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寧舒妍逃了
夫君別動:農門醜妻種田忙 作者:柳三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公主府後,長公主夜不能寐,一直想著今日在將軍府發生的事情。
長公主在將軍府屢次被殷止戈拒之門外,她都可以不介意。
可唯獨在鍾小舒這兒吃了閉門羹之後,長公主咽不下心中的這口氣。
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辛辛苦苦找了這麽多年的女兒,卻不曾想明明就近在眼前,卻跟自己成了仇人一般。
鍾小舒眼中的恨意把她嚇著了,卻也更是激起了她心中的那段往事。
當初她又何嚐不是這樣?那種失去孩子的痛苦她再清楚不過了。
而且鍾小舒的情況比她的更嚴重,她的孩子被送出去,尚且有一線生機,可鍾小舒的孩子卻是實實在在的沒有了。
這一切的一切,長公主自己自然是脫不開責任的。
可轉念一想,若不是寧舒妍當初拿了鍾小舒的玉佩假冒郡主,而且又仗著自己的信任,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做了那麽多挑唆她的事情,她又何至於跟自己的親生女兒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長公主心中是越想越氣憤,心中對寧舒妍的厭惡和憎恨也越深。
想到今日鍾小舒說想要報仇,首當其衝便指了寧舒妍的名字。
長公主尚且算是一個幫兇,鍾小舒的恨意便那麽大,那寧舒妍作為主犯,鍾小舒對其的恨意可想而知了。
長公主這般想完,心中便更加的堅定了一個想法。
第二日一早,長公主便喚來嬤嬤給自己梳妝。
嬤嬤見狀還有些不解,以為長公主又想去將軍府,這便開口勸解道:“老奴知道長公主思女心切,可郡主現在心中鬱結還沒解,長公主還是緩緩吧。”
“不,今日不去將軍府,今日我要去天牢。”長公主臉若冰霜般的整理著衣衫,與昨日在將軍府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
那是從小到大在宮中侵染出來的由內而外的尊貴之感。
“長公主,天牢那種地方太過陰寒,您現在身子還沒好全,那樣的地方還是少去吧。”嬤嬤擔憂道。
長公主看著銅鏡中麵容精致的自己,淡淡開口道:“今日這天牢我是一定要去,若是不好好收拾一頓寧舒妍,難消我心頭之氣。”
“也隻有處理了寧舒妍這個罪魁禍首,小舒心中才有可能舒服一些,我跟小舒的關係才有可能緩和。”
既然現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她這個做母親的怎麽也要有些表示才是。
嬤嬤看著長公主這般堅定的神色,知道長公主心意已決,也不好再勸說什麽,便跟著長公主一起去了。
天牢裏的護衛自然是都認識長公主的,因著長公主的身份不同,說明了來意之後,護衛便趕忙帶著長公主進去了。
長公主越臨近寧舒妍的牢房,心中的憤怒就越盛一分。
到了牢房門口,卻看到寧舒妍竟然在裏麵還安安心心的睡著覺。
長公主一個氣不過,上前便是一把掀起了寧舒妍的被子。
卻是不料眼前看到的場景頓時在長公主的腦海中炸開了。
這哪裏有什麽寧舒妍?隻不過是穿著囚衣的稻草人罷了。
這稻草人先前穿著寧舒妍的衣服,又蓋著被子,天牢燭光昏暗,離得遠了倒真的看不清。
“來人!”長公主驚怒交錯的大喊出聲。
一旁的獄卒聽到趕忙過來詢問發生了何事。
長公主一張臉上陰沉的仿佛能滴出水來,語氣中是難掩的憤怒:“你們這些飯桶是怎麽看守犯人的?竟然能讓一個弱女子跑了!”
說罷長公主便一手指向了床上已經被掀開的被子。
那獄卒聞言一驚,趕忙順著長公主指著的方向看了過去,頓時也不由的倒抽了一口涼氣。
寧舒妍罪名重大,涉及冒充皇室子女的罪行,這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
這樣的犯人若是丟了,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了。
獄卒當場便迅速的集合了牢裏可以動用的所有兵力,在天牢中四處搜索了一番,每一個角落都不敢放棄。
可這天牢被翻了個底朝天,卻哪裏有半分寧舒妍的影子?
