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哥哥,你知道嗎,李召群雖是內閣一品大員,但他並沒有實權。草莽出身,兵匪頭目,亂世梟雄,盛世的賊。而龍虎師魚龍混雜,一群烏合之眾,並非訓練有素的軍隊。朝中很多人,是看不起他的。”
忽視了眼前的天璣和遠處大殿門口那些人,徐謹眯起眼,想起上午盧兆全離開後,典簿廳內,樊克儉同她講的那些話。
“特別是文官,文官一向清高,除了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李召群不得文官認同,他急於在文官隊伍中安插自己的人。”
——“你的意思是?”
“徐哥哥,科考封官,三年一次,他們一直有所籌謀。你能入國子監,我真的很意外。昨日上午我便想與你說。但沒想到,他們後來竟偷了殿試題目。”
什麽?!——“你知道他們偷了殿試題目?”她當時大驚。
少年看著她,一字一句地迴答道:“徐哥哥,我不僅知道他們偷了題目,還知道,他們想要做什麽。”
她有些驚疑:“偷策題不是為了提前寫好,屆時謄抄嗎?”
樊克儉搖搖頭。
“你把他們想得太簡單了,也把殿試想得太簡單了。”
“……”
“徐哥哥,你記得方才楊慶和說過什麽嗎?”
監生楊慶和?他與讀閱官約定……
不對,她突然想到了重點。
樊克儉接著說道:“竊取策題又如何,劉洪良不僅是鎬京儒生的代表,更是整個梁州地帶會試的榜首,兆和五年他是考生中的佼佼者,兆和十一年他是大魏第一貢士,徐哥哥知道這樣的人意味著什麽嗎?”
劉洪良嗎……她心下一動。
“奇才,不過如此。”
聞言,她點點頭。
“琅琊王氏,興於魏晉,書香門第,千年大家,那時便流傳著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琅琊王氏的族譜上,有史以來出過九十二位宰相和六百多位文人名仕。如今內閣中與楊學士齊名的王學士王涓,就出自琅琊王氏。”
“中州豫地,大河文明,孔聖人的故鄉,中州許氏同樣是眾學子望塵莫及的人物。除此之外,還有姑蘇慕容氏、金陵秦氏、幽州關氏……更不要說青州‘有道書院’、黔貴‘龍岡書院’一眾學子,哪一個拎出來不是道山學海,孔思周情?”
能排上榜的就如此之多,她聽著樊克儉這樣說,才真正明白尋常學子是有多難,出頭是有多難。
原來竊題的事並沒有那麽簡單,她急切地問道:“那他們到底有何意圖?”
樊克儉說道:“他們費盡心機竊取策題,目的無非有二。一是陷害,把那些對他們構成威脅的人,徹底踢出局。二是換題,鑾殿上的題目成為廢題,殿試要用的,就隻能是禮部的備題。他們準備的,便是備用題目。”
她額間泛起冷汗。趙明庭昨夜說的,禮部不可信,不能打草驚蛇,隻能引蛇出洞,如此看來,都是對的。
“徐哥哥,今日京畿營抓了那麽多行卷之人,竊題的事還沒有被抖出來,李召群折了曹嚴華、郎仲平,今日的事不簡單,但也許,是好事。”
“曹嚴華和郎仲平是李召群的人?你怎麽知道?”
樊克儉牙齒明顯咬得緊了些:“他們都是近幾年被李召群提拔起來的人。”
原來如此。
“徐哥哥,臨近殿試以來,我們夜裏不敢睡,白日也要確定鎖好門窗了才敢出去,看見他們就躲,不敢離他們太近,就怕中招。今日監外那麽大的動靜,恐怕監內,他們要著急下手了。”
她咬著唇,手指不住地敲著膝蓋。
“向嬰確定是這樣嗎?”
樊克儉肯定地點點頭:“那人不會騙我,他們一家受過我父親恩惠。”
等她匆忙趕到東宮,原來正是趙明庭借行卷之事處置了李召群手下的幾個官員。他聽她稟告後,命她護住國子監考生,在她臨走時突然叫住她,意味深長道:
“參透你為何會在關鍵時刻知道他們的計謀了嗎?”
