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態度十分值得琢磨,首先,他們還是第一次見謝若玄用這樣的語氣說話,其次,現在正是謝若玄剛得勝歸來、正風光的時候。謝若玄如此對慶王說話,難不成是想對慶王動手了?
沒錯,他們猜測謝若玄要搞事,針對慶王了。
雖然謝若玄一開始立謝嘉行為儲君,但眾臣從未覺得,謝若玄真的會把儲君之位傳給謝嘉行。
即使他對謝嘉行十分「器重」,眾臣依舊覺得,謝嘉行更像是個工具人,任人攻訐的靶子。
畢竟王朝末代,局勢混亂,誰先露頭誰就是出頭鳥,眾矢之的,這個時候把謝嘉行推到風口浪尖,眾臣並不認為這是對謝嘉行「愛的關懷」。
若是這是要磨礪謝嘉行,騙騙三歲小孩吧。
就連慶王本人也一顫,差點擺出防禦的姿勢,大鬧勤政殿。
他咬了咬,單膝跪了下來,「臣言行無狀,冒犯天顏,還請皇上降罪。」
識時務者為俊傑,慶王果斷選擇了滑軌。
此刻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謝若玄正得勢,大有天下歸心的意思。他如果在這個時候撕破臉麵,隻會與大眾風向輿論背道而馳,失道寡助。且能不能活著走出宮門都不一定!
他態度前倨後恭,與之前形成了鮮明對比。
沒辦法,謝若玄不是謝子羲,不可能任人拿捏。
隻能是慶王一時「失態」了。
謝若玄沒有計較,「你起來吧,朕心意已決,望爾等以天下黎民百姓為重,優先治理水患,傾力配合孟妃,不得耽擱。」
慶王麵皮抽了抽,硬著頭皮,沒有退讓,「治理水患是十分重要,可皇上如何確定改道便能讓水勢減緩,蓮登州百姓得到解救?倘若改道不成,隻會徒增一處受災的地方吧。」
更更更更何況,謝若玄說著讓他以天下大局為重,鼎力支持孟知爻改河道,卻不提出一點補償。
這不就是明明白白要淹沒他的馬場嗎?
慶王懷疑謝若玄就是故意的。
他甚至猜測謝若玄是不是知道什麽了,或許猜到了那批刺客是他派去的,所以要對他動手了。
慶王心裏直打鼓,卻又不肯捨棄手中的利益,隻能梗著脖子與謝若玄辯論。
謝若玄淡淡道:「孟妃的計策朕看過了,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慶王大可放心。」
慶王:「……」
這是打定主意要毀了他的馬場啊!
不過區區一州百姓,如何能與他的馬場相提並論,慶王覺得,謝若玄故意本末倒置,就是為了削弱他的勢力。
慶王忍不住道:「皇上既然看過了孟妃的計策,何不親自理政,而是令一介婦人指點江山?」
謝若玄毫不在意地說:「自然是能者居之。」
「現今大淵江山風雨飄搖,能臣良將稀少,穩住國祚才是當務之急,慶王就不要糾結是何人指點江山了吧?」
慶王:「……」
這就是大淵禮崩樂壞的下場,謝氏皇族荒唐,上行下效,整個社會風氣自然十分「開放」。別說律法禮儀,不顛倒黑白以惡為美就不錯了。
放別的朝代,讓後宮幹政,或許能彈劾帝王,讓帝王下罪己詔。但放大淵,隻是毛毛雨,根本算不上什麽大問題。
隻要大淵國祚能繼續延續就行了。
更何況,謝若玄打定了主意要一條路走到黑,即使撕破臉,他也不會改變主意。
慶王強自忍下湧上胸腔的惡氣,告辭離開。
其他朝臣見謝若玄一副死扛到底的模樣,心知勸不動,也陸陸續續告退,最後隻剩下遊望之一黨。遊望之沒走,涼州黨不敢走。
遊望之問道:「皇上當真要讓孟妃處理政務?」
他沉沉地注視著謝若玄,一雙瞳孔漆黑如墨,折射不出任何光彩。
謝若玄說:「當真。」
遊望之怒道:「皇上為何要讓妃嬪插手政務?難道您不能親自處理嗎?」
「臣不相信能者居之這四個字,可以用在孟妃身上。」
謝若玄聞言,反倒是有些疑惑不解,「以前朕為傀儡時,爾等看朕不順眼,現在朕找了一個賢才來治理國家,爾等還是看不順眼,你們到底想如何?」
不會是覺得他沒有把政權全權交給他們,生氣了吧?
