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移居計劃
夫君別動:農門醜妻種田忙 作者:柳三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邊疆移居計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順利,甚至可以說是艱難得很。
將本地居民移居到京城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情節,年紀小的還好說,主要是在邊疆生活了很多年的老人。
他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裏,這裏就是他們的根,他們是這片土地上頑強生長的植物。
一旦脫離,不管他們今後過的好不好,總歸是覺得心中有根刺
老人都已經適應了這裏的生活,而且去京城需要長途跋涉,大部分人都不願意走動。
哪怕這邊疆戰亂紛多,他們還是不願意離開。
不過也有不少人想清楚了,大部分也都是一些年輕人,知道這是為了他們好。
這裏常年戰亂,寸草不生,戰士的鮮血遍布大地。
根本就不是適合居住的地方,如果他們執意留在這裏,不會生活的好的。
哪怕皇後為他們引進紅薯,可外頭的和平日子是他們一直所奢望的。
更別說很多人從出生到現在就沒離開過這裏,他們早就想看看外麵的廣闊世界了。
但即使是大多人都已經接受,還是有人不同意這個計劃。
“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這就是我們不能離開的家鄉,是我們的根,你們讓我們離開自己的根,我們還怎麽活?”
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大娘道。
大娘的兒子皺著眉頭,不停的勸說著。
“娘,我們之後還是要生活的,邊疆淒苦。
我們不如離開,而且聽說京城那裏很是繁華,車水馬龍,沒有戰爭。
如果我們去了那裏,日子一定會比現在好的多。”
大娘皺著眉頭,還是有些猶豫。
讓一個人果斷的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確實是有些艱難。
旁邊的反對派聽不下去了,冷笑道:“離開?我們能去哪裏?
除了這裏,我們到哪裏都是外地人,是要被欺負的。”
“就是,如果我們走了,那我們的祖先怎麽辦,他們都埋葬在這裏,讓我們棄之不顧嗎?”
大娘的兒子皺眉,怒火中燒,語氣也不怎麽好了。
“那也比天天戰亂好,說不定哪天一出門就再也迴不來了。”
兩人這麽你來我去的,說著說著就**味四起,動起手來。
本來兩方人馬就因為意見不合而吵的不可開交。
如今又有這兩個人帶頭打架,紛紛擼起袖子加入了這戰鬥。
要看就要愈演愈烈,邊疆的官員連忙派人製止了,才沒有讓這件事愈演愈惡劣。
隻是此事鬧得大,很快也就傳到了殷止戈那裏。
殷止戈還在禦書房批閱奏折,一聽到這消息頓時氣的把眼前的奏折一摔。
雖然早就料到了這件事情不會順利,但也沒想到邊疆人竟然自己先起了內訌。
“邊疆那些官員都是幹什麽吃的,這點事情都處理不好。
顏王呢?他就沒有管?”
一旁的下人見皇上火氣大的很,趕忙跟著開口。
“百姓之間的內訌,官員和王爺都不敢插手,如果貿然的插手,恐怕事情更加不好收場。”
殷止戈沉了沉臉色,這話也有一定的道理,隻是這種情況下還是果斷些比較好。
“立馬通知顏王,盡快將這件事情處理好,不然,讓他自己來領罰!”
“以他在邊疆的威信,這點小事朕相信他可以做好。”
殷止戈的話送到邊疆的時候,邊疆的官員麵麵相覷,生怕自己沒有做好惹來殺頭之罪。
顏王更是哭笑不得,這個殷止戈,還真下死命令了。
但是沒辦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顏王隻好硬著頭皮上。
他將邊疆的百姓召集起來,隻見顏王站在高台上,俯視著下麵的百姓。
這些百姓都是飽受戰亂之苦,不如京城的人精神,但是卻樸實。
顏王想了想,清了清嗓子後擲地有聲的開口。
“前幾日之事,我都已經知道了,不僅僅是我知道了,京城的皇上也知道了。”
百姓鴉雀無聲,以為顏王是要罰他們。
“你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這裏的條件如何。
貧瘠,戰亂,你們很多人都在這裏生活了大半輩子。
可是你們想一想,你們還有一大堆的子孫後代,他們難道也要像你們這樣受苦嗎?”
