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難以全身而退
開局人族共主,怒懟太清廢人教 作者:粥糊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周山腳下,道花綻放的絢爛景象引得整個洪荒世界的關注,各路大能紛紛匯聚,氣氛一時之間變得異常緊張而又充滿期待。
“石天,你當真讓我刮目相看。”後土祖巫輕聲對身旁的空氣說道,雖然她知道水之魔神已經施展神通,將石天與外界隔絕,但她的話語中仍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驕傲和欣慰。
“小妹,這石天究竟是何來曆?如此天賦,即便是我們巫族的曆史上也未曾有過。”玄冥祖巫好奇地問道,她的眼神中閃爍著探究的光芒,對石天的身份充滿了好奇。
後土微微一笑,搖了搖頭:“石天的來曆,就連我也不清楚。但他與我巫族有緣,且心懷大義,這便足夠了。”
此時,不周山外的天空中,妖皇帝俊與東皇太一率領十大妖聖降臨,他們的到來讓原本就緊張的氣氛更加凝重。
“巫族的朋友們,我等前來,並無惡意。”妖皇帝俊麵帶微笑,聲音溫和,但眼中卻藏著不易察覺的銳利,“我們隻是對這位即將花開九品的道友感到好奇,希望能結識一番。”
後土祖巫上前一步,語氣堅定:“帝俊道友,太一道友,石天乃是我巫族之友,他的事,便是我們巫族的事。此刻他正處於關鍵時刻,任何幹擾都可能影響他的證道之路。”
東皇太一眉頭微皺,正要開口,卻被帝俊以眼神製止。帝俊輕笑一聲:“後土祖巫多慮了,我們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隻是想表達一下我們的善意。待石天道友證道成功,我們再行拜訪,如何?”
後土點了點頭,算是應允,但心中的警惕並未放鬆絲毫。
另一邊,通天教主、西方二聖、太清聖人、元始天尊也各自尋了一處位置站定,他們的目光或明或暗,皆聚焦於那朵即將完全綻放的道花之上。
“師兄,此人若能花開九品,對我等而言,或許並非福音。”元始天尊低聲對太清聖人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
太清聖人沉吟片刻,緩緩道:“師弟所言極是,但天道循環,自有其理。我等隻需靜觀其變,順應天命即可。”
正當眾聖各懷心思之時,不周山內,石天的心境卻異常平靜。他閉目凝神,仿佛與外界的一切隔絕,隻沉浸在自己的道心之中。
“水之魔神前輩,多謝您的護佑。”石天在心中默默感激,他雖然無法直接與外界交流,但能感受到水之魔神為他所做的一切。
“無需客氣,你既為楊眉弟子,便是我洪荒的一份希望。”水之魔神的聲音在他心中響起,溫柔而堅定,“隻需堅守本心,九品道花,自會水到渠成。”
隨著石天心境的愈發寧靜,道花之上的第九片花瓣開始緩緩舒展,其上的光芒愈發璀璨,仿佛蘊含著宇宙間最純粹的法則與力量。
外界,眾聖與祖巫們見狀,皆是屏息以待,就連一向淡定的鴻鈞道祖,也不由得站起身來,目光穿透虛空,試圖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此子,究竟何人?”鴻鈞心中暗自思量,他雖無法推演,但那份來自靈魂深處的震顫,讓他意識到,這位即將證道大羅的生靈,或許將會成為洪荒未來格局變化的關鍵。
就在這時,一股前所未有的氣息從不周山巔升起,那是超脫於大羅之下所有境界的力量,純淨而強大,令整個洪荒為之震顫。
“花開九品,證道大羅!”隨著一聲轟鳴,道花終於完全綻放,九片花瓣環繞中心,形成了一個完美的輪迴圖案,石天的身影在光芒中若隱若現,他的氣息,已經與天地同輝。
那一刻,無論是巫族的祖巫,還是妖族的帝俊、太一,乃至是紫霄宮的鴻鈞道祖,都不得不承認,一個新的時代,或許即將因石天而開啟。
“恭喜石天道友,證道大羅!”當道花的光芒逐漸收斂,帝俊第一個開口,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真誠,也有幾分對未來的期許。
隨後,各路大能紛紛上前,或祝賀,或試探,石天睜開眼,望著四周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多謝各位前輩、道友的見證。”石天拱手行禮,他的聲音雖輕,卻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耳中,“我石天,定不負眾望,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後土祖巫欣慰地點了點頭,她的眼神中滿是鼓勵與期待:“石天道友,你今日之成就,不僅是你個人的榮耀,更是我們洪荒世界的一份希望。未來之路漫長且艱,但我相信,你定能走得更遠。”