遊望之:「……」
眾臣:「……」
遊望之深吸一口氣,「皇上身為一國之君,理應親自處理政務,為國效力。皇權不可旁落,亂法而生變,若放任後妃幹政,恐外戚當道,禍亂朝綱。」
謝若玄抬頭,讓其餘臣子都退了下去,獨留遊望之一個人。
一時間勤政殿內安靜至極。
謝若玄也不坐著看彈劾奏章了,而是站在窗邊,負手看著外麵的春芽,問道:「在你心裏,大淵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
遊望之一愣,然後迴答道:「千瘡百孔,危如累卵。」
謝若玄又問:「那你當政這麽多年,這個情況可有改善?」
遊望之默了默,如實迴答,「沒有。」
謝若玄仰頭看了看被殿簷切割的天空,輕輕說:「那你如何篤定朕能一定改變這亂局?」
遊望之說:「您已經改變過一次了。」
大淵在元封帝時期,也瀕臨滅國,是謝若玄上位後,一掃頹勢,挽狂瀾既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沒錯,他們猜測謝若玄要搞事,針對慶王了。
雖然謝若玄一開始立謝嘉行為儲君,但眾臣從未覺得,謝若玄真的會把儲君之位傳給謝嘉行。
即使他對謝嘉行十分「器重」,眾臣依舊覺得,謝嘉行更像是個工具人,任人攻訐的靶子。
畢竟王朝末代,局勢混亂,誰先露頭誰就是出頭鳥,眾矢之的,這個時候把謝嘉行推到風口浪尖,眾臣並不認為這是對謝嘉行「愛的關懷」。
若是這是要磨礪謝嘉行,騙騙三歲小孩吧。
就連慶王本人也一顫,差點擺出防禦的姿勢,大鬧勤政殿。
他咬了咬,單膝跪了下來,「臣言行無狀,冒犯天顏,還請皇上降罪。」
識時務者為俊傑,慶王果斷選擇了滑軌。
此刻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謝若玄正得勢,大有天下歸心的意思。他如果在這個時候撕破臉麵,隻會與大眾風向輿論背道而馳,失道寡助。且能不能活著走出宮門都不一定!
他態度前倨後恭,與之前形成了鮮明對比。
沒辦法,謝若玄不是謝子羲,不可能任人拿捏。
隻能是慶王一時「失態」了。
謝若玄沒有計較,「你起來吧,朕心意已決,望爾等以天下黎民百姓為重,優先治理水患,傾力配合孟妃,不得耽擱。」
慶王麵皮抽了抽,硬著頭皮,沒有退讓,「治理水患是十分重要,可皇上如何確定改道便能讓水勢減緩,蓮登州百姓得到解救?倘若改道不成,隻會徒增一處受災的地方吧。」
更更更更何況,謝若玄說著讓他以天下大局為重,鼎力支持孟知爻改河道,卻不提出一點補償。
這不就是明明白白要淹沒他的馬場嗎?
慶王懷疑謝若玄就是故意的。
他甚至猜測謝若玄是不是知道什麽了,或許猜到了那批刺客是他派去的,所以要對他動手了。
慶王心裏直打鼓,卻又不肯捨棄手中的利益,隻能梗著脖子與謝若玄辯論。
謝若玄淡淡道:「孟妃的計策朕看過了,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慶王大可放心。」
慶王:「……」
這是打定主意要毀了他的馬場啊!
不過區區一州百姓,如何能與他的馬場相提並論,慶王覺得,謝若玄故意本末倒置,就是為了削弱他的勢力。
慶王忍不住道:「皇上既然看過了孟妃的計策,何不親自理政,而是令一介婦人指點江山?」
謝若玄毫不在意地說:「自然是能者居之。」
「現今大淵江山風雨飄搖,能臣良將稀少,穩住國祚才是當務之急,慶王就不要糾結是何人指點江山了吧?」
慶王:「……」
這就是大淵禮崩樂壞的下場,謝氏皇族荒唐,上行下效,整個社會風氣自然十分「開放」。別說律法禮儀,不顛倒黑白以惡為美就不錯了。
放別的朝代,讓後宮幹政,或許能彈劾帝王,讓帝王下罪己詔。但放大淵,隻是毛毛雨,根本算不上什麽大問題。
隻要大淵國祚能繼續延續就行了。
更何況,謝若玄打定了主意要一條路走到黑,即使撕破臉,他也不會改變主意。
慶王強自忍下湧上胸腔的惡氣,告辭離開。
其他朝臣見謝若玄一副死扛到底的模樣,心知勸不動,也陸陸續續告退,最後隻剩下遊望之一黨。遊望之沒走,涼州黨不敢走。
遊望之問道:「皇上當真要讓孟妃處理政務?」
他沉沉地注視著謝若玄,一雙瞳孔漆黑如墨,折射不出任何光彩。
謝若玄說:「當真。」
遊望之怒道:「皇上為何要讓妃嬪插手政務?難道您不能親自處理嗎?」
「臣不相信能者居之這四個字,可以用在孟妃身上。」
謝若玄聞言,反倒是有些疑惑不解,「以前朕為傀儡時,爾等看朕不順眼,現在朕找了一個賢才來治理國家,爾等還是看不順眼,你們到底想如何?」
不會是覺得他沒有把政權全權交給他們,生氣了吧?
遊望之:「……」
眾臣:「……」
遊望之深吸一口氣,「皇上身為一國之君,理應親自處理政務,為國效力。皇權不可旁落,亂法而生變,若放任後妃幹政,恐外戚當道,禍亂朝綱。」
謝若玄抬頭,讓其餘臣子都退了下去,獨留遊望之一個人。
一時間勤政殿內安靜至極。
謝若玄也不坐著看彈劾奏章了,而是站在窗邊,負手看著外麵的春芽,問道:「在你心裏,大淵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
遊望之一愣,然後迴答道:「千瘡百孔,危如累卵。」
謝若玄又問:「那你當政這麽多年,這個情況可有改善?」
遊望之默了默,如實迴答,「沒有。」
謝若玄仰頭看了看被殿簷切割的天空,輕輕說:「那你如何篤定朕能一定改變這亂局?」
遊望之說:「您已經改變過一次了。」
大淵在元封帝時期,也瀕臨滅國,是謝若玄上位後,一掃頹勢,挽狂瀾既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