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燈籠節
夫君別動:農門醜妻種田忙 作者:柳三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是一日清晨,青川王便早早地過來,殷勤而熱切。
昔日酒鬼模樣讓你個人覺得如夢一場。
日日跪,一日複一日,可不就是一副‘‘絕世好丈夫’’的模樣。
而這模樣落入青川王妃眼裏,卻是隻覺煩悶和諷刺。
她竟不知,日日同床共枕,相伴多年的夫君,有朝一日,也會裝作一副癡心人模樣,來哄騙百姓。
騙的,終究是自己罷了。
看著那緊閉的大門,不用想。
青川王妃也能想象到,她服侍了多年的丈夫,現在是怎樣一副惡心的嘴臉。
府外的青川王跪了多日,見這女人不識抬舉,心中早已不耐至極。
可偏偏六皇子威脅的話還在耳邊迴蕩。
早已酸軟的腿此刻也是感覺不到初時的難耐了,他咬咬牙,看著緊閉的府門,心中有一抹屈辱感劃過。
想他堂堂青川王,多少人對他阿諛奉承,何時落得如此境地?
錦袍加身,無人看見他顫抖的雙腿。
他又朝門內大喊,喚著青川王妃的閨名,眉宇間帶著些可憐兮兮。
“王妃,別鬧了,是本王的過,這些日子,委屈你了。跟本王迴家,好不好?”
語氣間的小心翼翼,讓人認為一切都是青川王妃一個人無理取鬧罷了。
人群中有人歎惋這青川王妃的無理取鬧,有人心疼跪了許久的青川王。
更有人已經開始罵青川王妃的不守婦道。
青川王妃輕笑,隻是覺得想吐。
想到那副惡心又可憐兮兮的麵孔,她看了那麽多年,忍了那麽多年,被逼如此,他竟然還是不肯放過。
青川王妃苦笑連連,終究是逃不過。
片刻,又黛眉微蹙,愁緒輾轉其中,看著脫門而出的團子,頓時頭疼不已,眉間愁緒不減反增。
一抹黛色身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快地向門外奔去。
打開門,映入團子麵前的,便是青川王跪得幾欲暈眩的模樣。
“爹爹!”
稚嫩而清脆的聲音傳入了青川王耳中,令他一愣。
隨即擠出一抹慈愛的笑容抬眸看向團子,唇角微勾。
王妃啊王妃,你怎麽就未將我……們的孩子管好呢?
雖是這般想,但昔日康健的臉似乎老了十歲,又垂了垂眸。
眸中劃過一抹哀戚,不經意間流露出幾分悵然,動了動唇,最後又幽幽一歎。
似乎百般話語想言卻不能言,皆轉為一歎息。
團子看著,心中一揪,小跑至他麵前問他怎麽了,畢竟是親生父子,對於父親,他是敬重的。
青川王看看他,眼中似乎有無盡的慈愛與嗬護,以及……
那五分的懇求。
蠱惑的話語從那片薄唇中吐出:“團子乖,幫爹爹勸勸你娘親,好不好?”那眼中閃爍的一絲期待,刺了團子的心。
“團子是個好孩子,你娘親和爹爹鬧別扭了,不願意見爹爹,可爹爹想娘親啊!”
“團子一定不願意看見爹爹和娘親分別對不對?”
團子聽著,鄭重地點點頭,轉身看向青川王妃,至身側,拉著青川王妃的衣袖,搖啊搖。
“娘親,爹爹已經認錯了,娘親原諒他好不好?”
青川王妃沉默了,摸著團子的頭,將他拉至自己的懷中。
感受著懷中的溫暖,許久,才道:“這是爹爹和娘親的事,團子不要介入好不好?乖,等會娘親陪你玩。”
小小的團子聽這話,又看了看門外跪著的爹爹,掙脫了王妃,奔向青川王。
學著他的姿勢,有模有樣地跪著,眼中懵懂而堅定。
“若一日不一家團聚,兒子便同爹爹一起跪著,跪到娘親願意迴家為止。”
雙方僵持不下時,鍾小舒聽說此事連忙趕來,看見此景此景,當即明白了如今的情況。
眉心微蹙,一雙美目裏滿是不屑。
“當初打王妃之時,沒見你如此殷勤地過來道歉,本太子妃可不信,一個人,特別是像您這樣的人,能如此快地改頭換麵。”
“身為皇家人,你如今在這跪著,膝蓋下壓著的,不隻是你自己的尊嚴,以及皇家人的臉,也被你壓在膝蓋下,壓得粉碎。”
“青川王殿下,請給你自己一個台階下,迴吧,你的青川王府,不再是王妃的歸宿了。”
青川王冷笑一聲,一把拽起團子,執起他的手。
“他是我和她的孩子,身體裏留著我的血脈,我接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迴家,有何不可?”