玄冥祖巫也上前一步,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豪爽:“石天,日後若有用得著我巫族的地方,盡管開口。我們巫族,從不是忘恩負義之輩。”
石天感激地看向玄冥,微笑著點了點頭:“多謝玄冥祖巫,石天銘記在心。”
這時,妖皇帝俊與東皇太一也走了過來,他們的態度比之前更加和善。帝俊輕笑道:“石天道友,你證道大羅,實乃洪荒之福。日後,我們妖族與巫族,或許也能因你而少些爭端,多些和平。”
東皇太一也附和道:“不錯,石天道友,你既有如此大能,還望能多多照拂洪荒眾生。我妖族,也願與你結下善緣。”
石天看向兩位妖族領袖,心中明白他們的話語中雖帶著善意,但也不乏試探之意。他淡然一笑:“帝俊道友,太一道友,石天雖不才,但也願為洪荒的和平盡一份力。隻要二位不嫌棄,我石天定當竭盡所能。”
通天教主這時也走了過來,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好奇與欣賞:“石天道友,你之天賦,實乃罕見。我截教雖不擅算計,但也願與你交好。日後若有緣,還望道友能來我截教一敘。”
石天對通天教主拱了拱手:“通天教主言重了,石天對截教早有耳聞,若有機會,定當前往拜訪。”
西方二聖中的接引聖人麵帶微笑,語氣中帶著幾分祥和:“石天道友,你證道大羅,實乃天數使然。我西方教講究緣分,今日能在此見證道友證道,實乃緣分不淺。日後若有緣,還望道友能來我西方教一遊。”
準提聖人也在一旁點頭附和:“不錯,石天道友,我西方教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石天看向西方二聖,心中對他們所傳的西方教也產生了幾分興趣:“多謝二位聖人,石天若有機會,定當前往西方教領略一番。”
太清聖人這時也走了過來,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穩重:“石天道友,你之成就,實乃洪荒之幸。我人教講究順應天命,你既已證道大羅,便是我人教也要敬你三分。日後若有需要,我人教定會鼎力相助。”
元始天尊雖然心中對石天仍有些戒備,但也知道此刻不是表達不滿的時候,他也淡淡地說道:“石天道友,你既已證道,便是我等聖人之輩。日後行事,還望能多些考量,莫要為洪荒帶來災禍。”
石天看向太清聖人和元始天尊,心中明白他們的話語中雖帶著善意,但也有著聖人的威嚴與告誡。他恭敬地行禮:“多謝二位聖人教誨,石天定當銘記於心,不敢忘懷。”
鴻鈞道祖這時也緩緩走了過來,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石天道友,你之證道,實乃天數所定。我雖為道祖,但也無法推演你之未來。隻望你能堅守本心,莫要被外界所擾,為洪荒帶來真正的和平與繁榮。”
石天看向鴻鈞道祖,心中充滿了敬畏與感激:“多謝道祖教誨,石天定當謹遵教誨,不敢有絲毫懈怠。”
隨著各路大能的紛紛祝賀與試探,石天也逐漸明白了自己證道大羅後的身份與責任。他深知自己雖已證道,但未來的路還很長,挑戰也很多。
這時,水之魔神的聲音在石天心中響起:“石天,你既已證道大羅,便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洪荒世界紛繁複雜,你需時刻保持警惕,莫要被外界所迷惑。”
石天心中一凜,他明白水之魔神的告誡並非空穴來風。他默默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下定決心,定要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隨後,眾聖與祖巫們便開始商議起洪荒未來的格局與走向。石天也參與其中,他雖剛證道大羅,但他的意見卻也讓眾聖與祖巫們刮目相看。
“我認為,洪荒世界若想真正和平與繁榮,便需各族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石天緩緩說道,“巫族與妖族之間的爭端已持續太久,若再繼續下去,隻會讓洪荒世界陷入無盡的戰亂之中。”
帝俊聞言,點了點頭:“石天道友所言極是,我妖族也願與巫族化幹戈為玉帛,共同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努力。”
後土祖巫也說道:“我巫族也願與妖族和平共處,隻望日後能少些爭端,多些理解。”
眾聖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石天所言非虛,洪荒世界的和平與繁榮確需各族共同努力。
商議過後,眾聖與祖巫們便決定各自返迴族中,將今日之議傳達給族人,共同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努力。
