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眼睛水潤潤的盛著笑意,看他麵色不善,搖了搖頭,「也沒那麽好笑,噗……」
眼見她都笑得去捂肚子了,趙知行無奈地摟著她往一旁的亭裏走去。
石凳寒涼,趙知行便讓她坐到自己腿上,隨意將紅梅枝放到桌上,耐心給她揉著肚子。
江晚緩了許久才忍下笑意,見趙知行冷著臉沉默,心虛地往他懷裏擠了擠,「我錯了,許久沒見一時沒忍住,往後不笑了。」
趙知行依舊沉著臉,「好笑嗎?」
這話一出,江晚沒忍住又笑了起來,待她好不容易按下唇角,趙知行的臉色已經黑如鍋底。
江晚又擠了擠,看了眼左右心虛地小聲問道,「帶口脂了?」
趙知行喉結滾動,微微頷首。
下一刻,溫軟的唇貼了過來,磨磨蹭蹭的唇舌如隔靴搔癢,令趙知行更是難耐。
待江晚輕喘著想退開,他不滿地捏著她的後頸又湊了過去,直到胸前被無力推拒,才唇舌瀲灩地鬆開。
口脂斑駁的厲害,趙知行噙著笑用帕子擦淨,又仔細給她重新塗抹上,才拉著江晚繼續往外走去。
「反正你不耐煩跟那些婦人打交道,跟我一起去尋父皇吧。」
江晚很是心動,可想到現實,猶豫著問道,「父皇今日雖說是接見朝臣,可難免談及政事,何況外臣那麽多,會不會不合適?」
趙知行滿不在乎地說道,「理他們做什麽,父皇允了就是,何況以你的胸襟和功績,比那些不作為的朝臣強多了。」
江晚聞言,笑著搖頭,「我哪裏比得上正經科舉的大臣,隻是占了前人便宜,你可別亂說。」
趙知行漫不經心地應了聲,出小道見馬車已經在候著,拉著她上了馬車。
「去勤政殿。」
馬夫應了聲,想到端王妃也在馬車上,低聲問道,「可要先繞路送王妃去未央宮?」
趙知行沖江晚笑了笑,沉聲說道,「不必,王妃跟本王一起去勤政殿。」
「是。」
待二人再次踏入勤政殿,正好碰到元景帝跟宋鶴安閑聊著什麽。
兩兩也醒著,躺在元景帝懷裏不吵不鬧的,估摸著已經餵過奶了,隻在聽到二人對話時不時皺眉,肉嘟嘟的臉麵無表情,豆大眼睛也不住滴溜溜轉,仿佛能聽懂二人在說什麽般。
等他們互相行禮後,元景帝便讓林安把兩兩抱給了趙知行,又讓宋鶴安落座繼續說。
宋鶴安應下,沉聲繼續。
江晚摘下一朵紅梅放到兩兩手中,輕柔的陌生觸感嚇了他一跳,要哭不哭地咧著嘴看向趙知行分明的下頜,見他沒分給自己半個眼神,撇著嘴用力揉捏了起來。
江晚笑了笑垂目坐正,認真聽著他們對話。
宋鶴安如今說的,是文中縣論學會的弊端,他不像有些年輕朝臣喜歡引經據典,用詞很是精準務實,條理也很是清楚,不多時就把這麽多年來沉積的弊端一一說明,連如何解決,也簡單說了幾句。
「論學會辦了這麽多年,縱使有官府盯著,如今也偏離了初衷,貧寒學子奔赴而來,卻因沒有足夠的科考外知識儲備,大多在第一天就被家境不錯的學子抱團擠兌了出去,他們本就是舉家供養艱難求學,見到這般情形,不免聯想到官場,許多天賦不錯的學子心生挫敗就此消沉,迴家做了旁的營生,長此以往,恐怕所謂的寒門學子,也不是真正的寒門了。」
他說完這話便沉默下來,元景帝垂目摩擦了陣扳指,才沉聲問道,「老五,你怎麽看?」
趙知行挑了下眉輕笑一聲,不答反問,「父皇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元景帝也不生氣,隻端起茶盞輕抿,「假話如何?」
