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一下,故事的最後,除了書信,其餘像什麽搜尋啊葬禮啊,學長的手記上都沒有記載,是我自作主張加上去的,想來學長也不會怪罪。因為我覺得,或許他也想有一個暖心一點的結局。
把學長手記上的故事寫完後,我拿出另一個筆記本,給林文寫了一篇小傳;若考慮到失蹤數年尋人未果則可宣布死亡這一點,也可以稱之為墓誌銘。其文如下:
林文,約辛巳年生,中原竹溪人也。幼時頑皮嗜甜,糖人食之不足,母克之,方有所斂。稍長,課業頗佳,師長讚言不絕於耳,亦洋洋其中。二六之歲喪父,應考赴省城,與某家女見如故,而為婉拒,後複拒人。遂潛心習課,小有所成。及實年二七,漸悟心之所向,惑體製之無擇,亦憂其後。自此心不得專,亦學亦思,未及束發即為私校所棄,複歸鄉。母無多言,但責之,乃省人之親者,不過如此。寄望於國之幹吏,數上書縣市父母,苦等一年,杳無迴音,事反泄於母。自知無容身之地,遂於父墳前痛哭半晌,留遺書一封,引火燒後山一林,或死於山中,或自奔走,至今生死不明。
寫完後,我看著自己筆下的林文,不覺笑了。忽而又想起了學長,他今年也十九歲。學長健談,但關於他的身世,卻從未提及,偶有人問起,也會被他岔開,因而無人知曉。我也隻知道他姓沈,名冰。他的口音,聽起來似乎不太像四川人,卻又說不準是哪省的,著實令人感到奇怪。
當時的我,也沒想深究,隻是如今,我又有了疑問。因此我努力迴憶著學長講故事時的情景,卻也模糊不清。隻記得他當時似乎是很淡定、很平靜地說著,真的就像講別人的故事一樣。但講故事時,於常人而言,大都很是輕鬆,而學長卻皺著眉,沉著聲音,不知是因為沒人認真聽,還是說,有別的什麽原因。
我想要知道答案,也有了自己的答案,為了驗證它,我拿出了學長四年前給我的號碼,意外地打通了他的電話,約他寒假時到故地敘舊,他同意了。
那天,我獨自去了曾經生活過兩年的地方,到了約定的地點,學長已經到了。他模樣有變,我更是有了大變,卻一眼就認出了彼此,相視一笑。
雖幾年不見,卻也無需客套,我們直接找了家咖啡廳坐了下來。我問起他的近況,才知道他現在在某師範大學讀大一,成績依舊很好,是全班最耀眼的那一個。他問我時,我卻不知如何迴答:現在混成這樣,實在是“深恩負盡,死生師友”。隻得含糊道,還好,還好。他會心地點點頭,便也不再多問。
我把手記還給了他,順便把小說手稿拿給他過目,也問出了自己一直想問的一個問題:“學長,為什麽手記裏關於林文被‘雕琰’及其後的事情,都寫得那麽略呢?害得我小說裏也隻能那麽寫,整得像是假的一樣。”
學長接過手記和小說,頭也不抬:“能寫出來嗎?”
“這我是知道的,可是,讀者能不能看懂就是個問題了啊。”
他抬起頭來:“有心者自能明白,無意者就算寫得再詳細,也叫不醒他。”
我明白了,之前倒真沒想到這點。
他認真翻看了一陣,翻完最後一頁,也不放下手稿,似乎很平靜地問了我一個問題:
“你怎麽說林文大約是2001年出生的?”
我知道他上套了,便笑著答道:“因為學長你應該是生於那年啊。”說完,便看著他的眼睛,想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他也笑了:“你真是個小精靈鬼。”他合上手稿,雙手托住下巴,又看著我說:“過慧易夭啊,學弟。”
我繼續凝視著他的雙眼,那雙眼裏有著淒苦、愉悅、悲哀、歡樂、痛苦與希望,有著十九年來的滄桑與少年的輕狂,有著洞悉一切的透徹與可念不可說的迷茫。我知道,我已經得到了答案。
他也繼續看著我的眼睛,眼神裏滿是期待。但我知道,我解不開這個人的心結,我能做到的,隻有幫他排解情緒而已。
於是,我喝了口咖啡,收起了笑容:“看到了這麽多,想到了這麽多,你才是過慧易夭啊,學長。”說著又壓低了聲音:“不知你的平生夙願,達成了嗎?”
