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謝若玄剛抵禦外患,為國立功,正是深得民心、深得臣心的時候,就算謀反,也要站在大義上。謝若玄不是謝子羲,可以直接討伐。
閔錫說:「不占大義……我們可以製造大義。」
慶王說:「此話何意?」
閔錫說:「王爺籌謀多年,隻差一個由頭。謝若玄出身不正,當年元封帝和謝涵光都與他的生母喬宛心有染,所以至今不知道他究竟是元封帝的種,還是謝涵光的種。上一世,他上位的時候,宗室玉牒將他記在了元封帝名下,所以這一世,我們可以拿此做文章。」
慶王神色一凜,「你是說……」
閔錫眉眼沉沉,整個人猶如暗中的蛇,陰冷無情,「如果說,謝若玄的生父,其實是廢太子謝涵光,如何?」
慶王和謝嘉行聞言,齊齊倒吸了一口冷氣,這計可真毒。
要知道混淆皇室血脈可是逆天而行的重罪,即使在荒唐無道的大淵,也是倒行逆施,受人唾棄。
這種流言一出,謝若玄就要背上一輩子的汙名,受萬世唾罵。
簡直剖人心幹。
閔錫說:「血脈混淆,有悖人倫,上天震怒,降下懲罰,以至大淵災禍四起。王爺為國為民,除孽種,正皇室血脈,挽救天下蒼生。」
這句話猶如重錘狠狠砸在慶王心裏。
慶王問:「依閔卿之見,本王如何起事比較好?」
閔錫說:「此次改河道,王爺不如主動請纓,以『協助』孟榕之名,迴到封地。屆時登高一唿,謝若玄天高皇帝遠,自然管不到王爺頭上了。」
慶王眼睛一亮,「好主意。」
謝嘉行問:「那我怎麽辦?」
閔錫說:「儲君還是留在京城比較好,如果儲君也離京,會引起謝若玄的懷疑。」
謝嘉行說:「那我不就成了人質?」
閔錫說:「儲君放心,臣一定會保您平安的。」
翌日,慶王主動請纓,請求謝若玄允許他協助孟榕改河道,「臣想明白了,百姓麵前無私產,臣願意河水改道。蓮登州在臣封地,臣請求一起去蓮登州,盡臣綿薄之力,救助萬民。」
不僅如此,閔錫也上書讓慶王去。
這件事傳開,遊望之第一個反對,「不行,不能讓慶王去,蓮登州在慶王封地,若他有不臣之心,將起兵禍。」
穆浦和則表態,「臣以為,可以派慶王去,蓮登州在慶王封地,慶王熟悉當地事務,可以更好救濟百姓。」
謝若玄看著閔錫那封奏摺,笑了笑,同意了慶王的請求。
聽說,謝嘉行留在了京城。
三月,多雨之季,慶王前往蓮登州,輔助孟榕改河道。
大概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慶王果然不負眾望,舉兵謀反了。他向天下發了檄文,怒斥謝若玄以孽種之身,竊取皇位,禍亂朝綱,縱容妖妃禍世,窮兵黷武,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引發天怒,罪不容誅。同時號召天下義士隨他一起討伐昏君,以正皇室血脈,救大淵之急。
他這次謀反顯然早有準備,在舉起反旗的瞬間,他封地所有州郡全部倒向了他。
天下譁然。
而孟榕突逢變故,在心腹屬下的保護下,狼狽逃出蓮登州,幾次刺殺,差點交代在那。
朝堂上,眾臣吵翻了天,「慶王狼子野心,還請皇上速速派兵鎮壓!」
「若非皇上輕信小人,怎會讓慶王謀反?」
「現在不是追責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放下成見,商議如何平叛才好。」
「儲君……不對,逆賊之子謝嘉行還在京城裏,請皇上速速捉拿此賊,以懾慶王!」
……
就連孟闊都拖著病體,上朝給謝若玄「撐腰」。現在他們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主要是謝若玄和孟知爻太能搞麽蛾子了,一個願意幹政,一個願意放權,現在眾人都認為他們「天作之合」,想解綁都不成,隻能含淚共進退了。
孟闊說:「慶王打著妖妃禍國的名號謀反,還請皇上以大局為重,廢孟妃,以安民心。」
謝若玄看著慶王「討伐」的檄文,嘴角笑意核善至極,「孟卿多慮了,慶王謀反,是他想謀反,不是因為孟知爻幹政,不然他也不會連朕一起罵了。」
「朕並非不辨是非之人,孟卿放心,朕不會牽連無辜的。」
孟闊:「……」
眾臣也氣得牙癢癢。
他們不想放棄這個幹掉政敵的好機會,於是禮部尚書宗徽道:「皇上受妖妃蒙蔽,已亂仁心,還請皇上天下萬民為重,勿沉溺私慾。」
不趁機彈劾,簡直對不起他們在朝堂上混的這些年。
謝若玄冷笑一聲,發表豪言壯語,「朕的妃嬪,輪不到你們來置喙。你們再多言一句,按照欺君之罪處置。」
慶王已有取死之道,他不介意成全他。
隻是孟知爻無辜,不應該淪為博弈的犧牲品。
眾臣:「……」
這是亡國之君吧?
這一定是亡國之君吧。
在這樣下去,眾人就要逆反了!