“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其中道理在場所有人都懂,還請太子妃別來摻和,這是本王的家事。”
他緊接著道,語氣咄咄逼人,看向精致的女子,眸中生厭。
“你毆打王妃的時候,可曾想過她是你的妻子?
她住在府中這麽久,你除了吃食以外那一點給過她?
她搬來如此久的時間裏,你為何直至現在才良心發現?”
說罷,鍾小舒悄悄逼近青川王,用隻有兩人聽到的聲音道:“這其中,不會有什麽陰謀吧?”
青川王眼神閃爍,沒再說話,可也未退讓一步,依舊不依不饒。
“你若再糾纏一刻,我便把你意圖謀反的事公之於眾,你說,等會你是被百姓趕出去,還是自己滾。”
看著他不依不饒,鍾小舒無奈,隻能隨口說出這般話。
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這話一出,青川王打著哈哈,給團子隨意交代了幾句,便溜之大吉了。
而日後他也沒有再來,一心待在王府,安靜地令人驚訝。
看熱鬧的百姓也不來了,王妃樂的很,隻覺得清淨了不少。
……
這一日,到了一年一度的燈籠節。
集市裏熱鬧非凡,各種各樣的燈籠被掛著展出。
遠遠看去,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皆有,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鍾小舒喜熱鬧,自然不會錯過,於是便拉著殷止戈和青川王妃一起。
流連在這燈市之中,團子也玩得不亦樂乎,笑得開朗活潑,惹人喜愛。
幾人漫無目的地隨處看看後,又看見許多人在岸邊放燈籠為家人或自己祈福,鍾小舒來了興趣,湊近些細看著。
昔日酒鬼模樣讓你個人覺得如夢一場。
日日跪,一日複一日,可不就是一副‘‘絕世好丈夫’’的模樣。
而這模樣落入青川王妃眼裏,卻是隻覺煩悶和諷刺。
她竟不知,日日同床共枕,相伴多年的夫君,有朝一日,也會裝作一副癡心人模樣,來哄騙百姓。
騙的,終究是自己罷了。
看著那緊閉的大門,不用想。
青川王妃也能想象到,她服侍了多年的丈夫,現在是怎樣一副惡心的嘴臉。
府外的青川王跪了多日,見這女人不識抬舉,心中早已不耐至極。
可偏偏六皇子威脅的話還在耳邊迴蕩。
早已酸軟的腿此刻也是感覺不到初時的難耐了,他咬咬牙,看著緊閉的府門,心中有一抹屈辱感劃過。
想他堂堂青川王,多少人對他阿諛奉承,何時落得如此境地?
錦袍加身,無人看見他顫抖的雙腿。
他又朝門內大喊,喚著青川王妃的閨名,眉宇間帶著些可憐兮兮。
“王妃,別鬧了,是本王的過,這些日子,委屈你了。跟本王迴家,好不好?”
語氣間的小心翼翼,讓人認為一切都是青川王妃一個人無理取鬧罷了。
人群中有人歎惋這青川王妃的無理取鬧,有人心疼跪了許久的青川王。
更有人已經開始罵青川王妃的不守婦道。
青川王妃輕笑,隻是覺得想吐。
想到那副惡心又可憐兮兮的麵孔,她看了那麽多年,忍了那麽多年,被逼如此,他竟然還是不肯放過。
青川王妃苦笑連連,終究是逃不過。
片刻,又黛眉微蹙,愁緒輾轉其中,看著脫門而出的團子,頓時頭疼不已,眉間愁緒不減反增。
一抹黛色身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快地向門外奔去。
打開門,映入團子麵前的,便是青川王跪得幾欲暈眩的模樣。
“爹爹!”
