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也是時候添些新鮮血液了
夫君別動:農門醜妻種田忙 作者:柳三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威嚴的金鑾殿裏,殷止戈翻了翻今天呈上來的折子。
見沒有什麽緊急的大事,他看了一眼小德子,後者會意,往前站了一步,扯著嗓子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過了一會,隊伍裏就走出來一個留著胡子的老臣,看官服是四品的史官。
他垂著眼睛,朗聲。
“啟稟陛下,近日城中無故傳起了一首童謠,百姓口口相傳,如今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殷止戈撐著腦袋看他,“不知胡大人所說童謠為何?”
突然流傳起來的童謠基本都是些捕風捉影的事。
而且也都是被有心人故意傳播的,這群老狐狸在這金殿待久了會不知道?
他心裏冷笑了一聲,等著那位胡大人的話。
胡大人眼皮子顫了一下,“陛下,那首童謠所言不堪,恐侮了您的耳朵。”
殷止戈哦了一聲,他伸手拿過一旁單獨放著的折子,打開看了一眼,笑了起來。
他漫不經心的念了幾句出來,那位胡大人臉色瞬間就變了。
殷止戈點了點頭,“這便是胡大人口中的滿京人盡皆知的童謠麽,作的不錯。”
“陛下!這首童謠為何流傳,一定是有原因的,莫不是賊人作祟辱沒聖上聲譽和天家的顏麵!”
胡大人疾言厲色的說著,殷止戈眼裏的笑意慢慢消失不見,他抬手就將那份折子砸向了胡大人。
“朕不知,中宮之事何時輪到你一介史官來指議了。”
這一頂天大的帽子扣下來,嚇得胡大人腿一軟就跪了下去,“陛下息怒。”
其他站著的朝臣也不敢繼續站著,除了武官,剩下的唿唿啦啦全跪了下去,“陛下息怒。”
殷止戈往後靠在軟枕上,看著底下跪了一片的人,笑了一聲。
“好啊,你們此刻倒是團結一心了,不知何時起,這金鑾殿成了各位大人的一言堂了。
那是不是朕要把這個位子讓給你們來坐坐啊。”
跪著的文臣抬起來的頭又磕了下去,“陛下息怒。”
殷止戈嗤了一聲,“把今年科考中了的名單拿來。”
這句話可謂是一聲驚雷落在了人群裏,可殷止戈才沒有功夫去關心這群老狐狸怎麽想。
“各位大人待久了金鑾殿,也是時候添些新鮮血液了。”
文管裏唯一沒跪的老丞相耷拉著眼皮子,聽到殷止戈這麽說也毫無反應。
“今年三甲皆是京中子弟,享受慣了富貴怎麽行,都派遠些,呆夠了三年有所建樹時再迴來吧。”
三甲中的狀元是丞相家的小公子,有人偷偷看了一眼老丞相的臉色,見他神色如常,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是,聖上所言極是,享受慣了富貴又如何識的百姓苦,是要讓他們好好鍛煉一番才能真正成才。”
老丞相出言附和,那群跪著的文官心裏突然沒了底,連丞相都這樣說了,那他們這群小兵可就危險了。
殷止戈挑了挑眉,繼續看著手裏的名單,“元聞?
此人倒是作的一手好文章,心中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不錯,過幾日便讓他入京吧。”
然後又點了其他幾個寒門學子,就結束了,這群老狐狸今天徹底點起了殷止戈的火氣。
豪門世家壟斷官權,這樣下去隻會一家獨大,他不同意,也不會讓這種情況繼續發酵下去。
那些文官也不敢說什麽,老丞相和新皇都站在同一條線上了,他們再說那就是不知死活的要往刀口上撞。
下朝之後,入宮覲見和遠派的聖旨便送了出去,遠派的人家,除了丞相府之外,剩下的都哭做了一團。
遠派千裏之外,這山高路遠的萬一路上出點什麽事怎麽辦?