遊望之死死皺眉,「現在不是插科打諢的時候,還請皇上重視此事,先派兵平反。」
他知道勸不動謝若玄,也不再勸,而是直接商議政事。現在不是扯皮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先平息叛亂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閔錫說:「不占大義……我們可以製造大義。」
慶王說:「此話何意?」
閔錫說:「王爺籌謀多年,隻差一個由頭。謝若玄出身不正,當年元封帝和謝涵光都與他的生母喬宛心有染,所以至今不知道他究竟是元封帝的種,還是謝涵光的種。上一世,他上位的時候,宗室玉牒將他記在了元封帝名下,所以這一世,我們可以拿此做文章。」
慶王神色一凜,「你是說……」
閔錫眉眼沉沉,整個人猶如暗中的蛇,陰冷無情,「如果說,謝若玄的生父,其實是廢太子謝涵光,如何?」
慶王和謝嘉行聞言,齊齊倒吸了一口冷氣,這計可真毒。
要知道混淆皇室血脈可是逆天而行的重罪,即使在荒唐無道的大淵,也是倒行逆施,受人唾棄。
這種流言一出,謝若玄就要背上一輩子的汙名,受萬世唾罵。
簡直剖人心幹。
閔錫說:「血脈混淆,有悖人倫,上天震怒,降下懲罰,以至大淵災禍四起。王爺為國為民,除孽種,正皇室血脈,挽救天下蒼生。」
這句話猶如重錘狠狠砸在慶王心裏。
慶王問:「依閔卿之見,本王如何起事比較好?」
閔錫說:「此次改河道,王爺不如主動請纓,以『協助』孟榕之名,迴到封地。屆時登高一唿,謝若玄天高皇帝遠,自然管不到王爺頭上了。」
慶王眼睛一亮,「好主意。」
謝嘉行問:「那我怎麽辦?」
閔錫說:「儲君還是留在京城比較好,如果儲君也離京,會引起謝若玄的懷疑。」
謝嘉行說:「那我不就成了人質?」
閔錫說:「儲君放心,臣一定會保您平安的。」
翌日,慶王主動請纓,請求謝若玄允許他協助孟榕改河道,「臣想明白了,百姓麵前無私產,臣願意河水改道。蓮登州在臣封地,臣請求一起去蓮登州,盡臣綿薄之力,救助萬民。」
不僅如此,閔錫也上書讓慶王去。
這件事傳開,遊望之第一個反對,「不行,不能讓慶王去,蓮登州在慶王封地,若他有不臣之心,將起兵禍。」
穆浦和則表態,「臣以為,可以派慶王去,蓮登州在慶王封地,慶王熟悉當地事務,可以更好救濟百姓。」
謝若玄看著閔錫那封奏摺,笑了笑,同意了慶王的請求。
聽說,謝嘉行留在了京城。
三月,多雨之季,慶王前往蓮登州,輔助孟榕改河道。
大概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慶王果然不負眾望,舉兵謀反了。他向天下發了檄文,怒斥謝若玄以孽種之身,竊取皇位,禍亂朝綱,縱容妖妃禍世,窮兵黷武,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引發天怒,罪不容誅。同時號召天下義士隨他一起討伐昏君,以正皇室血脈,救大淵之急。
他這次謀反顯然早有準備,在舉起反旗的瞬間,他封地所有州郡全部倒向了他。
天下譁然。
而孟榕突逢變故,在心腹屬下的保護下,狼狽逃出蓮登州,幾次刺殺,差點交代在那。
朝堂上,眾臣吵翻了天,「慶王狼子野心,還請皇上速速派兵鎮壓!」
「若非皇上輕信小人,怎會讓慶王謀反?」
「現在不是追責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放下成見,商議如何平叛才好。」
「儲君……不對,逆賊之子謝嘉行還在京城裏,請皇上速速捉拿此賊,以懾慶王!」
……
就連孟闊都拖著病體,上朝給謝若玄「撐腰」。現在他們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主要是謝若玄和孟知爻太能搞麽蛾子了,一個願意幹政,一個願意放權,現在眾人都認為他們「天作之合」,想解綁都不成,隻能含淚共進退了。
孟闊說:「慶王打著妖妃禍國的名號謀反,還請皇上以大局為重,廢孟妃,以安民心。」
謝若玄看著慶王「討伐」的檄文,嘴角笑意核善至極,「孟卿多慮了,慶王謀反,是他想謀反,不是因為孟知爻幹政,不然他也不會連朕一起罵了。」
「朕並非不辨是非之人,孟卿放心,朕不會牽連無辜的。」
孟闊:「……」
眾臣也氣得牙癢癢。
他們不想放棄這個幹掉政敵的好機會,於是禮部尚書宗徽道:「皇上受妖妃蒙蔽,已亂仁心,還請皇上天下萬民為重,勿沉溺私慾。」
不趁機彈劾,簡直對不起他們在朝堂上混的這些年。
謝若玄冷笑一聲,發表豪言壯語,「朕的妃嬪,輪不到你們來置喙。你們再多言一句,按照欺君之罪處置。」
慶王已有取死之道,他不介意成全他。
隻是孟知爻無辜,不應該淪為博弈的犧牲品。
眾臣:「……」
這是亡國之君吧?
這一定是亡國之君吧。
在這樣下去,眾人就要逆反了!
遊望之死死皺眉,「現在不是插科打諢的時候,還請皇上重視此事,先派兵平反。」
他知道勸不動謝若玄,也不再勸,而是直接商議政事。現在不是扯皮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先平息叛亂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