她停止腳步,轉過身探尋地看著他。
隻見趙明庭緩緩抬起右手,放下修長的三根手指,這正是此時天璣他們想要問的。
徐謹迴過神來,見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十分好奇的樣子。
李召群手下有一官員,在禦史台任職。其子個高臉方,鼻尖有一顆痦子,名喚史琮,是國子監率性堂中的一員。他受命陷害國子監內較為出眾的考生,為便於行事,收買了幾個同窗,其中有一人,便是樊克儉父親幫助過的一個孩子。
這時麵前響起天璣的聲音:“殿下的意思,是六個人?還是六個時辰?你到底參透什麽了?”
徐謹搖了搖頭,視線飄向殿內,裏麵不知又在探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法不傳六耳。”
……
昨日京中不安寧,特別是於考生而言,就是一場血雨腥風,現在還平安無事,在安安穩穩背書的,都無不在慶幸。
溫從吟知道了昨夜的事,叫何靜之和徐謹過去問了幾句。史琮是史尋天的兒子,身為禦史中丞,糾察百僚,監督官德,是皇帝的耳朵。皇帝知道他兒子竟也參與行卷案中,大為震怒,連夜將他召進宮內,不僅好一番斥責,還將他連貶四級,降為正六品上一區區文散官——朝議郎。
“司業大人,那祭酒大人?”
兩人交代完史琮的事,徐謹忍不住又詢問起閆道雲的事。
溫從吟顯然心情低落下來,他輕聲說道::“陛下並未對閆大人有過多苛責,但閆大人為監生求了情,說他們都是一群孩子,雖急功近利了些,但本性不壞。他們觸犯律法,不可能隨便就給放了。閆大人以沒有教好他們為由,引咎去職,昨夜就摘了官帽,動身離京迴鄉了。”
“閆大人離開京城了?”徐謹睜大了眼睛。
“對,昨夜我去送大人,他還讓我轉交一本書。是給你的。”溫從吟從旁邊拿起一本書遞了過去。
給她的,書?徐謹愣住了。
何靜之拍拍她的肩膀,示意她接過來。
“對,你初入國子監任職,是史上最小的學官。閆大人說本來他應慢慢教你為官和作人之道,但是沒有機會了。”
徐謹想起那個清正儒雅的身影,眼眶有些濕潤。她緩緩撫摸著書上最大的那兩個字。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修身,在止於至善。
忽視了眼前的天璣和遠處大殿門口那些人,徐謹眯起眼,想起上午盧兆全離開後,典簿廳內,樊克儉同她講的那些話。
“特別是文官,文官一向清高,除了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李召群不得文官認同,他急於在文官隊伍中安插自己的人。”
——“你的意思是?”
“徐哥哥,科考封官,三年一次,他們一直有所籌謀。你能入國子監,我真的很意外。昨日上午我便想與你說。但沒想到,他們後來竟偷了殿試題目。”
什麽?!——“你知道他們偷了殿試題目?”她當時大驚。
少年看著她,一字一句地迴答道:“徐哥哥,我不僅知道他們偷了題目,還知道,他們想要做什麽。”
她有些驚疑:“偷策題不是為了提前寫好,屆時謄抄嗎?”
樊克儉搖搖頭。
“你把他們想得太簡單了,也把殿試想得太簡單了。”
“……”
“徐哥哥,你記得方才楊慶和說過什麽嗎?”
監生楊慶和?他與讀閱官約定……
不對,她突然想到了重點。
樊克儉接著說道:“竊取策題又如何,劉洪良不僅是鎬京儒生的代表,更是整個梁州地帶會試的榜首,兆和五年他是考生中的佼佼者,兆和十一年他是大魏第一貢士,徐哥哥知道這樣的人意味著什麽嗎?”
劉洪良嗎……她心下一動。
“奇才,不過如此。”
聞言,她點點頭。
“琅琊王氏,興於魏晉,書香門第,千年大家,那時便流傳著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琅琊王氏的族譜上,有史以來出過九十二位宰相和六百多位文人名仕。如今內閣中與楊學士齊名的王學士王涓,就出自琅琊王氏。”
“中州豫地,大河文明,孔聖人的故鄉,中州許氏同樣是眾學子望塵莫及的人物。除此之外,還有姑蘇慕容氏、金陵秦氏、幽州關氏……更不要說青州‘有道書院’、黔貴‘龍岡書院’一眾學子,哪一個拎出來不是道山學海,孔思周情?”
