂多能以一敵百,做不到橫掃千軍。
除非國中坐擁七品戰力,否則兩國交戰,還是以軍隊為主。
然而即便是七品,也未必抵擋得住千軍萬馬。
燕國明麵上最強的,便是鎮國將軍,三品。
南昭已知最強實力也是三品,是徐鏡的死對頭慕容攝政王慕容千尋。
韓趙兩國國土麵積狹小,對外宣稱有四品坐鎮,但九成九是假的。
北涼居東海之側,從不主動對外挑起戰爭,傳聞當今北涼君王已是半步七品之尊。北涼這些年之所以安分,就是在等皇帝突破。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大秦有位冷麵將軍突破到六品,而天元國也培養出一位五品軍侯。
百年來燕國步步衰敗,特別是蘇勝登基後,不少忠心於祝氏王朝的高手紛紛隱居不出。
至於遠在海外的瀛洲島,世人對它知之甚少,無人知道她們實力如何……」
別看八個國家中最強戰力隻有七品,但這些僅限於朝堂勢力,並沒有把江湖囊括其中。
畢竟那些個實力非凡的武林高手,一個個都心高氣傲,又習慣江湖上的快意恩仇,不願為王朝所用。
她們或歸隱山林,或創立武林門派,總之不會入朝為官。
正因為江湖中人性情灑脫,她們不會無緣無故參與朝堂紛爭。
無形之中,形成了一種平衡。
臣不煥這等閨閣男兒竟能將天下形勢看得如此清楚,蘇憶桃不得不佩服,「爭取兩年之內,平定燕國內亂吧。」
「兩年?!」饒是臣不煥也被震驚到了,嘴巴微張,「這怎麽可能?」
望著角落裏紮著馬步的暮澤,蘇憶桃勾唇一笑,「你們不行,他可以。」
臣不煥沒有迴頭,而是滿臉鄭重地看向她:「此事必須徐徐圖之,最忌急功近利,否則——」
但凡臣不煥知道暮澤不是三品,而是正兒八經的九品,就不會有此顧慮了,而是直接指點江山,指哪兒打哪兒。
知道他行事謹慎,蘇憶桃也沒有小心眼怪罪,「你們造反的三大難題我已經幫忙解決了,如今不就是差一個契機嗎?」
「第一,蘇勝用來牽製徐鏡的六道輪迴之毒已解,南郡三十萬大軍完全能夠與蘇勝正麵一戰。」
「其二,祝氏遺孤已然找到,主君歸位,師出有名,復朝更是名正言順。」
「其三,民心所向,眾望所歸。這些年來,你們明裏暗裏收攏了那麽多人心,不怕無人擁戴。有我當踏腳石,再加上臣公子在京都謀劃,本宮相信,不出兩年,這燕國的朝堂上,有九成的大臣都會為你們效忠。」
臣不煥隻覺啞口無言,無處辯駁,忽然感覺她說得挺有道理的,好像是那麽迴事。
沉吟片刻,他認同了這個極近瘋狂的計劃:「殿下所言甚是,隻要不出意外,兩年之內確實做得到。」
蘇憶桃又道:「滅蘇復祝,本就是撥亂反正,既然要奪權,那就堂堂正正帶兵打入金陵城。又不是逼宮,哪有那麽多顧慮。打不贏就滾迴南郡苟幾年,來日捲土重來就是。」
好一個滅蘇復祝!當真是說得大義凜然,毫不徇私!
這可把臣不煥都聽得滿臉驚色,其他話都挺有道理的,但滅蘇復祝是認真的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