他笑了笑,抬眼看向對麵正襟危坐的宋鶴安,「假話自然是宋大人在危言聳聽,想藉此機會展現自己大義滅親,取得父皇信任。」
宋鶴安低垂著眉眼,紋絲不動,仿若未聞。
元景帝放下茶盞,發出細微磕碰聲響,「真話又如何?」
趙知行又笑了笑,輕飄飄地說道,「真話是,情況遠比宋大人說的嚴重,據兒臣在北地暫住觀察,不少所謂寒門學子背後,都或多或少有世家身影,其實這本無所謂,為了家族昌盛聯姻是必然,可兒臣迴京後猛然發現,這幾年真正的寒門學子,已經十不存二三,且大多是微末官職,等閑難以晉升,曾經的那些寒門學子,如今身兼重職,到底也是生了私心。」
元景帝抬了抬眼,麵無表情地說道,「若真有本事,更想提拔親近之人也是正常。」
說罷,他看了眼趙知行身旁規矩端坐的江晚,「也就是她沒兄弟姊妹,否則以你的性子,恐怕無論品行才幹如何,都會將人安插到要職。」
江晚被元景帝突然點到,也隻是細微動了動眼皮,沉默不語。
趙知行冷笑一聲,毫不客氣地說,「兒臣可做不來這等糊塗事。」
元景帝也不跟他計較,直接問道,「你以為該如何破局?」
趙知行撓了撓兩兩的臉蛋,漫不經心地說道,「朝臣就任後依舊按製選拔,能者上廢者下,依照各地情形重重考核,即刻起設監督官員,來迴在大盛疆土巡查,一年一換人,由父皇在各地官員抽調。」
頓了頓,他輕笑著看向元景帝,「何況,百姓更知道自己需要什麽樣的父母官,烏金衛不是有不少退了的,與其讓他們在京中無所事事地晃悠,不如下放到百姓中聆聽他們的想法,也好直達天聽,若是路遇天賦奇佳的,也能直接送到父皇麵前,不浪費人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眼見她都笑得去捂肚子了,趙知行無奈地摟著她往一旁的亭裏走去。
石凳寒涼,趙知行便讓她坐到自己腿上,隨意將紅梅枝放到桌上,耐心給她揉著肚子。
江晚緩了許久才忍下笑意,見趙知行冷著臉沉默,心虛地往他懷裏擠了擠,「我錯了,許久沒見一時沒忍住,往後不笑了。」
趙知行依舊沉著臉,「好笑嗎?」
這話一出,江晚沒忍住又笑了起來,待她好不容易按下唇角,趙知行的臉色已經黑如鍋底。
江晚又擠了擠,看了眼左右心虛地小聲問道,「帶口脂了?」
趙知行喉結滾動,微微頷首。
下一刻,溫軟的唇貼了過來,磨磨蹭蹭的唇舌如隔靴搔癢,令趙知行更是難耐。
待江晚輕喘著想退開,他不滿地捏著她的後頸又湊了過去,直到胸前被無力推拒,才唇舌瀲灩地鬆開。
口脂斑駁的厲害,趙知行噙著笑用帕子擦淨,又仔細給她重新塗抹上,才拉著江晚繼續往外走去。
「反正你不耐煩跟那些婦人打交道,跟我一起去尋父皇吧。」
江晚很是心動,可想到現實,猶豫著問道,「父皇今日雖說是接見朝臣,可難免談及政事,何況外臣那麽多,會不會不合適?」
趙知行滿不在乎地說道,「理他們做什麽,父皇允了就是,何況以你的胸襟和功績,比那些不作為的朝臣強多了。」
江晚聞言,笑著搖頭,「我哪裏比得上正經科舉的大臣,隻是占了前人便宜,你可別亂說。」
趙知行漫不經心地應了聲,出小道見馬車已經在候著,拉著她上了馬車。
「去勤政殿。」
馬夫應了聲,想到端王妃也在馬車上,低聲問道,「可要先繞路送王妃去未央宮?」
趙知行沖江晚笑了笑,沉聲說道,「不必,王妃跟本王一起去勤政殿。」