石天也告別了眾聖與祖巫們,他準備返迴自己的修煉之地,繼續鞏固自己的修為,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在返迴的路上,石天心中充滿了感慨。他迴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曆程,從最初的懵懂無知到現在的證道大羅,其中的艱辛與困苦隻有他自己清楚。
“水之魔神前輩,多謝您一路以來的護佑與指引。”石天在心中默默感激道,“若沒有您,我石天或許早已隕落在某處不知名的角落。”
“無需客氣,石天。”水之魔神的聲音在他心中響起,“你既為楊眉弟子,便是我洪荒的一份希望。我隻望你能堅守本心,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石天堅定地點了點頭,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他暗暗下定決心,定要不負眾望,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竭盡全力。
在返迴修煉之地的途中,石天的心境異常寧靜,但這份寧靜之下卻隱藏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規劃。他行走在雲海之上,腳下是翻騰不息的雲霧,仿佛整個洪荒世界都在他的腳下延展,既遼闊又神秘。
“水之魔神前輩,您說這洪荒之中,是否還有未被發現的秘密,或者是我尚未理解的法則?”石天在心中問道,他的聲音雖輕,卻帶著對未知的渴望。
水之魔神的聲音悠遠而深沉,如同古老海洋的低吟:“石天,洪荒之大,遠超你我想象。即便你已證道大羅,也不過是觸及了這片天地的一角。天地間尚有諸多秘境,隱藏著古老的傳承與力量,等待著有緣人去探索。至於法則,更是無窮無盡,每一種法則的深處都藏著宇宙至理,值得你用一生去領悟。”
石天聞言,眼中閃過一抹熾熱的光芒:“前輩,那我該如何尋找這些秘境,又如何更深層次地領悟法則呢?”
“一切隨緣,石天。”水之魔神緩緩道,“秘境自會出現在該出現之時,法則的領悟則需你心無旁騖,以自然之心去感受天地間的每一絲波動。記住,修行之路,急不得,更妄不得,一切順其自然,方能水到渠成。”
石天默默消化著水之魔神的教誨,心中那份急躁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淡然與堅定。他明白,真正的強者,不僅僅是力量的強大,更是心境的平和與智慧的深遠。
正當石天沉浸在思考之中時,一陣急促的破空聲打斷了他的思緒。他抬頭望去,隻見一道流光劃破天際,直奔他而來。流光漸近,顯露出一位身著青衫,麵容俊朗的青年,正是石天的好友——清風子。
“石天大哥,你可算是迴來了!”清風子一見麵便興奮地喊道,語氣中滿是激動,“你證道大羅的消息傳遍了洪荒,我可是特意從青丘趕來祝賀的!”
石天微微一笑,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清風,多謝你。能有你這樣的朋友,是我石天的幸運。”
兩人並肩而行,清風子一路上滔滔不絕地講述著石天證道後洪荒各界的反應,以及那些因他而起的種種傳聞。石天聽著,時而微笑,時而皺眉,心中對洪荒世界的複雜多變有了更深的認識。
“石天大哥,你現在可是大羅金仙了,以後有什麽打算嗎?”清風子突然問道,眼中閃爍著好奇。
石天沉吟片刻,緩緩道:“我打算先鞏固修為,然後四處遊曆,尋找那些隱藏的秘境,提升自己的同時,也看看能否為洪荒做些什麽。畢竟,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
清風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敬佩:“石天大哥,你的想法總是這麽高尚。不像我,整天就知道修煉和玩樂。不過,如果你需要幫手,盡管叫我,我清風子雖然不才,但也願意為洪荒出一份力。”
石天拍了拍清風子的肩膀,笑道:“有你在,我自然放心。好了,我們先迴我的修煉之地,好好聚一聚,然後再談未來的計劃。”
兩人加快了速度,不久便來到了石天的修煉之地——一座懸浮於雲海之上的仙島。仙島上靈氣充沛,奇花異草遍地,宛如人間仙境。
在仙島的中心,一座簡樸卻又不失雅致的小屋坐落在那裏,這便是石天的居所。兩人進屋坐下,石天取出珍藏的靈茶,與清風子品茗論道,暢談未來。
“石天大哥,你說我們去找秘境,會不會遇到什麽危險?”清風子一邊喝著茶,一邊問道。
石天輕笑一聲:“危險自然是難免的,但正因如此,修行之路才顯得更加有趣。而且,有你在身邊,我相信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們都能一起克服。”
清風子聞言,心中湧起一股使命感,他用力地點了點頭:“石天大哥,你放心,我清風子絕不是那種臨陣脫逃的人。以後,你就是我的老大,你指哪,我打哪!”