可是就算他們再不情願也得去,聖旨已經送到了,不去就是抗旨不尊,那後果隻會是更加嚴重。
至於入宮覲見的聖旨,第一個點到名字的是元聞,他家在離京城百裏之外的一處山村中。
接到聖旨的時候,幾乎是全村人都出來了。
“元公子前途無量。”
送聖旨的公公是小德子身邊跟著伺候的人。
見元聞家家徒四壁,頓時心生感慨,他笑著說了一句,讓元聞激動的臉都紅了。
他們送完聖旨沒有久留便走了,約定第二日一早就在縣城門口等他一起出發。
今晚讓他們高興一下,元家小子得了皇帝賞識,送了聖旨來傳他進宮,這便是前途無量的大喜事。
村子裏的人紛紛前來道喜,元娘甚至殺了下蛋的老母雞慶祝。
元爹去賒了二兩水酒,那雜貨鋪的老板聽聞這樣的喜事,硬是不記賬送了他。
晚上,家裏點了一直舍不得點的油燈,元爹喝了兩口酒,眼裏泛著光,他看著元聞久久無言。
“爹,兒子一定會努力,讓老元家光宗耀祖的!”
元聞因為高興,也跟著喝了一口酒,酒意微微上了頭,他跪在地上給元家二老磕了個頭。
“聞兒這樣努力,老天爺開了眼一定看得見的。”
元娘抹去眼角的淚,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著飯。
第二天一大早,元聞慌忙跑到縣城門口,昨晚喝了兩口酒,今早醒來的時候差點誤了時辰。
傳旨公公見他急匆匆跑來,笑著打趣,“元公子莫不是太高興,所以喝了點酒。”
元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衝那位公公拱手作揖賠了個不是。
“昨夜家父家母都高興,所以這才……”
“不妨事,”公公擺了擺手,“咱家這也是剛到不久,既然人都到齊了,那我們便啟程吧。”
元聞第一次坐馬車,整個人都顯得有些局促,公公隻當是沒看見,路上同他說了些旁的話分散他的緊張。
百裏路他們走了好幾天這才看到了城門,元聞掀開車簾,看著那座高大威嚴的城池,心中充滿了向往。
雖然這不是他第一次進京,但這次的意義非比尋常。
他摸了摸懷裏一直貼身放著的聖旨,眼裏充滿了堅定。
其他幾位得到傳見的書生也陸續進了宮,到了皇城門外,元聞跟著公公下了車步行前往,路上也遇上了那幾位。
幾人點了點頭示意,心中充滿了忐忑和緊張。
見沒有什麽緊急的大事,他看了一眼小德子,後者會意,往前站了一步,扯著嗓子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過了一會,隊伍裏就走出來一個留著胡子的老臣,看官服是四品的史官。
他垂著眼睛,朗聲。
“啟稟陛下,近日城中無故傳起了一首童謠,百姓口口相傳,如今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殷止戈撐著腦袋看他,“不知胡大人所說童謠為何?”
突然流傳起來的童謠基本都是些捕風捉影的事。
而且也都是被有心人故意傳播的,這群老狐狸在這金殿待久了會不知道?
他心裏冷笑了一聲,等著那位胡大人的話。
胡大人眼皮子顫了一下,“陛下,那首童謠所言不堪,恐侮了您的耳朵。”
殷止戈哦了一聲,他伸手拿過一旁單獨放著的折子,打開看了一眼,笑了起來。
他漫不經心的念了幾句出來,那位胡大人臉色瞬間就變了。
殷止戈點了點頭,“這便是胡大人口中的滿京人盡皆知的童謠麽,作的不錯。”
“陛下!這首童謠為何流傳,一定是有原因的,莫不是賊人作祟辱沒聖上聲譽和天家的顏麵!”