學長一怔,卻仍然笑著:“你會喝酒嗎?”不顧我的拚命搖頭,他叫來服務員,點了一瓶紅酒。
酒來了,服務員起開瓶塞,剛退出去,他便給兩人都滿上了。我放下咖啡,陪他喝了兩杯,便不喝了,繼續喝咖啡。他仿佛沒看見,又一個人喝了四五杯,似乎終於喝不動了,放下了酒杯。
他乘著酒興,以平常的語調,說出了下麵這段話:
“我不姓沈,也不叫沈冰。你說得對,我是有過所謂的‘夙願’,但那是幾年前的事了。我那時年紀尚小,意氣風發,隻一心想著,要改變這個國家的體製,改變這個社會的規則,改變這個世界的模樣。我知道該怎麽做,隻有改變人性才能做到這些事情,但我嚐試了很久,都沒有起到一絲作用。心中當真有過的所謂希望之火,也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澆滅了。
“但人活著總得有點念想,現在啊,我又有了新的想法。
“好大的河山,不是讓我們在電視裏看的,不是讓我們來耳聞眼饞的,我也想去走走,畢竟好些地方我都沒去過。北京全聚德的烤鴨,天津大麻花和狗不理,南京的桂花板鴨,金華琵琶般的火腿,東北的豬肉燉粉條子,山東的煎餅卷大蔥,雲南的過橋米線,重慶的麻辣火鍋,蘭州的拉麵,內蒙的酥油茶,蘇州的太湖白蝦,還有廣州的腸粉和艇仔粥……這些我都還沒嚐過,我想要以一個旅人的身份,鬥膽去嚐嚐異地人民的生活。我想讓我的足跡也與朋友付在笑談中……
“我還想去遍覽世界名勝,但時間不允許了。我還年輕,這確實沒錯,但客觀的說,歲數也不小了。這些年來,我看到的很多,我看到很多人累得半死不活地迴家後又開始做飯洗衣服,看到很多人放了假還在兼職賺外快或在單位加班,看到很多人為了在大城市生活下去工作到半夜十一二點甚至兩三點……我明白,以後就算我有了錢,隻要我還有長遠打算,隻要我還想著自己的將來和後代,就不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沒涵養,瞎著急,沒涵養到看見別人就想到了自己,瞎著急到不用等到自己成年就開始想這些個事情。我看見的,和我聽見的,都告訴我,這是徒勞。其實我心裏一共有兩個聲音,另一個告訴我,想去就去吧,但我終究無法聽從。甚至說,我一個都沒有聽從。我不知道該怎麽做,我隻知道,這似乎是以後的事情,好像和我現在並沒有什麽關係,暫時也不需要去想它。
“可是,巴黎已經被燒了的聖母院,意大利快要被水淹了的威尼斯,美國的夏威夷和舊金山,日本的金閣、銀閣、淺草和富士山,英國的泰晤士和倫敦的大眼,埃及的金字塔和木乃伊,風景如畫的瑞士、希臘和阿根廷,遍地雪山和哈士奇的西伯利亞……這些地方我都還沒去過,我不能不去想它,我都想去看看。還有很多人,他們也沒去過,他們也想去。但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除非我們三生有幸,能夠傍上有錢人家——那是夢裏的事情。我去不成,很多人也都去不成。去不成了,都去不成了……”
他說的很紛亂,和我現在的思緒一樣紛亂。這些地方,我也大都沒去過,也一直都想去,卻抽不出時間。大概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一樣,都不能在祖國大好河山和其他國家留下多少足跡;大概隻有那些極少數生在有錢人家的或是全無顧慮的人,才三生有幸,得以走上一程。和他一樣,我也想做那少數人,但我也明白,自己沒那麽幸運。而他說了這麽多,我也聽明白了,不隻是他自己,他想讓更多的人走上這一程。
當我將注意力轉迴他身上時,他已哭了起來,哭得很大聲,很純粹,沒有遮遮掩掩,也沒有矯揉造作,就像個孩子一樣。服務員走了進來,張嘴想問,我示意她噤聲,她便又出去了,順手帶上了門。我靜靜地看著他,看著他將幾年來身體裏的毒素排放出來,看著他迴到了從前,看著他又做迴了那個小城的學生。
