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決了犯人,安撫了益州使團,楊儀之事也算是告一段落,劉琮並不擔心劉璋責怪,畢竟楊儀是襄陽人,到成都不過一年多,且不說楊儀是否與劉琮積怨很深,在成都楊儀也算不上重臣。劉琮做出來的姿態夠高了,而且還有禮金。楊儀也得到了厚葬,因為他是襄陽人,所以劉琮自作主張不再運迴成都了。
倒是法正臨行前再次拜會劉琮,先前他知道劉琮對於攻伐益州信心不足,生怕劉琮坐失良機,讓曹操占了先機,便是鼓勵一番:“將軍,昔楚漢相爭,高祖,項羽不是他的對手,這是您知道的。漢高祖隻有智力勝過項羽,但是項羽雖然武力強大,最終還是被逼的在烏江自刎。況劉璋遠不及項羽之輩!
而將軍麾下有孔明、元直、士元、子初等皆有曠世之才,又兼仲業、興霸、文長等萬夫不當之勇。若將軍攻益州,正與子喬願為內應何愁益州不定?”
法正不好直說其實將軍你不會輸給劉邦,劉邦靠得智勝,如今劉琮手下謀士、武將遠勝劉璋,而且還有我法正和張鬆做內應,你何愁不勝?隻是繞開接著說道:“劉季玉生性懦弱。而將軍您英明神武,遠勝於他;劉季玉雖然同為漢室宗親,但卻欲投曹操,將軍是皇上禦弟,欽命的征南大將軍,且您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曾經拒強敵與域外,這是義勝於他……
漢室衰微劉季玉對待豪強過於寬縱,以寬濟寬,不能整飭危局,而您撥亂反正,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治勝於他;劉季玉表麵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用人卻懷疑他,所任用的隻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時表麵上簡單容易卻內心明白清楚,用人從不懷疑,隻要有才就使用他,不在乎離您遠或近,這是度量上勝過他;
劉季玉雖有子喬等人輔佐,有很多謀略,卻很少下決斷,失敗在所難免,而您有眾多智囊且計謀就實行,應變能力無限,這是謀略勝過他;劉季玉談論、讓物用來提高名譽,多數人會講話掩飾自己的缺點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誠心對待別人,不為虛榮,多數人忠誠有遠見的人都願意為您所用,這是道德上勝過他;益州治下時有人因饑餓、疾病而死,劉季玉因其事小往往忽略之,而將郡您給年幼者提供口糧,在州內廣開醫館,廣募醫官治病救人,這是仁勝於他……
益州當下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迷惑造亂,而您用道德統治下士,邪惡的事不能行使,這是您明智勝過他;劉季玉正確和錯誤都不能知道,而您認為正確就用禮招待,錯誤就用法律處罰,這是文勝於他;劉季玉過分依賴父輩基業,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處,而您用少克製多,用兵像神一樣,士兵都依靠您,敵人害怕您,這是武勝於他。
將軍在諸多方麵遠勝劉季玉,隻需等待時機,令一水軍大將奪白帝,攻江州,將軍你親率主力攻巴郡,而後水陸並進圍成都,正與張子喬遊說成都軍民出城迎接將軍,到時候益州可定矣!”
法正說的這些勝過劉璋的地方,劉琮倒是也不否認,這還得說是法正聰明。他不談自己在益州不受重用,而是對比劉璋和劉琮,古語雲,良禽擇木而棲,也是在暗示劉琮,我法正不是那種以為賣主求榮之人,而是將軍您與劉季玉的優劣是在太明顯了!
法正的十勝論餘郭嘉當年官渡之戰時鼓勵曹操有異曲同工之妙,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麵,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與孫子兵法一比的。中國兵法認為,國無智謀之士不強,君無智謀之士不立,事無智謀之士不成,兵無智謀之士不勝,孫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經典。
孫子兵法的宏觀戰略思維優異,但是具體到實踐中,卻對敵我雙方統帥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謀劃。如果僅僅從人性的把握上,十勝論是比孫子兵法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不同的是官渡之戰是看起來袁紹勢大,而且是袁紹主動挑起了中原決戰,而如今益州於荊州實力差不多,甚至荊州還要強一些。所以在法正看來,隻要劉琮夏冬決心,荊州必勝!
劉琮雖知法正有盜版和奉承之嫌,但仍舊十分高興,法正能這麽說,說明他仔細對比過荊州與益州,找出了劉琮的優勢所在,這就是為君分憂的最具體表現。同時也指出了劉琮攻伐益州可選擇的兩條路線,其中荊州的水軍相對益州具有絕對優勢,一旦奪取江州,再從陸路攻入成都就有了補給站,戰鬥便變得更加順利!