石天被清風子的話逗笑了,他搖了搖頭:“清風,我們之間是朋友,不是上下級。以後,我們並肩作戰,共同進退。”
兩人相視一笑,眼中都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與決心。他們知道,前方的路雖然充滿未知與挑戰,但隻要心中有夢,腳下有力,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就這樣,石天與清風子在仙島上度過了一段寧靜而美好的時光。之後,他們開始著手準備遊曆洪荒,尋找秘境,提升修為,同時也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洪荒世界因他們的行動而更加精彩紛呈,各族之間的爭端也因為他們的努力而逐漸減少。石天與清風子的名字,也逐漸成為了洪荒世界中傳頌的佳話,激勵著無數後來者勇往直前,追求屬於自己的道。
清風子放下茶杯,神色變得認真起來:“石天大哥,說到秘境,我聽說在洪荒的極北之地,有一片終年被冰雪覆蓋的神秘區域,名為‘幽寒絕域’。那裏據說隱藏著上古冰神的遺澤,以及未被世人發現的冰係法則奧秘。不過,那地方極為危險,即便是大羅金仙,也不敢輕易涉足。”
石天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幽寒絕域?聽起來確實是個值得探索的地方。冰係法則,我一直都很感興趣,卻未曾深入鑽研。或許,那裏就是我鞏固修為,更進一步的好去處。”
清風子見狀,連忙提醒道:“石天大哥,雖然那裏可能藏著無盡的寶藏,但危險也是實打實的。極北之地的環境惡劣至極,不僅有能夠凍結靈魂的極寒之風,還有據說已經存活了無數歲月的古老冰獸。它們的力量,即便是大羅金仙也難以小覷。”
石天點了點頭,神色凝重:“我明白,修行之路本就是逆天而行,若是一味尋求安逸,又怎能攀登武道巔峰?不過,我們此行還需做好萬全準備,不僅是對自身實力的提升,還要了解盡可能多的關於幽寒絕域的信息。”
清風子一拍大腿,興奮道:“對!我們可以先去洪荒的藏書閣,那裏收藏了無數古籍,說不定能找到關於幽寒絕域的記載。或者,我們也可以去詢問那些曾經去過極北之地的前輩,他們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有用的建議。”
石天微微一笑,對清風子的提議表示讚同:“好主意,那我們就分頭行動。你去藏書閣查找資料,我去拜訪幾位隱居的前輩,看看他們是否願意分享一些經驗。等我們都準備好了,再一起前往幽寒絕域。”
兩人商量好計劃後,便各自行動起來。石天首先來到了洪荒東部的一片幽靜山穀,這裏居住著一位昔日名震一時的劍仙——雲隱真人。雲隱真人早年曾遊曆四方,對洪荒的各處秘境都有頗深的了解。
“雲隱前輩,晚輩石天特來拜訪。”石天站在雲隱真人的洞府前,恭敬地行禮道。
洞府內傳來一陣悠長的歎息聲,隨後,雲隱真人的身影緩緩浮現。他穿著一襲樸素的灰袍,須發皆白,眼神中卻透露著一種超脫世俗的智慧。
“哦?原來是石天小友,進來吧。”雲隱真人微笑著說道,一揮手,洞府的大門便自行打開。
石天走進洞府,與雲隱真人相對而坐。寒暄幾句後,石天便直接說明了來意:“前輩,晚輩近日對極北之地的幽寒絕域頗感興趣,不知前輩是否有所了解?”