獄卒們匆匆忙忙的到處搜尋著寧舒妍,一時也顧不上照顧長公主。
嬤嬤擔心這牢中陰冷,加重長公主的病情,這便提議道不如先出去。
長公主是萬萬沒想到寧舒妍竟然還有手段從這天牢中跑出去,一時隻覺得急火攻心:“去皇宮!”
“什麽?寧舒妍跑了?”
皇上聞言先是一陣錯愕,隨後便龍顏大怒,一掌拍在了桌子上:“豈有此理,朕看這個寧舒妍簡直是膽大包天!”
“來人!擬旨,若是有誰能發現寧舒妍蹤跡的,賞銀十萬兩,若是能直接活捉寧舒妍帶迴來的,額外封官賜爵!”
不說封官賜爵了,單單就是賞銀十萬兩,都已經是相當誘人的條件了。
可見皇上對這件事的重視。
畢竟寧舒妍現下這不僅涉及到皇家名譽,冒充皇家血統,還從天牢越獄,這是赤果果的挑釁皇權!
先前寧舒妍冒充皇室子女,就已經讓皇上和長公主顏麵盡失了。
皇上又怎能容忍一個小小的鄉野女子把自己耍的團團轉?
身居高位者一般皆是不喜形於色之人,皇上能穩坐這麽久,自然也是這般。
現下能讓皇上有這般大的反應,可見這件事的嚴重程度。
下麵的公公也不敢怠慢,趕忙宣人擬好了旨,接著還寫了多份通緝令,貼於京中各個地方,而且更是從宮中加派了不少的人手,在京城中的大街小巷不斷搜捕著寧舒妍的蹤跡。
這件事一時間也震驚了京城中的所有人。
大家皆是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女子竟然這般膽大,先是敢冒充皇室子女,欺騙長公主和皇上。
現下竟然還敢越獄。
更讓大家好奇的是,這寧舒妍到底是什麽來曆,竟然能從那看管最為嚴密的天牢中逃脫出去。
一時間京城各個茶樓書館皆是在傳著這件事情,眾人也議論紛紛起來。
原本這件事平息下去的熱度,也瞬間被一道聖旨,又重新推到了風口浪尖。
長公主在將軍府屢次被殷止戈拒之門外,她都可以不介意。
可唯獨在鍾小舒這兒吃了閉門羹之後,長公主咽不下心中的這口氣。
自己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辛辛苦苦找了這麽多年的女兒,卻不曾想明明就近在眼前,卻跟自己成了仇人一般。
鍾小舒眼中的恨意把她嚇著了,卻也更是激起了她心中的那段往事。
當初她又何嚐不是這樣?那種失去孩子的痛苦她再清楚不過了。
而且鍾小舒的情況比她的更嚴重,她的孩子被送出去,尚且有一線生機,可鍾小舒的孩子卻是實實在在的沒有了。
這一切的一切,長公主自己自然是脫不開責任的。
可轉念一想,若不是寧舒妍當初拿了鍾小舒的玉佩假冒郡主,而且又仗著自己的信任,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做了那麽多挑唆她的事情,她又何至於跟自己的親生女兒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長公主心中是越想越氣憤,心中對寧舒妍的厭惡和憎恨也越深。
想到今日鍾小舒說想要報仇,首當其衝便指了寧舒妍的名字。
長公主尚且算是一個幫兇,鍾小舒的恨意便那麽大,那寧舒妍作為主犯,鍾小舒對其的恨意可想而知了。
長公主這般想完,心中便更加的堅定了一個想法。
第二日一早,長公主便喚來嬤嬤給自己梳妝。
嬤嬤見狀還有些不解,以為長公主又想去將軍府,這便開口勸解道:“老奴知道長公主思女心切,可郡主現在心中鬱結還沒解,長公主還是緩緩吧。”
“不,今日不去將軍府,今日我要去天牢。”長公主臉若冰霜般的整理著衣衫,與昨日在將軍府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
那是從小到大在宮中侵染出來的由內而外的尊貴之感。
“長公主,天牢那種地方太過陰寒,您現在身子還沒好全,那樣的地方還是少去吧。”嬤嬤擔憂道。