下麵的百姓沒說話,靜靜的看著顏王。
“皇上的邊疆移居計劃,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你們不再受苦。”
顏王頓了頓,歎了口氣,“你們是他的子民,皇上愛民如子,如何會眼睜睜的看著你們受這樣的苦!”
百姓裏突然傳出一個聲音道:“當今皇上,真的像您說的那樣好?”
“就是就是,我們都沒見過他,什麽都不知道。”有人附和。
“那是自然,皇上如今正是壯年,勤政愛民,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明君啊!”
顏王在這裏呆了許久,很有威信,既然他都這麽說了,不少百姓也都跟著點了點頭。
有了顏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再加上他的保證,邊疆百姓都同意了遷徙。
就這樣,邊疆移居計劃正式開始實施了。
邊疆人往京城趕,路途遙遠,但是一路上有官兵護送,大事小事都有人處理,遷徙的也還算快。
而殷止戈知道邊疆人同意之後也很是高興。
“這顏王還是有點能力的。”殷止戈讚許的點點頭,隨即又看向小德子。
小德子立馬站了出來,“皇上,有何吩咐?”
“告訴顏王,讓他們去之前我準備好的地方落腳。”
他早已經為邊疆人準備好了讓他們重新開始生活的空地,他也著手命人建造了不少房屋,不會擔心不夠住。
京城這裏發達得很,他們不止隻能用種地來維持生活。
殷止戈將新的鎮子喚做邊疆鎮,既表示這裏生活的都是曾經在邊疆的人。
又表示為他們留了一個念想,畢竟是曾經自己的家鄉,不是那麽好割舍的。
邊疆鎮在京城城外,距離不是很近,但也說不上遠,騎個小毛驢就可以來迴一遍。
但是,因為邊疆人剛剛到這裏,人生地不熟,很少走動,所以也和京城土生土長的老百姓們很少有接觸。
將本地居民移居到京城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情節,年紀小的還好說,主要是在邊疆生活了很多年的老人。
他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裏,這裏就是他們的根,他們是這片土地上頑強生長的植物。
一旦脫離,不管他們今後過的好不好,總歸是覺得心中有根刺
老人都已經適應了這裏的生活,而且去京城需要長途跋涉,大部分人都不願意走動。
哪怕這邊疆戰亂紛多,他們還是不願意離開。
不過也有不少人想清楚了,大部分也都是一些年輕人,知道這是為了他們好。
這裏常年戰亂,寸草不生,戰士的鮮血遍布大地。
根本就不是適合居住的地方,如果他們執意留在這裏,不會生活的好的。
哪怕皇後為他們引進紅薯,可外頭的和平日子是他們一直所奢望的。
更別說很多人從出生到現在就沒離開過這裏,他們早就想看看外麵的廣闊世界了。
但即使是大多人都已經接受,還是有人不同意這個計劃。
“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這就是我們不能離開的家鄉,是我們的根,你們讓我們離開自己的根,我們還怎麽活?”
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大娘道。
大娘的兒子皺著眉頭,不停的勸說著。
“娘,我們之後還是要生活的,邊疆淒苦。
我們不如離開,而且聽說京城那裏很是繁華,車水馬龍,沒有戰爭。
如果我們去了那裏,日子一定會比現在好的多。”
大娘皺著眉頭,還是有些猶豫。
讓一個人果斷的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確實是有些艱難。
旁邊的反對派聽不下去了,冷笑道:“離開?我們能去哪裏?
除了這裏,我們到哪裏都是外地人,是要被欺負的。”
“就是,如果我們走了,那我們的祖先怎麽辦,他們都埋葬在這裏,讓我們棄之不顧嗎?”