雲隱真人聞言,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緩緩道:“幽寒絕域,那可不是個簡單的地方。我年輕時也曾有過探索的念頭,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那裏不僅環境惡劣,更重要的是,隱藏著一種古老而強大的禁製,非大羅金仙以上的修為,根本無法觸及其核心秘密。而且,即便是大羅金仙,若沒有足夠的準備和機緣,也很難全身而退。”
“石天,你當真讓我刮目相看。”後土祖巫輕聲對身旁的空氣說道,雖然她知道水之魔神已經施展神通,將石天與外界隔絕,但她的話語中仍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驕傲和欣慰。
“小妹,這石天究竟是何來曆?如此天賦,即便是我們巫族的曆史上也未曾有過。”玄冥祖巫好奇地問道,她的眼神中閃爍著探究的光芒,對石天的身份充滿了好奇。
後土微微一笑,搖了搖頭:“石天的來曆,就連我也不清楚。但他與我巫族有緣,且心懷大義,這便足夠了。”
此時,不周山外的天空中,妖皇帝俊與東皇太一率領十大妖聖降臨,他們的到來讓原本就緊張的氣氛更加凝重。
“巫族的朋友們,我等前來,並無惡意。”妖皇帝俊麵帶微笑,聲音溫和,但眼中卻藏著不易察覺的銳利,“我們隻是對這位即將花開九品的道友感到好奇,希望能結識一番。”
後土祖巫上前一步,語氣堅定:“帝俊道友,太一道友,石天乃是我巫族之友,他的事,便是我們巫族的事。此刻他正處於關鍵時刻,任何幹擾都可能影響他的證道之路。”
東皇太一眉頭微皺,正要開口,卻被帝俊以眼神製止。帝俊輕笑一聲:“後土祖巫多慮了,我們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隻是想表達一下我們的善意。待石天道友證道成功,我們再行拜訪,如何?”
後土點了點頭,算是應允,但心中的警惕並未放鬆絲毫。
另一邊,通天教主、西方二聖、太清聖人、元始天尊也各自尋了一處位置站定,他們的目光或明或暗,皆聚焦於那朵即將完全綻放的道花之上。
“師兄,此人若能花開九品,對我等而言,或許並非福音。”元始天尊低聲對太清聖人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
太清聖人沉吟片刻,緩緩道:“師弟所言極是,但天道循環,自有其理。我等隻需靜觀其變,順應天命即可。”
正當眾聖各懷心思之時,不周山內,石天的心境卻異常平靜。他閉目凝神,仿佛與外界的一切隔絕,隻沉浸在自己的道心之中。
“水之魔神前輩,多謝您的護佑。”石天在心中默默感激,他雖然無法直接與外界交流,但能感受到水之魔神為他所做的一切。
“無需客氣,你既為楊眉弟子,便是我洪荒的一份希望。”水之魔神的聲音在他心中響起,溫柔而堅定,“隻需堅守本心,九品道花,自會水到渠成。”
隨著石天心境的愈發寧靜,道花之上的第九片花瓣開始緩緩舒展,其上的光芒愈發璀璨,仿佛蘊含著宇宙間最純粹的法則與力量。
外界,眾聖與祖巫們見狀,皆是屏息以待,就連一向淡定的鴻鈞道祖,也不由得站起身來,目光穿透虛空,試圖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此子,究竟何人?”鴻鈞心中暗自思量,他雖無法推演,但那份來自靈魂深處的震顫,讓他意識到,這位即將證道大羅的生靈,或許將會成為洪荒未來格局變化的關鍵。
就在這時,一股前所未有的氣息從不周山巔升起,那是超脫於大羅之下所有境界的力量,純淨而強大,令整個洪荒為之震顫。
“花開九品,證道大羅!”隨著一聲轟鳴,道花終於完全綻放,九片花瓣環繞中心,形成了一個完美的輪迴圖案,石天的身影在光芒中若隱若現,他的氣息,已經與天地同輝。
那一刻,無論是巫族的祖巫,還是妖族的帝俊、太一,乃至是紫霄宮的鴻鈞道祖,都不得不承認,一個新的時代,或許即將因石天而開啟。
“恭喜石天道友,證道大羅!”當道花的光芒逐漸收斂,帝俊第一個開口,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真誠,也有幾分對未來的期許。
隨後,各路大能紛紛上前,或祝賀,或試探,石天睜開眼,望著四周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多謝各位前輩、道友的見證。”石天拱手行禮,他的聲音雖輕,卻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耳中,“我石天,定不負眾望,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後土祖巫欣慰地點了點頭,她的眼神中滿是鼓勵與期待:“石天道友,你今日之成就,不僅是你個人的榮耀,更是我們洪荒世界的一份希望。未來之路漫長且艱,但我相信,你定能走得更遠。”