“多謝孝直兄提醒,琮這邊開始著手準備諸項事宜,孝直兄這一路也要多加小心,代我向子喬兄問好!”法正是必須要先迴成都的,一來法正的妻子都在成都;二來按照法正的說法,他還要迴成都遊說可以幫助劉琮的益州官員,以法正之才,辨別遊說一些益州官員歸順,對於將來劉琮攻取益州也會事半功倍!
劉琮一直將法正一行送出隆中,又傳令沿途諸縣務必認真接待益州使團,對外是益州使團,其實劉琮還是舍不得法正,曆史上法正進言劉備屯兵萌霞關隨後取益州,拉攏蜀中士族,進圖漢中,計斬夏侯淵,可謂屢立奇功。如果法正和張鬆正能為自己所用,對於奪取和將來治理益州都有莫大的益處。
法正人稱郭嘉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法正擅長奇謀畫策,諸葛亮也為之歎服,陳壽在撰寫《三國誌》的時候曾評其為類似於魏國的郭嘉。
而兩人的事績也出奇的相似。郭嘉死後,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的大敗,迴軍後,不禁歎道:“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法正死後,劉備於夷陵被陸遜擊敗,諸葛亮得到劉備大敗的消息也說:“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就複東行,必不傾危矣(如果法正還活著,就能製止主公,讓他不要東征;就算東征,也不會輸的這麽慘敗)。”二者有異曲同工之秒。
郭奉孝勸曹操北征烏丸,能夠勝利,是因為他對人的了解;法正大敗夏侯淵,也正是法正對人的了解。還讓人驚訝的是,《三國誌》中也都記錄了他們的缺點。郭奉孝不治行檢、法孝直濫用權力。
所以法正在劉琮心中絕非一般的謀士那麽簡單,既然史書稱其為蜀漢第一謀士,那麽劉琮自然以後未來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有這樣一個人為自己出謀劃策,在他沒有徹底歸順之前,應有的謙遜是必須的。
當然表麵文章也不能不做,善待益州使團更能夠穩住劉璋和益州文武官員。何況楊儀都死在了襄陽,所以劉琮對於益州使團的每個隨從人員都有獎賞,為的就是等他們迴到成都多替法正,替自己說好話。
送走法正的劉琮一連幾日都是心神不定,諸葛亮見狀不無感慨,隻得好言相勸:“主公,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主公與法孝直相處甚歡,然主公還有更多的要務要處理,法孝直也有他的使命,他日兵臨成都,你們二人便自然能見!”
“孔明先生,你說這張子喬與法孝直會是真心歸順我嗎?那劉季玉不會對他們不理吧?”很顯然劉琮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患得患失,諸葛亮也是感慨萬千,麵對主公,他隻是丫頭走開留下劉琮一人在那裏自言自語……
倒是法正臨行前再次拜會劉琮,先前他知道劉琮對於攻伐益州信心不足,生怕劉琮坐失良機,讓曹操占了先機,便是鼓勵一番:“將軍,昔楚漢相爭,高祖,項羽不是他的對手,這是您知道的。漢高祖隻有智力勝過項羽,但是項羽雖然武力強大,最終還是被逼的在烏江自刎。況劉璋遠不及項羽之輩!
而將軍麾下有孔明、元直、士元、子初等皆有曠世之才,又兼仲業、興霸、文長等萬夫不當之勇。若將軍攻益州,正與子喬願為內應何愁益州不定?”
法正不好直說其實將軍你不會輸給劉邦,劉邦靠得智勝,如今劉琮手下謀士、武將遠勝劉璋,而且還有我法正和張鬆做內應,你何愁不勝?隻是繞開接著說道:“劉季玉生性懦弱。而將軍您英明神武,遠勝於他;劉季玉雖然同為漢室宗親,但卻欲投曹操,將軍是皇上禦弟,欽命的征南大將軍,且您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曾經拒強敵與域外,這是義勝於他……
漢室衰微劉季玉對待豪強過於寬縱,以寬濟寬,不能整飭危局,而您撥亂反正,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治勝於他;劉季玉表麵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用人卻懷疑他,所任用的隻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時表麵上簡單容易卻內心明白清楚,用人從不懷疑,隻要有才就使用他,不在乎離您遠或近,這是度量上勝過他;
劉季玉雖有子喬等人輔佐,有很多謀略,卻很少下決斷,失敗在所難免,而您有眾多智囊且計謀就實行,應變能力無限,這是謀略勝過他;劉季玉談論、讓物用來提高名譽,多數人會講話掩飾自己的缺點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誠心對待別人,不為虛榮,多數人忠誠有遠見的人都願意為您所用,這是道德上勝過他;益州治下時有人因饑餓、疾病而死,劉季玉因其事小往往忽略之,而將郡您給年幼者提供口糧,在州內廣開醫館,廣募醫官治病救人,這是仁勝於他……
益州當下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迷惑造亂,而您用道德統治下士,邪惡的事不能行使,這是您明智勝過他;劉季玉正確和錯誤都不能知道,而您認為正確就用禮招待,錯誤就用法律處罰,這是文勝於他;劉季玉過分依賴父輩基業,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處,而您用少克製多,用兵像神一樣,士兵都依靠您,敵人害怕您,這是武勝於他。
將軍在諸多方麵遠勝劉季玉,隻需等待時機,令一水軍大將奪白帝,攻江州,將軍你親率主力攻巴郡,而後水陸並進圍成都,正與張子喬遊說成都軍民出城迎接將軍,到時候益州可定矣!”