酒不醉人人自醉,哭完了,他就睡著了。我又喝了口咖啡,卻又見底了,也不想再續杯。看著睡得正香的他,也不忍叫醒,便掏出小筆記本,撕下一張紙,草草寫了一行字:
沈學長,後會有期,望來日以富貴相見。
寫好後,我將紙條壓在桌上,就出去了。門口等著的服務員來結賬,我把錢付了,拜托她讓裏麵那人睡下去,別叫醒他。她點點頭,同意了。我便離開了咖啡廳。
坐了兩小時的車,迴到家中,已是晚上九點,母親也睡下了。我不想吃飯,心中沉甸甸的,便走到陽台上仰望夜空。今夜家鄉的星月,和故地並沒有區別,絲毫沒有“月是故鄉明”的感受,於我而言,反倒更喜歡故地之月些。
沈冰,林文,這兩人——應該說是一人,大概並不是特別的。他們或者他,應該算是中國學生的典型形象,是我們這個年代的寫照。可是,為什麽沒有人承認我們的存在,反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學生是報紙上、電視上的那樣呢?我應該早就知道答案,卻還是百思不得其解。
算了,就這樣了,中國人就這樣了罷。這樣想著,我掏出筆記本,把原來的墓誌銘改了一下:
林文……引火燒後山一林,自焚其中,年十有六。嗚唿!極樂淨土,願逝者安息,魂靈靜好。
學長,那邊的那個世界,本是比這邊好很多的啊。我無奈地笑了,合上了筆記本,繼續看向夜空,不覺吟起了林文寫的那首詩,現在我給它起了個名,也叫《小城遺事》:
書行遠遠鄉,強欲寄高堂。
結遊傍佳樹,獨步倚危牆。
誠感治府易,佯觀割麥忙。。
候音未至久,不複少年郎。
把學長手記上的故事寫完後,我拿出另一個筆記本,給林文寫了一篇小傳;若考慮到失蹤數年尋人未果則可宣布死亡這一點,也可以稱之為墓誌銘。其文如下:
林文,約辛巳年生,中原竹溪人也。幼時頑皮嗜甜,糖人食之不足,母克之,方有所斂。稍長,課業頗佳,師長讚言不絕於耳,亦洋洋其中。二六之歲喪父,應考赴省城,與某家女見如故,而為婉拒,後複拒人。遂潛心習課,小有所成。及實年二七,漸悟心之所向,惑體製之無擇,亦憂其後。自此心不得專,亦學亦思,未及束發即為私校所棄,複歸鄉。母無多言,但責之,乃省人之親者,不過如此。寄望於國之幹吏,數上書縣市父母,苦等一年,杳無迴音,事反泄於母。自知無容身之地,遂於父墳前痛哭半晌,留遺書一封,引火燒後山一林,或死於山中,或自奔走,至今生死不明。
寫完後,我看著自己筆下的林文,不覺笑了。忽而又想起了學長,他今年也十九歲。學長健談,但關於他的身世,卻從未提及,偶有人問起,也會被他岔開,因而無人知曉。我也隻知道他姓沈,名冰。他的口音,聽起來似乎不太像四川人,卻又說不準是哪省的,著實令人感到奇怪。
當時的我,也沒想深究,隻是如今,我又有了疑問。因此我努力迴憶著學長講故事時的情景,卻也模糊不清。隻記得他當時似乎是很淡定、很平靜地說著,真的就像講別人的故事一樣。但講故事時,於常人而言,大都很是輕鬆,而學長卻皺著眉,沉著聲音,不知是因為沒人認真聽,還是說,有別的什麽原因。
我想要知道答案,也有了自己的答案,為了驗證它,我拿出了學長四年前給我的號碼,意外地打通了他的電話,約他寒假時到故地敘舊,他同意了。
那天,我獨自去了曾經生活過兩年的地方,到了約定的地點,學長已經到了。他模樣有變,我更是有了大變,卻一眼就認出了彼此,相視一笑。
雖幾年不見,卻也無需客套,我們直接找了家咖啡廳坐了下來。我問起他的近況,才知道他現在在某師範大學讀大一,成績依舊很好,是全班最耀眼的那一個。他問我時,我卻不知如何迴答:現在混成這樣,實在是“深恩負盡,死生師友”。隻得含糊道,還好,還好。他會心地點點頭,便也不再多問。
我把手記還給了他,順便把小說手稿拿給他過目,也問出了自己一直想問的一個問題:“學長,為什麽手記裏關於林文被‘雕琰’及其後的事情,都寫得那麽略呢?害得我小說裏也隻能那麽寫,整得像是假的一樣。”
學長接過手記和小說,頭也不抬:“能寫出來嗎?”