玄冥祖巫也上前一步,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豪爽:“石天,日後若有用得著我巫族的地方,盡管開口。我們巫族,從不是忘恩負義之輩。”
石天感激地看向玄冥,微笑著點了點頭:“多謝玄冥祖巫,石天銘記在心。”
這時,妖皇帝俊與東皇太一也走了過來,他們的態度比之前更加和善。帝俊輕笑道:“石天道友,你證道大羅,實乃洪荒之福。日後,我們妖族與巫族,或許也能因你而少些爭端,多些和平。”
東皇太一也附和道:“不錯,石天道友,你既有如此大能,還望能多多照拂洪荒眾生。我妖族,也願與你結下善緣。”
石天看向兩位妖族領袖,心中明白他們的話語中雖帶著善意,但也不乏試探之意。他淡然一笑:“帝俊道友,太一道友,石天雖不才,但也願為洪荒的和平盡一份力。隻要二位不嫌棄,我石天定當竭盡所能。”
通天教主這時也走了過來,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好奇與欣賞:“石天道友,你之天賦,實乃罕見。我截教雖不擅算計,但也願與你交好。日後若有緣,還望道友能來我截教一敘。”
石天對通天教主拱了拱手:“通天教主言重了,石天對截教早有耳聞,若有機會,定當前往拜訪。”
西方二聖中的接引聖人麵帶微笑,語氣中帶著幾分祥和:“石天道友,你證道大羅,實乃天數使然。我西方教講究緣分,今日能在此見證道友證道,實乃緣分不淺。日後若有緣,還望道友能來我西方教一遊。”
準提聖人也在一旁點頭附和:“不錯,石天道友,我西方教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石天看向西方二聖,心中對他們所傳的西方教也產生了幾分興趣:“多謝二位聖人,石天若有機會,定當前往西方教領略一番。”
太清聖人這時也走了過來,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穩重:“石天道友,你之成就,實乃洪荒之幸。我人教講究順應天命,你既已證道大羅,便是我人教也要敬你三分。日後若有需要,我人教定會鼎力相助。”
元始天尊雖然心中對石天仍有些戒備,但也知道此刻不是表達不滿的時候,他也淡淡地說道:“石天道友,你既已證道,便是我等聖人之輩。日後行事,還望能多些考量,莫要為洪荒帶來災禍。”
石天看向太清聖人和元始天尊,心中明白他們的話語中雖帶著善意,但也有著聖人的威嚴與告誡。他恭敬地行禮:“多謝二位聖人教誨,石天定當銘記於心,不敢忘懷。”
鴻鈞道祖這時也緩緩走了過來,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石天道友,你之證道,實乃天數所定。我雖為道祖,但也無法推演你之未來。隻望你能堅守本心,莫要被外界所擾,為洪荒帶來真正的和平與繁榮。”
石天看向鴻鈞道祖,心中充滿了敬畏與感激:“多謝道祖教誨,石天定當謹遵教誨,不敢有絲毫懈怠。”
隨著各路大能的紛紛祝賀與試探,石天也逐漸明白了自己證道大羅後的身份與責任。他深知自己雖已證道,但未來的路還很長,挑戰也很多。
這時,水之魔神的聲音在石天心中響起:“石天,你既已證道大羅,便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洪荒世界紛繁複雜,你需時刻保持警惕,莫要被外界所迷惑。”
石天心中一凜,他明白水之魔神的告誡並非空穴來風。他默默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下定決心,定要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隨後,眾聖與祖巫們便開始商議起洪荒未來的格局與走向。石天也參與其中,他雖剛證道大羅,但他的意見卻也讓眾聖與祖巫們刮目相看。
“我認為,洪荒世界若想真正和平與繁榮,便需各族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石天緩緩說道,“巫族與妖族之間的爭端已持續太久,若再繼續下去,隻會讓洪荒世界陷入無盡的戰亂之中。”
帝俊聞言,點了點頭:“石天道友所言極是,我妖族也願與巫族化幹戈為玉帛,共同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努力。”
後土祖巫也說道:“我巫族也願與妖族和平共處,隻望日後能少些爭端,多些理解。”
眾聖也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深知石天所言非虛,洪荒世界的和平與繁榮確需各族共同努力。
商議過後,眾聖與祖巫們便決定各自返迴族中,將今日之議傳達給族人,共同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努力。
