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是懦弱吧,我不願意起兵戈,不願意起戰事。一國之君無論來路是否受到了先帝的認可,最為關鍵的,還是要看他能給百姓帶來多少福祉,大魏是否能在他手中興旺。如果我的登基要伴隨著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那這個皇位到底有什麽意義?」
宋啟連重重地跌迴床榻,他感覺到自己的油盡燈枯,如同桌上擺著的那一支蠟燭,已經燃燒到了盡頭,於是隻剩下了一灘蠟淚,還有一點點、最後一點點微弱的光亮。
那道光亮照徹了他漸漸失色的眼眸:「所以……答應我,小晞,我這一生沒算計過你三皇叔什麽,這一道遺詔,就當是我唯一一次誅心之局,放一把無形之劍在他的頭頂,讓他進退不得,如此,大局可保,萬事可興。」
「答應我。」宋啟連的瞳孔漸漸渙散,「答應我……」
「父王!」顧長思膝行幾步撲到他身邊,無暇去管滾落在膝邊的遺詔,他緊緊抓著宋啟連的手指,感覺到那素來溫柔的手掌越來越涼,胸口漸漸平息,卻還在喃喃著「答應我、答應我」。
「兒臣……明白了。」
「啪。」欲盡的燭火驀地爆發出一聲脆響,就在這樣的聲音下,蠟燭終於燃盡了最後一絲光亮,整個房間驟然跌暗幾度,於是宋啟連的眼皮隨著那光亮一同垂了下來,臨行時唇角還掛著釋然的微笑。
「父王……」
顧長思哆嗦著手去碰他的鼻端,果然已經一片寂靜。
「父王——!!爹爹、爹爹!!!」顧長思哭喘著說,「我知道了,我一定會的……我一定會的!」
昭興三年三月十六日夜間,亥時末,淮安王宋啟連薨逝。
淮安王府一夜素縞,趁著夜深人靜,顧長思從懷中掏出了那封遺詔的明黃色絹布,大把紙錢在火盆裏燒得滾燙,蒸騰起的煙霧模糊了靈位上的字跡。
穿堂風拂過,像是他父親在溫柔地注視著他,顧長思緊了緊手中絹布,這一步走出便再無轉圜餘地,但他還是伸手,與一大把紙錢一起,將遺詔一同扔進了火堆裏。
火焰砰地一聲躥高,顧長思臉龐被燒得滾燙,可眼神卻是清冽的。
我做到了。
或許我不能盡懂,但是我做到了。
爹爹。
十五年的舊事不過彈指一揮間便想完了,顧長思站在空落落的庭院裏,下意識地蜷了蜷手指,仿佛還能夠感受到火舌舔舐指尖的灼熱溫度。
邵翊猶在震驚:「燒了……燒了?!」
「對,燒了。」顧長思在他震驚的目光裏居然釋懷地笑了下,再度肯定,「燒了,這世上沒有遺詔了。」
邵翊幾乎要撲上來:「為什麽!?唾手可得的皇位你不要!名正言順的正統你不稀罕?!你們到底在幹什麽!?」
苑長記和封長念聯手把他按住,他隻能像一隻被捆縛了翅膀的鳥,無助地掙紮著,目眥欲裂地望向顧長思:「這算什麽,為什麽不想要?你是傻子嗎——!!!」
「我要了,能如何?」顧長思平靜地開口,「我父親要了,又能如何?」
「先帝景寧年間,窮兵黷武,景寧四十五年,先帝病危,四方蠻夷伺機反撲,五軍都督府中,隻有中軍都督府拱衛京師、護衛中土,剩下的東南西北四方都在打仗,這時候我父親若借遺詔出兵,中軍都督府?本就捉襟見肘的國庫、糧草,究竟該先供給哪一方?」
「好,就算說當時時機不利,往後幾年,我父母過世,遺詔留存在我手裏,此時大魏剛剛結束四方爭鬥,戰時賦稅嚴重,百姓正需休養生息,我再連同北方都督府造反?重瘡未愈、再起兵戈,什麽是個頭?」
「再者,就如同你說的,皇位捧到我的眼前,我坐上去了,可那背後是什麽?」顧長思語速不疾不徐,條理清晰地令人膽戰心驚,「你用北境十二城作為籌碼,換了一個皇位迴來,北境之後是晉州,晉州之後就是祁恆山脈,易守難攻,祁恆山脈後就是京師所在。怎麽,你想以祁恆山脈為界,將大好河山拱手送給他人?」
顧長思頓了頓:「我父親曾經告訴過我一句話,當時我還小,從沒能真正懂過,覺得皇位正統來之不易,丟了太可惜。可是——一個君王,一介明主,來路真的重要嗎?難道更關鍵的,不就是他當政時,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國力是否蒸蒸日上,千百年後,青史一頁,要記的不會是一個國君的來路,而是他作為國君的漫漫長路。」
「就算是……就算是當年,我那般痛恨宋啟迎,我想殺了他,也從未想過要將戰火瀰漫於百姓,要將北境十二城作為我復仇的籌碼。」他緩了口氣,「你方才問我,為什麽要護著宋啟迎,我想告訴你的是,我不是在護著他,我是在護著大魏,護著大魏的國君。家恨之前,國讎猶在。身為大魏子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正午的陽光烈烈升起,明耀地照亮了每一寸土地,頎長的影子投在邵翊扭曲的麵龐上,他努力抬眼,就能夠看到顧長思沉靜的眼睛、微抿的嘴唇、還有那身挺拔的姿態。
好笑。
邵翊的唇角緩慢地開始抽動,繼而越來越大,那是他在笑。
好笑、好笑,當真太好笑了。