“這我是知道的,可是,讀者能不能看懂就是個問題了啊。”
他抬起頭來:“有心者自能明白,無意者就算寫得再詳細,也叫不醒他。”
我明白了,之前倒真沒想到這點。
他認真翻看了一陣,翻完最後一頁,也不放下手稿,似乎很平靜地問了我一個問題:
“你怎麽說林文大約是2001年出生的?”
我知道他上套了,便笑著答道:“因為學長你應該是生於那年啊。”說完,便看著他的眼睛,想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他也笑了:“你真是個小精靈鬼。”他合上手稿,雙手托住下巴,又看著我說:“過慧易夭啊,學弟。”
我繼續凝視著他的雙眼,那雙眼裏有著淒苦、愉悅、悲哀、歡樂、痛苦與希望,有著十九年來的滄桑與少年的輕狂,有著洞悉一切的透徹與可念不可說的迷茫。我知道,我已經得到了答案。
他也繼續看著我的眼睛,眼神裏滿是期待。但我知道,我解不開這個人的心結,我能做到的,隻有幫他排解情緒而已。
於是,我喝了口咖啡,收起了笑容:“看到了這麽多,想到了這麽多,你才是過慧易夭啊,學長。”說著又壓低了聲音:“不知你的平生夙願,達成了嗎?”
學長一怔,卻仍然笑著:“你會喝酒嗎?”不顧我的拚命搖頭,他叫來服務員,點了一瓶紅酒。
酒來了,服務員起開瓶塞,剛退出去,他便給兩人都滿上了。我放下咖啡,陪他喝了兩杯,便不喝了,繼續喝咖啡。他仿佛沒看見,又一個人喝了四五杯,似乎終於喝不動了,放下了酒杯。
他乘著酒興,以平常的語調,說出了下麵這段話:
“我不姓沈,也不叫沈冰。你說得對,我是有過所謂的‘夙願’,但那是幾年前的事了。我那時年紀尚小,意氣風發,隻一心想著,要改變這個國家的體製,改變這個社會的規則,改變這個世界的模樣。我知道該怎麽做,隻有改變人性才能做到這些事情,但我嚐試了很久,都沒有起到一絲作用。心中當真有過的所謂希望之火,也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澆滅了。
“但人活著總得有點念想,現在啊,我又有了新的想法。
“好大的河山,不是讓我們在電視裏看的,不是讓我們來耳聞眼饞的,我也想去走走,畢竟好些地方我都沒去過。北京全聚德的烤鴨,天津大麻花和狗不理,南京的桂花板鴨,金華琵琶般的火腿,東北的豬肉燉粉條子,山東的煎餅卷大蔥,雲南的過橋米線,重慶的麻辣火鍋,蘭州的拉麵,內蒙的酥油茶,蘇州的太湖白蝦,還有廣州的腸粉和艇仔粥……這些我都還沒嚐過,我想要以一個旅人的身份,鬥膽去嚐嚐異地人民的生活。我想讓我的足跡也與朋友付在笑談中……
“我還想去遍覽世界名勝,但時間不允許了。我還年輕,這確實沒錯,但客觀的說,歲數也不小了。這些年來,我看到的很多,我看到很多人累得半死不活地迴家後又開始做飯洗衣服,看到很多人放了假還在兼職賺外快或在單位加班,看到很多人為了在大城市生活下去工作到半夜十一二點甚至兩三點……我明白,以後就算我有了錢,隻要我還有長遠打算,隻要我還想著自己的將來和後代,就不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沒涵養,瞎著急,沒涵養到看見別人就想到了自己,瞎著急到不用等到自己成年就開始想這些個事情。我看見的,和我聽見的,都告訴我,這是徒勞。其實我心裏一共有兩個聲音,另一個告訴我,想去就去吧,但我終究無法聽從。甚至說,我一個都沒有聽從。我不知道該怎麽做,我隻知道,這似乎是以後的事情,好像和我現在並沒有什麽關係,暫時也不需要去想它。