石天也告別了眾聖與祖巫們,他準備返迴自己的修煉之地,繼續鞏固自己的修為,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在返迴的路上,石天心中充滿了感慨。他迴想起自己一路走來的曆程,從最初的懵懂無知到現在的證道大羅,其中的艱辛與困苦隻有他自己清楚。
“水之魔神前輩,多謝您一路以來的護佑與指引。”石天在心中默默感激道,“若沒有您,我石天或許早已隕落在某處不知名的角落。”
“無需客氣,石天。”水之魔神的聲音在他心中響起,“你既為楊眉弟子,便是我洪荒的一份希望。我隻望你能堅守本心,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石天堅定地點了點頭,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他暗暗下定決心,定要不負眾望,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竭盡全力。
在返迴修煉之地的途中,石天的心境異常寧靜,但這份寧靜之下卻隱藏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規劃。他行走在雲海之上,腳下是翻騰不息的雲霧,仿佛整個洪荒世界都在他的腳下延展,既遼闊又神秘。
“水之魔神前輩,您說這洪荒之中,是否還有未被發現的秘密,或者是我尚未理解的法則?”石天在心中問道,他的聲音雖輕,卻帶著對未知的渴望。
水之魔神的聲音悠遠而深沉,如同古老海洋的低吟:“石天,洪荒之大,遠超你我想象。即便你已證道大羅,也不過是觸及了這片天地的一角。天地間尚有諸多秘境,隱藏著古老的傳承與力量,等待著有緣人去探索。至於法則,更是無窮無盡,每一種法則的深處都藏著宇宙至理,值得你用一生去領悟。”
石天聞言,眼中閃過一抹熾熱的光芒:“前輩,那我該如何尋找這些秘境,又如何更深層次地領悟法則呢?”
“一切隨緣,石天。”水之魔神緩緩道,“秘境自會出現在該出現之時,法則的領悟則需你心無旁騖,以自然之心去感受天地間的每一絲波動。記住,修行之路,急不得,更妄不得,一切順其自然,方能水到渠成。”
石天默默消化著水之魔神的教誨,心中那份急躁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淡然與堅定。他明白,真正的強者,不僅僅是力量的強大,更是心境的平和與智慧的深遠。
正當石天沉浸在思考之中時,一陣急促的破空聲打斷了他的思緒。他抬頭望去,隻見一道流光劃破天際,直奔他而來。流光漸近,顯露出一位身著青衫,麵容俊朗的青年,正是石天的好友——清風子。
“石天大哥,你可算是迴來了!”清風子一見麵便興奮地喊道,語氣中滿是激動,“你證道大羅的消息傳遍了洪荒,我可是特意從青丘趕來祝賀的!”
石天微微一笑,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清風,多謝你。能有你這樣的朋友,是我石天的幸運。”
兩人並肩而行,清風子一路上滔滔不絕地講述著石天證道後洪荒各界的反應,以及那些因他而起的種種傳聞。石天聽著,時而微笑,時而皺眉,心中對洪荒世界的複雜多變有了更深的認識。
“石天大哥,你現在可是大羅金仙了,以後有什麽打算嗎?”清風子突然問道,眼中閃爍著好奇。
石天沉吟片刻,緩緩道:“我打算先鞏固修為,然後四處遊曆,尋找那些隱藏的秘境,提升自己的同時,也看看能否為洪荒做些什麽。畢竟,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
清風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敬佩:“石天大哥,你的想法總是這麽高尚。不像我,整天就知道修煉和玩樂。不過,如果你需要幫手,盡管叫我,我清風子雖然不才,但也願意為洪荒出一份力。”
石天拍了拍清風子的肩膀,笑道:“有你在,我自然放心。好了,我們先迴我的修煉之地,好好聚一聚,然後再談未來的計劃。”
兩人加快了速度,不久便來到了石天的修煉之地——一座懸浮於雲海之上的仙島。仙島上靈氣充沛,奇花異草遍地,宛如人間仙境。
在仙島的中心,一座簡樸卻又不失雅致的小屋坐落在那裏,這便是石天的居所。兩人進屋坐下,石天取出珍藏的靈茶,與清風子品茗論道,暢談未來。
“石天大哥,你說我們去找秘境,會不會遇到什麽危險?”清風子一邊喝著茶,一邊問道。
石天輕笑一聲:“危險自然是難免的,但正因如此,修行之路才顯得更加有趣。而且,有你在身邊,我相信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們都能一起克服。”
清風子聞言,心中湧起一股使命感,他用力地點了點頭:“石天大哥,你放心,我清風子絕不是那種臨陣脫逃的人。以後,你就是我的老大,你指哪,我打哪!”