長公主看著銅鏡中麵容精致的自己,淡淡開口道:“今日這天牢我是一定要去,若是不好好收拾一頓寧舒妍,難消我心頭之氣。”
“也隻有處理了寧舒妍這個罪魁禍首,小舒心中才有可能舒服一些,我跟小舒的關係才有可能緩和。”
既然現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她這個做母親的怎麽也要有些表示才是。
嬤嬤看著長公主這般堅定的神色,知道長公主心意已決,也不好再勸說什麽,便跟著長公主一起去了。
天牢裏的護衛自然是都認識長公主的,因著長公主的身份不同,說明了來意之後,護衛便趕忙帶著長公主進去了。
長公主越臨近寧舒妍的牢房,心中的憤怒就越盛一分。
到了牢房門口,卻看到寧舒妍竟然在裏麵還安安心心的睡著覺。
長公主一個氣不過,上前便是一把掀起了寧舒妍的被子。
卻是不料眼前看到的場景頓時在長公主的腦海中炸開了。
這哪裏有什麽寧舒妍?隻不過是穿著囚衣的稻草人罷了。
這稻草人先前穿著寧舒妍的衣服,又蓋著被子,天牢燭光昏暗,離得遠了倒真的看不清。
“來人!”長公主驚怒交錯的大喊出聲。
一旁的獄卒聽到趕忙過來詢問發生了何事。
長公主一張臉上陰沉的仿佛能滴出水來,語氣中是難掩的憤怒:“你們這些飯桶是怎麽看守犯人的?竟然能讓一個弱女子跑了!”
說罷長公主便一手指向了床上已經被掀開的被子。
那獄卒聞言一驚,趕忙順著長公主指著的方向看了過去,頓時也不由的倒抽了一口涼氣。
寧舒妍罪名重大,涉及冒充皇室子女的罪行,這可是株連九族的大罪。
這樣的犯人若是丟了,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了。
獄卒當場便迅速的集合了牢裏可以動用的所有兵力,在天牢中四處搜索了一番,每一個角落都不敢放棄。
可這天牢被翻了個底朝天,卻哪裏有半分寧舒妍的影子?
獄卒們匆匆忙忙的到處搜尋著寧舒妍,一時也顧不上照顧長公主。
嬤嬤擔心這牢中陰冷,加重長公主的病情,這便提議道不如先出去。
長公主是萬萬沒想到寧舒妍竟然還有手段從這天牢中跑出去,一時隻覺得急火攻心:“去皇宮!”
“什麽?寧舒妍跑了?”
皇上聞言先是一陣錯愕,隨後便龍顏大怒,一掌拍在了桌子上:“豈有此理,朕看這個寧舒妍簡直是膽大包天!”
“來人!擬旨,若是有誰能發現寧舒妍蹤跡的,賞銀十萬兩,若是能直接活捉寧舒妍帶迴來的,額外封官賜爵!”
不說封官賜爵了,單單就是賞銀十萬兩,都已經是相當誘人的條件了。
可見皇上對這件事的重視。
畢竟寧舒妍現下這不僅涉及到皇家名譽,冒充皇家血統,還從天牢越獄,這是赤果果的挑釁皇權!
先前寧舒妍冒充皇室子女,就已經讓皇上和長公主顏麵盡失了。
皇上又怎能容忍一個小小的鄉野女子把自己耍的團團轉?
身居高位者一般皆是不喜形於色之人,皇上能穩坐這麽久,自然也是這般。
現下能讓皇上有這般大的反應,可見這件事的嚴重程度。
下麵的公公也不敢怠慢,趕忙宣人擬好了旨,接著還寫了多份通緝令,貼於京中各個地方,而且更是從宮中加派了不少的人手,在京城中的大街小巷不斷搜捕著寧舒妍的蹤跡。
這件事一時間也震驚了京城中的所有人。
大家皆是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女子竟然這般膽大,先是敢冒充皇室子女,欺騙長公主和皇上。
現下竟然還敢越獄。
更讓大家好奇的是,這寧舒妍到底是什麽來曆,竟然能從那看管最為嚴密的天牢中逃脫出去。
一時間京城各個茶樓書館皆是在傳著這件事情,眾人也議論紛紛起來。
原本這件事平息下去的熱度,也瞬間被一道聖旨,又重新推到了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