“可是,巴黎已經被燒了的聖母院,意大利快要被水淹了的威尼斯,美國的夏威夷和舊金山,日本的金閣、銀閣、淺草和富士山,英國的泰晤士和倫敦的大眼,埃及的金字塔和木乃伊,風景如畫的瑞士、希臘和阿根廷,遍地雪山和哈士奇的西伯利亞……這些地方我都還沒去過,我不能不去想它,我都想去看看。還有很多人,他們也沒去過,他們也想去。但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除非我們三生有幸,能夠傍上有錢人家——那是夢裏的事情。我去不成,很多人也都去不成。去不成了,都去不成了……”
他說的很紛亂,和我現在的思緒一樣紛亂。這些地方,我也大都沒去過,也一直都想去,卻抽不出時間。大概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一樣,都不能在祖國大好河山和其他國家留下多少足跡;大概隻有那些極少數生在有錢人家的或是全無顧慮的人,才三生有幸,得以走上一程。和他一樣,我也想做那少數人,但我也明白,自己沒那麽幸運。而他說了這麽多,我也聽明白了,不隻是他自己,他想讓更多的人走上這一程。
當我將注意力轉迴他身上時,他已哭了起來,哭得很大聲,很純粹,沒有遮遮掩掩,也沒有矯揉造作,就像個孩子一樣。服務員走了進來,張嘴想問,我示意她噤聲,她便又出去了,順手帶上了門。我靜靜地看著他,看著他將幾年來身體裏的毒素排放出來,看著他迴到了從前,看著他又做迴了那個小城的學生。
酒不醉人人自醉,哭完了,他就睡著了。我又喝了口咖啡,卻又見底了,也不想再續杯。看著睡得正香的他,也不忍叫醒,便掏出小筆記本,撕下一張紙,草草寫了一行字:
沈學長,後會有期,望來日以富貴相見。
寫好後,我將紙條壓在桌上,就出去了。門口等著的服務員來結賬,我把錢付了,拜托她讓裏麵那人睡下去,別叫醒他。她點點頭,同意了。我便離開了咖啡廳。
坐了兩小時的車,迴到家中,已是晚上九點,母親也睡下了。我不想吃飯,心中沉甸甸的,便走到陽台上仰望夜空。今夜家鄉的星月,和故地並沒有區別,絲毫沒有“月是故鄉明”的感受,於我而言,反倒更喜歡故地之月些。
沈冰,林文,這兩人——應該說是一人,大概並不是特別的。他們或者他,應該算是中國學生的典型形象,是我們這個年代的寫照。可是,為什麽沒有人承認我們的存在,反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學生是報紙上、電視上的那樣呢?我應該早就知道答案,卻還是百思不得其解。
算了,就這樣了,中國人就這樣了罷。這樣想著,我掏出筆記本,把原來的墓誌銘改了一下:
林文……引火燒後山一林,自焚其中,年十有六。嗚唿!極樂淨土,願逝者安息,魂靈靜好。
學長,那邊的那個世界,本是比這邊好很多的啊。我無奈地笑了,合上了筆記本,繼續看向夜空,不覺吟起了林文寫的那首詩,現在我給它起了個名,也叫《小城遺事》:
書行遠遠鄉,強欲寄高堂。
結遊傍佳樹,獨步倚危牆。
誠感治府易,佯觀割麥忙。。
候音未至久,不複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