大娘的兒子皺眉,怒火中燒,語氣也不怎麽好了。
“那也比天天戰亂好,說不定哪天一出門就再也迴不來了。”
兩人這麽你來我去的,說著說著就**味四起,動起手來。
本來兩方人馬就因為意見不合而吵的不可開交。
如今又有這兩個人帶頭打架,紛紛擼起袖子加入了這戰鬥。
要看就要愈演愈烈,邊疆的官員連忙派人製止了,才沒有讓這件事愈演愈惡劣。
隻是此事鬧得大,很快也就傳到了殷止戈那裏。
殷止戈還在禦書房批閱奏折,一聽到這消息頓時氣的把眼前的奏折一摔。
雖然早就料到了這件事情不會順利,但也沒想到邊疆人竟然自己先起了內訌。
“邊疆那些官員都是幹什麽吃的,這點事情都處理不好。
顏王呢?他就沒有管?”
一旁的下人見皇上火氣大的很,趕忙跟著開口。
“百姓之間的內訌,官員和王爺都不敢插手,如果貿然的插手,恐怕事情更加不好收場。”
殷止戈沉了沉臉色,這話也有一定的道理,隻是這種情況下還是果斷些比較好。
“立馬通知顏王,盡快將這件事情處理好,不然,讓他自己來領罰!”
“以他在邊疆的威信,這點小事朕相信他可以做好。”
殷止戈的話送到邊疆的時候,邊疆的官員麵麵相覷,生怕自己沒有做好惹來殺頭之罪。
顏王更是哭笑不得,這個殷止戈,還真下死命令了。
但是沒辦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顏王隻好硬著頭皮上。
他將邊疆的百姓召集起來,隻見顏王站在高台上,俯視著下麵的百姓。
這些百姓都是飽受戰亂之苦,不如京城的人精神,但是卻樸實。
顏王想了想,清了清嗓子後擲地有聲的開口。
“前幾日之事,我都已經知道了,不僅僅是我知道了,京城的皇上也知道了。”
百姓鴉雀無聲,以為顏王是要罰他們。
“你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這裏的條件如何。
貧瘠,戰亂,你們很多人都在這裏生活了大半輩子。
可是你們想一想,你們還有一大堆的子孫後代,他們難道也要像你們這樣受苦嗎?”
下麵的百姓沒說話,靜靜的看著顏王。
“皇上的邊疆移居計劃,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你們不再受苦。”
顏王頓了頓,歎了口氣,“你們是他的子民,皇上愛民如子,如何會眼睜睜的看著你們受這樣的苦!”
百姓裏突然傳出一個聲音道:“當今皇上,真的像您說的那樣好?”
“就是就是,我們都沒見過他,什麽都不知道。”有人附和。
“那是自然,皇上如今正是壯年,勤政愛民,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的明君啊!”
顏王在這裏呆了許久,很有威信,既然他都這麽說了,不少百姓也都跟著點了點頭。
有了顏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再加上他的保證,邊疆百姓都同意了遷徙。
就這樣,邊疆移居計劃正式開始實施了。
邊疆人往京城趕,路途遙遠,但是一路上有官兵護送,大事小事都有人處理,遷徙的也還算快。
而殷止戈知道邊疆人同意之後也很是高興。
“這顏王還是有點能力的。”殷止戈讚許的點點頭,隨即又看向小德子。
小德子立馬站了出來,“皇上,有何吩咐?”
“告訴顏王,讓他們去之前我準備好的地方落腳。”
他早已經為邊疆人準備好了讓他們重新開始生活的空地,他也著手命人建造了不少房屋,不會擔心不夠住。
京城這裏發達得很,他們不止隻能用種地來維持生活。
殷止戈將新的鎮子喚做邊疆鎮,既表示這裏生活的都是曾經在邊疆的人。
又表示為他們留了一個念想,畢竟是曾經自己的家鄉,不是那麽好割舍的。
邊疆鎮在京城城外,距離不是很近,但也說不上遠,騎個小毛驢就可以來迴一遍。
但是,因為邊疆人剛剛到這裏,人生地不熟,很少走動,所以也和京城土生土長的老百姓們很少有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