法正說的這些勝過劉璋的地方,劉琮倒是也不否認,這還得說是法正聰明。他不談自己在益州不受重用,而是對比劉璋和劉琮,古語雲,良禽擇木而棲,也是在暗示劉琮,我法正不是那種以為賣主求榮之人,而是將軍您與劉季玉的優劣是在太明顯了!
法正的十勝論餘郭嘉當年官渡之戰時鼓勵曹操有異曲同工之妙,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麵,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與孫子兵法一比的。中國兵法認為,國無智謀之士不強,君無智謀之士不立,事無智謀之士不成,兵無智謀之士不勝,孫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經典。
孫子兵法的宏觀戰略思維優異,但是具體到實踐中,卻對敵我雙方統帥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謀劃。如果僅僅從人性的把握上,十勝論是比孫子兵法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不同的是官渡之戰是看起來袁紹勢大,而且是袁紹主動挑起了中原決戰,而如今益州於荊州實力差不多,甚至荊州還要強一些。所以在法正看來,隻要劉琮夏冬決心,荊州必勝!
劉琮雖知法正有盜版和奉承之嫌,但仍舊十分高興,法正能這麽說,說明他仔細對比過荊州與益州,找出了劉琮的優勢所在,這就是為君分憂的最具體表現。同時也指出了劉琮攻伐益州可選擇的兩條路線,其中荊州的水軍相對益州具有絕對優勢,一旦奪取江州,再從陸路攻入成都就有了補給站,戰鬥便變得更加順利!
“多謝孝直兄提醒,琮這邊開始著手準備諸項事宜,孝直兄這一路也要多加小心,代我向子喬兄問好!”法正是必須要先迴成都的,一來法正的妻子都在成都;二來按照法正的說法,他還要迴成都遊說可以幫助劉琮的益州官員,以法正之才,辨別遊說一些益州官員歸順,對於將來劉琮攻取益州也會事半功倍!
劉琮一直將法正一行送出隆中,又傳令沿途諸縣務必認真接待益州使團,對外是益州使團,其實劉琮還是舍不得法正,曆史上法正進言劉備屯兵萌霞關隨後取益州,拉攏蜀中士族,進圖漢中,計斬夏侯淵,可謂屢立奇功。如果法正和張鬆正能為自己所用,對於奪取和將來治理益州都有莫大的益處。
法正人稱郭嘉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法正擅長奇謀畫策,諸葛亮也為之歎服,陳壽在撰寫《三國誌》的時候曾評其為類似於魏國的郭嘉。
而兩人的事績也出奇的相似。郭嘉死後,曹操在赤壁被孫劉聯軍打的大敗,迴軍後,不禁歎道:“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法正死後,劉備於夷陵被陸遜擊敗,諸葛亮得到劉備大敗的消息也說:“法孝直若在,則能製主上,令不東行;就複東行,必不傾危矣(如果法正還活著,就能製止主公,讓他不要東征;就算東征,也不會輸的這麽慘敗)。”二者有異曲同工之秒。
郭奉孝勸曹操北征烏丸,能夠勝利,是因為他對人的了解;法正大敗夏侯淵,也正是法正對人的了解。還讓人驚訝的是,《三國誌》中也都記錄了他們的缺點。郭奉孝不治行檢、法孝直濫用權力。
所以法正在劉琮心中絕非一般的謀士那麽簡單,既然史書稱其為蜀漢第一謀士,那麽劉琮自然以後未來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有這樣一個人為自己出謀劃策,在他沒有徹底歸順之前,應有的謙遜是必須的。
當然表麵文章也不能不做,善待益州使團更能夠穩住劉璋和益州文武官員。何況楊儀都死在了襄陽,所以劉琮對於益州使團的每個隨從人員都有獎賞,為的就是等他們迴到成都多替法正,替自己說好話。
送走法正的劉琮一連幾日都是心神不定,諸葛亮見狀不無感慨,隻得好言相勸:“主公,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主公與法孝直相處甚歡,然主公還有更多的要務要處理,法孝直也有他的使命,他日兵臨成都,你們二人便自然能見!”
“孔明先生,你說這張子喬與法孝直會是真心歸順我嗎?那劉季玉不會對他們不理吧?”很顯然劉琮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患得患失,諸葛亮也是感慨萬千,麵對主公,他隻是丫頭走開留下劉琮一人在那裏自言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