稚嫩而清脆的聲音傳入了青川王耳中,令他一愣。
隨即擠出一抹慈愛的笑容抬眸看向團子,唇角微勾。
王妃啊王妃,你怎麽就未將我……們的孩子管好呢?
雖是這般想,但昔日康健的臉似乎老了十歲,又垂了垂眸。
眸中劃過一抹哀戚,不經意間流露出幾分悵然,動了動唇,最後又幽幽一歎。
似乎百般話語想言卻不能言,皆轉為一歎息。
團子看著,心中一揪,小跑至他麵前問他怎麽了,畢竟是親生父子,對於父親,他是敬重的。
青川王看看他,眼中似乎有無盡的慈愛與嗬護,以及……
那五分的懇求。
蠱惑的話語從那片薄唇中吐出:“團子乖,幫爹爹勸勸你娘親,好不好?”那眼中閃爍的一絲期待,刺了團子的心。
“團子是個好孩子,你娘親和爹爹鬧別扭了,不願意見爹爹,可爹爹想娘親啊!”
“團子一定不願意看見爹爹和娘親分別對不對?”
團子聽著,鄭重地點點頭,轉身看向青川王妃,至身側,拉著青川王妃的衣袖,搖啊搖。
“娘親,爹爹已經認錯了,娘親原諒他好不好?”
青川王妃沉默了,摸著團子的頭,將他拉至自己的懷中。
感受著懷中的溫暖,許久,才道:“這是爹爹和娘親的事,團子不要介入好不好?乖,等會娘親陪你玩。”
小小的團子聽這話,又看了看門外跪著的爹爹,掙脫了王妃,奔向青川王。
學著他的姿勢,有模有樣地跪著,眼中懵懂而堅定。
“若一日不一家團聚,兒子便同爹爹一起跪著,跪到娘親願意迴家為止。”
雙方僵持不下時,鍾小舒聽說此事連忙趕來,看見此景此景,當即明白了如今的情況。
眉心微蹙,一雙美目裏滿是不屑。
“當初打王妃之時,沒見你如此殷勤地過來道歉,本太子妃可不信,一個人,特別是像您這樣的人,能如此快地改頭換麵。”
“身為皇家人,你如今在這跪著,膝蓋下壓著的,不隻是你自己的尊嚴,以及皇家人的臉,也被你壓在膝蓋下,壓得粉碎。”
“青川王殿下,請給你自己一個台階下,迴吧,你的青川王府,不再是王妃的歸宿了。”
青川王冷笑一聲,一把拽起團子,執起他的手。
“他是我和她的孩子,身體裏留著我的血脈,我接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迴家,有何不可?”
“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其中道理在場所有人都懂,還請太子妃別來摻和,這是本王的家事。”
他緊接著道,語氣咄咄逼人,看向精致的女子,眸中生厭。
“你毆打王妃的時候,可曾想過她是你的妻子?
她住在府中這麽久,你除了吃食以外那一點給過她?
她搬來如此久的時間裏,你為何直至現在才良心發現?”
說罷,鍾小舒悄悄逼近青川王,用隻有兩人聽到的聲音道:“這其中,不會有什麽陰謀吧?”
青川王眼神閃爍,沒再說話,可也未退讓一步,依舊不依不饒。
“你若再糾纏一刻,我便把你意圖謀反的事公之於眾,你說,等會你是被百姓趕出去,還是自己滾。”
看著他不依不饒,鍾小舒無奈,隻能隨口說出這般話。
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這話一出,青川王打著哈哈,給團子隨意交代了幾句,便溜之大吉了。
而日後他也沒有再來,一心待在王府,安靜地令人驚訝。
看熱鬧的百姓也不來了,王妃樂的很,隻覺得清淨了不少。
……
這一日,到了一年一度的燈籠節。
集市裏熱鬧非凡,各種各樣的燈籠被掛著展出。
遠遠看去,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皆有,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鍾小舒喜熱鬧,自然不會錯過,於是便拉著殷止戈和青川王妃一起。
流連在這燈市之中,團子也玩得不亦樂乎,笑得開朗活潑,惹人喜愛。
幾人漫無目的地隨處看看後,又看見許多人在岸邊放燈籠為家人或自己祈福,鍾小舒來了興趣,湊近些細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