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采芳人杳,頓覺遊情少。客裏看春多草草,總被詩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 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此首宋詞的題目是《清平樂·采芳人杳》,宋代張炎所作。言今往燕子歸何處,暗喻宋朝風雨飄搖之危機。


    卻說誤國奸臣賈似道死後,元軍南下攻宋。德佑元年(1275年),長江上遊告急,宋朝廷頒發詔令天下兵馬勤王。此時的三十九歲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淚哭泣,他派遣陳繼周率領著郡縣裏的有誌之士,同時聯絡溪峒;派方興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以及各路英雄豪傑群起響應,聚集兵眾萬人。


    南宋朝廷得知此事後,任命文天祥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身份率軍入衛京師臨安府。


    文天祥的朋友知道這個情況後,便製止他說:“現在元兵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畿,進迫內地,你以烏合之眾萬餘人赴京入衛,這和驅趕群羊同猛虎相鬥有什麽區別?”


    文天祥聞言,答道:“我也知道是這麽迴事。可是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難之際,征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我為此深感遺憾。所以在下不自量力,而願以身殉國,希望天下的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反抗的。依靠仁義取勝可以自立,依靠眾人之力那麽就可以促進事業的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麽大宋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豪邁豁達,平時衣食豐厚,聲伎滿座。而此時,為護大宋王朝,為了力挽狂瀾救一萬一,決定散盡家產招募士兵入京師勤王。於是他把家裏的全部財產全部作為軍費之用。


    每當與兵客、官僚同屬談到國家時事之際,文天祥就痛哭流涕,撫案說道:“以百姓樂而樂,以國家樂之而樂,以百姓憂而憂,以國憂而憂,應為國家人民之事致死不辭。”


    德佑元年(1275年)八月,文天祥率兵到達臨安府(今浙江杭州),擔任平江府知府。當時因為丞相陳宜中沒有返迴朝廷,所以沒有受到派遣。


    到了十月,陳宜中到,於是派遣去任職。


    朝廷議事之中,剛剛提升呂師孟為兵部尚書,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想以此尋求和好。呂師孟是越加傲慢驕橫。


    文天祥辭別宋恭帝,之後上書言:“朝廷之內,具有姑息、求和意向的大臣很多,具有奮發之誌、果斷處事的人卻很少。我請求處斬呂師孟作為戰事祭祀,用以鼓舞將士們的士氣。”


    文天祥在朝廷上又說:“我大宋吸取五代分裂割據的教訓,削除藩鎮,建立郡縣城邑,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國家因此漸趨削弱。所以敵軍到一州就破一州,到一縣就破一縣,中原淪陷,悔恨、痛心哪裏還來得及。”


    隨後,文天祥建議將天下為四鎮,設置都督作為統帥,具體部署有:


    廣南西路並入荊湖南路,建治於長沙;


    廣南東路並入江南西路,建治於隆興(今江西南昌);


    福建路並入江南東路,建治於番陽(今江西鄱陽縣);


    淮南西路並入淮南東路,建治於揚州。


    同時,文天祥建議責令長沙兼領鄂州等處,隆興兼領蘄州、黃州,番陽兼領江東,揚州兼領兩淮,使他們轄區範圍更廣、力量更強,足以抵抗蒙古元軍。


    然後各地約定日期,一齊奮起,使元軍四散,疲於奔命,再伺機而動,便能擊退元軍。但當時朝議認為文天祥的議論過於疏闊,難以實行,故而未予采納。


    德佑元年(1275年)十月,文天祥抵達平江,元軍已從金陵出發進入常州。文天祥派遣他的將帥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助常州,行到虞橋,麻士龍戰死,朱華率領廣南軍隊,戰於五牧,被打敗,尹玉也被打敗了,爭相渡水,扒張全軍中的渡船,張全的士兵斬斷他們的手指,都淹死了,尹玉率領殘兵五百人夜間發起戰鬥,到第二天早晨都戰死了。張全不發一箭,逃跑退卻了。元軍攻入常州,占領了獨鬆關。陳宜中、留夢炎召令文天祥,棄守平江,退守餘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濟公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鍾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鍾亭並收藏濟公傳奇最新章節