石天被清風子的話逗笑了,他搖了搖頭:“清風,我們之間是朋友,不是上下級。以後,我們並肩作戰,共同進退。”
兩人相視一笑,眼中都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與決心。他們知道,前方的路雖然充滿未知與挑戰,但隻要心中有夢,腳下有力,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就這樣,石天與清風子在仙島上度過了一段寧靜而美好的時光。之後,他們開始著手準備遊曆洪荒,尋找秘境,提升修為,同時也為洪荒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洪荒世界因他們的行動而更加精彩紛呈,各族之間的爭端也因為他們的努力而逐漸減少。石天與清風子的名字,也逐漸成為了洪荒世界中傳頌的佳話,激勵著無數後來者勇往直前,追求屬於自己的道。
清風子放下茶杯,神色變得認真起來:“石天大哥,說到秘境,我聽說在洪荒的極北之地,有一片終年被冰雪覆蓋的神秘區域,名為‘幽寒絕域’。那裏據說隱藏著上古冰神的遺澤,以及未被世人發現的冰係法則奧秘。不過,那地方極為危險,即便是大羅金仙,也不敢輕易涉足。”
石天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幽寒絕域?聽起來確實是個值得探索的地方。冰係法則,我一直都很感興趣,卻未曾深入鑽研。或許,那裏就是我鞏固修為,更進一步的好去處。”
清風子見狀,連忙提醒道:“石天大哥,雖然那裏可能藏著無盡的寶藏,但危險也是實打實的。極北之地的環境惡劣至極,不僅有能夠凍結靈魂的極寒之風,還有據說已經存活了無數歲月的古老冰獸。它們的力量,即便是大羅金仙也難以小覷。”
石天點了點頭,神色凝重:“我明白,修行之路本就是逆天而行,若是一味尋求安逸,又怎能攀登武道巔峰?不過,我們此行還需做好萬全準備,不僅是對自身實力的提升,還要了解盡可能多的關於幽寒絕域的信息。”
清風子一拍大腿,興奮道:“對!我們可以先去洪荒的藏書閣,那裏收藏了無數古籍,說不定能找到關於幽寒絕域的記載。或者,我們也可以去詢問那些曾經去過極北之地的前輩,他們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有用的建議。”
石天微微一笑,對清風子的提議表示讚同:“好主意,那我們就分頭行動。你去藏書閣查找資料,我去拜訪幾位隱居的前輩,看看他們是否願意分享一些經驗。等我們都準備好了,再一起前往幽寒絕域。”
兩人商量好計劃後,便各自行動起來。石天首先來到了洪荒東部的一片幽靜山穀,這裏居住著一位昔日名震一時的劍仙——雲隱真人。雲隱真人早年曾遊曆四方,對洪荒的各處秘境都有頗深的了解。
“雲隱前輩,晚輩石天特來拜訪。”石天站在雲隱真人的洞府前,恭敬地行禮道。
洞府內傳來一陣悠長的歎息聲,隨後,雲隱真人的身影緩緩浮現。他穿著一襲樸素的灰袍,須發皆白,眼神中卻透露著一種超脫世俗的智慧。
“哦?原來是石天小友,進來吧。”雲隱真人微笑著說道,一揮手,洞府的大門便自行打開。
石天走進洞府,與雲隱真人相對而坐。寒暄幾句後,石天便直接說明了來意:“前輩,晚輩近日對極北之地的幽寒絕域頗感興趣,不知前輩是否有所了解?”
雲隱真人聞言,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緩緩道:“幽寒絕域,那可不是個簡單的地方。我年輕時也曾有過探索的念頭,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那裏不僅環境惡劣,更重要的是,隱藏著一種古老而強大的禁製,非大羅金仙以上的修為,根本無法觸及其核心秘密。而且,即便是大羅金仙,若沒有足夠的準備和機緣,也很難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