胡大人疾言厲色的說著,殷止戈眼裏的笑意慢慢消失不見,他抬手就將那份折子砸向了胡大人。
“朕不知,中宮之事何時輪到你一介史官來指議了。”
這一頂天大的帽子扣下來,嚇得胡大人腿一軟就跪了下去,“陛下息怒。”
其他站著的朝臣也不敢繼續站著,除了武官,剩下的唿唿啦啦全跪了下去,“陛下息怒。”
殷止戈往後靠在軟枕上,看著底下跪了一片的人,笑了一聲。
“好啊,你們此刻倒是團結一心了,不知何時起,這金鑾殿成了各位大人的一言堂了。
那是不是朕要把這個位子讓給你們來坐坐啊。”
跪著的文臣抬起來的頭又磕了下去,“陛下息怒。”
殷止戈嗤了一聲,“把今年科考中了的名單拿來。”
這句話可謂是一聲驚雷落在了人群裏,可殷止戈才沒有功夫去關心這群老狐狸怎麽想。
“各位大人待久了金鑾殿,也是時候添些新鮮血液了。”
文管裏唯一沒跪的老丞相耷拉著眼皮子,聽到殷止戈這麽說也毫無反應。
“今年三甲皆是京中子弟,享受慣了富貴怎麽行,都派遠些,呆夠了三年有所建樹時再迴來吧。”
三甲中的狀元是丞相家的小公子,有人偷偷看了一眼老丞相的臉色,見他神色如常,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是,聖上所言極是,享受慣了富貴又如何識的百姓苦,是要讓他們好好鍛煉一番才能真正成才。”
老丞相出言附和,那群跪著的文官心裏突然沒了底,連丞相都這樣說了,那他們這群小兵可就危險了。
殷止戈挑了挑眉,繼續看著手裏的名單,“元聞?
此人倒是作的一手好文章,心中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不錯,過幾日便讓他入京吧。”
然後又點了其他幾個寒門學子,就結束了,這群老狐狸今天徹底點起了殷止戈的火氣。
豪門世家壟斷官權,這樣下去隻會一家獨大,他不同意,也不會讓這種情況繼續發酵下去。
那些文官也不敢說什麽,老丞相和新皇都站在同一條線上了,他們再說那就是不知死活的要往刀口上撞。
下朝之後,入宮覲見和遠派的聖旨便送了出去,遠派的人家,除了丞相府之外,剩下的都哭做了一團。
遠派千裏之外,這山高路遠的萬一路上出點什麽事怎麽辦?
可是就算他們再不情願也得去,聖旨已經送到了,不去就是抗旨不尊,那後果隻會是更加嚴重。
至於入宮覲見的聖旨,第一個點到名字的是元聞,他家在離京城百裏之外的一處山村中。
接到聖旨的時候,幾乎是全村人都出來了。
“元公子前途無量。”
送聖旨的公公是小德子身邊跟著伺候的人。
見元聞家家徒四壁,頓時心生感慨,他笑著說了一句,讓元聞激動的臉都紅了。
他們送完聖旨沒有久留便走了,約定第二日一早就在縣城門口等他一起出發。
今晚讓他們高興一下,元家小子得了皇帝賞識,送了聖旨來傳他進宮,這便是前途無量的大喜事。
村子裏的人紛紛前來道喜,元娘甚至殺了下蛋的老母雞慶祝。
元爹去賒了二兩水酒,那雜貨鋪的老板聽聞這樣的喜事,硬是不記賬送了他。
晚上,家裏點了一直舍不得點的油燈,元爹喝了兩口酒,眼裏泛著光,他看著元聞久久無言。
“爹,兒子一定會努力,讓老元家光宗耀祖的!”
元聞因為高興,也跟著喝了一口酒,酒意微微上了頭,他跪在地上給元家二老磕了個頭。
“聞兒這樣努力,老天爺開了眼一定看得見的。”
元娘抹去眼角的淚,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著飯。
第二天一大早,元聞慌忙跑到縣城門口,昨晚喝了兩口酒,今早醒來的時候差點誤了時辰。
傳旨公公見他急匆匆跑來,笑著打趣,“元公子莫不是太高興,所以喝了點酒。”
元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衝那位公公拱手作揖賠了個不是。
“昨夜家父家母都高興,所以這才……”
“不妨事,”公公擺了擺手,“咱家這也是剛到不久,既然人都到齊了,那我們便啟程吧。”
元聞第一次坐馬車,整個人都顯得有些局促,公公隻當是沒看見,路上同他說了些旁的話分散他的緊張。
百裏路他們走了好幾天這才看到了城門,元聞掀開車簾,看著那座高大威嚴的城池,心中充滿了向往。
雖然這不是他第一次進京,但這次的意義非比尋常。
他摸了摸懷裏一直貼身放著的聖旨,眼裏充滿了堅定。
其他幾位得到傳見的書生也陸續進了宮,到了皇城門外,元聞跟著公公下了車步行前往,路上也遇上了那幾位。
幾人點了點頭示意,心中充滿了忐忑和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