顧長思……明明與他一樣都擔著無法堂堂正正屹立於世的身份,明明都是一樣的諸多掣肘、無法施展滿腔抱負,可鎖鏈能夠捆縛住他的軀體,卻仿佛從沒壓碎他的靈魂。
宋啟連重重地跌迴床榻,他感覺到自己的油盡燈枯,如同桌上擺著的那一支蠟燭,已經燃燒到了盡頭,於是隻剩下了一灘蠟淚,還有一點點、最後一點點微弱的光亮。
那道光亮照徹了他漸漸失色的眼眸:「所以……答應我,小晞,我這一生沒算計過你三皇叔什麽,這一道遺詔,就當是我唯一一次誅心之局,放一把無形之劍在他的頭頂,讓他進退不得,如此,大局可保,萬事可興。」
「答應我。」宋啟連的瞳孔漸漸渙散,「答應我……」
「父王!」顧長思膝行幾步撲到他身邊,無暇去管滾落在膝邊的遺詔,他緊緊抓著宋啟連的手指,感覺到那素來溫柔的手掌越來越涼,胸口漸漸平息,卻還在喃喃著「答應我、答應我」。
「兒臣……明白了。」
「啪。」欲盡的燭火驀地爆發出一聲脆響,就在這樣的聲音下,蠟燭終於燃盡了最後一絲光亮,整個房間驟然跌暗幾度,於是宋啟連的眼皮隨著那光亮一同垂了下來,臨行時唇角還掛著釋然的微笑。
「父王……」
顧長思哆嗦著手去碰他的鼻端,果然已經一片寂靜。
「父王——!!爹爹、爹爹!!!」顧長思哭喘著說,「我知道了,我一定會的……我一定會的!」
昭興三年三月十六日夜間,亥時末,淮安王宋啟連薨逝。
淮安王府一夜素縞,趁著夜深人靜,顧長思從懷中掏出了那封遺詔的明黃色絹布,大把紙錢在火盆裏燒得滾燙,蒸騰起的煙霧模糊了靈位上的字跡。
穿堂風拂過,像是他父親在溫柔地注視著他,顧長思緊了緊手中絹布,這一步走出便再無轉圜餘地,但他還是伸手,與一大把紙錢一起,將遺詔一同扔進了火堆裏。
火焰砰地一聲躥高,顧長思臉龐被燒得滾燙,可眼神卻是清冽的。
我做到了。
或許我不能盡懂,但是我做到了。
爹爹。
十五年的舊事不過彈指一揮間便想完了,顧長思站在空落落的庭院裏,下意識地蜷了蜷手指,仿佛還能夠感受到火舌舔舐指尖的灼熱溫度。
邵翊猶在震驚:「燒了……燒了?!」
「對,燒了。」顧長思在他震驚的目光裏居然釋懷地笑了下,再度肯定,「燒了,這世上沒有遺詔了。」
邵翊幾乎要撲上來:「為什麽!?唾手可得的皇位你不要!名正言順的正統你不稀罕?!你們到底在幹什麽!?」
苑長記和封長念聯手把他按住,他隻能像一隻被捆縛了翅膀的鳥,無助地掙紮著,目眥欲裂地望向顧長思:「這算什麽,為什麽不想要?你是傻子嗎——!!!」
「我要了,能如何?」顧長思平靜地開口,「我父親要了,又能如何?」
「先帝景寧年間,窮兵黷武,景寧四十五年,先帝病危,四方蠻夷伺機反撲,五軍都督府中,隻有中軍都督府拱衛京師、護衛中土,剩下的東南西北四方都在打仗,這時候我父親若借遺詔出兵,中軍都督府?本就捉襟見肘的國庫、糧草,究竟該先供給哪一方?」
「好,就算說當時時機不利,往後幾年,我父母過世,遺詔留存在我手裏,此時大魏剛剛結束四方爭鬥,戰時賦稅嚴重,百姓正需休養生息,我再連同北方都督府造反?重瘡未愈、再起兵戈,什麽是個頭?」
「再者,就如同你說的,皇位捧到我的眼前,我坐上去了,可那背後是什麽?」顧長思語速不疾不徐,條理清晰地令人膽戰心驚,「你用北境十二城作為籌碼,換了一個皇位迴來,北境之後是晉州,晉州之後就是祁恆山脈,易守難攻,祁恆山脈後就是京師所在。怎麽,你想以祁恆山脈為界,將大好河山拱手送給他人?」
顧長思頓了頓:「我父親曾經告訴過我一句話,當時我還小,從沒能真正懂過,覺得皇位正統來之不易,丟了太可惜。可是——一個君王,一介明主,來路真的重要嗎?難道更關鍵的,不就是他當政時,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國力是否蒸蒸日上,千百年後,青史一頁,要記的不會是一個國君的來路,而是他作為國君的漫漫長路。」
「就算是……就算是當年,我那般痛恨宋啟迎,我想殺了他,也從未想過要將戰火瀰漫於百姓,要將北境十二城作為我復仇的籌碼。」他緩了口氣,「你方才問我,為什麽要護著宋啟迎,我想告訴你的是,我不是在護著他,我是在護著大魏,護著大魏的國君。家恨之前,國讎猶在。身為大魏子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正午的陽光烈烈升起,明耀地照亮了每一寸土地,頎長的影子投在邵翊扭曲的麵龐上,他努力抬眼,就能夠看到顧長思沉靜的眼睛、微抿的嘴唇、還有那身挺拔的姿態。
好笑。
邵翊的唇角緩慢地開始抽動,繼而越來越大,那是他在笑。
好笑、好笑,當真太好笑了。
顧長思……明明與他一樣都擔著無法堂堂正正屹立於世的身份,明明都是一樣的諸多掣肘、無法施展滿腔抱負,可鎖鏈能夠捆縛住他的軀體,卻仿佛從沒壓碎他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