能排上榜的就如此之多,她聽著樊克儉這樣說,才真正明白尋常學子是有多難,出頭是有多難。
原來竊題的事並沒有那麽簡單,她急切地問道:“那他們到底有何意圖?”
樊克儉說道:“他們費盡心機竊取策題,目的無非有二。一是陷害,把那些對他們構成威脅的人,徹底踢出局。二是換題,鑾殿上的題目成為廢題,殿試要用的,就隻能是禮部的備題。他們準備的,便是備用題目。”
她額間泛起冷汗。趙明庭昨夜說的,禮部不可信,不能打草驚蛇,隻能引蛇出洞,如此看來,都是對的。
“徐哥哥,今日京畿營抓了那麽多行卷之人,竊題的事還沒有被抖出來,李召群折了曹嚴華、郎仲平,今日的事不簡單,但也許,是好事。”
“曹嚴華和郎仲平是李召群的人?你怎麽知道?”
樊克儉牙齒明顯咬得緊了些:“他們都是近幾年被李召群提拔起來的人。”
原來如此。
“徐哥哥,臨近殿試以來,我們夜裏不敢睡,白日也要確定鎖好門窗了才敢出去,看見他們就躲,不敢離他們太近,就怕中招。今日監外那麽大的動靜,恐怕監內,他們要著急下手了。”
她咬著唇,手指不住地敲著膝蓋。
“向嬰確定是這樣嗎?”
樊克儉肯定地點點頭:“那人不會騙我,他們一家受過我父親恩惠。”
等她匆忙趕到東宮,原來正是趙明庭借行卷之事處置了李召群手下的幾個官員。他聽她稟告後,命她護住國子監考生,在她臨走時突然叫住她,意味深長道:
“參透你為何會在關鍵時刻知道他們的計謀了嗎?”
她停止腳步,轉過身探尋地看著他。
隻見趙明庭緩緩抬起右手,放下修長的三根手指,這正是此時天璣他們想要問的。
徐謹迴過神來,見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十分好奇的樣子。
李召群手下有一官員,在禦史台任職。其子個高臉方,鼻尖有一顆痦子,名喚史琮,是國子監率性堂中的一員。他受命陷害國子監內較為出眾的考生,為便於行事,收買了幾個同窗,其中有一人,便是樊克儉父親幫助過的一個孩子。
這時麵前響起天璣的聲音:“殿下的意思,是六個人?還是六個時辰?你到底參透什麽了?”
徐謹搖了搖頭,視線飄向殿內,裏麵不知又在探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法不傳六耳。”
……
昨日京中不安寧,特別是於考生而言,就是一場血雨腥風,現在還平安無事,在安安穩穩背書的,都無不在慶幸。
溫從吟知道了昨夜的事,叫何靜之和徐謹過去問了幾句。史琮是史尋天的兒子,身為禦史中丞,糾察百僚,監督官德,是皇帝的耳朵。皇帝知道他兒子竟也參與行卷案中,大為震怒,連夜將他召進宮內,不僅好一番斥責,還將他連貶四級,降為正六品上一區區文散官——朝議郎。
“司業大人,那祭酒大人?”
兩人交代完史琮的事,徐謹忍不住又詢問起閆道雲的事。
溫從吟顯然心情低落下來,他輕聲說道::“陛下並未對閆大人有過多苛責,但閆大人為監生求了情,說他們都是一群孩子,雖急功近利了些,但本性不壞。他們觸犯律法,不可能隨便就給放了。閆大人以沒有教好他們為由,引咎去職,昨夜就摘了官帽,動身離京迴鄉了。”
“閆大人離開京城了?”徐謹睜大了眼睛。
“對,昨夜我去送大人,他還讓我轉交一本書。是給你的。”溫從吟從旁邊拿起一本書遞了過去。
給她的,書?徐謹愣住了。
何靜之拍拍她的肩膀,示意她接過來。
“對,你初入國子監任職,是史上最小的學官。閆大人說本來他應慢慢教你為官和作人之道,但是沒有機會了。”
徐謹想起那個清正儒雅的身影,眼眶有些濕潤。她緩緩撫摸著書上最大的那兩個字。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修身,在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