「是。」
待二人再次踏入勤政殿,正好碰到元景帝跟宋鶴安閑聊著什麽。
兩兩也醒著,躺在元景帝懷裏不吵不鬧的,估摸著已經餵過奶了,隻在聽到二人對話時不時皺眉,肉嘟嘟的臉麵無表情,豆大眼睛也不住滴溜溜轉,仿佛能聽懂二人在說什麽般。
等他們互相行禮後,元景帝便讓林安把兩兩抱給了趙知行,又讓宋鶴安落座繼續說。
宋鶴安應下,沉聲繼續。
江晚摘下一朵紅梅放到兩兩手中,輕柔的陌生觸感嚇了他一跳,要哭不哭地咧著嘴看向趙知行分明的下頜,見他沒分給自己半個眼神,撇著嘴用力揉捏了起來。
江晚笑了笑垂目坐正,認真聽著他們對話。
宋鶴安如今說的,是文中縣論學會的弊端,他不像有些年輕朝臣喜歡引經據典,用詞很是精準務實,條理也很是清楚,不多時就把這麽多年來沉積的弊端一一說明,連如何解決,也簡單說了幾句。
「論學會辦了這麽多年,縱使有官府盯著,如今也偏離了初衷,貧寒學子奔赴而來,卻因沒有足夠的科考外知識儲備,大多在第一天就被家境不錯的學子抱團擠兌了出去,他們本就是舉家供養艱難求學,見到這般情形,不免聯想到官場,許多天賦不錯的學子心生挫敗就此消沉,迴家做了旁的營生,長此以往,恐怕所謂的寒門學子,也不是真正的寒門了。」
他說完這話便沉默下來,元景帝垂目摩擦了陣扳指,才沉聲問道,「老五,你怎麽看?」
趙知行挑了下眉輕笑一聲,不答反問,「父皇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元景帝也不生氣,隻端起茶盞輕抿,「假話如何?」
他笑了笑,抬眼看向對麵正襟危坐的宋鶴安,「假話自然是宋大人在危言聳聽,想藉此機會展現自己大義滅親,取得父皇信任。」
宋鶴安低垂著眉眼,紋絲不動,仿若未聞。
元景帝放下茶盞,發出細微磕碰聲響,「真話又如何?」
趙知行又笑了笑,輕飄飄地說道,「真話是,情況遠比宋大人說的嚴重,據兒臣在北地暫住觀察,不少所謂寒門學子背後,都或多或少有世家身影,其實這本無所謂,為了家族昌盛聯姻是必然,可兒臣迴京後猛然發現,這幾年真正的寒門學子,已經十不存二三,且大多是微末官職,等閑難以晉升,曾經的那些寒門學子,如今身兼重職,到底也是生了私心。」
元景帝抬了抬眼,麵無表情地說道,「若真有本事,更想提拔親近之人也是正常。」
說罷,他看了眼趙知行身旁規矩端坐的江晚,「也就是她沒兄弟姊妹,否則以你的性子,恐怕無論品行才幹如何,都會將人安插到要職。」
江晚被元景帝突然點到,也隻是細微動了動眼皮,沉默不語。
趙知行冷笑一聲,毫不客氣地說,「兒臣可做不來這等糊塗事。」
元景帝也不跟他計較,直接問道,「你以為該如何破局?」
趙知行撓了撓兩兩的臉蛋,漫不經心地說道,「朝臣就任後依舊按製選拔,能者上廢者下,依照各地情形重重考核,即刻起設監督官員,來迴在大盛疆土巡查,一年一換人,由父皇在各地官員抽調。」
頓了頓,他輕笑著看向元景帝,「何況,百姓更知道自己需要什麽樣的父母官,烏金衛不是有不少退了的,與其讓他們在京中無所事事地晃悠,不如下放到百姓中聆聽他們的想法,也好直達天聽,若是路遇天賦奇佳的,也能直接送到父皇麵前,不浪費人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